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58500000004

第4章 雁斋有书(3)

这话不免说远了,且说《我的书房》和《我的书缘》,在编辑上极有章法,每篇文章均穿插有主人在书房生活的内景照片、文墨手迹或者着述书影,甚至还有不少名家题签的书名插页,文后又缀有作者简历和着述简目,因此是一套不可多得的阅读和收藏佳品。

由“《我的书房》系列”,不禁想对编者的成长道路说道一番。当我九十年代上叶供职于南京大学出版社从事编辑业务时,金陵癖斯居主人董宁文尚非“吾道中人”。也就是说,他起初——大概也就是在十来年前——还只是成千上万个热衷于征集名人签名题词的文化青年中的普通一员。在那时,他是根本想不到也没有什么资源和能力去编书辑刊的,更无论创意选题、策划出版之类的知识创造性事务了。然而,他长期主动亲近文坛老人的结果,是在强烈的人文光源的诱引下,终于凭借《译林书评》和《开卷》这两份本不起眼的小报小杂志,发展着自己的爱好,延伸了自己的人脉,终于交往日广,见识日长,如今已由十来年前身在边沿的文坛观光客,而成长为一个宁静致远的金陵舞文士了。

有意思的是,他自二〇〇四年四月起为《开卷》创刊而启用的笔名“子聪”,正是他家小儿的大名。最近远在成都的知名学人、四川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龚明德先生,在题为《为书香社会打工的子聪》中写道:

继二〇〇三年十月《开卷闲话》和二〇〇五年三月《开卷闲话续编》,子聪的《开卷闲话三编》已经编定,即将公开印行。这是爱书家们的喜讯之一。南京有一本仅仅一个印张定期赠寄各地的书爱家的《开卷》,办得颇具品位。具体主事《开卷》的董宁文,即《开卷闲话》、《开卷闲话续编》、《开卷闲话三编》的作者子聪,真是一位罕见的成功的传播书香的志愿者。相比之下,我这个在国家正式出版单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专职编辑,便是一个失败的传播书香的志愿者了……我是吃够了坚守的苦头的人,看到比我年幼十二三岁的子聪也如此更执着地坚守,说实话,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文章发表在河北石家庄编印的《藏书报》第二十七期上,我推想本文该是即将问世的《开卷闲话三编》的序言了。记得陆游诗有句云:“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斯癖不可医。”我想,这应该也是董氏书房命名的出典了。昔贤曾诫人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也。”那么,如癖斯居主人当是可以交往而且深交的人了。既“为书香社会打工”,则金陵有董宁文,岂仅是南京人文之幸?据我所知,他感动过的文坛老人和书界读者所在多有,不过写出来的仅只是明德先生等有限的几个人而已。

书房一间几多缘?因见《我的书房》和《我的书缘》两书中,都没有编者自述其书房和书缘的文章,因此凭借见闻,补缀数语,为之广而告知如上。然则金陵癖斯居主人的“书缘之旅”(《我的书缘·编后记》),对于所有仍服务于编辑出版界的“业内人士”,或者有所启迪,也未可知也。

(二〇〇六年七月十五日)

4、朝内大街一六六号“读者服务部”

“生活·读书·新知”,还是“读书·新知·生活”,抑或是“新知·生活·读书”?在走向位于朝阳门内大街一六六号的三联书店之前,这三个概念的先后排列顺序,总是不太容易“一口准”的。“三联书店”,竟是哪三个概念的组合?它们之间的先后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当时见到的编辑出版单位都称“出版社”,只有它可以独具一格称“书店”呢?尤其是,那枚有三位挥锤劳工在星空下辛勤作业形象的球形店标,寓示着怎样的一种深意?

对于一个就读北大图书馆学系才年余的学子来说,这“三联书店”曾如一座知识渊博的深潭,荡漾着太多令人悬想的内容。

我的悬想,则发端于对一部书话集的渴求。那就是唐弢先生的《晦庵书话》(三联书店,一九八〇年九月)。在经历了向校图书馆三借三还之后,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终于揣着从每月二十二元的助学金里抠下来的二元钱,骑着一辆向同学借来的旧自行车,循着书后版权页上所标示的地址,一路问讯地找到了“朝阳门内大街一六六号”。

原来在此,“众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院内迎面赫然矗立着一栋当时北京单位里常见的“大板楼”!那楼房尽管通体灰褐色,相貌平平,可在我,赫然见到门口出版社挂着的两块久闻其名的社牌,却犹如见着了阿里巴巴的“芝麻门”,不由得欣喜满怀。

正要喜滋滋生地推着车朝里走,却不料得其门而未能入。传达室传来一声不高而威的诘问:“您什么事,找谁?”“我不找谁。买书!”“买书在隔壁院外……”老师傅一个明确的手势就把我支向了“一六六号”院西。这才注意到,那里的隙地上坐落着结构简易的两座水泥板房,近院的那家挂着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读者服务部的牌子,西侧的那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

我是冲着买《晦庵书话》而来的,可是这部初版印了四万册的书这里也早就没有了!失望之余,我在店面上随意翻阅起书架上摆出来的三联版新书,初不料却因此饱餐了一顿极为丰盛的知识大餐。

须知,那时候的新华书店门市部普遍实行的还是“柜台式服务”(新华书店系统大约在一九八二年推广“开架售书”经验),那种“服务”对于一个顾客的视力和脸皮的厚度,是一种严峻“考验”:首先你必须目测两米外书架上的书脊,从那用二号或者三号字排印的有限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名)中检索出有购买意向的图书,然后开口要求店员取出书来在玻璃柜台上略加翻阅,进一步决定取舍。如不中意,那么点书取书的潜规则大概是“事不过三”,否则必定招来那对凤睛的白眼。

三联书店自办的读者服务部是开架售书的,这里的店员也就没有了当时新华书店里所流行的这种“职业病”。记得当我临走时再次问询《晦庵书话》时,面对我的购书诚意(尽管那天没有舍得花出那两元钱买别的书),一位店员颇为耐心地指示我道:可以到其他新华书店的门市部去多找找,也可以来三联这读者服务部常走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重印本了……从此这里也就成为我在燕园之外的一份惦记。

对于校址在西北郊的许多爱读书的大学生来说,大概经过东四牌楼,走向朝阳门大街,一般都是到“一六六号”为止的。不,确切地说,是同我一样,到“一六六号”院西的这三联读者服务部为止的。因为那静谧可人的环境里,经常可以看到佩带着各种校徽的大学生在此站着浏览,或者蹲着检阅书架下部,生怕漏掉了哪本值得买走的好书。

当年每次到这里来,遇到的一大苦恼是架上好书多、囊中活钱少,除了这精神折磨外,大概还有三个小苦恼:一是站着看书脚力吃不消,二是看书时间长了口渴难熬,三是到了午间肚子没法子填饱。

苦恼乃找乐子之母。去过多次以后,就把那苦中作乐的窍门给找出来啦:进城逛书店,须得下决心在星期天起个大早,骑一个多小时车赶到三联读者服务部时也就刚开出门来,这时候二十多平方米的店堂里无比清净,最宜看书。午前再转移到西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看看,粗粗扫描一番,也就是午后了。

这时候赶紧出门折返,走十分钟左右到东四大街北口,那里拐角处有一家不甚着名的四川烧麦馆。从容上得楼去,正好就餐的高峰期已过,来上一客味美馅鲜的“四川烧麦”,就着一碟醇厚馥郁的“山西老陈醋”,一边翻看着经过精挑细拣才决意买下的一两册新书,如《朱自清序跋书评集》(三联书店,一九八三年九月)等等。于是半天的疲累感,在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和谐统一之中渐渐烟消云释。

经此小憩之后,还可趁着余兴,把剩勇贾起,到位于东风市场或者西单商场内的中国书店门市部再溜上一遍。也不是要去淘什么书,因为往往经过“一部一馆”的消耗后,两三个月节余下来的钱已然所剩无几。只是去看看,因为中国书店的各个门市部,照例都是对读者开架的,到那里才可以“博览群书”,享受到自主自在的开卷读书之乐——同我喜欢三联版“新书”中的那些“旧知”一样,中国书店门市部里那些“旧书”中的“新知”,也是我的至爱。

《晦庵书话》事实上是到了一九八三年的七月才加印了一万一千册,可我因事先已用一册从旧书店淘来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同一位北京同学交换到了一册初版本的《晦庵书话》,因此终于没有再买这部曾经翘首期盼的重印本,尽管它仍然维持的是初版一元四角的原价而没有涨价。

这册《晦庵书话》,是那位同学逛中国书店东单门市部时所得,价格已被打八折优惠到了一元一角五分,问题是这一册印有作者《落叶之一》手迹的扉页不见了。看来唐先生签赠某人,当此公很快将此册作者赠书卖掉前,他自己动了手把那题着作者赠辞的精美扉页给撕去了!

《晦庵书话》分为“书话”、“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四辑,最后一辑是“书城八记”,收录八篇中国图书史随笔。这是在大学教科书外,给予我学识启迪和专业引导的一部“要籍”。无论是我多年来从事的书话书评写作,还是由藏书家入手所进行的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都可从中寻觅到文化的基因甚至学术的脉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日的三联书店主持人范用先生在筹划出版《晦庵书话》时,是尽其所能地把铅字印刷同锌版制作技术进行完美结合的,因此,无论是钱君匋以饱卧麦穗丛中的一对黑天鹅为主图案的书衣,还是突出作者手迹的扉页设计,乃至错落有致的字体字号配置和珍贵的书影插图等细节讲究,都在显示着编者不同凡俗的图书美学水准和得心应手的编书手艺。

因此,欲知《晦庵书话》书装的整体美和谐美,须得鉴赏这部一九八〇年的初版本。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个版本在十余年来的旧书网上拍卖价一路走高,且因绝版已久,常常是有价无市,欲购无货。

在掌握了三联书店以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为源头的历史,尤其是逐渐熟悉了当时三联版图书的风格之后,一九八三年的春天,我写了一篇题为《旧闻新知荟萃一编》的文章,对包括《晦庵书话》、《榆下说书》、《西谛书话》等在内的“书话类图书”作了一次热情的推介和好评。其中指出:

书话是一种普及文化知识的随笔文学。它往往是作者以亲见亲闻,结合着自己广博的经验知识,借助于生花之笔,在工作余暇,一支烟,一盅茶,随意写来,作为攀登书山小憩时掇拾到的几株山花,而对于读者,书话集却是一种高尚的文化娱乐品。手捧一编,或晴窗展读,或枕边泛览,知世间有如此好书,有如此动人的书的故事,可长见识不少。真是“与君一夕会,胜读十年书”。当代文学家黄秋耘有段话单道书话的好处:“有故人相晤之亲切而无严师面诲之紧张,有促膝谈心之舒畅而无正襟危坐之拘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国内出版书话最多的书店。确实,温旧书而获新知,作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种有益的补助品,书话是最能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之一……

我还说,“书话的写作者目前已然不少了,大凡同书有过一段不平凡缘分的人,都能写出一些关于书的曲折动人的故事来。但眼下还以三联书店的《读书》月刊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书林》双月刊登载的比较多一点,因此其销路似乎还不错。”写下上述这些话的时候,我已将进入大学的四年级了。

当时怎能料及,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我竟由北京而南京,走上了一条编辑图书和传播书籍文化的从业之路?当我刻意模仿《晦庵书话》组稿并编辑的《雍庐书话》(梁永着,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出版时,尤其是我自己的书话书评和书史随笔集《秋禾书话》(徐雁着,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月)问世的时候,饮水思源,那“朝内大街一六六号”院西三联读者服务部的样子在我脑海里再次浮现出来,我不由得深深地感谢三联书店所曾给予我的图书美学启蒙和图书文化哺育。

当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三联书店在美术馆后街一下子建成营业面积达二千平方米、备书可达六万种以上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以后,我应岳麓书社的邀请,在那里进行了一次“长河随笔丛书之《沧桑书城》”的读者见面和签名售书式,乍见之下,简直不敢相认这个新店竟是我以往常来淘书之地。据说,当时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是当时中央国家一级出版社创办的面积最大的单体书店。这个历史记录,是三联书业史上的又一份光荣。

至于二〇〇四年初夏,我在南京大学指导通过了一篇专门以三联书店《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的学士学位论文,并登堂入室,在夫子兄组稿的“闲趣坊”书系中,为与江少莉硕士合编的《旧时书坊》(三联书店,二〇〇五年十二月)挂上了七号门牌等等,那都可以说是三联书业的前缘所造就的人文后韵啦!

因此,我记忆中的三联书店,定格在朝内大街一六六号院西的那个读者服务部,藉以表达我这份以《晦庵书话》为中心的怀念与感恩。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三日)

同类推荐
  • 人间优游

    人间优游

    作者在水边长大,对水,便有一种无限的深情。《人间优游》的文字是随手而得,或是夜深涉江而过,或是偶遇明月,自富阳至桐庐等等旅程,最终都可溯源到作者对水的眷念,对乡土的眷念。故乡的食物与味道让作者可以在汉字的排列间重回故乡。全书收录了【觅我游踪】,【走近湘西】,【支教日记】以及【水边散墨】四部分内容。
  • 坐花轿的女儿几时回

    坐花轿的女儿几时回

    本文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百余篇,共分九辑,分别是“故园情思”“阅人有味”“童眼观世”“触摸现实”“随感哲思”“读书感悟”“境外听风”“浔城风物”“漫谈教育”。文章记述了作者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悲伤与喜悦、挫折与成功,向读者展现出一个坚强、优秀的女性形象。
  •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本书编为四辑,第一辑“作家论”,第二辑“作品论”,第三辑“评论”,第四辑“理论”。每辑十篇,共辑四十篇,四十余万字。这是一本文学师友用文学笔法评说朱向前的书。全书收集近二十年来朱向前的师长、朋友和学生的文章约三十万字,有评点、有批评、有侧记、有印象,门类繁多,风趣好读。
  •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是周冲第一部随笔集。此书以两性关系、世事、人性、电影、书籍等为话题,或嘻笑怒骂,或悲悯关怀,或尖锐剖析,直面这个世界的荒诞、痼疾与沉疴。她的文字幽默、华美、深刻、灵气逼人,才华如花亦如刀,同时兼具深度、高度,和温度,所著作品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一如众多名家所评价的,这本书的阅读快感、美学享受和思想撞击,都远远超出预期,让人手不释卷。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不期而遇的诗意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不期而遇的诗意

    本书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人,颇有新意,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侨乡的文化遗产,真实记录旅美华人的生存状态,巧妙地规避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文化的碰撞处,出奇制胜,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天地。这是他多年散文的合集。
热门推荐
  • 末世之霸气姐妹花

    末世之霸气姐妹花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只是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我就来到了这个遍地是丧尸,满街是变异兽的世界?看我们姐妹三人如何在末世闯出一片天地,看喜欢厨艺的大姐我如何玩转空间,在末世横行霸道!丧尸?一手灭一个;变异兽,一剑砍一个!好帅的男人啊,等等,这个不能杀~看女主如何在末世护妹妹,救爸妈。
  • 都市之天庭谪仙

    都市之天庭谪仙

    天庭读心星君被贬下界,天庭的日子哪比上人间啊!金钱、权势、美女,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哥是纨绔子弟,对,哥现在就是纨绔,还是你得罪不起的纨绔子弟,什么霸道总裁,什么军界大佬,什么商界奇才,你想什么哥都知道,你打又打不过哥,你怎么跟哥斗?人间一百年,天上才百日,一个下界谪仙,享受人间喜乐,引起天庭大乱。
  • 我真不想当魔尊啊

    我真不想当魔尊啊

    李清绝突然穿越了,穿越后发现自己的身份……竟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反派——九世魔尊!而在自己穿越的前一天,这个九世魔尊中了阿鼻城六大鬼王的致命一击,已经魂飞魄散!留下一个空躯壳!六大鬼王磨拳擦掌,环伺在旁,十万鬼兵剑拔弩张,虎视眈眈!李清绝:我的金手指呢?还在邮寄中……
  • 网王之铃兰花开

    网王之铃兰花开

    她,疼爱自己的妹妹,同时也爱自己的哥哥,可是哥哥去世了,她自己扛下公司的所有担子,让自己的妹妹考上了大学,自己却在公司忙碌。她,在姐姐的羽翼下长大,很黏姐姐,她考上了大学,却不知道姐姐的辛苦,要姐姐陪她玩,直到姐姐累倒了,才从姐姐助手口中直到姐姐的辛苦,只是,后悔,已经晚了。
  • 演员的不凡之路

    演员的不凡之路

    明星、枭雄,两个差距极大的角色,,看他如何相互转变!!!;四位美妻,看他如何一碗水端平!!!!人生路上曲折多坎,看他如何披荆斩棘!!!霸道、柔情,看他如何笑傲站立在世界的最高峰,俯视众生!!!!!!!!
  • 伴君以酒

    伴君以酒

    一朝穿越,成了传说中的仙人高徒。但这茫茫雪山,终究不是她心之归处,她所向往的是繁华人世,快意江湖!华贵大气的世家公子,潇洒不羁的江湖豪客,神秘莫测的域外美男,铁血冷酷的王朝将军,绝色妖娆的男色“舞姬”,温文尔雅的济世神医,从此接踵而来。
  • 工业霸主

    工业霸主

    机械系研究生林振华穿越到1979年,成为一名工厂青工。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历史的些许预见,林振华带领工人师傅们挥洒汗水,打造出一个横跨欧亚的重型工业集团,成就了一段工业霸主的传奇故事。焊弧飞溅,锻锤轰鸣,为您书写一曲中国工业人的雄浑赞歌。
  • EXO之只有你

    EXO之只有你

    其实,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你,其实,这里那么多人,有你就够了,在流年的岁月,只有你,我也无悔了。【本小说纯属虚构,与明星本人无关,不常更新,敬请期待!!!】
  • 仙娥小碗

    仙娥小碗

    她是一只小白女仙,爱凑热闹,嘻嘻哈哈,却踏入情网,为他所困。他是一只毒舌男主,有情有义,却忘了一切,不自知。还附赠一只史上最风骚青龙神君,地位尊贵,却毫无节操~+++++++++扇子是第一次发文~希望有更多地支持~鞠躬~
  • 打扰了上仙

    打扰了上仙

    虐的倾向不喜误入22世纪的电脑大神却穿越到一个自己从未涉足的架空时代,爱上了一个不该爱,或者是不能爱的人,她该如何应对“你喝水么,我帮你倒啊”“……”“萧默,这辈子是我打扰了,下辈子,我做你妈嗷”“林星,你说了,要缠我一生的,你个骗子,你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