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25900000023

第23章 祖龙出游,日之夕矣(1)

1.始皇巡游的如意算盘:效率源自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天下得之难,守之更难。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业之君,所面对的一切新情况都需要自己去摸索。秦始皇明白虽然六国已被剪灭,但反秦势力暗流涌动,一不小心就有江山易主的危险。如何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成为秦始皇未来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巡守天下是秦始皇的又一大壮举。天下统一的第二年,秦始皇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战,不过这次不是领兵出征,而是带领大队人马沿着四通八达的驰道去巡察他的无限江山。秦始皇巡守天下目的有四:

天下初定,六国之民都臣服在秦朝的铁骑之下,这并不意味着江山永固,万世无忧。关中之地是秦朝多年经营的大后方,始终遭到北方匈奴的骚扰,原本北方的匈奴在秦、赵、燕的共同抵御下不能进踞关中,燕、赵灭亡之后,所有的压力却骤然落在了秦朝的肩上。如果不能打败匈奴,秦朝的后方就不能稳定,后方不宁,国本动摇,反秦之力前后夹击,秦朝将十分被动。

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鲁之地虽为秦有,可人心不固,豪强仍在。楚人骠勇,楚地复杂,潜伏的反秦势力不是设郡县就能安定的。齐国因为和平“解放”国内的势力基本没有受到打击,存在的反秦力量最为强大。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以暴力得来的天下也有可能被暴力重新夺去。秦始皇想以巡守的办法,“以示强,威服海内”臣服四方,逐一消灭不稳定因素。

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就像一个刚刚成立的大型工厂,虽然吴楚有膏腴之富,齐鲁有渔盐之利,六国有数百万的人口,但这些并不能马上转化成大秦帝国的国力。要想将这些财富转化为综合国力,需要有一个整合、调配的过程。出巡是调配资源的方式之一,但秦始皇妄图利用走马观花的出巡实现对地区力量的整合和物质的调配有些天真。

修驰道、筑长城、建陵寝等大型基础建设都需要巨量的资金,讨匈奴、行郡县、设百官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关中之地虽有良田万顷,但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建设项目。齐鲁之地有渔盐之利,吴楚之国有膏腴之地,秦朝要维持财政支出,保证军事物质的充足,必须牢牢控制经济发达的山东之地以获得大量的赋税。秦始皇的出巡可以考察各地的富庶程度,制定合理的赋税征收标准,为大规模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秦朝以一敌六,连年大战,致使关中人口急剧减少。封建时代,农业的产出往往和农业人口的多寡成正比例,基础建设的速度经常与服役的劳动力挂钩。因为山东各国人口相对充裕,秦始皇在巡游过程中迁徙各地民众不断充实关中,不仅为关中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上的支持,而且还消除了地方豪强的隐患。大量的豪强之家被迁离原来的势力范围,打破了地方势力联合,削弱了反秦力量。

当然客观的结果并不能改变主观的欲望。秦始皇虽然雄才大略,却依然摆脱不了好大喜功的毛病,巡游的好处多多,秦始皇不仅在意实惠的好处,更在乎的是表面的荣光。拿李斯的话来说,秦始皇巡游的目的就是“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秦人世居西北,处于戎狄之中,长期受中原之人鄙视。在战国时代,巡守天下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显示君主文治武功的礼仪。秦始皇一统宇内,威加四方,继上古贤君之后继续实践巡守的显摆心理。

秦始皇出巡,威慑反秦势力、夺取财富、炫耀功绩。除了炫耀功绩与国事无关以外,其他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可见秦始皇巡游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使是为了炫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秦始皇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没有考虑到战乱之后百姓的承受能力。代天巡守不仅仅是皇帝~个人的出行,侍卫、仪仗、车马、修路、建行宫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些消耗毫无疑问全都转嫁在了普通百姓的身上。

天下刚刚经历数百年的战乱,特别是秦朝的统一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需要休养生息获得喘息的机会。秦始皇大规模巡游四方不仅起到了威慑作用,也加剧了人民对秦政权的怨恨。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无疑使他站在了那个时代的顶峰,并把握住了他能想到的一切维护帝国稳定的大政方针。他的失败在于忽略了最卑微的百姓,忽视了获得民心的细节问题。

企业成功是由于厂方设备、部门员工、原料市场等整体因素的合理运用和堆砌,企业管理者就是这些因素的调配者。天才而合理的运用这些生产因素,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企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率。

★对生产因素的详细了解是企业管理者实现整合的必备条件。秦始皇对天下力量缺少具体的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针对性和重点,失误不可避免。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整合企业要依靠团队的力量。秦始皇企图以个人巡守来实现整合的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

★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对生产因素的整合、调整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秦始皇采取巡守的办法实现国家力量的整合,但巡守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他不可能持续的巡守下去,这就导致后继无力、不能持续发展。

企业家做出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问题的主要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细节。主题策划再好,一旦细节出现问题,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企业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维护企业稳定时,最不可忽视细节问题。这个细节既包括制定战略时的细节,也包括执行战略时的细节。

★制定战略时能否充分考虑到细节,是战略能否成功的前提。视察天下情况,夺取财富,削弱反秦力量都很必要,如果秦始皇能充分考虑到天下需要休养生息的现状,不亲自出巡,而是派皇子、大臣出巡,这样既能达到稳定国家的目的,又能减少对百姓的影响。

★战略制定的再好,如果执行过程出现问题也不会成功。反之,在执行的时候小心运作全面把握,也可以把有缺陷的战略变成可行之法。秦始皇在巡守的过程中如果能低调,也可以避免劳民伤财、人心尽失的局面。

2.经营陇西、北地:盲目投资是不明智举措

成功之路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结果,失败之路也是如此。秦始皇在前半生兢兢业业打下了万古未有的基业,不愧为一个合格的创业之君。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随着秦始皇频繁巡守,他的人生轨迹也开始逐步跌人低谷。

秦王二十七年,秦始皇从成阳出发,顺着渭河一路高调地向秦朝故都雍城进发,在雍城短暂停留后,又继续沿渭水西行来到秦人先祖放牧养马的陇西。经陇西、北地二郡,秦始皇意在祭祀、追述先祖功业。之后,秦始皇围着秦朝故地绕了一个大圈,过鸡头山由泾水返回咸阳。陇西、北地二郡是秦始皇出游的第一站,也是他的事业和人生走向失败的开始。

陇西、北地是秦人先祖的发源地,也是西北戎狄的势力范围,秦之先祖夺而居之,经过历代秦人的努力,泰国秦朝终于从一个低级游牧部落变成了富有天下的帝国。此地有辽阔的草原、优良的牧场,是秦朝北方的后勤基地,秦朝对这片“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地方十分重视。陇西、北地二郡为秦朝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征战天下的马匹。秦朝能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归功于强大的骑兵序列。秦孝公迁都咸阳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原地区以后,戎狄又开始壮大起来,特别是匈奴将触角伸向此处。攘外必先安内,陇西、北地如同秦朝的后院,后院起火对秦朝安全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首先巡视之地必是陇西、北地。

此次巡游秦始皇做了两件大事:加强防御威慑少数民族力量,打击叛乱势力,稳定人心保障西北地区的牧场安全;修通咸阳到陇两的驰道,加强与陇西一带的联系,构建首都咸阳的防御体系,把此地紧紧包裹在以咸阳为中心的范围内。

秦始皇在出巡中敏锐地发现:交通不便影响陇西、北地对匈奴的防御。要保护秦朝的后院,构建首都咸阳到陇西、北地的防御圈,修建一条能够让秦朝铁骑直达陇西、北地的驰道是必要的。

秦始皇是勤政之君,用出巡的办法稳固政权本没有错。修建驰道从长远来看,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统一天下的顺利,使秦始皇逐渐丢掉了详细谋划、步步为营的习惯,变得急功近利,他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通西北地区的驰道,还发天下之民以及各国的囚犯、战俘、工匠修筑全国的驰道。

以秦朝当时的国力,修建咸阳到陇西、北地的驰道是没有问题的。秦始皇好大喜功,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修建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六国之人本来就苦于战乱,已经精疲力竭、气力不接,对秦朝腹诽不已,沉重的劳役负担更让民怨沸腾。秦始皇高估了天下百姓的承受能力,低估了天下百姓的反抗之心。

陇西、北地是秦朝的龙兴之地,秦人从迁徙到这片土地开始,就一直在跟少数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秦始皇巡游陇西、北地,构建成阳防御圈,基本上解决了匈奴深入秦朝腹地骚扰的情况。秦朝的勇武性格来源于与西北少数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过程中,军队能保持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也是常年和少数民族战斗的结果。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欲可以亡身。秦朝的绝对强大,西北边境再无后顾之忧,西北少数民族忧患的清除,使秦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失去了不断磨砺自己的环境。国家、军队失去了危机感,便日益骄奢,这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兼并天下之后,顿时失去了奋斗的方向,争夺天下的胜利,也让秦人失去了进取的目标。安逸的环境让秦人目空一切,特别是让秦始皇逐渐骄傲自大,不把百姓放在眼里。他肆无忌惮地挥霍国力,将百万大军置之边塞,导致守外虚内,终不免国破家亡。

★成功源于细节,企业管理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管理者在实现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个细节。忽视细节,就是与成功背道而驰,盲目决策,必然丧失成功契机。秦始皇不顾国力、民力修建驰道,盲目扩大工程,和企业为占领市场而盲目投资一样,都是不明智的。

★企业的发展是对细节的把握,细节成功的不断累积,引致了企业整体的成功。企业投资也是如此。企业的投资和扩张必须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虽然冒险的扩张也有可能成功,但根基不稳、先天不足最终很难躲过优胜劣汰的规律。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很难,获得成功后保持动力,继续取得成功更难。这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能力,更取决于企业家获得成功后的心态。秦始皇出巡的过程也是大秦帝国没落的过程,在这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中,首先变化的是秦始皇渐渐抛开的危机意识。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危险是无处不在的。暂时成功不代表永远的安逸。企业家要时刻有危机意识,拥有危机意识才能促使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小心谨慎、不断进取,走向更大的成功。

3.泰山封禅,出巡东南:不加甄别的学习会失灵

成功在很多时候都是谦虚和谨慎处事态度的克星,是狂妄自大对待世界的根源。文化上的自卑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性格,让秦始皇在出巡东南的过程中事与愿违,本想收拢民心,反而失去了更多的民心。

有了出行陇西、北地的经验,秦始皇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东南之行。与出巡两北是为了巩固秦朝大后方一样,秦始皇的东南之行也是为了巩固帝国统治。东南的巡守既是一次粉饰太平的作秀,也是一次耀武扬威、威慑山东势力的巡展。

秦朝在兼并天下的战争中通过玩弄政治手段,兵不血刃夺得齐鲁之地。齐国不战而降所受的损失最小,保留了大量贵族势力。这些力量迫于秦朝统治的压力暂时潜伏,依托发达的经济形成最具威胁的反秦力量。楚人曾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让始皇不得不防备楚地。南方地区土地肥沃,山多林密,纵深广阔,秦朝虽然占领此地,但始终难以把势力的触角伸向楚地的每一个角落。

秦始皇在巡游齐、楚的过程中,除了炫耀武力、迁徙百姓豪强以外,还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召集齐国的知识分子封禅泰山;第二件事是在楚国的湘水之畔伐树惩神。

秦始皇为巩固政治上的权威,势必要求助于文化和宗教的力量。占领国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胜利,只有在文化上征服天下,才能保证秦朝万世江山永续不断。齐鲁之地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秦始皇要想真正树立权威,除了军事上的成功,还需要一场文化上的胜利。鲁围文化发达,一向以周朝文明的传承者自称。秦朝地处边鄙,崛起于戎狄之间,虽然掩有天下,但是在文化上终究敌不过齐鲁之地。秦始皇巡游齐鲁之地的目的之一便是收拢齐鲁的文化名人,构建一套新的文化体系。

秦始皇特意召集齐、鲁地区的儒家知识分子七十余人讨论封禅泰山的礼仪问题。封禅泰山是中国帝王承天应命、君权神授的举动,是有德之君才配拥有的殊荣。秦始皇东行泰山,仿照古代贤君进行封禅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包装与宣扬,意在制造“君权神授”的政治神话。

秦始皇唯我独尊,根本不同意齐鲁之地的硕儒们提出的礼仪制度。他用了一个秦朝“太祝之祀雍上帝”的仪式完成了封禅大典,画虎不成反类犬,刻石立碑也只能徒增笑柄。异常滑稽的是:秦始皇居然洋洋得意地带着在齐地收拢的一帮鼓吹神仙之术、长生不老的术士南巡而去。

对于楚地的文化征服,秦始皇采取的策略是在宗教上进行示威恐吓。楚地民风彪悍,敬神畏鬼,蛮巫之风盛行,凡事皆问于鬼神。秦始皇到达楚地,借口湘水风波突涌打扰了他游览的雅兴,很高调地下令刑徒伐光湘山之树。这些刑徒多半来自楚地,秦始皇如此举措表面上是对山神的责罚,实际上却是秦始皇对楚地之民的一次文化上的示威活动,他是在向天下宣布“普天之下唯我独尊”,即使是神也不能超越他的权威。

秦始皇的苦心孤诣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封禅泰山、南伐湘山之举并没有让两地之民彻底臣服,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加剧了百姓的反叛之心。

秦始皇的失误在于他狂妄自大的心理和对待文化的错误方法。肉体上的征服可以依靠强大的武力,但精神上的征服只能依靠文化。由于历史原因,秦朝在武力上天下第一,在文化方面却有些先天不足,无论是齐鲁之国,还是荆楚之地都有远超秦朝的文化体系。

统一六国之前,单一的法家治国理念是符合秦朝发展壮大的文化,但是统一天下之后,这种高度统一、不讲感情,对国民进行严密控制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秦朝的需要,秦始皇必须对此作出适当的调整,吸收、借鉴六国的文化以自强。

同类推荐
  • 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作为“全球500强”之一,怡和洋行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0)前成立于中国的唯一延续至今的外资企业。1832年靠建立“鸦片帝国”起家的怡和洋行,在剧烈变化和咆哮奔流的这段历史河流中,逃过了无数次危机的打击,并以惊人的弹性拓展了广阔多元的业务领域,呈现了一个“百年老店”的别样经历和掀起各种风浪的多样画面。
  •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以一副通俗亲切的面孔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开始用经济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本书从出行经济学到职场经济学,从人脉经济学到投资经济学,从婚姻到房价,从新闻到国家政策……现代人行走于社会中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皆被囊括其中,以简明的道理、易懂的语言细细阐释。
  •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收录了张维迎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文章和演讲33篇,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张维迎一直活跃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他的许多观点后来被证明具有极强的预见性,本书精选的文章,几乎囊括了张维迎教授所有对中国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观点,他对市场经济的坚持、对主流经济学的思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稳定的建议,都在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论述,本书是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理解宏观经济脉络、认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威文本。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政府。这是一种“异化”。
  •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新疆工业从1950年到21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疆现代工业的创立和发展,传统手工业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形成,通过详实的资料论证了新疆工业近60年的发展对新疆工业化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书中还论述了近60年来新疆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演变,新疆工业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认为新疆工业变迁进程中,政府一直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与金融支撑体系构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与金融支撑体系构建

    本书分三篇从战略及其推进、引导策略、成员国经济贸易政策协调和保障等几个方面探讨政府、企业以及中国各区域如何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热门推荐
  • 平安夜

    平安夜

    平谷因为杀人出走他乡,然而当他在一切慢慢平息后回到家乡时,却在回家的当天再次杀人。人物在一个圈子中不停徘徊、重复,却始终跳不出也避不开,这些被命运抛在路上的生命似乎只能陷于无望的游走与无尽的挣扎中。
  • 一梦沉痴

    一梦沉痴

    你可曾为自己的不足自卑?这世上有着这样一个地方,让人获得机会,弥补任何躯体上的不足,为此,我日夜不休地努力了十五年,终是站在了这里……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光鲜亮丽,我们总要面对自己这样那样的缺陷,但这样的面对,勇气由谁来给?女主前期追寻天方夜谭,男主前期被迫歪瓜裂枣。这是一个三寸丁和丑八怪,徒弟?与师父的修仙故事。PS:全文大背景系作者杜撰,请勿较真;一周至少一更(随机更,多周末)
  • 我们的睡前故事

    我们的睡前故事

    林予的童年一直晴空万里,直到5岁那年,在围棋班遇得到了第一个怎么也赢不了的对手——梁易旭。青梅竹马是什么?林予觉得,是两个人互相成就,一起长大。感谢童年有你,以后的人生,也有你。
  • 怀念闭幕烟雨后

    怀念闭幕烟雨后

    沫沫深爱着潘子珣,她异想天开的认为自己努力的付出,总会有一天守得云开见月明,可是……她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的幼稚。当事情发生之后,她高傲的头颅没有再低下来,可是,留在心里的伤疤慢慢侵蚀她往后的生活。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沫沫发现原来只是一个人的一场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域之劫

    七域之劫

    普通少年,在献祭时,出了意外,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成仙之路。岁月遗留的隐秘,宙域间的祸乱,将在少年一路踏上巅峰,纷纷被解开。
  • 痛爱她

    痛爱她

    有些虐希望大家喜欢呀!但是该甜还输会甜的!
  • 复仇路之苏家六小只

    复仇路之苏家六小只

    其实就算是冰冷的心也会有那么一丝的闪烁点,它可以温暖到融化整个世界。其实就算是为复仇而活,她们也能活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天下。她们不需要刀枪不入只是想保护自己保护爱的人,她们不需要倾国倾城只要属于她们的为自己倾心。他们,不需要全世界,只要属于他们自己的那六个女孩久伴在身边不离不弃便好。她们的复仇之路并不长,只是需要割舍需要她们自己认清自己成长。或许她们走的从不是复仇之路而是命中注定的感情之路。
  • 血瞳逆天之帝妃绝世

    血瞳逆天之帝妃绝世

    国民金牌编剧一不小心魂穿玄天大陆,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的踏上了修炼一途……秘境,魔宠,契约,上古神兽居然都围着她转……偶尔虐虐渣,身心更健康,只是,喂,那个带把儿的,你挡住我的虐渣之路了……“夫人,你看看你,弱不禁风的,这些我帮你就好!”某男自以为是。“夫人,以后他们欺负你,告诉我就可以!”某男在夫人被欺负后红了眼眶。“夫人,为夫有点儿难受……”某个下属呵呵一声,也不知道是谁,怕配不上尊后,身后的马甲经营了一大堆……
  • 楼洞

    楼洞

    我们的世界是一栋楼,不曾改变,也从未改变。我们生活在这栋楼里,从出生到死亡。
  • 墨染成殇

    墨染成殇

    “你能当我的女朋友么?”他知道,她对自己并无半点感情,和他的关系,也只是看在他的颜值和他说的工资而已,可他,却又忍不住的一再靠近。他是喜欢她,可是还没有喜欢到‘无论她身边守护她的人是谁,只要她幸福就好’的那种程度。夏染,只能是他顾子墨一个人的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