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禅师毫不犹豫地肯定道:“你尽管去吧!是上座的自然认识上座,但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临济禅师来到镇州以后,普化禅师确已经先在那里,当临济禅师要建僧堂时,就请普化禅师为上座从旁协助。
[禅中智慧]
禅师对一些人事悟境一向以不说破为主,但禅师们接待学人又以慈悲为重,言说总是在遮遮掩掩中,这就要靠听的人明心会意了。
48.听不懂
王居士是个非常虔诚的信徒,只要有空就往禅寺跑,或者帮禅寺种菜浇水,或者帮寺庙劈柴煮饭,总是忙个不停。如果碰到无名禅师对信徒说法,他便会聚精会神地用心听讲。
有一次,王居士在禅堂外望着学僧眼观鼻鼻观心的坐禅姿态,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叹息刚巧被从一旁经过的无名禅师听到,禅师问道:“你为什么叹气呢?”
王居士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无名禅师不解,问道:“平常你虔诚为寺里帮忙,听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说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游,为什么要叹气呢?”
王居士答道:“不瞒禅师,我的烦恼是因为我听不懂佛法。禅师您对学僧们开示的佛法,如‘祖师西来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门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来面目?’、‘道在何处?’等等,我都听不懂,就好像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禅师,为什么我这么用心听讲,还是听不懂呢?”
无名禅师道:“以前德山禅师见学僧入门便棒,临济禅师见学僧入门便喝,雪峰禅师见学僧入门便道是什么,睦州禅师见学僧入门便道现成公案放汝三十棒。历代祖师大德有的尽其一生参究一个公案尚不能开悟,可见学禅必须要用心去参,而不是只听就可以的。”
王居士仍不解地问道:“如何去参呢?”
无名禅师道:“就先参这个‘听不懂!’”
[禅中智慧]
不管懂还是不懂,都应该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49.茶道
一休禅师的弟子珠光一向有打盹的习惯,在公共场合常常失态,为此他非常苦恼。后来,珠光听从医师的建议多多喝茶,以后果真不再打盹了。因此,珠光禅师喜欢上了喝茶,还创立了“茶道”,因而有茶祖之誉。
一天,一休禅师问珠光:“珠光,你是用什么心态去喝茶呢?”
珠光答道:“为健康而喝茶。”
一休禅师于是提起了“赵州吃茶去”的公案:“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以佛法大意,赵州答道:‘吃茶去!’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珠光默然不语。
一休禅师心里暗暗称许。过了一会儿,一休禅师叫侍者送来一碗茶,珠光禅师刚接过茶碗捧在手上,一休禅师便大喝一声,并将他手上的茶碗打落在地。珠光禅师依然什么也没说。然后,珠光禅师向一休禅师道过了谢便起身向门口走去。
一休禅师突然叫道:“珠光。”
珠光禅师回头应道:“弟子在。”
一休禅师问道:“茶碗已打落在地,你还有茶喝吗?”
珠光禅师两手作捧碗状,说道:“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禅师不肯罢休,追问道:“你已经准备离此他去,怎么能说还在喝茶?”
珠光诚恳地说道:“弟子到那边喝茶!”
一休禅师再问道:“我刚才问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这边喝,那边喝,可是全无心得。这种无心喝茶如何?”
珠光沉静地答道:“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一休禅师听后大喜:珠光完成了新的茶道。
[禅中智慧]
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都多。
50.三种僧人
寒冬腊月,一个名为“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仪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门。那个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这一跪就是三天。仪山的弟子看他可怜,纷纷为他求情,可是仪山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没有住处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纷纷走开。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那个和尚身上皴裂的地方开始流血。他一次次地倒下又重新起来,但他依然跪在那里,雷打不动。仪山下令弟子:“谁也不准开门,否则就将他逐出门外!”
七天后,那个和尚支撑不住,倒了下去。仪山出来试了一下他的鼻子,尚且有一丝呼吸,于是便下令将他扶了进去。滴水终于进了仪山禅师门下参学。
有一天,滴水和尚向仪山禅师问道:“无字,与般若有什么分别?”
话刚说完,仪山一拳打了过来,大吼:“这个问题岂是你能问的?滚出去!”
滴水被仪山的拳头打得头晕目眩,耳朵里只有仪山的吼声,忽然间,滴水想通了:“有与无都是自己的肤浅意识,你看我有,我看我无。”
还有一次,滴水感冒了。正在用纸擤鼻涕的时候,被仪山看到了,他大声喝道:“你的鼻子比别人的血汗珍贵?你这不是在糟蹋白纸吗?”滴水不敢再擦了。
很多人都难以忍受仪山的冷峻,可是滴水说:“人间有三种出家人,下等僧利用师门的影响力,发扬光大自己;中等僧欣赏家师的慈悲,步步追随;上等僧在师父的键锤下日益强壮,终于找到自己的天空。”
[禅中智慧]
向你挥来的鞭子,常常只是要你把头抬得更高,背脊挺得更直。
51.是这样的吗
白隐禅师一个人过着平静随和的生活,人们都说他为人纯洁,心地善良。
有一次,白隐家附近的一个女孩还没有结婚就怀孕了,她的父母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生气,逼着让她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并且发誓要严惩那个不知羞耻的人,那个女孩死活也不肯说,在父母的逼迫下,她承认孩子的父亲是白隐。
那个女孩的父母怒火中烧,前去找白隐理论,说:“平日里以为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没想到你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来!既然做了,就出来承认,收留自己的孩子。”白隐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的吗?“然后就答应收留那个孩子。
孩子出生后,白隐负责照顾他。他从邻居那里得到了牛奶、食物和一切孩子所需要的东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照顾那个孩子,不管别人用怎样的眼光来看他。邻居都尽全力来帮助他,没有一个人相信白隐是那样的人;但是闲言碎语是少不了的。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那个孩子的妈妈因为无法忍耐相思孩子的苦痛,将真情告诉了她的父母亲——原来孩子真正的父亲是一个贫寒的年轻人,他们相爱已经有很多年了,因为害怕父母不承认这个女婿,所以才做出那样的事来。事情发生后,女孩因为害怕而不敢把真相说出来,就欺骗她的父母,说那个孩子的父亲是白隐。女孩的父母知道真相后,痛斥自己女儿不该说这样毁人名声的假话,然后立刻去找白隐,并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求他的宽恕,然后要求把孩子带回去。
白隐把孩子送还给他们说:“是这样的吗?”
白隐禅师还是只有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对于这一年来蒙受的不白之冤,还有照顾孩子所受的艰辛,他只字不提。
[禅中智慧]
白隐禅师的荣辱不惊,完全依靠自己的定力来做到的,禅宗认为,修禅悟道离不开定力。
52.吃人的金子
一个禅师惊惶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禅师说:“你这样惊惶失措是为了什么?”
禅师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
两个人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事他居然说太可怕了,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禅师说:“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它会吃人的!”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吧。”禅师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那些金子。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那个禅师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吃人的东西。”另外一个人也随声附和地点头称是。
他们于是讨论怎么把这些黄金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
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药,他死了,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他刚一到那里,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将他打死了,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迫我这样做的。”
然后他就拿起那个人送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道:“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禅中智慧]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念是人们最大的敌人。
53.答非所问
临济禅师与凤林禅师交往时,有一次凤林禅师问道:“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您愿不愿意回答?”
临济禅师回答道:“谁不知道凤林上人是位大诗人,我可不要挖自己的肉做疮!不过我倒很好奇您的问题是什么?”
风林禅师问道:“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
临济禅师答道:“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
风林禅师问道:“观风看浪起,玩水野帆飘。”
临济禅师答道:“孤轮独照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
凤林禅师问道:“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
临济禅师答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风林禅师至此已无话可说,于是临济禅师乃吟诵道:
“大道绝同,任向西东;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后来沩山禅师看到这句颂词,就问仰山禅师道:“其速度之快,既然连石头的火花都追不上,甚至连闪电的光线也都达不到,那么古圣先贤又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后学呢?”
仰山禅师问道:“老师您的意思呢?”
沩山禅师答道:“只要是能言说的,皆无实义。”
仰山禅师道:“我并不以为然。”
沩山禅师道:“为什么呢?”
仰山禅师道:“凡所言说,皆是佛法;凡所佛法,皆在心源;心念一动,遍十方界,石头之火,雷电之光,均不及心快。”
沩山禅师道:“确实不错,海月也好,游鱼也好,风浪也好,帆船也好,寂静的江山,萧条的秋天,诗人剑客,天地机遇,总在心中,何关迷悟?何关迟速?”
[禅中智慧]
禅者好问,因为他们对人生、佛道、禅心,充满疑问。但另一方面的回答,往往又答非所问,看起来答问没有关联,但实际上丝丝入扣,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