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组织的主要资源之一,并且是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关键(Mckenney,199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合、开发和利用,可达到改善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进而提升企业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迅速流通,可以缩短作业流程的时间,同时可以促进组织去分享、储存及使用知识,甚至能够激发新知(LeeandChoi,2003)。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在供应商、生产商和客户之间拥有快速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响应能力,可以快速将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扩散到市场销售的最前端和采购的最上游,通过开放性平台和让渡价值来实现对整条供应链信息流的控制、管理和分析。尽管信息流在供应链中的共享弱化了企业的边界,但当企业在行业内建立了有效的资源整合体系,并有能力将企业外部的稀缺资源转化为企业内在资源。因此,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与供应商、客户的知识共享与协调沟通的程度也越高,企业内部组织整合程度也越高。
本小节对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管支持以及企业信息化等内部组织整合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组织整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本书对内部组织特性与内外部组织整合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H3:内部组织特性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显着影响
H3-1:分享与合作的企业文化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3-2:组织结构柔性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3-3:高层支持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3-4:企业信息化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4:内部组织特性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显着影响
H4-1:分享与合作的企业文化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4-2:组织结构柔性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4-3:高层支持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4-4:企业信息化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3.4组织间关系特性
本书探讨的组织间关系特性是指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依的程度。组织彼此信任是为了长远的未来利益,提供双方对长期在资源上的合理分配与共享的认知(Ganesan,1994),而承诺则是站在长远的角度认为维持双方的关系是具有潜在价值的,相互依赖则意味着组织双方在技术与资源上的依赖性,三者都会影响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整合程度。本节将对分别论述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对外部组织整合的影响。
3.4.1信任对外部组织整合的影响
信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心理学家研究信任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近来有关组织间合作的研究对于信任的内涵有很多探讨,Ring&VandeVen(1994)定义信任是对他人善意的一种信心,是合作关系成功的主要因素。Mayer,Davis,andSchoorman(1995)定义信任为对被信任者的正向预期,认为对方的行为会以双方共同利益为考虑,并强调愿意接受可伤害性(vulnerability)的结果。而AndersonandNarus(1990)较倾向行为观点解释信任,把定义信任为某公司相信另一家公司将实施对某公司会造成正面结果的行动,而不会实施造成预料之外的负面结果的行动。Hosmer(1995)认为信任是对于伙伴能够诚实的承诺、诚实的谈判、及对机会行为的责难等由伙伴所做的良好行为的正向期望。Stabel(1993)认为信任是一种交易双方共同的信赖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彼此不会利用或攻击对方的弱点。
Rousseau等(1998)综合文献看法,指出信任的来源可能有四个:威吓、算计、关系、制度。威吓基础的信任。其中关系信任是来自于双方随着时间互动而对对方产生的正面预期,也可以称之为情感信任,或认同基础的信任。在合作关系发展的阶段中,随着时间发展,关系信任的比重会随之增加。Wicks等(1999)认为信任也具有情感的成分在,但信任本身可以是一种理性的策略选择,也即视情况而决定要不要信任,给予多少信任。本研究认为,在长期合作中,厂商无法立即更换其现有的合作伙伴,对于产业环境的影响能力有限的状况下,探讨与合作伙伴双方的互动关系是较有意义的,故本研究综合Lewicki(1995)及Das&Teng(1998)等学者观点,将组织间信任定义为在存有风险的情况下,制造厂商以本身的立场对另一方动机存在正向的期望的心理状态。
信任被视为是建立组织间长期友好关系的关键因素(Jeffries&Reed,2000),信任对组织整合的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信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组织合作。组织间在进行经济交换行为时,会伴随无可避免的交易成本,因而降低了组织间合作的程度。如果组织间存在着信任,机会主义的倾向将会被减弱,而且交易成本会降低(Mudambi&Helper,1998)。学者也多认为信任对于市场的绩效与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意涵(Aulakh,1996;BleekeandErnst,1991)。其原因来自于监督成本的下降及伙伴间能够整合彼此之间的复杂且各异的隐性资源的能力(DyerandSingh,1998)。
其次,信任有助于降低组织间的冲突。如果合作双方其互信程度很低时,容易形成猜疑,这对组织会造成伤害(Das&Teng,1998),严重时还会导致关系破灭,因此,信任的建立可以降低双方的冲突并进一步加强合作成员之间的满意度(Anderson&Narus,1990)。
最后,信任可以促进组织间知识分享。Blau(1964)在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下,认为人们以信任为基础,预期对方会以回报的做法来作回馈的行为,而非只考虑短期的利益,因此会因信任而愿意进行知识、技术的交换分享,并且因为信任可使伙伴双方降低冲突的产生,将有利于接受者对知识、技术的吸收与扩展。Senge(1997)曾指出伙伴双方为达知识分享,成员必须相互信任,在互信的基础下有助于知识及技术移转之绩效,对技术的应用有显着的影响。Kim&Mauborgne(1998)认为伙伴间之相互信任可使组织成员觉得被尊重,更愿意将本身的知识及技术进行移转,而联盟伙伴因信任密切合作,有助于知识、技术的分享与移转绩效。NelsonandCooprider(1996)指出信任是知识分享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Senge(1997)也指出为了达到知识分享,人们必须足够信任。KimandMauborgne(1998)认为信任能够导致分享与自愿合作,一旦人们产生无条件信任时,会自愿分享知识与资讯。Uzzi(1996,1997)指出,组织间信任程度高,会产生双方彼此互惠、资讯共享、联合解决问题等功能,因此当组织间的信任程度越高,知识移转的程度也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