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接班的一节语文课上,我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每名学生发言,但由于长期没有这种机会,有的学生对此很紧张。其中有一名女生站起来后半天一言不发,我耐心地等待着她回答这个很简单的问题: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可她竟哇的一声哭了。在她看来,她这一哭,我一定不会让她回答了,可我却不容置疑地说:“哭完了,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不信你回答不出来,更不信你不敢回答。”这句话既表明了我的态度,也是在“激”她。就这样,我们师生僵持了一分多钟,她才最后哽咽着回答了问题。当她如释重负地坐下后,我当着全班的面称赞了她:“同学们,她用自己的眼泪换来了勇气,她没有让自己退缩,这值得你们向她学习”。
在这之后,她在课堂越来越爱发言,成为课堂上最为活跃的人。在毕业的时候,她感慨地说:“老师,要不是那次的眼泪就不会有今天的我,谢谢您”。
让学生走出自卑,需要教师有这种勇气与坚持,因为青少年学生毕竟可塑性很强,他需要我们教师激发他的热情,挑战自我,战胜自卑。
第二,鼓励个性。
有一次,在我刚接任一个班的时候,我问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有什么感受。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升入高年级太好了,还有两年,小学就可以玩儿完了。”他话音一落,教室里一片哄笑,我当时只是微微一笑说:“你说话很有个性,与众不同,还有两年小学就玩儿完了,看来你是个既会玩儿又会学的孩子,如果真的如此,那可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种学习方式”。
班主任的这番话,没有让彼此尴尬,却也善意地告诉他们作为学生玩与学的关系该怎么处理,这种评价是鼓励性的,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却点明了利害关系,可以给学生以启示,这样的评价效果远远好过贬抑性评价。
方式三:挖掘潜力
青少年和成年人一样,也非常渴望有成就感,老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充分挖掘并发挥他们自身某些特长,使他们取得成功,增强自豪感。
这种优势补偿的心理调节方法往往会使孩子迅速淡化自己的劣势,同时找回一个感觉十分良好的自我。
在我教的学生中,小军是个热情懂礼的孩子,但先天的智力水平不高,使得他的努力很难换来优秀的成绩,这让他与他的家长都很难过,甚至想放弃努力。“是不是这个孩子真的什么都不行?”他的家长急切地问。“别急,任何一个人都有优点,学习也一样,让我们耐心寻找发现,把它挖掘出来,说不定会改变他的状况”。
于是我留心观察,发现他的声音基础不错,读起文章来很投入,只是因不会停顿,识字有误让他很难流畅地读完一段话。我便经常让他在众人面前读书,每次都大加赞赏:“这句话读的真好。他把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了……”渐渐地,他读书中的问题少了,效果也越来越好了,同学们甚至也为他鼓掌叫好。连别的老师来上课,同学们都会推荐他来读书,他为了把书读好,也认真思考,连理解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就这样,他从读书中找到了自己。并在老师与同学的鼓励下,将读书变成了自己的优势,渐渐地连带着让自己的学习也有了起色。期末考试成绩也有了飞跃。
这一事例,证明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可以引领他走出低谷,走出自卑,重塑自信。
还有一名学生,自身具备不少素质,但以往没有被重视被发掘,使得他的学习一般,对很多机会并不重视。班主任在家访之时,告诉他与他的家长,珍惜自己聪明的头脑发挥自己音乐的天赋,你会成为班中的佼佼者。从那以后,家长就特意请人给他辅导奥数,数学老师给他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下让他的潜力显露了出来,还考入了校奥数A班,同时,他还代表学校参加区合唱节的独唱、合唱的比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这一过程中,有家长的支持,有老师创造机会,使原本普通的一名学生,真的一跃成为班里的新星。
这就是在发现并分析学生的特点之后,引导他避免形成自卑心理,获得自信的有效途径。
方式四:体验成功
自卑往往是由于失望产生的,而人的失望情绪又与人对某件事的期望程度相关。事先的期望值越高,事后因结果不理想,目标未达到而产生的失望程度也越深。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或把较大较高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这样就易于打胜仗,而每次成功都是一种激励,这有利于提高自信心。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在我教他的一年中,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毕业考试时,他想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理想的中学,但因一时马虎,他被分到了一所普通学校,为此他很失望。连报到都不想去了,他的妈妈只好打电话让我劝说他,当我见到这个男孩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我对他说:“你今天的样子是被你自己打倒的表现,你想用这一年的努力战胜六年努力的同学,考入理想的中学,目标定的不太合适,现在你不能因此连学都不上了,这哪像一个男子汉呀,哪摔倒了哪爬起来,用事实证明你能行才是你惟一的选择。记住,实现任何目标都是用积累一个个小的成功换来的,你别把目标定得太多太大,从每一次作业、考试开始努力,你会笑到最后的”。
听了我这番劝说,他按时到校报了到,而且由于他在那些学生中各个方面都很突出,不久就成了班长,成绩也是前三名,他又找回了失去的信心。
在一年之后,他又告诉我他的一次选择:由于他所在的学校各个方面条件不理想,将来上高中不一定能行,而他自己又一直喜欢踢足球,某体校招生,他考上了。于是他决定放弃现在的学业,去体校边读书边踢球,这样将来也会多一些机会。我不无担心地告诫他,许多从事体育运动的人最终都放弃了学业,或者搞不了体育了再去上学,你踢球可更难有好的学习机会,他坚定地告诉我,自己不会放弃学业的。
果然,进入体校的他,次次文化课考试都是前三名,年年都拿奖学金,当别人因训练而不再重视学习的时候,他依然捧着书本苦读。因为他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且通过一次次优秀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成功。去年,他如愿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他这一路走来,体验了成功与失败,正是这种积累,让他有了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同时也消除了自卑心理,形成了自信。我想,这之后,他一定会在不断成功地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获得更多的成功的。
自卑不是错,但自卑却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教育者从点滴着手,从小培养学生预防和消除他们的自卑感的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拥有快乐的人生。
克服学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就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从心理学角度讲,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状态,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极端自我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别人的才华或过己之处怀有一种厌恶、仇恨的心理,甚至于不择手段地诋毁别人,伤害别人。如果学生存在嫉妒心理,不但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甚至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那么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办呢?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一天,我刚走进教室,班长小飞就告诉我,他与邻桌的小帆在互相交换检查课堂作业时,小帆故意用透明胶粘掉了他造句中的一个句号,却又始终不肯承认,还说是他自己本来就漏掉了句号。
听了小飞的话,我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看小帆,只见他满脸通红,显得局促不安。联想到这几天,我经常会表扬一些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小飞每次都在其中,而小帆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总不够仔细,这几天作业老是出差错,可他的好胜心却很强,这次肯定是他嫉妒小飞才故意这么做的。但如果我当即点破的话,自尊心极强的小帆肯定不会承认。如何引导他克服嫉妒心理,化嫉妒为动力呢?
首先,我让小帆明白嫉妒心理的存在是正常的,并不是可耻的。我很耐心地跟他谈话,告诉他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当别人的才能、成绩超过自己时,自然会导致某种嫉妒心理的产生,但这一方面也说明了嫉妒者有一颗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有勇于与别人一比高低的决心。这远比不思进取、甘于人后的学生强。小帆听后频频点头,爽快地承认了是他故意粘掉了一个句号,想让小飞也错一次。
其次,我引导他认识嫉妒心理过分滋长的危害。我利用晨会课上了一节题为“当别人取得成绩时”的心育课,让学生们敞开心扉,说说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时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了嫉妒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会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我说:“为了攻击和伤害被嫉妒者,嫉妒者需把自己的主要精力以及智慧都下意识或十分明确地投入其中,这无疑给自己的求学投放了一帖减速剂,结果,落后的仍是嫉妒者自己。”我还启发学生说说“当别人取得成绩时,自己应抱的正确态度”。让学生明白:对于别人的成功,既要嫉妒,又要不嫉妒;嫉妒,就是积蓄你自己大量的精力、时间、智慧,去产生应该属于你范围内的积极嫉妒心理;不嫉妒,就是要洒脱和不甘落后,对自己充满必胜的信心,这才是强者的风度,也是促使你不断成功的催化剂。
接着,我积极鼓励他变嫉妒为竞争的动力。我告诉他:“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雄关在前头”,比他强的同学很多很多,而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强项,同时也会有自己的弱点。要想事事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展自己的优势,与其因暂落人后而嫉妒别人,痛苦不已,还不如奋起直追,赶超他人。同时要求他保持一颗平常心、宽容心、谦虚心,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使自己不断地完善,走向成功。我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主持班队活动、晨会活动,让他充分看到自己的长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渐渐地,我发现小帆做作业明显比较仔细了,作业的正确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出现错误,他也能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尤其是每次我在表扬学习进步、取得成功或竞赛获奖的同学时,虽然没有他的名字,他也会由衷地为别人取得成功而高兴。
案例中的小帆之所以要偷偷地拿透明胶把班长小飞作业本上的句号粘掉,就是因为他嫉妒小飞次次作业总是“优秀”,嫉妒小飞回回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或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班主任应怎样帮助嫉妒心理太强的学生克服这一性格上的弱点呢?案例中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苏霍姆林斯基也告诫过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儿童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的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艺术。”上面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很注意教育艺术,当发现小帆的过错行为后,不是当众揭发批评自尊心极强的小帆同学,而是从正面肯定小帆的上进心、好胜心;同时指出嫉妒心理的危害,并鼓励小帆同学变嫉妒为竞争的动力,引导他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使自己不断地完善,走向成功。由于班主任讲究教育艺术,透过行为的表象去寻找心理的问题,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去破解学生心灵的密码,因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开启学生闭锁的心扉
闭锁心理是青春期的学生常有的一种正常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认为,青少年时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闭锁性,失去了童年的直爽、坦率,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很少吐露真情,但在另一方面又有着希望被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对有闭锁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呢?
请看下面的案例:
小惠是我接手的班级里一个很特别的女孩,她长相清秀,性格腼腆,连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的。开学好长时间,没听她大声讲过一次话,没见她开心地笑过一次,也没见过她为什么事而生气或跟谁吵架。上课的时候她有时会瞪着眼睛专心地听讲,有时则会漠然地坐在那儿。奇怪的是,她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点名叫到她,她只是涨红着脸站在那儿一言不发。询问她的情况,所有的人都说:“她呀,你等她半天,她也说不出一句话,简直是浪费时间!”家长反映,她小时候原本很活泼,爱说爱笑,好玩好动,总爱扯着个大嗓门说个不休,可11岁那年发生的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彻底地改变了她。
一天晚上,她妈妈的朋友带了孩子去她家串门。一进门,小惠就“阿姨长阿姨短”地招呼个不停,又像小鸟似的对小客人叽叽喳喳说个不休。那位阿姨见小惠嗓门那么粗,出于关心,就问小惠的妈妈:“你们家小惠的嗓子怎么啦?声音那么粗!”她妈妈随便答道:“谁知道呀?人家女孩子声音总是脆脆的,就我们家孩子说话像老鸭叫,难听死了!”谁知,就是大人们这不经意的谈论,给了小惠很大的打击,她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渐渐进入自我封闭的状态,在学校里是如此,在家里也是如此,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再叫一声,更不用说与父母交流了。很多时候,你问她,她只是用点头或摇头表示自己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愈加明显。她父母为此也十分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