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慢传输型便秘多为虚证便秘,如年老体弱、久病产后、素体虚弱;或饮食劳倦、过食生冷、感受寒湿,伤及脾胃,均可导致肺、脾、肾诸脏虚弱。脾虚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得转输,糟粕无力运行于大肠。肺虚则宣降失常,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因而气机不利,运行受阻。华佗《中藏经》云:“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司,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可下传大肠”,《医经精义·脏腑之言》云:“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肾主水,司二便,肾虚则肠道失濡,开合不利,糟粕受阻。金元《兰室密藏·大便结燥》云:“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又有年老体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出口梗阻性便秘多为实证便秘。如忧思恼怒,肝郁气滞,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食物,或嗜烟酒,感受外邪,根据体质不同邪从热化或邪从寒化,导致肠胃积热,或阴寒积滞,或气机郁滞,从而腑气不通,胃气不降,大肠失于传导。如《内经》云:“太阴之厥,则腹胀而后不利”,提到便秘与脾胃受寒有关;《内经》云:“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说明肠胃积热便秘的病理基础。肝主疏泄,有助于大肠传导,肝气郁结,则大肠气机不利,腑气不通。如《金匮要略·便秘》云:“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混合型便秘多为虚实夹杂型,或为虚中挟实性便秘,其本为虚,其标为实,本虚为脾、肺、肾虚弱,标实则为大肠气机不利,腑气不通。
二、西医病因病机
西医学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种。西医学认为,慢性便秘有以下原因:生活习惯:多由不良饮食习惯造成,食物渣滓太少,液体摄入不足等,肠道受刺激不足;排便动力缺乏:年老体弱,肥胖或明显消瘦,多次妊娠,经产妇引起腹肌、肠平滑肌、提肛肌功能衰弱;结肠痉挛:精神、神经过于紧张疲劳,结肠功能紊乱,可引起便秘与腹泻交替,如结肠易激综合征;自主排便反射减弱:滥用泻药或灌肠,造成排便的依赖性;神经病变:由于肠神经异常所致,如肠道神经发育不良;直肠、盆底肌解剖结构功能异常:如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等致出口梗阻。
【诊断要点】
一、疾病诊断
(1)排便时间异常:排便时间超过平时习惯,或间隔时间3天以上。
(2)粪质异常:大便干结,排便费力。
(3)腹胀:时有腹胀,伴有腹痛或不适感。
(4)排除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
二、理化检查
(1)血常规、大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为便秘常规检查,可提供结直肠及肛门器质性病变的线索。
(2)直肠指检:可确定是否有粪便嵌塞、肛门狭窄、直肠脱垂、直肠肿块等病变,并可了解肛门括约肌的肌力状况。
(3)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见结肠黏膜呈弥漫性黑褐色斑点,称结肠黑变征,为肠黏膜脂褐素沉着,多与长期服用泻药有关;积粪过久可致直肠黏膜痉挛。
(4)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能显示肠腔扩张、粪便存留及气液平面。消化道钡餐可显示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情况来了解其运动功能状态。钡剂灌肠可发现巨结肠。CT或MRl主要用于肠道有无肿块或狭窄的患者。
【辨证论治】
一、脾肺气虚
主症:大便干结或软,虽有便意而临厕不畅,排便发力,虚努汗出,舌淡苔嫩,脉细无力。
兼症:腹部胀满或痛,按之绵绵作痛,精神疲倦,面色无华。
病机:脾肺气虚,通降无力。
治法:益肺降气,助肠传导。
方药:黄芪汤加减。
黄芪20g,火麻仁15g,陈皮15g,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5g,白蜜15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气虚自汗者重用防风、黄芪;心脾血虚者加远志,莲子心;肺气不降者加苏叶。
二、肠道实热
主症: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腹部胀满或痛,按之作痛,舌苔黄燥,脉滑实。
兼症: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有身热。
病机:肠道实热,津亏澡结
治法:清热润肠。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15g,大黄(后下)6g,杏仁8g,白芍10g,炙枳实9g,炙厚朴9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心烦口干,舌红少津者可加知母、石斛;大便干结如球,可合用五仁丸以润肠通便。
三、肠道气滞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干,大便不畅,欲解不得,苔白,脉细弦。
兼症: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胁腹胀痛。
病机:肠道气滞。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减。
乌药9g,沉香(后下)4g,槟榔9g,木香(后下)6g,大黄(后下)6g,郁金9g,厚朴9g,茯苓12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结难下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北杏仁以滑润通便。
四、脾肾阳虚
主症:大便秘结,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兼症: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小便清长,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脊冷重。
病机:脾肾阳虚,传导无力。
治法:温润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减。
肉苁蓉9g,当归10g,牛膝15g,枳壳9g,泽泻9g,升麻6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气虚者可加黄芪以益气;血虚加桑椹以养血;寒凝较甚,可予半硫丸口服以温阳散寒通便。
五、阴虚肠燥
主症:大便干结,状如羊屎,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兼症:口干少津,神疲纳呆,形体消瘦,颧红,眩晕耳鸣,心悸怔忡,
病机:阴虚肠燥,传到不畅。
治法: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泻9g,丹皮9g,茯苓9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气虚者可加黄芪以益气;血虚加桑椹以养血。
六、血虚肠燥
主症:大便干结,心悸健忘,舌淡苔白,脉弱。
兼症:面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
病机:血虚肠燥。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加减。
当归12g,生地15g,麻仁10g,桃仁9g,桑椹15g,核桃肉30g,肉苁蓉20g,枳壳9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若大便干结难排,加大黄以助通便、泻下存阴。
【临证发微】
便秘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由于便秘的反复或持续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会诱发或加重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引起肠梗阻,危及生命安全。西医学对治疗本病尚无重大进展,仍是治标而不治本,即使是最新的促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其疗效也不尽人意。中医药治疗便秘不但在通便方面有优势,在解除便秘的同时,可使患者的体质状况得到改善。尤其对虚性便秘,可有效地改善虚象,增强包括排便能力在内的内脏机能,这些都是单纯使用西医药所难以达到的。疗效好,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所接受。
便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肠传导失职,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移于大肺,致传导失职而成便秘;脾主健运,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亦可成便秘;肾主水,司二便,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肾阳不足,命门火丧,则阴寒凝结,传导失常,亦可形成便秘。可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与肺、脾、肾诸脏之功能密切相关,临证有阴阳、寒热、虚实之不同。故治疗原则上以通便为主,但通便之法不能都用芒硝、大黄之类攻下,应针对不同证型,区别诊治。正如《证治汇补·秘结》所云:“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润之。”必须辨清证候,审察病因,根据虚实、寒热而治之。我们在临床中应用经验方辨证加减治疗便秘,具有灵活、方便、实用的特点,收到了满意疗效。
治疗便秘要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通法,以通下为主,但要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注重益气养阴,从整体论治。《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久病人虚,大便不通者,是虚闭也;因汗出多大便不通者,精液枯竭而闭也;风证大便不通者,是风闭也;老人大便不通者,是血气枯燥而闭也;虚弱并产后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多食辛热之物,大便不通者,实热也。”
便秘是有形之实滞积于肠道,不能按时排出的病症。上述诸证不论实秘或者是虚秘,均为腑气不通。故治疗便秘一定要通降腑气。我们习惯用调胃承气汤,结合体质灵活加减,疗效显著。方中大黄苦寒沉降,力猛善走,长于通下,被誉为“将军”,入阳明,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入厥阴,能活血祛瘀,配芒硝咸寒,软坚散结,甘草甘温,保护胃气。组方周全,药少力专。如属热秘,加清热药连翘、生地、枳实等为承气法;如属瘀秘加赤芍、三棱等,如桃仁承气汤。气虚便秘者,加黄芪及大量白术。阳气不足,寒积于肠之冷秘加附子、干姜等,温下并行如真人温脾汤法;术后、产后及失血,属阴血虚秘,加用当归、肉苁蓉、玄参、枳壳、生地等。老年性肾虚冷秘,加巴戟、肉苁蓉等。风证大便不通者,是风闭,加羌活。气秘加杏仁、桔梗、紫菀之类,即所谓“开上窍以通下窍”、“提壶揭盖”法。此外,决明子、生地黄、生何首乌、郁李仁、杏仁各,火麻仁、桃仁、炒莱菔子均是濡润通便之品,可酌情使用。
【便秘食疗方】
1.芝麻杏仁糊
组成:黑芝麻、粳米各50g,杏仁15g,沙糖15g。
制法:将黑芝麻、杏仁洗净,用清水浸泡3小时,研磨成糊浆,入锅煮熟后加入白糖,待白糖溶化后即成。
服法:早晚分食。
功效: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主治阴虚型习惯性便秘及产后血虚习惯性便秘。
2.三仁当归粥
组成:柏子仁20g,松子仁15g,郁李仁10g,当归10g,粳米100g。
制法:先将郁李仁打碎,与当归同入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将柏子仁、松子仁打碎,同洗净的粳米一起人锅,兑入郁李仁与当时的煎汁,加水适量,煮成稠粥。
服法:上下午分服。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主治血虚型习惯性便秘,对习惯性便秘合并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病人尤为适宜。本药膳方亦适用于阴虚型习惯性便秘。
3.肉苁蓉羊肉粥
组成:肉苁蓉15g,羊肉50g,粳米50g。
制法:先将肉苁蓉微火煎煮半小时,去渣、留汁,备用。将羊肉洗净,切成薄片,粳米淘洗干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兑入药汁,煮成稠粥。
服法:每晚用餐时顿食,服食时也可调入适量葱姜末、胡椒粉。
功效: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主治阳虚型习惯生便秘,对习惯性便秘合并阳痿,腰膝酸冷,下肢乏乏,夜尿频多的病人尤为适宜。但体态肥胖、痰多湿重、消化不良者不易多食。
4.太子参山芋粥
组成:山芋250g,太子参10g,粳米30g,白糖10g。
制法:将山芋洗净去皮,切成薄片,与洗净的太子参、淘洗干净的粳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煨煮至粥稠,趁热加入白糖,搅匀。待糖溶化即成。
服法:早晚分食。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宽肠通便。主治气虚型习惯性便秘及各种类型的习惯性便秘,对习惯性便秘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癌症者尤为适宜。
5.苏子麻仁粥
组成:麻子仁、紫苏子各10~15g,粳米60g。
制法:先将麻子仁、紫苏子捣烂如泥然后加水慢研,滤汁去渣,以汁煮米为稀粥。
服法:早晚分食。
功效:降气润肠通便。主治气滞型习惯性便秘。
【典型病案】
滕某,男,72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目下症见大便不通、便形如笔杆、质软、虽努责亦不能下、面色萎黄、精神疲乏、纳谷减,大腹胀满,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软。
辨证:脾虚气弱,排便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润肠通便。
方药:黄芪汤加减。
生白术40-60g,太子参10g,炙黄芪15g,陈皮6g,炒枳壳10g,火麻仁15g,白蜜15g。共6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后大便逐渐能自解,精神渐佳,继服上方12剂巩固疗效。
按语:老年人脏腑功能减弱,肠道传送无力,故成便秘。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在治疗时不可妄用泻火通便之药,而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同时加入理气健脾之品,白术所治便秘,只适用于脾气弱而致者,用白术治便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生白术为佳;二是用量宜重,最轻者需30g,重者可至60g,用时开始不宜骤用最大剂量,应遵景岳所言: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再有胃弱不佳者可配以和胃理气之品,如神曲、谷麦芽、陈皮等,俟胃和后方能重用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