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92600000036

第36章 大风暴(5)

1937年9月2日凌晨4时台风在香港登陆,海潮比正常潮水高出4米,如墙巨浪侵入了郊区村庄。时值黎明前的黑夜,居民均在酣睡,多被突如其来的风浪连屋卷走,死于非命。船艇沉数千艘,地上庄稼扫荡一空。市区处在台风路线的边缘,损失较小。但这次台风死难1.1万人,是香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台风。

1962年8月27日,一个名叫“温黛”的热带低气压,在香港东南200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形成。9月1日上午以每小时144公里的风速(13级)在香港登陆,最大风速达304公里(18级以上),海水陡涨3米,倾盆暴雨下了260毫米。9月2日台风减弱,进入了广东内陆。“温黛”台风损坏小船2053艘,另有24艘远洋巨轮搁浅、12艘相撞,共有130人丧生,53人失踪。

香港素有“东方明珠”之称,它地处东半球海陆交通的中枢,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香港以弹丸之地承受巨大的台风侵袭,造成的后果比其他地方更严重,因为这里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遭到损害,无论是生命损失还是经济损失,都将十分惊人。为了减少和避免风灾带来的损失,香港在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使得这颗“东方明珠”在频频袭扰的台风面前依然熠熠生辉。

九、1934年北美黑风暴

黑风暴也是风暴的一种,其与龙卷风极为相似,都是由局部地区低气压造成的。所不同的是,黑风暴挟着大量的沙土一起席卷大地,其范围远比龙卷风要大得多,危害当然也要大得多。北美洲是黑风暴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而1934年5月11日凌晨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是近三百年来危害最大的一次。

这次黑风暴起源于加拿大西段边界和美国西部草原地区。

当时,正值晚春季节,数日来炽热骄阳的照射使广袤的西部大地被晒得滚烫,在靠近地面之处,气温非常高。靠近地面的热空气迅速上升,形成了一个个低气压中心,与此同时,周围的冷空气便迅速涌进补充。冷热空气的猛烈对流使沙土扶摇直上,直达高空。许许多多的旋风连成一片,便形成了可怕的黑色狂飙——黑风暴。草原上空卷起了一阵阵遮天蔽日的黑色狂飙。强劲的狂风挟带着泥沙拔地而起,自西向东呼啸而进,并向周围迅速蔓延黑风暴从5月9日刮起,前后持续了3天3夜,横扫了美国2/3的大陆。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随风向东越过北达科他、宾夕法尼亚和纽约等10多个州。从西部的沃乐斯堡刮到东边的沃耳巴尼,最北到圣保罗,最南达纳希准耳,形成了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它以每小时96~160公里的速度向东推进,直达东部海岸,最后消失在大西洋洋面。

据有关资料描述,黑风暴所经之处,耀眼的丽日顿时消失,原来蔚蓝色的天空,瞬间尘土飞扬,沙土像瓢泼的大雨一样从空中倾泻而下,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庄园,一块块田野,转瞬间失掉了原有的风采,变成了昏天黑地的景象。

纽约是受黑色风暴浸染十分严重的地区。据当时记载,1934年5月11日,从上午11时45分开始,纽约上空出现了弥漫的尘雾,直到下午5时许才消失,前后持续了5个小时,黑色狂风席卷而来,沙土尘雾遮住了阳光,使原来明朗的天空顿时黯然失色,变成了一片昏暗。有人从窗口向外眺望,咫尺之内的高大建筑物也只能隐约可见。遮天蔽日的风沙穿街过巷呼啸而过,发出的凄厉之声令人十分恐怖。

《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黑风暴——席卷1500英里,持续5小时”的专题报道。报道中说:

远洋的航船因沙土尘雾影响视线而延迟出港;飞机驾驶员为了避开沙尘被迫将飞机爬高到1.5万英尺的高空飞行;城市住宅和办公室里积满了沙土尘埃;人们的眼睛、鼻孔和耳朵内都灌进了沙粒和尘土居民们都惊恐万状,觉得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据纽约气象局测定,当时白天的光度只有平常的50%,大气中的沙土尘埃比平时多2.7倍,每立方英里至少含有40吨尘土。又据当时估计,这次黑风暴从西部草原刮走了3.5亿吨的沙质土壤,仅芝加哥一处,落下的沙质尘土就达1200万吨之多。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来已遭受旱灾的冬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了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着经济的发展。同时,黑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地制约了受灾地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是,北美黑风暴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它的成因却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造成这次黑风暴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垦和放牧,毁坏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原,致使水土无法保持,地表大面积裸露,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便酿成了严重的灾害。

人类向自然界索取时种下的苦果,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严厉报复,这种报复同样是不可抗拒的。美洲是人类历史全面开发较晚的大陆,这里森林、草原广布,土壤肥沃,资源丰富,自从哥伦布发现了这块大陆后,开发者们接踵而至,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美国西部的蒙大拿、堪萨斯、得克萨斯、俄克拉何马和科罗拉多等州,曾经是一片青翠碧绿的原野。经过100多年的开发,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区域。

由于过度开发,森林、草原遭到严重毁坏,土壤风蚀十分严重,同时,连续不断的干旱,使土地沙化现象愈演愈烈。而美国西部干旱地区雨量极为稀少,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还低于381毫米。垦殖之初,人们比较重视水利资源的开发,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兴建水利外,还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他们兴修水库,构筑灌溉渠道,以扩大灌溉面积。因此,西部17个州的灌溉面积在1870年达到1200多平方公里,而到了1930年已扩大到6.7万平方公里。

但遗憾的是,此后的开垦和移民工作是在无组织、无计划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的。虽然,按美国当时颁布的有关开垦法案,规定了水利资源的利用权限和灌溉供水配额等,但实际上各私营企业各行其是,致使水利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农业用水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大量移民的粮食需要,盲目开垦土地来种植粮食作物,为了满足肉类的需求,又养殖了庞大的畜群,造成了过度的放牧。久而久之,便引起了草原退化,植被破坏,土壤风蚀,形成了一片茫茫的戈壁荒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外大量需要谷物,导致了草原上更大规模的开垦。农民们在这里大面积地种植小麦、玉米和棉花,并采用了单一的耕作制度。这种单一耕作制度,进一步加速了土地的退化。据密苏里州农业试验站提供的资料表明,在坡度为3%~4%的土地上,如连续种植牧草,在0.004平方公里之内,每年平均流失的土壤为0.3吨;在同样的面积内,如果连续种植玉米,年平均要流失土壤19.7吨;而裸露地,在同样的面积内每年土壤流失则高达41吨。另据科学家测算,天然草原减少177.8毫米表土,需要约2000多年的时间,而采用玉米连作,则只需49年,裸露地则只要18年。在大片开垦种植小麦、棉花的地方,由于缺少水土保护措施,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因土壤风蚀而衰退。

草原也在大面积退化。随着大规模的西部移民,开垦和放牧范围不断扩大。人们不仅对粮食需求急剧增加,而且对肉类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于是,在茫茫的草原上出现了成群结队的牛群和羊群。庞大的畜群啃噬着草原的植被,破坏着这里的生态环境。这种毫无节制的过度放牧,对草原的植被造成了大面积的毁坏,裸露地不断扩大,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1931年,美国有关部门曾对堪萨斯州的一个农场进行了调查。在原始草原的草地上,野牛草、须芒草、五穗格兰马草等优良牧草,占整个草原面积的85%,而其他草类,如豚草、小大麦、一年茶等普通牧草仅占整个草原的15%。但是,大量的开垦和过度的放牧,使优良牧草大量减少,草原生态趋向退化。同时,草原植被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地表裸露面积达85%~95%,草原面积不到10%。原来这里的原始草原和牧草地有厚达304.8毫米的黑褐色土壤表层,但经过大约二三十年后,不少地区已经流失了152.4~254毫米的肥沃土壤,有的地方则被全部风蚀,裸露着贫瘠干裂的沙质土壤。这种草原退化现象,在当时西部大草原各州普遍存在,然而人们却茫然不知。

由于草原植被遭到破坏,裸露地土壤干裂、疏松、粉碎,水分早已蒸发殆尽。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草原的生产能力,而且常常难以抵御和防止狂风的袭击。一旦有高空低气压气流通过,就会将干透了的尘土卷起,造成风沙蔽日、天昏地暗、危害严重的黑风暴。于是,不可抗拒的灾害性气候不断降临。

1933年4月,西部地区首次出现黑风暴现象。它从俄克拉何马、堪萨斯等地区开始,一直刮到加利福尼亚,毁坏了大约6000多平方公里的农田,卷走了约51~305毫米厚的表层土。

在1934年黑风暴发生后二三年,即1936年冬和1937年春,这里又先后遭到黑风暴的侵袭。其中后一次黑风暴,起源于西部各州的一个狭长地区,横扫了半个美国,最后在墨西哥湾消失。

草原的大面积退化,引起了黑风暴的发生,而黑风暴的袭击,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这种恶性循环的作用下,荒芜凄凉的沙漠地带不断扩大。美国西部大草原地区的农民和牧民,纷纷丢弃农场,拥向城市,严重地影响了美国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政府也感到了恐慌,不得不制定了“农业复兴计划”,其中包括安置逃离西部流向城市的农牧民。

到1942年底,美国在市郊建立了95个营地,收容了2万户流落到城市的农牧民。

美国对土壤侵蚀及其防治问题的研究早在1929年就开始了。1933年,美国政府设立了土壤侵蚀局,并在重点地区设置了“小流域示范区”。1935年,在农业部下又设置了土壤保持局,经过多年的兴修水利,采取了一些水土保持措施,解决了局部地区严重的干旱问题。但是,由于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的干旱和风蚀问题。

世界其他地区也有黑风暴发生,北美黑风暴之后,前苏联未能吸取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性教训,在20世纪50~60年代也连续遭到黑风暴的袭击,给前苏联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防护林带也遭到破坏。在新垦荒地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林木被砍伐,草皮被清除,原始植被的覆盖面越来越少,致使土壤风蚀的状况日益加剧。例如,库斯塔得草原开荒前植被覆盖面积达90%,而开垦后植被面积只剩下不到10%,所以这里土壤风蚀情况十分严重。

防止土壤风蚀主要靠原始森林和人工防护林带。但大面积开荒种地后,森林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如在哈萨克新开垦地边疆区的6000万公顷的土地中,森林面积仅占2%,反而比开垦前减少了4.7%;在罗斯托夫州,1960年防护林带面积只有51.4万公顷,仅占耕地面积的0.9%,且分布不均,不少地区几无防护林带。北高加索也存在乱砍滥伐的现象。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的确,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大自然都要做出相应的反应。“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黑风暴的肆虐应该使人们真正懂得了恩格斯这一预言的含义,但愿人类能从此善待自然,接受自然的恩赐,而不是惩罚。

十、1935年中美洲特大飓风

9月的佛罗里达,总是让人提心吊胆,因为在美洲这片飓风频发之地,9月是飓风活动的高潮,此后它就慢慢收敛自己的飞扬跋扈,逐渐减弱了。美国人把大西洋上的强风暴都称为飓风,而且还给每年出现在不同时间的飓风起了名字。但是这些用女孩的名字命名的飓风却毫无娴静风范,它们恣意妄为,全然不顾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请看看近300年来它在这里为祸于人的罪证:

1780年9月,飓风进袭巴巴多斯岛和马提尼克岛,石屋毁塌,古树倒折。在圣卢西亚岛停泊在港中的大船被海浪掀起落在一所医院里,四十余艘远洋轮被掀进大海,统统沉没。

1886年8月19日,大飓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海港登陆,造成250人死亡,几乎所有房屋被毁。从此以后,这个名叫印第安诺拉的小城不复存在,那里的幸存者们纷纷迁走,远离了这个灾难之地。

1899年8月,加勒比海沿岸许多国家遭遇了飓风,首当其冲的是波多黎各,这个小国家在大飓风中丧失了3000多的人口。

1928年,在大西洋西部形成一股强大飓风。

1974年9月19日,飓风“法伊夫”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肆虐一天一夜,吞没了150万公顷的咖啡园和香蕉园。全国8000多人死于灾祸,6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5亿多美元。

1979年8月31日,时速240公里的飓风“戴维”,狂扫加勒比海七个岛国,圣卢西亚、安提瓜、圣文森特、巴巴多斯和格林纳达诸岛在颤抖,岛上主要作物甘蔗和香蕉被刮断倒伏,房屋多被荡平。多米尼加蒙受有史以来最惨重的灾难,全国8万人口中有6万人痛失家园,农作物所剩无几,全年收入减少85%。

1930年9月3日这天,加勒比海飓风正面袭击了海地岛东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地亚哥、拉罗马纳等城市一片瓦砾,全国的农作物被摧毁殆尽。这场时速为300公里的大飓风也让首府圣多明各受到毁灭性的打击,2000多人失去生命。

1938年9月18日,哈佛大学(距飓风90英里)测算出当天飓风的时速为120英里,阵风186英里。这次飓风使美国东北部长岛和新英格兰四天来大雨不停。21日一个40英尺高的巨浪卷走了一座190英尺高的无线电铁塔;普罗维斯登附近海面浪高100英尺,市内商业区积水达13英尺。

迈阿密是全球着名的“风都”,年年都有飓风光顾。

对于迈阿密人来说,最恐怖的记忆还是1926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

要说是突如其来也不尽然,其实,风神在灾难到来之前还是给人们发出了警告的,只是并没有引起对飓风习以为常的迈阿密人的警惕罢了。

同类推荐
  • 必学的数学智力

    必学的数学智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导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导弹

    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导弹的小百科全书。介绍了导弹的形成、特征、分类并对各国导弹的发展变迁做了详细的梳理。
  • 探索未知丛书-植物之谜01

    探索未知丛书-植物之谜01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可怕的谜团:世界最超凡的86个怪现象

    可怕的谜团:世界最超凡的86个怪现象

    大自然隐藏着太多让我们迷惑不解的奥秘。时间隧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制造了麦田怪圈?幽灵岛为何时隐时现?南极冰天雪地中怎么会有不冻湖?巨莱谷的萝卜怎能长到20多公斤?对于这些神秘的现象、可怕的谜团,人们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它演绎着不朽的神奇,有着无数的谜团。这些谜团所散发的巨大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激发了人们探究其真相的强烈兴趣。《可怕的谜团:世界最超凡的86个怪现象》挑选了86个最受大众关注的自然之谜,精彩呈现给读者。
  • 新课程百科知识——书法纵横

    新课程百科知识——书法纵横

    本书介绍了书法的发展,并介绍了多位书法名家,如李斯、王羲之、欧阳询等。
热门推荐
  • 世迷界沌

    世迷界沌

    这是一部探索宇宙衍生的科幻作品,驻足现实世界破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尝试推导人类的未来,破解地球文明被毁灭的终局。虽然定位是科幻作品,但小说是建立在很多科学理论和假说上的。有理论基础的读者可以尝试推导其中的构想,嫌弃烧脑的也可以赏析情节。
  • 我的Boss精英团

    我的Boss精英团

    我叫成诚,19岁,在一次车祸中意外被带入‘三界OL’在游戏里我的身份是Boss,嗯…是整个三界最弱的Boss,我将对抗几千万,甚至上亿名人类玩家。不仅是人类玩家,就连Boss之间也有微妙的联系。我真的没有什么野心,只想舒舒服服的活下去,顺便把自己的处男问题解决一下。本书健康,轻松愉快,走搞笑路线。
  • 王俊凯:有缘再相见

    王俊凯:有缘再相见

    “你喜欢我吗?”“啊”?说完夏述凌飞快地跑出了王俊凯的视线,这一走就是12年。12年过后他们能如愿以偿在一起吗?敬请期待~
  • 银与血交织的荣耀

    银与血交织的荣耀

    血色的轮回,谁对谁错银色的三世,孰是孰非不言当年明月,莫问曾几何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易烊千玺之爱上你是我不对

    易烊千玺之爱上你是我不对

    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要相信,无论你走到那里,那都是你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你该经历的事,遇到你该遇见的人“你要珍惜那个没有安全感却勇敢爱你的:她也许明明患得患失,却又无法消除这种感觉;她也许明明很依赖你,却又要做出无足轻重的表情;她也许明明在意,却又要装的满不在乎…你懂我吗?知道女生爱口是心非吗?你永远不知道她在你背后为你流了多少眼泪!”
  • EXO之我们都曾爱过

    EXO之我们都曾爱过

    我是all灿党,所以会添加一些all灿的成分,因此,这篇文也是all灿文。“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故,岁月如初。”“别让悲伤掩盖了你如花的笑颜。”“你属于快乐,不属于悲伤,我会倾尽一切,护你永生笑脸”。“谁若相负于你,我定不饶!”“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你只能属于我!”,,,,,,这是几人的宣誓,他,该何去何从?本文也是古代文,会虐,
  • 咆哮都市

    咆哮都市

    你以为这个都市里,那些所谓的大家族势力很牛么?不!在这个世界里,很多事情是普通人不得而知的。一个叫做“武门”的地方,从那里出来的人每一个都是拥有着可怕而神秘的能力。高中生杨羽,习得一身神奇的道家传承之后回归都市,开始了精彩的都市生活。美女姐姐,富家大小姐,武门传承的小萝莉,还有跟他一起同居的极品校花……各种美女相续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不一样的都市生活,请尽情的咆哮吧……
  • 烈焰春萌

    烈焰春萌

    悠闲的午后,慵懒的阳光洒落在池塘上,掀起一片光晕,少女倚在一边发呆。这里是翠航山的深处,一个叫做馆的私人别墅。来到这里已经一个礼拜,而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好像梦魇一般。而且这个梦刚刚开始…….
  • 眼泪逆流成河

    眼泪逆流成河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含着泪我一读再读青春这本太仓促的书。本书讲述了秦云及他身边人的不同境遇,命运跌宕起伏,情节曲折波澜,内容关乎青春、爱情、欺骗、背叛、金钱、生死,当然少不了励志,书中充满了作者对青春和对人生的思考,字里行间,文采飞扬,富含哲理,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