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01500000031

第31章 如何正确地带孩子(3)

这个和儿童刚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有些相似,他们还不到1岁就开始学习走路,他尝试着努力站起来,小心翼翼向前迈一步,接着就摔倒在地,但他们还会继续下去,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不再尝试了。不过,只有他们完全掌握了行走能力,才可以任意行使这种能力。另一点也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服从尤其取决于其能力的发展。在一次执行命令中,他可能成功,但下一次就不能了。人们通常把这归因于怨恨。我们的固执和指责很容易阻碍正在进行的发展。说到这里,我再说一件有趣的事。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提出了父爱教育理论。裴斯泰洛齐十分同情儿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他还特别提出要教师原谅儿童的错误行为。但有件事他绝不原谅,那就是任性。他不能容忍一时服从一时又不服从的儿童。如果儿童有一次按要求做了,这就意味着,只要他愿意他就能够做。裴斯泰洛齐不接受不能再做的任何原因。这是他的仁爱没有取得好的效果的一种情况。

我们可以想一下,就连裴斯泰洛齐也如此认为,其他的我们要犯这样的错误就更司空见惯了。对儿童最致命的打击,便是当他能力形成之初,打击他的积极性。如果儿童还不能掌握自己的行为,也无法满足自己意志的要求,怎么可能要求他去服从别人呢?这是因为这种能力尚不稳定,所以表现得也有些反复无常。成人有时也是这样,初学音乐的人第一次弹奏出优美的音乐,但如果在第二天叫他重奏一遍,他无论如何也弹奏不出来。这并不是缺乏意志,而是因为他还没有拥有卓越的艺术家的那种技能和信心。所以,我们把服从的第一个阶段表现得很不稳定,时而服从,时而不服从,二者是相互交织的。

让我们把目光再放到第二个阶段,这时他们不再有因缺乏控制而导致的障碍,他能够服从,而且可以总是如此。这时,他的能力得以巩固,同时可受自己和他人的意志指导。这是走向服从之路的一大步。但此时儿童的发展还尚未结束,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儿童的这种意识的发展还需要经历第三个阶段。

儿童在这种发展中能够得到很多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将这些能力自由发挥。他们的发展也并没有停止,而是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儿童似乎真的是朝着教师的方向去发展的,但是他们更希望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儿童就像是在说:“这个人在教我,希望我和他们一样聪明!”这种感觉使儿童充满了喜悦。他突然发现能够从这一优越的生活中获得指导,从而产生了新的热情,变得渴望服从了。多么奇妙而又自然的现象啊,还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吗?另一方面,它或许就像热爱其主人,通过服从实现其意志的狗的本能。狗目不转睛地盯着主人让它看的球,当其主人将球抛出去时,它朝球跑去,洋洋得意地把球捡回来,然后等待下一次命令。它渴望得到命令,而且摇摆着尾巴高兴地跑去服从命令。儿童服从的第三个阶段与此没有什么两样。可以肯定,儿童有惊人的预备状态,随时渴望服从。

一个有着10年教学经验的女教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管理班级的方法。有一天,她对自己的学生说:“今晚你们回家前,把所有东西都收起来。”孩子们一听到她说“把所有东西都收起来”,还没有等她说完就开始认真而又迅速地收拾东西。然后他们又惊奇地听到老师说“今晚你们回家前”。这些家伙们对于命令或指示是如此的敏感,所以我们在讲话时要尽可能严谨,慎之又慎。这位女老师完全可以这样说:“今晚回家之前,把所有的东西收起来。”这位女教师告诉我们,这种事情不止一次发生过。有一次她路过自习室,听见里面非常吵闹,就有感而发,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肃静(silence)”这个单词,但她刚写完第一个字母,孩子们就变得鸦雀无声了。

我自己的经验(“安静游戏”正是来源于我自己的经验)也是一个佐证。但这次,服从呈现出共同的特征,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完全出人意料的团结。通过这种团结,这一集体的所有儿童都几乎同我打成一片。只有在场的所有人都乐意时,才可能达到完全的安静。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能打破它。因此,成功取决于自觉的和一致的行动,社会团结感就产生于此。安静游戏为我们提供了检验儿童意志力的手段。我们发现,当多次重复游戏,安静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时,儿童的意志力就会增强。然后,我又增加了“点名游戏”。就是在非常安静的状态下叫某个同学的名字,点到这个同学名字的时候,他就马上站起来,尽量不弄出声响,其他同学则保持原来的姿势。可以想象,最后被点名的同学,是非常惨的,他要保持一种姿势很长时间。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就是为了锻炼孩子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加强他们的意志锻炼。玩儿过这个游戏之后,孩子们的群体意识和服务意识也就自然提高了,因为群体意识之中包含着服从意识。

服从力是意志发展的最后阶段,它反过来又使服从成为可能。儿童的服从意识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时候无论学校或者老师让他们干什么,他们也都能够马上去做。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上述那个女老师说话必须“谨慎”的原因,这样才可以避免给孩子意志带来不好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一个好的教师或者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错误以及改正的方法

我们在前面时候说过,蒙台梭利学校的孩子是可以随意走动的,没有人限制他们。但是这也并非是说这些孩子们可以无组织无纪律。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工作”,并给他们提供这些工作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他们一旦集中精神,就可能专心致志地做很多工作。儿童越是活跃,教师就越不活跃,到最后,教师几乎可以站到一边。

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但可以让自己融入进去,还能够发展成一种社会关系,效果十分显著。儿童的群体生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同母胎的生命一样娇弱,我们决不可破坏它。我们一旦创造了一个适应儿童发展需要的环境,我们就已经完成了产生这一现象所需要的所有工作。我们可以将教师和儿童的关系重新进行一下划分和定位,关于这个问题将在其他章节中重点讲述。不过,教师是绝对不能通过表扬儿童的工作或者通过惩罚做错的儿童,或者甚至通过纠正儿童的错误来干涉儿童。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唐可笑,而且很多人还把它当作一种障碍。

可能很多人就觉得这一点让人匪夷所思,他们觉得自己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是理所当然的,怎么会是极端错误呢?很多教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儿童的教育就是简单的惩罚或者奖励。假如儿童真的无法避免受到惩罚或者得到奖励,那只能说明孩子们已经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即便是这样,孩子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也不要对她们精神的自由加以干涉。真正的奖励是孩子的自我奖励。虽然十字奖章能够让接受处罚的孩子感到满足,却不能满足那个积极主动、内心充实、愉快工作的孩子。纪律的形成一旦建立起自由的原则,奖励和惩罚形式就会自然取消,而一个享有自由并自我约束的孩子,会追求那些真正能激发和鼓励他的奖赏。当内心有了力量和自由时,孩子就会迸发出强烈的积极性。

还是来以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上述的观点吧!在“儿童之家”的最初几个月,老师们还没有学会实际运用有关自由和纪律的教育法则。尤其有一个老师,自作主张地采用了她以前习惯使用的教育方法。有一天,一个最聪明的孩子的脖子上用一条精致的白色带子挂着一个很大的希腊式银质十字奖章,而另一个孩子则坐在教室中最显眼的地方的一把扶手椅上。很显然,前一个孩子受到了奖励,而后一个孩子是在接受惩罚。不过那个老师对孩子没有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得到十字奖章的孩子来回地忙个不停,他把自己用的东西从自己的桌子上搬到老师的桌子上,把其他的东西放回原处。他高兴地忙着自己的事情。当他来回走动的时候都要经过受罚的孩子坐的地方。他的奖章在止动的时候不小心从颈上滑下来掉到了地上,受罚坐着的孩子把奖章捡了起来,提着缎带摇晃着,翻来倒去地看,然后对他的同伴说:“你知道你掉了什么东西了吗?”

那个掉了奖章的孩子转过身,无所谓地看了一眼那个小玩艺儿,他的表情好像是在责怪别人打断了他,他回答说:“我对它无所谓。”受罚的那个孩子平静地说:“你真的无所谓吗?那么让我戴一下吧!”他回答:“行,你戴吧。”语气中好像是在说“你让我安静点好吗?”受罚的那个孩子小心地整理一下缎带,把奖章挂在自己的胸前。这样他就可以欣赏奖章的式样和光泽了,然后他调整一下坐姿,把手搁在扶手上,舒服地坐在小椅子里,神情显得那么轻松愉快。可以发现,虽然十字奖章能够让那个接受处罚的孩子感到满足,却不能满足那个积极主动、内心充实、愉快工作的孩子。

有一天,一位女士参观另外一所“儿童之家”,她高度赞扬了孩子们。然后她打开了带来的一个盒子,拿出系有红色缎带闪闪发亮的奖章给孩子们看。她说:“你们的老师会把这些奖章戴在那些最聪明、最优秀的孩子胸前。”这时,一个静静地坐在小桌旁的很聪明的4岁小男孩,皱着眉头表示抗议,他一次又一次地喊到:“别给男孩子!别给男孩子!”这是一个启示!这个小家伙已经知道他属于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列,尽管谁也没有这么对他说过。但是他不希望受到这种奖励的伤害。由于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只好借助于他作为男孩子的优点,不让那位女士把奖章颁发给男孩子!

当然,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也很容易犯错误。但是没有人站出来给孩子指出错误,却都乐于对他们实施惩罚。但是我认为,惩罚应该被取消,至少,它应该以另一种方式来完成。惩罚不能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前提,相反,好的方式和方法能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做出改正。

在“儿童之家”,对于不注意纠正错误的孩子,老师们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放一张小桌子,让他坐在那里,用这种方式来孤立他。这样就可以让他看见自己的同伴们学习,同时给他最喜欢玩的游戏和玩具。这种孤立总是能成功地使这样的孩子安静下来。在他的座位上他可以看到全体伙伴的学习情况,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比老师讲什么都更有效的直观教学课。渐渐地,他就会明白,如果能成为在他面前忙碌的伙伴中的一员,他就会愿意回去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导那些原来不守纪律的孩子。被孤立的孩子总是应当受到特别的照顾,就好像生病的小孩应当受到特殊照顾似的。对于必须进行纪律教育的孩子而言,我们无法完全知道他们的心灵变化,但可以肯定一点:经过纪律教育,这些孩子都将变得很好,而且这种良好的势态会持续。孩子能从其中学会如何学习和表现自己。

假如我们对错误这一现象本身进行研究,就会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人都会出错。这是生活中的客观事实之一。承认这一点就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如果我们探索真理,尊重事实,就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否则,我们全都将至善尽美。既然这样,我们对错误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错误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它的价值。许多时候,错误只是不够成熟的表现。

随着我们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儿时常犯的一些错误慢慢就会改过来。小孩子跌跌撞撞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但是他现在已经完全学会了成长。他通过成长和经验纠正其错误。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总是沿着生活的康庄大道朝着至善尽美顺利前行的人,那就是自我欺骗。事实上,我们接连不断地犯错误,而又没有自我纠正,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生活在一个脱离实际的幻想之中。认为自己是至善尽美的,因而从不注意其错误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我们无论注意什么,总会看到“错误先生”。这也很正常,因为科学和错误常常是如影随形的,人们之所以能对他们加以区分,就是因为科学能够对错误进行衡量。科学对错误的衡量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需要精确的数据,这个数据并不会绝对准确,其误差有一个允许的范围。

任何科学都只能是近似的,绝不可能是绝对的。科学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例如,医生给病人注射抗生素,有95%的成功率,但重要的是还有5%没有把握,即使采用线性测量,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纠正。没有指出它的可能错误就不可能得出或接受其任何数字。也正是对可能错误的估计才使它具有价值。可能性错误和资料本身同等重要,没有可能性错误就没有可靠的资料。如果在严密的科学中,对错误的估计是这么重要,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更为重要了。因为错误对我们特别重要,要纠正或者避免错误,我们首先就必须了解错误。只有通过对错误的有效控制,我们才能够趋近完美。既然所有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无可避免地犯错误,那么我们就重申一条原则:改正错误不是最重要的,认识错误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深刻的自我反省,检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

同类推荐
  • 成长有痕

    成长有痕

    本书收录了《意林》少年班杂志上最受小读者欢迎的近百篇与成长有关的文章,为小读者解开成长的密码,书中不仅有好看的故事,还有那蕴藏其中的人生哲理。
  • 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

    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

    民间有种说法:孩子小时候越淘气,长大以后越有出息。可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淘气也要有个“度”,“度”把握不好,性质就变了。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她在几十年审理少年犯罪的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往往是一些被家长忽略的小事,却在无意间触犯了法律,引发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为孩子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本书从几千个真实案例中选取了最典型的35个案例故事,告诉家长和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同时,作者也针对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困惑无助的父母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解决办法和教育方法。在作者眼中,没有挽救不了的孩子,只要父母多一些耐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孩子的未来就会不同。此外,针对当下关于孩子如何自我保护的热点问题,本书中也有科学、详细的建议。
  • 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

    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

    这本书讲述如何从孩子角度理解孩子的内心,并鼓励他们成为他们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孩子的世界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逻辑和规则,与成人完全不同。亲子关系的好坏,不在于你给了孩子多少自以为的爱,而在于是否理解他,满足了他那点小小的需求。真正的爱,应当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无论你的孩子优秀还是平凡,甚至可能很不堪,但是别忘了,只有他为你挣断了尾巴!他来到你身边不是为了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而仅仅是渴望与你在一起。你要做的就是理解他那些小小的想法,让他成长为他想要的样子。观察我们的周围,失败的亲子关系,往往始于父母干预过多,而理解太少,在日复一日的未曾留意的互相伤害中,孩子渐渐长大,也渐渐失去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色彩。而父母也充满了养育之苦。这本书通过生活中鲜活的养育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读懂孩子,理解孩子,而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理解了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以守护者的姿态去呵护孩子的初心,欣赏他们在成为他们自己的过程中展现出的精彩。
  •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本书从真爱、品质、信念、习惯、求知、交友、金钱等方面总结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智慧精髓,从头到尾都由引人胜的有关犹太人的故事所组成,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鲜明地体现了犹太人的独特的家庭教育观念。相信中国的父母一定能从书中发现适合自己孩子的完美教育指南,培养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
  •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画云博士在海外生活20多年,她的教育研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本书通过她育子和教学的经历,深刻剖析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本质,并为优化这些关系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的灵魂即无条件的爱,它令许多教育问题迎刃而解。本书中西合璧,教育理念前沿。虽然从内容方面来看,谈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但从价值和功用上说,也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我成长的良好读本,其中的反思、诚恳和自我觉醒意识,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著名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作者是资深的教育专家画云博士。
热门推荐
  •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务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务

    本书基于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员工招聘与解聘、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劳动关系管理等几大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思路,并以大量的实际案例阐述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方法。本书主要适用于高校后勤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阅读和使用。本书可作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对与高校后勤用工形式类似的单位也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 大漠孤烟起墨如归

    大漠孤烟起墨如归

    大漠中,十几位被悍匪追杀身受重伤筋疲力竭以锦衣男子为首的男人们,一个突然出现手持黑鹰身穿黑裙头戴鬼面的神秘女子,后路凶险,前路敌友未明,故事由此展开……
  • 一抹春秋

    一抹春秋

    孩子在这绝望的秋天长成了男子汉,可他却远远不知足。他一直幻想着长成魁梧的男人,这样便成了母亲另一只结实的手臂。可他却远远不知道他得等到下个无常的秋天,或者再下一个。他能够等到的却只是一片春天……
  • 世界是颗树

    世界是颗树

    对于一个随手就能毁灭一个星系的人来说,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不过为什么这么多人追着我要东西,如果是美女还能考虑一下,可是为什么大多都是男人啊?郑重声明:我是直男。
  • 我的男友妲己

    我的男友妲己

    姜小牙是21世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孩子了,本来她可以平凡的度过这一生,却因为一本封神录而改变了生活的轨道。传说中的千年狐妖苏妲己竟然喜欢吃泡面?!地位最高的神竟然是个病娇?!并且自己竟意外的被扯进一个三角恋……啊不,四角。每一天都有妖怪神仙魔找上门,人神之恋?血海深仇?姜小牙表示很苦恼。迷一般的身世,千年前的约定,她和他又该何去何从?
  •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

    大丈夫立于世,须敢作敢当,顶天立地,无愧于心。这样很帅,所以我要成为这么帅的人。----------江源
  • 绝世皇妃本宫要休夫

    绝世皇妃本宫要休夫

    她是轩元国丞相的爱女从小就倾心于轩元国最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他,也如愿以偿的嫁给了他,成为了一国之后,但他不爱她,恨她,是她害的他心爱的女子不能做正室,好!她要做就让她做,她做了他的皇后,却不料惨死在妾室手里,重生归来,她要统领后宫,为孩子与以前的自己复仇,让他们为惹毛本宫而后悔。。。。
  • 圣拂渺记

    圣拂渺记

    自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伏羲创日月之后,各地灵物人兽均已受到三神神气的恩惠转变成神兽珍物,而我冥阳,则是当年受一位皇帝的请求,将他毕生记录的这奇异怪事整合成一本书,由此《圣拂渺记》诞生。(本书纯属虚构,勿真)
  • 活在手心上的人

    活在手心上的人

    看透尘世繁华,人却越来越迷惘,看着和我亲近的人一个一个的随我而去,心也越来越冷漠。直到得知真相时,才发觉一切的一切都只是。。。。。
  • 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教育艺术(上)

    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教育艺术(上)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