中国自古就有“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的古训,似乎只有这样做才算是忠臣烈女,即使陪着昏庸无能的皇帝送死也大有人在。
秦始皇死时,曾立下遗诏,要太子扶苏继位。
当时太子扶苏因为素来与秦始皇政见相左,早被派到北方边疆监军,跟大将军蒙恬在一起。蒙氏家族是将相世家,蒙恬及其弟蒙毅在朝中拥有很高地位。
而秦始皇死时,身边只有权宦赵高及丞相李斯,赵高一心想立自己便于控制的胡亥做皇帝。他便趁外人还不知道秦始皇已死及遗诏内容的时机,威逼丞相李斯一起,改了遗诏,命扶苏自杀,要胡亥继位。
扶苏接到假的诏令后,觉得十分悲愤,但却不愿违抗命令,便要自杀。蒙恬觉得诏书有诈,劝扶苏弄清真相再死不迟。可扶苏一片愚忠,不顾一切地自杀了。将大好河山交给了昏主奸臣,以致秦朝不久就灭亡了。
冯道生于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的一个小康之家。唐朝末年,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李克用割据晋阳,独霸一方。李克用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其子李存勖在灭梁前期,也还是颇有作为的。大概是冯道看到了这一点,才投奔李存勖,以图求得前程。在这以前,冯道先在离家乡较近的幽州做小吏,当时,幽州守军刘守光十分凶残,杀人成性,对于属下,也是一言不合,即加诛戮,甚至杀了之后,还叫人“割其肉而生啖之”。冯道与这样的人相处,自然是很危险的。一次,刘守光要攻打易、定二州,冯道却去劝阻,结果惹努了刘守光,几乎被杀死,经人说情,被押在狱中,由此可见,当时的冯道还是较正直的。冯道经人帮助,逃出牢狱,投奔太原,投在晋大将张承业的门下,经张承业的推荐,冯道成为李存勖的亲信。从此,冯道踏上了仕途。
冯道起初担任晋王府中的书记,负责起草收发各种政令文告、军事信函。不久,李存勖看到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十分腐败,就准备灭掉后梁。
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后唐以后,只重视那些名门贵族出身的人,对冯道这样没有“来历”的人,并不重用。直到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即位,是为后唐明宗,冯道才被召回。明宗鉴于前朝教训,重用有文才的人,以文治国,冯道这才被任命为相,真正发迹。
后唐明宗去世以后,石敬塘在契丹人的支持下,做了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
石敬塘当上皇帝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现对耶律德光许下的诺言,否则,王朝就有倾覆的危险。尤其是自称“儿皇帝”,上尊号于契丹皇帝与皇后,实在是一个说不出口的事情。据载,写这道诏书的官吏当时是“色变手战”,乃至于“泣下”,可见这是一奇耻大辱,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更是一个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事。石敬塘想派宰相冯道去,一来显得郑重,二是冯道较为老练,但石敬塘很为难,恐怕冯道拒绝。谁知他一开口,冯道居然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真使石敬塘喜出望外。
其实,石敬塘太小看冯道了。冯道十分清楚,只有结交好耶律德光,他在石敬塘那里的位置才能保得稳,把“爸爸皇帝”笼络好了,这“儿皇帝”就容易对付了。
冯道极其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他在契丹被阻留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次考验,耶律德光觉得这个老头儿确实忠实可靠,就决定放他回去。谁知冯道还不愿回去,他多次上表表示对耶律德光的忠诚,想留在契丹。经过多次反复,耶律德光一定要他回去,冯道这才显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准备启程。
一个月以后,冯道才上路,在路上又走走停停,走了两个多月,才出契丹的国境,他的随从不解地问:“能活着回来,恨不得插翅而飞,您为什么要走得这么慢呢?”冯道说:“一旦走快,就显出逃跑的样子,即使走得再快,契丹的快马也能追上,那又有什么用呢?反不如慢慢而行!”这也显示出他的厚黑本色。
这趟差事圆满办成,冯道可真的风光了,甚至连石敬塘都得巴结他,看他的脸色行事。石敬塘让冯道手掌兵权,“事无巨细,悉以纳之”。不久又加冯道为“鲁国公”。
石敬塘的后晋政权只维持了十年多一点儿就完蛋了。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率三十万军队南下,冯道大概觉得契丹人可以稳坐中原江山了吧,就主动来投靠耶律德光。冯道满以为耶律德光会热烈欢迎,没想到北方夷族不懂中原的人情世故,耶律德光一见冯道,就指责他辅佐后晋的策略不对。这可把冯道吓坏了,但是他马上换上一副卑躬的脸,小心侍候。耶律德光问:“你为什么要来朝见我?”冯道说:“我既无兵无城,怎敢不来?”又问:“你这老头儿是什么样的人?”答曰:“是个又憨又傻无德无才的糟老头儿!”冯道以老朋友的姿态装憨卖傻,卑辞以对,弄得耶律德光哭笑不得,也就没有为难他。
不久,耶律德光见中原百性生灵涂炭,便问冯道说:“怎样才能救天下百姓呢?”冯道见机会来了,就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说:“这时候就是如来转世,也救不了此地的灾难,只有陛下才能救得!”耶律德光慢慢地开始相信并喜欢上冯道,让冯道当了辽王朝的“太傅”。后来曾有人检举冯道曾参加过抵抗契丹的活动,耶律德光反为冯道辩护道:“这人我信得过,他不爱多事,不会有逆谋,请不要妄加攀引。”
在中原百姓的反抗之下,契丹人被迫撤回。冯道随契丹撤到桓州,趁契丹败退之际,逃了回来。这时石敬塘的大将刘知远趁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后汉政权。刘知远一方面想安定人心,笼络势力,一方面冯道也因保护别人而得赞誉,刘知远就拜冯道为太师。
冯道的行为历来为正人君子 所不齿。在涉及国计民生、民族大义面前,应坚持真理,顾全大局,像冯道这种“墙头草”保全了自己,却留下了恶名以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