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跟我回去吧,不要浪费你绝世才华。”皇甫嵩见羊武陷入沉思,换了一口和蔼的语气说道,“天下可以没有皇甫嵩了,但是,不能没有羊武。”
“君侯!”羊武此时泪流满面,已经无法拒绝皇甫嵩的请求了,只好拜伏在地。
羊武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汉末之旅。这后面近十个月,放弃旅游,把时间用在指导汉代人搞农业、防疫病和传播基础科学知识上。
还有一事就是必须诛杀董卓,看看能否避免权臣专政,重振王朝,防止走向政治崩溃,饿殍遍野的深渊。
羊武领了护羌校尉之职,左将军长史梁衍领了汉阳太守之职。张绣由军侯升为军司马,仍归董卓部属。皇甫嵩和董卓作为平叛主将和副将,也各得封赏。
皇甫嵩当年被宦官陷害,削爵为都乡侯。如今再封槐里侯,食邑八千户。
羊武一到任,便雷厉风行开展工作。
羊武在陈仓劝阻皇甫嵩斩杀俘虏之后,做了一份屯田养兵的方案呈送皇甫嵩,皇甫嵩又上书朝廷。
按照这份方案,护羌校尉部统领常备军两个营两万多人,十二郡郡县士兵三万人,共计五万多人。但朝廷不用再给护羌校尉部所有属军发放粮饷,全部靠屯田营提供粮饷。三年后,屯田营还可以按什一纳税(十分之一的收成给朝廷交税)。
作为交换,羊武制定的凉州屯田政策,朝廷和继任护羌校尉必须永远遵守,不得随意更改。
羊武的这份方案,虽然给了护羌校尉部更高的权力,但对朝廷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过去,护羌校尉部由于缺乏军粮,平时只能维持两三千人的常备军队。而两三万郡县守军为了吃饭,也极尽搜刮之能事,导致人民贫困,不断脱籍成为流民。发生大规模叛乱时,护羌校尉常备军兵力不足,只能征发各郡郡兵讨伐,往往因战斗力低、粮草征调困难等原因而失败,已经有数位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因此丧生。
如今所有守军都靠屯田营供养,不但朝廷减少负担,还可以对农民轻租薄赋,遏制人口流失的势头。
如果同意羊武的屯田方案,按照五万屯卒计,每人耕种50亩(汉亩),总计垦田250万亩。由于羊武规划了比较先进的水利系统,打造更先进的农具,渭河河谷土地肥沃,灌溉方便,这些屯田将来都可以成为亩产4石以上的高产田。即使只按照汉时平均亩产2.8石计,每年产粮最少700万石。不但朝廷每年有70万石的粮食收入,余下140万石完全足够供养数万朝廷大军镇守凉州,避免凉州再生叛乱。
这样的好事,朝廷没有理由不答应,至少远远比凉州持续叛乱的好。况且屯田养兵,一直是汉代时断时续的政策,汉武帝时边郡屯田卒最多时达到六七十万人。
羊武的屯田方案对朝廷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也会损害凉州世家豪族的利益。
因为,如果羊武的方案得以实施,将来每个屯田卒只交三成赋税,那么,世家豪族将不得不将租税从五成降到三成,否则农民将大量脱离世家豪族的田庄,而要求租赁官田耕种。
但是,由于凉州多年持续战乱,世家豪族大都已经内迁。没有内迁的,也在持续叛乱中遭受打击,势力大不如前,或者参与、支持叛乱,已经成为戴罪之族。
更重要的是,作为凉州豪族代表的皇甫嵩、盖勋等人,则明确支持羊武的政策,就连军事实力最强的董卓,也不发表反对意见。
凉州是偏远之地,凉州的政策不对内地豪族利益产生影像,朝廷中代表内地豪族利益的大臣们,虽也有不少不同意见,但已经被凉州叛乱搞得焦头烂额的朝廷重臣大都赞同,所以朝廷很快批复了皇甫嵩的表奏,同意羊武的这份屯田方案。
羊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叛军俘虏从俘虏营中全部释放,可以自由活动,但必须留在屯田营服役三年。如果逃跑被抓,将判终身劳役。有家人的,三年服役期间,每年可以回家探亲一次。
这三年内,屯田收获按五五分成。三年后屯田卒获得完全自由,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屯田营,留下来屯田的,收获按七三分成,屯田卒获七成,其余杂税全免。
羊武的屯田政策一公布,整个凉州全部震惊。
从未见过释放犯人自由活动后还能让他服役的,然而羊武做到了。
羊武从屠刀下救出这些俘虏,在重视报恩的时代,这是很重要的一份向心力。数万人的规模,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场,谁背叛这种恩情,谁就会变成万夫所指,甚至被亲朋所唾弃。
当然,羊武敢于这么做,不仅仅靠自己这一点社会心理学常识,更重要的是,羊武制定的屯田政策实在诱惑太大,连犯人都不忍心逃跑。
按照时下地租,一般以五五分成为主。也就是说,你租种地主或者官田的土地,一般收成按五五分成。羊武给屯田卒前三年五五分成,看似跟一般雇农一样,实际上比一般雇农赚多了。因为服役期间生老病死,住宿农具等都由屯田营负责。
很多人为了能够租种土地,到处求人,如今不用求人,就有这么好的事情落到头上,谁还想冒着被判无期徒刑的风险逃跑?
更有吸引力的是,三年服役满后,只收三成地租,其余杂税全面。虽然到时候农具等物资需要个人负责,但已经远比五五分成的普通雇农赚了。
这些俘虏如果逃走,无外三种可能:一是家里有田产,回去也是耕种,被抓回来会判重刑,不如家里田产留给家人耕种,自己在这里屯田;二是家中没有田产,回去也以五五分成租种,那还不如留在这里屯田;三是原本是无业游民,回去后继续当游民,但是多数游民也是失地农民,如今有土地耕种了何必冒着被抓的风险躲躲藏藏做三餐不继的游民。
唯一令人疑虑的是,谁敢保证这么好的政策将来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