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内部组织整合
首先,对内部组织整合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概念量表的10个观测变量的相关矩阵、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值,来判断是否适合对观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全样本的观测变量相关矩阵显示,大部分相关系数都在0.30以上,且相关关系显着(p=.000)。KMO检验值为0.795,Bartlett球体检验具有显着性(p=.000)。这些指标表明,内部组织整合量表的观测数据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关于内部组织整合共有10道问题,经过因子萃取后,共取得三个因子:(1)跨职能信息分享;(2)跨职能关系协调;(3)跨职能共同参与。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538%,因子分析结果如表6.5。
内部组织整合因子分析结果
题项因子负载系数
跨职能信息分享(IOI1)IOI1IOI2IOI3
1.贵公司部门间信息交流非常频繁0.921
2.贵公司部门间提供信息是准确的0.863
3.贵公司部门间分享的信息非常丰富0.923
跨职能关系协调(IOI2)
4.贵公司部门间很容易处理彼此存在的不同意见0.834
5.贵公司部门间经常通过正式会议进行沟通0.895
6.贵公司各部门愿意提供对其他部门有益的建议0.789
跨职能共同参与(IOI3)
7.贵公司营销部门经常参与新产品可行性分析0.832
8.贵公司研发部门经常参与研究市场机会0.795
9.贵公司研发部门经常参与拜访潜在客户0.851
10.贵公司制造部门经常参与研究市场机会0.823
特征值2.4251.9822.671
累计方差贡献率(%)28.24751.92381.538
KMO0.795
巴氏球体检验0.000
其次,我们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模型的标准化负载系数皆为正,都在0.70以上,且具有显着性(p<.05)。这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聚敛有效性。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绝对拟合指标GFI值为0.99,很好,RMSEA为0.049,较好。从增值拟合指标看,NFI、IFI和CFI均为0.97,很好。此外,标准化残差协方差矩阵显示没有显着大的值,修正指标信息显示假设模型无需修改。以上指标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最后,进行概念测量的可靠性分析。量表总体的Cronbach系数值为0.8678。从观测变量的可靠指标来看,整体在0.50以上的水平。这些指标表明,内部门组织整合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上述检验结果表明内部组织整合概念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以上概念的检验表明,外部环境特性、内部组织特性、组织间关系特性、外部组织整合、内部组织整合等概念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关于信度检验的结果。
变量信度检验结果
变量类别研究变量Cronbach’salpha值Item-to-total相关系数
最小值最大值
外部环境特性0.82450.46320.8293
市场动态性0.79530.41930.7926
技术动态性0.81260.47820.8247
组织整合
影响因素产业竞争程度0.84940.40310.8376
内部组织特性0.82050.49630.8892
高管支持0.85620.54380.8994
组织文化0.84330.65250.7769
组织结构0.87470.53820.7638
信息化程度0.86890.48860.8391
组织间关系特性0.83800.49590.9120
信任0.88630.43980.7365
承诺0.85240.56280.8965
相互依赖0.79580.47020.8819
外部组织整合0.84350.48720.8782
组织整合组织间信息分享0.86560.42690.9202
组织间关系协调0.82930.46230.8912
组织间共同参与0.8530.39100.8423
内部组织整合0.86780.42190.8717
跨职能信息分享0.87270.48110.9012
跨职能关系协调0.85340.43880.8910
跨职能共同参与0.82890.49200.8523
6.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假设,我们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根据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内外部组织整合程度、内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几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本节试图厘清组织整合的前置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特性中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组织间的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因素,在决定组织整合的上的角色,本研究将外部组织整合分为组织间信息分享、组织间关系协调、组织间共同参与等三个维度,将内部组织整合分为跨职能信息分享、跨职能关系协调、跨职能共同参与分别进行实证分析。
表6.9为组织组织的影响因素与内外部组织整合的平均数、标准差与相关系数矩阵,其变量包括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组织间的信任、承诺、相互依赖、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组织间信息分享、组织间关系协调、组织间共同参与、跨职能信息分享、跨职能关系协调、跨职能共同参与等。
对于控制变量的选择,本书认为公司年限越长,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了解更深,可能对内外部组织整合倾向更大。公司规模可能会影响公司对组织整合的投入,另外不同的行业类型可能会对组织整合需求也不同,高科技制造企业更重视新产品开发,对内外部组织整合必要性的认识更深入。另外,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可能会影响企业内外部组织整合的程度。因此,本书选择公司年限、公司规模、行业类型与所在区域为控制变量。
为了保证正确的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得出科学的结论,需要研究回归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等问题(马庆国,2002)。所以我们将分析本研究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等三大问题,在不存在这些问题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的分析。多重共线性可用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inflationfactor,VIF)指数来衡量。经验判断方法表明::当0100,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序列相关问题可通过计算回归模型的DW值来判断。本研究所有的模型DW值均在1.5至2之间,且样本是截面数据,因此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至于异方差的检验,我们对各回归模型以被解释变量为横坐标进行了残差项的散点图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回归模型中均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内外部组织整合程度的相关系数矩阵
均值标准差NEF1NEF2NEF3IOF1IOF2IOF3IOF4IIF1IIF2IIF3IOI1IOI2IOI3EOI1EOI2EOI3
NEF15.3121.0211
NEF25.1141.136.1121
NEF35.5871.215.014.1081
IOF14.6691.531.102.029.1011
IOF23.5961.008.113.120.0980.1121
IOF34.9821.045.123.102.121.131.0871
IOF45.1021.398.165.127.113.119.301.3491
IIF14.3941.541.122.172.109.192.103.264.1021
IIF24.8821.206.131.112.281.312.012.231.134.3011
IIF35.1211.537.381.131.191.101.098.312.029.3322911
IOI14.5941.633.351.189.561.761.182.654.671.125.012.2121
IOI24.9120.824.621.121.576.672.126.768.461.160.082.220.3101
IOI34.5311.651.667.187.525.648.103.472.452.181.128.229.033.3021
EOI14.4891.010.551.212.481.507.065.526.476.402.481.512.468.562.6121
EOI24.0281.065.578.210.510.665.028.396.487.578.554..481.454.465.361.3271
EOI33.8941.036.546.176.519.689.106.371.502.565.541.578.491.470.372.360.3201
6.2.1外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外部组织整合程度回归分析
为分析外部组织整合的影响与外部组织整合程度的关系,本节把外部环境特性、内部组织特性、组织间关系特质等概念的各维度分别与外部组织整合各维度分别进行回归,
1、外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组织间信息分享的回归分析
本小节将探讨外部环境特性中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组织间的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因素,对组织间信息分享的影响。以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组织间的信任、承诺、相互依赖、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为自变量,以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为控制变量,以组织间信息分享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三个回归模型。
在表6.10中模型1中包括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等四个控制变量,以及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等三个自变量,模型的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10.237,=0.197)。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其中,技术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表明:当技术动态性越高,公司与外部组织间的信息分享程度就越高。市场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5),此结果表明:市场动态性对公司与外部组织间的信息分享程度影响不显着。产业竞争程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着水平(P<.05),此结果表明:产业竞争程度高,公司与外部组织间信息分享的程度越高。
模型2则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等三个自变量,检验其对组织间信息分享的影响,其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15.782,
=0.386),其可解释因变量变差较模型1高出17.9%,可解释变差的增量达到非常显着水平,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2中,组织间信任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当组织间信任程度越高时,组织间的信息分享程度越高。组织间承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当组织间承诺程度越高时,组织间的信息分享程度越高。相互依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组织间相互依赖程度越高,组织间信息分享程度越高。
模型3则是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四个自变量,检验其对组织间信息分享的影响,其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20.815,=0.504),其可解释因变量变差较模型2高出11.8%,可解释变差的增量达到非常显着水平,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3中,企业文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表明:当企业文化中的分享与合作的程度越高,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信息分享程度越高。组织结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到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组织结构的柔性程度对组织间的信息分享的影响并不显着。高层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表明:高层支持程度越高,组织间信息分享程度越高。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组织间信息分享程度越高。
外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组织间信息分享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组织间信息分享
模型1模型2模型3
自变量
技术动态性0.2690.1870.113
市场动态性0.0770.0680.050
产业竞争程度0.1330.1290.121
组织间信任0.2580.205
组织间承诺0.1560.116
组织间相互依赖0.2840.145
企业文化0.135
组织结构0.080
高层支持0.159
企业信息化0.250
控制变量
公司年限0.0640.0350.041
公司规模0.0570.0420.049
行业类型0.0620.0320.028
所在区域0.0910.0670.085
模型F10.23715.78220.815
0.1970.3860.504
调整的
0.1850.3670.478
p<0.05;p<0.01;p<0.001
2、外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组织间关系协调的回归分析
本小节将探讨外部环境特性中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组织间的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因素,对组织间关系协调的影响。以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组织间的信任、承诺、相互依赖、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为自变量,以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为控制变量,以组织间关系协调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三个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