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30900000030

第30章 邹衡:敢于“推翻历史三千载”的人(2)

真正的学术著作,约略言之,可以分为两大类:单篇的论文与成本的专著。后者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古今中外的许多大部头的专著,像中国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等,都是名垂千古、辉煌璀璨的巨著,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这里不再详论。我要比较详细地谈一谈单篇论文的问题。单篇论文的核心是讲自己的看法,自己异于前人的新意,要发前人未发之覆。有这样的文章,学术才能一步步、一代代向前发展。如果写一部专著,其中可能有自己的新意,也可能没有。因为大多数的专著是综合的、全面的叙述,即使不是自己的新意,也必须写进去,否则就不算全面。论文则没有这种负担,它的目的不是全面,而是深入,而是有 新意,它与专著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吧。

我在上面几次讲到“新意”,“新意”是从哪里来的呢?有的可能是从天下掉下来的,是出于“灵感”的,比如传说中牛顿因苹果落地而悟出地心吸力。但我们必须注意,这种灵感不是任何人都能有的。牛顿一定是很早就考虑这类的问题,昼思梦想,一旦遇到相应的时机,豁然顿悟。吾辈平凡的人,天天吃苹果,只觉得它香脆甜美,管它什么劳什子“地心吸力”干吗呀!在科学技术史上,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来,现在先不去谈它了。

在几十年前极“左”思想肆虐的时候,学术界曾大批“从杂志缝里找文章”的做法,因为这样就不能“代圣人立言”必须熟读圣书,心中先有一件东西要宣传,这样的文章才合乎程式。有“新意”是触犯天条的。这样的文章一时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这样的文章印了出来,再当作垃圾卖给叫破烂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白色垃圾”),除了浪费纸张以外,丝毫无补于学术的进步。我现在立一新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到杂志缝里才能找到新意。在大部头的专著中,在字里行间,也能找到新意的,旧日所谓“读书得间”,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因为,一般说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往往只谈一个问题,一个新问题,里面是有新意的。你读你以后,受到启发,举一反三,自己也产生了新意,然后写成文章,让别的学人也受到启发,再举一反三。如此往复循环,学术的进步就寓于其中了。

可惜——是我觉得可惜——眼前在国内学术界中,读杂志的风气,颇为不振。不但外国的杂志不读,连中国的杂志也不看。闭门造车,焉得出而合辙?别人的文章不读,别人的观点不知,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写开写开。这样怎么能推动学术前进呢?更可怕的是,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提出。有人空喊“同国际学术接轨”,不读外国同行的新杂志和新著作,你能知道“轨”究竟在哪里吗?连“轨”在哪里都不知道,空喊“接轨”,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写文章如此,做人以何偿不是如此呢?没有创新,何谈生存呢?中国近代近百年的历史已经将这一点充分地证明给我们看了,没有创新,就没有生的力量。

□创新是一种精神

中华民族有很多种优秀的品格,有很多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多少年来,北大的一代又一代继承着先辈们用一生实践来的优良传统,并把它们不断地发扬光大,已成为了一种精神。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李大钊先生曾在北大工作10年。在一次北大教职员全体大会上的演讲中说:“北大两字,本旁视者对北京大学之缩称,吾校人员亦省而用之,外人即不免认吾校自我北大,带有骄气,其实此正北大之精神。盖吾校要研究各种学术,自然算大。希望同仁以后都从大字上做去,发扬伟大的精神。”北大,已不单单是北京大学的缩称,而且被人们赋予了特殊而丰富的含义,它代表着一定的实际水平,某种程度的尊重,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北大精神,一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何为北大精神呢?北大校长丁石孙曾这样说过:

“北大有其独特的校风,但是要让我用非常准确的语言来刻画北大校风或者叫‘北大精神’,这也是非常难的。北大90周年校庆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刻画的:

“北大的学生是不断要求改革,常常不满意现实的。当然不满意现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北大学生总想把历史不断地推向前进。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精神,因为我们的社会总是要前时的。”

“北大的学生有历史的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我可以说北大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关心国家大事的,当然我不是说每一个都如此。有些从外面来的人同北大学生接触以后告诉我,北大学生谈自己的事情比较少,谈国家大事、谈事业的比较多。我认为这是好的。这种精神要发扬……

“与此相联系,北大学生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也就是说,为了科学的进步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推动社会前进提出主张,他们可以不顾个人安危,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多得很。”

“我觉得恐怕还有一点,我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北大的学生非常严谨和踏实。民主和科学都包括在内,严谨就是科学的态度,我们不随便乱说话,一切都服从真理;民主就是说我们不惧怕权威。”

可见,北大时时处处无不散发着一种令人奋进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实际上,丁石孙校长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字:北大的大,就在于北大人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北大人的心中装得天下,当可谓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与古圣先贤们一脉相承之优良传统。即使面对今天走向新世纪的一派繁荣景象,北大学子中仍不乏忧心忡忡者。一个北大中文系的学生给她中学时代的老师写信说:“大学生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英语了,过级、出国、考研,样样离不了它,自习室里刻苦钻研者有一大半在学英语,怪不得有人戏称北大是美国大学的预科班。在北大,为出国而奔忙已经像一日三餐那样平常了。”另一位北大学子说:“北大人才大量流失,或远走他乡,或隐匿于民间,很少为国家所用。虽然以北大之素质,行走世间也算从容,但毕竟缺乏一种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向心力,莫非真要到国难临头,方能显世间英雄本色。”

从使命感向责任感发展,北大人正走向成熟。作为北大的学子,首先应该秉承北大的创新精神。

要创新,就意味着要摆脱旧的东西,增加新的创意。正所谓去旧立新。

首先就要排除固有的旧的固定人的思维的观念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无法动的木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木桩对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东西,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气力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这就固定的观念作用的结果。如果人也如此,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被“拴”在“木桩”之上,而却不能发觉,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多么地可怕。

所以,我们应增加创意,不断地向更新的方向发展。

北大的一位教授有一次参观北京市的一所公立高中时,走进一间高三的教室,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书一个实心的小圆。他问学生:“这是什么?”90%以上的学生都说那是一个点,其他的学生则说是一个句号。

而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教室里又重复一次这个实验时,结果出现了27种不同的答案,从“我爸爸的秃头”到“路灯的眼睛”都有。

小学三年级和高三学生的答案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差异?答案就是,右脑充分发展所致。1981年罗杰·史派瑞因为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功能,而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在左脑职司逻辑、线性及分析性思考;而右脑则控制想象力、创造力及冲动性思考。左右两半球虽然各司其职,但动作却相辅相成。例如:当我们想到某人时,右脑的动作使我们想到他人脸,左脑则使我们联想到他的名字。

遗憾的是,我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鼓励的是左脑的活动(例如记诵一些已发生的事实,然后来填写试卷),较少鼓励右脑的活动(创意思想等)。结果是,我们在左脑过度发展。而在北大,你就不会有这种遗憾。“创新”精神,是北大治学精神的一个特别突出的方面。这种“创新”,决不是胡思乱想、哗众取宠的胡闹;而是发于勤奋、严谨、探索、求实,继而又善于独立思考之基础上的功到自然成的智慧的迸发与闪耀!

现在的北大,学术诘难、争鸣之风依然彼伏此起,相互竞争和敢为学派的创新之事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重复导师所设计的现成的道路,宁愿在自己开拓的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

北大出现了如此“混乱”的局面和如此多的“逆徒”,可是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的欣喜,因为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北大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希望。

在北京大学,无论是祖师爷辈的老师,还是师爷、师父辈的老师,也无论是刚刚转为老师的师兄师组辈的老师,他(她)们都特别喜欢和鼓动学生“反对”自己的观点。他(她)们经常在课堂上或课堂下同学们说:“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脑筋,要善于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去分析问题,要学会发出新的材料、新的问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提出新的观点或看法;就是在考试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不必按老师的观点去答卷,完全可以写上自己的观点,老师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要你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时,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是与老师的观点完全相反,也照样可以得高分!”社会学系的一位老师谈到他的评分标准时,说得更详实:“完全照笔记回答的给八十分以上,答自己想的给九十分以上,而完全照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回答问题的很少有九十分以上的。”历史学系的一位老师也曾说过:“你们按照我讲的内容和观点答卷,等于把我给你的知识又还给了我,这没有多大的意义。”

北大的老师说这番话,决不是谦虚之词,更不是客套话;而是肺腑真言。北大的学生在这方面也是从来就“不谦虚”、“不客气”的。“逆徒”是一代接一代。

有无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有无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创见,是北大考核学生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北大精神锐气的关键所在!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在过去是如此,在将来的社会里更是如此。邹衡先生说过:“世界经济和技术正面临着一个连续的时代。换言之,在技术和经济政策上,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理论上,都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所以,我们不要问:‘明天将会成为什么样?’而应考虑‘今天要做些什么才能创造出我们所憧憬的明天。’”新世纪已经来临,21世纪的竞争呼唤着创造型人才,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当前,各国的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创造力将是未来人才的首要素质。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流人才不具备世界级的创造力,那么,这个国家将无以在21世纪的国家竞争找到立足之地;同样,一个人不具备较强的创造力,那么,他也不可能在未来世纪里找到其发展之地。”因此,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体现了中国人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也是北大永葆生机的重要动力。这种优良传统和精神动力,要永远发扬光大。”

□发扬创新精神,用创意点击人生成功的火花

创意每个人“救活”自己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投石问路者,或难或易、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不停地挣扎在一个个“陷阱”之中,因此用有效的创意点击人生火花,成为突击生 存的梦想和手段。谁要抓住创意,谁就会成为赢家;谁要拒绝创意,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效的创意绝对闪亮人生!

生活需要信仰,就是像菜需要盐一样。

一个有信仰的人,跟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截然不别,后者浑浑噩噩;前者有追求,有理想。

在众多信仰当中,创意是最独特的,也是最有效的。这种生活信仰,能帮助你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人生的起点。

北大资深教授邹衡在告诫青年们时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入一种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完全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意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的发现,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

生活中,创意更是不可缺少的。从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求职创意的人提供了可能。假如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北大教授认为:“工作惟有改变才能创意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意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意!”

只有学会创意,你的职业人生才会多姿多彩,避免烦恼。

北大是广博的,她包容着师生们鲜明的个性,更允许学术上的“百家争鸣”邹衡学生时代第一次参加学术讨论会,看到老师们针对马克思主认体系的问题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对于看惯了千篇一律、一下一致的邹衡来说,这无疑点燃了他脑海中久被禁锢的思想火花。他深深地记得,不止一位老师说过:“考试的时候,你们把我讲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最多也只能得‘良’,我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这种学术上的包容不仅开拓了他的思维,影响到他的学生时代,而且对他今天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一个启迪、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

□求索之路,总在时代的前沿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精神,都有着代表这一个时代的特点。而每一个时代却都有着一个共性:不断求索创新。每一个时代的前沿,都有着最勇敢的人在为更新的发展努力拼搏,寻找着生命的活力。

北大人是善于尊重和继承优良传统的,北大人更是勇于开创新局面的。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北大人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也是敢于正视自我和善于突破旧我而蜕变新生的!”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为知识和智慧的竞争,而知识和智慧的竞争,又归结为学习的竞争。

知识经济是学习竞争经济,是人才经济。人才是学习的最佳体现和载体,是知识的命脉。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之争。

同类推荐
  • 思维——人人都可以像天才一样思考

    思维——人人都可以像天才一样思考

    传统的守旧观念来自传统社会。“传统”是与“现代化”相对而言的,是指现代化之前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不存在世界市场。
  • 孙子兵法成事之道

    孙子兵法成事之道

    古代智慧与现代理念的对接与碰撞,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读懂自己,世界才会读懂你

    读懂自己,世界才会读懂你

    世上最深最浅的东西是人的感情;世上最宽最窄的东西是人的胸襟;世上最远最近的东西是人的眼界;世上最大最小的距离是人的心距;世上最重最轻的东西是人的态度……读懂自己,需要勇气、毅力,需要用淡然的心经受磨练,更需要的是一种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们用心读自己,读懂自己,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生活更幸福、生命更灿烂!
  • 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本书讲解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共分为13章内容,包括:心理自备、主动搭讪、继续沟通、结束交谈、印象装饰、投其所好等。
  •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他是王卫。一个务实的勇者,一个在能吃苦的年纪不选择安逸的人。22时岁带着6个员工往返深港两地送快件,带领顺丰从“老鼠会”时期,走街串巷,满腿伤疤。三年后他垄断了华南地区快递业务。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务实者。2002年,顺丰已经包揽了深港货运70%的业务,但市领导却还不知道有一个叫王卫的人在这座城市里开办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他在不到40岁就拥有了一家年营业额达到120亿的公司——顺丰速运。王卫成就了一段商界传奇,起初只有高中毕业的他,如今已成为快递行业不容小视的商业精英。王卫始终做一个淡定的信佛人,面对自己的成功,他也只是轻描淡写,认为这是一场“因缘际会”。
热门推荐
  • 灰色的七年之痒

    灰色的七年之痒

    我们离婚吧!我不喜欢你了?龙亚道你是别人了吗?不,我只是累了?呵呵七年之痒不过是借口而已,天天给你打电话聊微信的女人是谁啊?我的心真的很痛,痛的我告诉自己也许离开这个世界就轻松了!可是我还有女儿啊她还那么小。我的人生,我的婚姻,都是灰色的!
  • 最后的老男孩

    最后的老男孩

    他想如果就此孑然一身到老,如果有一天不幸地跌倒,恍然明白大限终至,再也无力爬起的时候。那些围观他遗容的陌生人,有谁会清晰明了他的姓名和来历,以及此生过往。他想应该不会有人参加他简朴的葬礼,更没有人会给他立一行镌刻生平的墓志铭。孤枕难眠的漫漫长夜,他又一次失眠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魂穿男多女少的古代

    魂穿男多女少的古代

    尤湄穿越为彧朝西北将军顾清翔的独女,这里是一个男很多女很少的地方,自古如是,周边各邻国亦是,连飞禽走兽都是雄多雌少。她会何去何从呢?不知不觉中,身边已经聚集了好几个优秀的男子,她能接受这种婚姻制度吗?这些男子甘愿共享妻子吗?
  • 寻伴渡仙界

    寻伴渡仙界

    在李思思失恋的档口穿越到一位即将从修二代沦为孤女的五岁小女孩身上,在得到小女孩的所有记忆和家当之后,看李思思在寻找偷渡同伴的路上经历的风风雨雨。此文没有大义,没有情爱,除了朋友,女主一心修仙。喜欢看大义,爱情缠绵文的朋友请包涵
  • 三国之戍卒传奇

    三国之戍卒传奇

    崛起于戍边军队中的小卒,后世穿越的货车司机。一场场激烈的生死搏斗,无数次权谋与美色的激烈交锋。先登营、白马义从、西凉铁骑云起的时代,曹操、吕布、袁绍争雄的汉末。生与死造就的人生,铁血与柔情共存。这是我的三国也是你的三国,且看名将为你带来的三国之戍卒传奇。
  • 学治臆说

    学治臆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人非道

    天人非道

    那一日,我翱翔于九天之外;那一刻,我凌驾于众生之上,超脱这世间的烦扰。
  • 末世重生之深望浅顾

    末世重生之深望浅顾

    大致情节:男主跟女主一块儿死了,男主一直喜欢女主,两人都挺冷的,而且末世前,女主认为男主是为了钱才跟他一块儿的,男主影帝,所以女主不知道男主喜欢她,而且女主家庭有个规矩,只有成家才能自主创业,然后上一世男主死的时候让她先走,女主从来没有被这么重视过,然后就比较感动,女主重生后就对男主好,然后慢慢被男主吸引,顺便打怪升级异能,然后研制出疫苗,然后he剧情围绕男女主,文笔小白,作者懒癌晚期,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