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79200000012

第12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传播(3)

墨翟主张废除音乐,并非因为音乐不美,而是因为认为仅靠音乐,不可能达到安邦治天下的目的。《墨子·非乐上》载:“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犓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此段话明确地表达了墨子“非乐”的原因,即并不是因为诸如大钟、鼓、琴瑟、竽笙所发出的声音不好听,而是考虑到首先不能成“圣王之事”,其次呢,也不会给民众带来利益,因此虽心里边知道这些音乐好听,但还是要主张废除音乐。对于这个道理,在《墨子·非乐上》中,有总结性的话说道:“是故子墨子曰:‘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

墨翟从音乐是否能够治邦兴国这个命题出发,得到了音乐不能治邦兴国,反而会浪费大量财富的结论。从这个结论出发,墨翟进一步认为欣赏音乐也是浪费时间。《墨子·非乐上》载:“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锈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从这段文字看来,墨翟认为有了这么些奢华的音乐,若是大王一个人独自欣赏,必然了无生趣,但若是大王让臣子们与之一起欣赏,则必然误了臣子们考虑政事的时间,若是让劳动者与之一起欣赏,必然误了劳动者们工作的时间。音乐对于男人而言是要误事的,对于女人也是有害的,墨翟继续说:“今惟毋在乎妇人说乐而听之,即不必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是故布縿不兴。”

孔子认为好的音乐能够让人“思无邪”,然而墨翟认为,音乐无论好坏,对于人的意志和思想的影响都是坏的。在《墨子·非乐中》,墨子说道:“且夫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无以违之。是若人气,鼸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从这段就可以看到,墨翟认为“礼乐”是“淫人”的,沉湎于音乐,会让人“谩亲”,自命清高和不务正业,并且好逸恶劳。关于君子惑于乐而堕的观点,有的人针锋相对地提出“君子循而不作”的观点,对于此,墨翟继续申辩道:“古者羿作弓,杼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也,而羿、杼、奚仲、巧垂皆小人邪?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则其所循皆小人道也?”认为君子就是要事俗务,躬劳作。

墨翟废乐思想的本源,来源于他认为人应该抛弃诸多无用的情感,诸如过喜、怒、哀和爱等。《墨翟·贵义》四十七载:“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而用仁义。手足口鼻耳,从事于义,必为圣人。”在这里,显然墨翟认为圣人是没有喜怒哀乐等常人的情感的。

墨翟之废乐思想,也包含了抛弃祭祀活动的思想。他认为祭祀活动与从事音乐活动一样,是徒然劳民伤财的。《墨翟·孟公》中记载了墨翟根据孟子的祭祀观而发表的观点,其内言道:“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祀。’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网也。’”在这段话中,针对孟子所说的“无鬼神”和“君子应该学习祭祀”的两个观点,墨翟认为这两个观点是自相矛盾的,既然“无鬼神”,那么祭祀何为呢?墨翟是赞同“无鬼神”的观点的,他之所以列举孟子的观念而驳斥之,原因在于他主张弃乐,无乐之后,当然就谈不上祭祀了。

墨翟的废乐思想与孔子的“正乐”思想,都是针对西周的礼乐而谈的,而且都是围绕着礼乐是不是能够王天下,成圣王之业,乐万民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的。墨翟与孔子的结论也是截然相反的,孔子认为必须使用礼乐使天下所有人“思无邪”,于是礼得以存之,天下便安宁,孟子言:“乱则治之,安则礼乐如之。”而墨翟认为使用礼乐纯粹是劳民伤财的事。

对于大众在劳作之余的即兴之歌,既不伤财,也不用因为欣赏音乐占用干“正事”的时间,尽管墨翟没有对此发表看法,但应该是不至于激烈反对的。墨翟对于此没有言论出现的原因在于,在周代,由于受到西周统治者制礼作乐的影响,礼乐成了音乐当然的称谓。

3.道家的“非乐”音乐传播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以礼乐“正乐”,以便能够达到“君子爱人,小人易使”的目的。墨翟认为被时代所抛弃的礼乐不能达到治世的目的,倡导礼乐只不过是“繁饰礼乐以淫人”,是一件徒然劳民伤财的事情。尽管墨翟否定礼乐,主张废除礼乐,但他并不否认人的审美需求,即“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之色,以为不美也”。墨翟在这个地方就留下了一个问题没能解决,人的审美需求是存在的,若要满足人在音乐方面的审美需求,该用何乐呢?按墨翟的意思来看,礼乐肯定是不行的,是否有新形式的音乐能够满足人在乐方面的审美需求,而又不“淫人”呢?即何乐是可行的呢?

何乐可行的问题实在难以作答。在春秋时期,礼乐是当时主流的音乐,在实践上已经失败了,而俗乐,如郑卫之声等,同样被认为不具有醇风俗的功能。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必然要在远离视听之乐的地方找到一条出路。道家便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传道家的始祖为老子,《史记·列传第三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关于老子其人,所知莫过于此。著书《老子》,被认为非老子本人所作,且与老子本人的思想观点颇有出入之处。相传孔子对于老子曾盛赞之,《史记·列传第三》言道:“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然而道家与儒家思想却是水火不容的,“世子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诚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与发展者。《史记·列传第三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月去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庄子不但在思想上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观,而且在行动上也与老子一脉相承,相传楚威王欲起用庄子,使人厚币迎之,然庄子笑拒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效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在庙……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对于礼乐是否能够使“君子爱人,小人易使”,《老子》的回答完全是否定的。为什么礼乐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老子》认为过于繁饰的礼乐本身存着诸多问题,认为礼乐违背了美的基本原则。《老子》走到了美这一命题上,对于美从其对立面丑作了阐述,《老子》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现代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老子》的这一思想其实就是一种辩证法,即什么是美呢,它是与恶相对的,依赖恶而存在的;如众所周知的善良,是因为有了不善良,善良才得以存在。

有了美之为美,皆因恶而存的观念之后,那么如何审美,如何得到美,这一问题就十分简单了。因为这世间处处皆有“恶”,人处在这样的世界当中,只需要走到“恶”的另一面,就立即获得了美,而不需要什么礼乐。《老子》载:“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道无形。”蔡仲德在《中国音乐美学史论》一书中从对偶句“大道无形”中引申认为“大音希声”即是“大音无声”之意。道出老子主张不需要音乐即可获得美的观点。关于这一思想,更为详细和直接的阐述是“音声,一对待也;安乐悲怨,其出不同,无悲则无以知乐,无乐则无以知悲,此音声之相和也”。

《老子》并不认为在世之万“恶”中生存,感知所有“恶”,便可以很容易走到其另一面,获得美的感受,相反,《老子》认为这一过程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修道这一长期过程来达到。实际上,《老子》认为所有物事其好的一面都是与坏的一面相互对立存在的,因为恶的一面始终存在,若想获得好的一面,不需要其他任何手段,只要注重自己的修为,致力于“道”,即可达到。《老子》载:“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在“大道无形”“大辩无声”的思想指引下,于何为“道”没有言明,因为道之为道,为有道者自悟之,道之为道,必须与无道相对,下士是无道论者的代表,其对道的“大笑”,反而就使得道得以存在了,即“不笑不足以为道”。究竟何为道呢?只能通过与道相辅的一些蛛丝马迹去捕捉,因为“大道无形”,《老子》载:“道之出口,淡首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有了“道”这一支旗帜,《老子》中凡事都有了论据和中心。因为有道,即能从“恶”知美,而不需要音乐。音乐本身是与道相对的,因为“道”是无形的,是“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的,而音乐却是有形的,视之见灿烂,听之见汹涌。《老子》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一切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的东西,都会引起人的欲望。圣人不为没有欲望,而为“为腹不为目”“虚其心,实其腹”,即满足欲望,却并不耽于欲望。

《老子》回答何为美,是从美之诸多对立面出发的,认为只要通过道,走到这诸多对立面的另一面,便获得了美。然而美究竟为何物?是否与道一样“无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呢?《老子》没有回答。生活经验告诉人们,美当是一种物事,一种情感,或者一种意念,绝非至于“无形”而不可捉摸。乐是属于美的范畴,《庄子》承认“乐之为乐”,但是他并非认为所有乐都是一样的,而是有区别的,提出“至乐无乐”的观点。《庄子》的“至乐无乐”的观点与《老子》的“大音稀声”的观点也是存在区别的。按许多学者的认识,所谓“大音”的“大”,是指自然天地,“大音”非人为的声音。由是观之,所谓“大音”不过是存在于人头脑之中的一种有关大自然的类似于声音的通感,所以“大音稀声”。《庄子》的“至乐无乐”观,首先承认人为之声,包括歌舞和乐奏,是可以带给人们“乐”的享受的,即通过音乐人们是可以获得欢乐的,只不过依靠俗乐所获得的欢乐不是最令人身心舒畅的那一种,即非“至乐”。那么如何获得“至乐”呢?“至乐”的境界不是通过声乐所能达到的。《庄子》认为“至乐”境界非一般人所能感受得到的,一般的人“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对于庄子而言,俗人的欢乐“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意即对于他而言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欢乐。那他的欢乐是什么呢?“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欢乐之所在。有了这种无为的心态,欢乐无处不在,于是就入“道”了。《庄子》载:“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这就是道的“至乐无乐”的境界,即于无乐处“闻和”,虚空中见真理。

《庄子》实际上并非在贬抑音乐,而是在将人之于音乐的理解分了个高下。所谓“至乐无乐”,其实重点不在于说获得欢乐是不是需要音乐,而是在于讨论获得至高的欢乐可以不需要音乐。那么,面对音乐,又能获得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庄子》并非像孔子所代表儒家一样一概而论之,而是认为不同的人应该获得不同的感受,乐之为乐,在俗人眼中即成了俗乐,而对于君子呢?“清者自清”,乐为之乐,君子之为君子,因此可以是两不相干的。《庄子·外篇·天运》载:“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何为“惧”,何为“怠”,何为“惑”呢?许多学者认为“惧”即惊惧之意,“怠”“惑”乃指达到了“至乐”的无视无闻的境界。据作者理解,此处之“怠”“惑”乃神离和魅惑之本意,与“至乐”的无视无闻的境界尚有一线之隔。该文另载:“帝曰:‘女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夫至乐者,先应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女故惧也。”言及为了达至“至乐”之境,需先以人情世故及礼义和自然万物之生息晓之,使之知道自然万物无穷无尽,死生无常,不可拘泥于一理,即“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这样的视界效果是与俗人日常的视界大不相同的,因此心里有异常和惧怖之感。因此,在这个地方,达到领悟“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的境界,并非是因为乐之功,而是承“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诸般之力。

上文继续载道:“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不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阬满阬,涂却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杭梧而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女委蛇,故怠。”言及奏乐者极欲将一种可感而不可诉诸于寻常声乐的“乐”表现出来,这种“乐”与自然之阴阳相关,无处不在,但是若要想真实地感受到它,却又是不可能的,因为听者一直希望真实地感受这种乐,希望闻其声,见其形,而又达不到,故而“怠”,即心驰而神离,疲惫而觉乏味之意。此处之“委蛇”为何?该是形容“怠”之状的,如委顿之蛇,绵软满地,柔弱无力。

始而“惧”,再而“怠”,如何到了第三境界“惑”呢?上文载:“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悦,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此段极是晦涩。何为“无怠之声”?此声究竟是有声还是无声,不得而知。而将“无怠之声”与“自然之命”相调,何为“自然之命”,也没有介绍。但却详细地介绍了这二者相调之后的状态,即一种无所谓生与死、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是依靠心灵感知而来的,而不是依靠五官去视听得到的。若一定要用五官去感知,则“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极力去听,什么也听不到,当然有所惶惑了。

同类推荐
  •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

    从建国起到“文革”结束的近三十年里,“革命”基本上一直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主题;而革命历史电影作为承载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之一,从影像语言到叙事结构都形成了一整套的表述体系。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理想的更替与现代化价值维度的确立,革命历史电影(以及后来加入的电视剧)的意义及其表述体系开始了漫长的“后革命”转移。
  • 世界绘画艺术(上)

    世界绘画艺术(上)

    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家庭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家庭魔术

    本书内容包括家庭惊奇魔术、家庭故事魔术、家庭亲情魔术、家庭节日魔术、家庭技巧魔术等。
  • 古铜镜揭秘

    古铜镜揭秘

    我国是铜镜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秋可鉴的艺术瑰宝。但由于某种原因,铜镜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而这恰好给铜镜爱好者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收藏机遇和投资空间。
  • 听傅雷讲艺术

    听傅雷讲艺术

    傅雷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文艺批评家,他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精深独到的见解,给后学者众多启示。
热门推荐
  • 小戏精被雇主大佬盯上了

    小戏精被雇主大佬盯上了

    “你怀孕了,你去向爷爷承认错误,我们结婚。”孟西西冷笑,他还是不相信她,既然不相信,那多说无益。“不用麻烦了,我会打掉他。”打掉他?萧敬亭皱眉,她怎么能轻易说出这样的话,难道她肚子里不是她的孩子吗?让她承认个错误有那么难吗?…………他是商业界的翘楚。她是中介所的一个小员工他需要租一个女朋友来解决家族的联姻。她需要挣钱养活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尘念

    绝尘念

    入于念,生于心。封于念,死于心。又,回于念,复于心。这一切的一切都要看你。
  • 仙途主宰

    仙途主宰

    这是一个强者为尊,弱肉强食的世界。在众人眼中,他是如蝼蚁一般的存在。直到这一天,备受折磨的他从鬼门关回来,两眼尽是血光、悲怆。漫漫仙路,声声血歌。他将重启征程,除掉仇敌,坚毅向前,成为众人仰望的最强者!
  • 厨妃

    厨妃

    成为名厨一直是她的希冀,本该享受成名的喜悦之际,她却因一时八卦看人跳楼而活活垫底而魂归西天!当她从混沌中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为被打得遍体鳞伤12岁无名哑Y头!优质桃花男,轻扬唇片,慢条斯理的挥着筷子,对着满桌的美食大放阙词:“这食物是人吃的吗?看,这豆芽……这通心菜……你以为它们是你啊!”某女恶汗,杏目圆瞪的睨着他把满桌的菜肴快速的塞进肚子……
  • 网游大神我爱你

    网游大神我爱你

    小时候的朦胧情感他们是否能牵手。普通的朦胧感情,爱过了,满足了在现实中,欢笑
  • 灵尊最强剑神

    灵尊最强剑神

    在一棵茂密的大树下,每个枝条都长满了树叶,一个少年正在树下乘凉,悠哉悠哉,好不快活,“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到灵初镜啊?”少年感慨,少年生的一头金发,熠熠生辉,仿佛每一根发丝都有着生命一般,眼眸为深蓝色少年极为俊俏,长得十分好看,刚阳的脸上又不失风度,眉宇之间还有这一股英气,猿臂蜂腰的身材,简直不像一个小孩儿到像一个成年人,可惜少年只有脸长得好看吧,他的修为太低了,今年七岁才灵力才修炼到灵修进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兽异世之永恒冰瞳

    魔兽异世之永恒冰瞳

    普通家庭走出的大一学生,因为DOTA新手被同学嘲笑,带着神器斯嘉蒂之眼重生异世!异世界小兵也可以像英雄一样升级,有木有??英雄力量没有上限,有没有???神器力量消失,但可以晋级,拥有IMBA属性,有木有??话说精灵部落里全是美女,都穿着露脐装,难道你们就不穿内衣吗——赵恒目标是站在大陆强者的巅峰,拥有强大的神器,这一切将不再是梦。敬请观注《异世之永恒冰瞳》,她将带给您震憾人心的故事,激情澎湃的剧情!-------------------------------------------------------------冰瞳书友群:【150713394】
  • 有你真不赖

    有你真不赖

    有些人都在治愈童年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