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0200000012

第12章 发明全世界第一条流水线,使高利润成为可能(2)

车间里每样东西都可以用传送操作。它们可以靠钩子、靠悬挂式链条,完全按零件装配的顺序来传送;它们可以在移动平台上传送;还可靠重力原理传送。

但重点是,除了生产材料,不再需要运送或提举任何东西。生产材料由小型货车或拖车运来,这些车使用的是精简版的福特底盘,足够灵活方便,可快速出入需要运去的任何车间过道。工人们再也不需要搬运或提举任何东西,这个活全由另一个独立部门负责——运输部。

我们开始在一个工厂里完成整车装配。之后,随着我们开始自主生产零部件,也开始逐步实行部门化,每个部门只负责一件工作。现在,工厂便是这样组织的,每个部门只生产或负责装配一个零部件。一个个部门自身便是个小工厂。原材料或铸材运至这些部门,经过一台台机器打造,经过热处理,以及任何必需工序,最后成为成品的零部件,运出这些部门。正是托运输方便的福,生产时这些部门才可组织起来。我本以为,这样细致的分工是不可行的;但随着生产发展及新部门的增加,我们实际上等于从制造汽车变为了制造零部件。后来,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便是,完全不必将所有零件放至一家工厂生产。其实这称不上新认识——在第一次造车时,我就这样想了。那时我购得发动机和约90%的零部件,自行装配。当我们开始自主生产零部件时,几乎认定了,所有零部件都该在一家工厂生产,似乎整辆车在一家工厂完成制造,能有什么特别好处似的。随着公司发展,我们现在已不持这个观点了。如果我们再建任何大型工厂,原因只会是,某个单一零部件的生产量已经大到需要一个更大的生产空间。我希望随着时间的发展,高地公园的工厂只负责1或2件工作。它不用再负责铸件,而由罗格河工厂接管。现在,我们等于回到了以前的模式——只不过,我们不再从其他工厂购买零件,而是由我们自己的各个分厂生产。

这一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意味着——这一点我会在以后的章节细谈——-高度标准化、高度分工的工业,不再需要集中于某个大型厂房,带来交通、住房等诸多不便,而这些不便限制了工厂的发展。一个工厂有500到1000个工人便够了;这样,上下班就不会交通堵塞,工人们不用住在肮脏混乱的住宅区,也不会因为住得过度拥挤而发生意外。而倘若有过多的工人都住在工厂附近,上述问题则难以避免。

高地公园的工厂现在有500个部门。而之前皮奎特大街上的工厂只有18个部门,高地公园厂之前也只有150个部门。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零部件生产发展有多迅速。

几乎每个星期,在机器或生产程序上,都有一些改进。而有时,这些改进正是出于对所谓“车间最佳惯例”的蔑视与挑战。

记得有一次,一位制造商被叫来商讨某台特制机器的生产。机器的生产规格要求是每小时产200个零部件。

“弄错了吧。”制造商说,“你意思是说每天产200个吧——没有哪台机子能做到每小时200个。”

于是公司管理人员请来了设计机器的工程师,让他看一下说明书。他说:“是啊,怎么了?”

“这不可能做到。”制造商言之凿凿,“没有哪台机器能做到,这一点毋庸置疑。”

“毋庸置疑!”工程师大声说道,“如果你去一楼,就能看到有台机器就做到了;我们之前造了台,想看看它能否达到这个产量,现在我们想建更多这样的机器。”

我们工厂从不记录已做的实验。如果你一直记录所有的失败,很快便会发现,根据这个记录,实在没什么可供实验了。而实际上,一个人的某种方法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别人一定不会成功。

有人说,像我们这样使用循环链的话,是没法铸造灰铁的,我想肯定是之前有人失败过。但我们还是试了,而且成功了。替我们负责这项工作的人,要么不知道,要么根本没在意之前的失败案例。同样地,我们被告知,直接从鼓风炉取出铁水浇注到模具里,是不可能的。通常的方法是,先将铁水变成生铁,让它晾一阵,再将其重新熔化进行锻铸。但在罗格河的工厂里,我们就是从鼓风炉里取出铁水倒进熔铁炉,直接进行锻铸。的确,前人的失败——尤其当这个案例人人认可,又经事实证明——会吓退跃跃欲试的年轻人。而正是由于我们不怕当傻瓜,不断摸索一般人不敢尝试的方法,才取得了最好的结果。

我们的工作人员中没有谁是“专家”。很遗憾,一旦一个人自认为是专家,我们就得辞了他,因为一个人如果真正了解自己的工作,就绝不会认为自己是专家。一个了解自己工作的人,明白比起已完成的,还有太多工作尚未完成。他总是奋力向前,未曾有一瞬自满于自己工作的出色与高效率;他总是未雨绸缪,总是想尝试更多,对他而言,没有什么不可能。一旦一个人自认为是“专家”了,许多事在他看来也就是不可能的了。

我拒绝承认这世上有不可能之事。没人能参透世间万物,凿凿有据地断言何为可能,何为不可能。正确的经验,好的技术培训,应该使一个人思维开阔,减少不可能之事。可惜,事实上,它们并没起到这样的作用。大多数的技术培训和所谓的经验,只承载了过去失败的记录。这些失败的案例并未以其不同意义被辩证接受,而成了阻拦进步的理由。如果有人自称权威,说这也做不成,那也没可能,一群追随者便会不加思索,随声附和道:“那是做不成的!”

以铸造为例。铸造的生产过程总是造成许多浪费。然而这门工艺自古就有,积下不少传统,要作改进可谓举步维艰。在我们开始实验之前,曾有个铸造方面的权威宣称,任何声称可在半年内降低铸造成本的人都是骗子。

之前我们的铸造厂和其他铸造厂没什么两样。1910年,当我们铸造第一批T型车的汽缸时,每样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工具尽是铲子啊、手推车之类的。那时的工作要么是技术活,要么是不要求技术的;工人也分为铸工和普工。而现在,只有5%的工人是专门的铸工和砂芯安装工,剩下的95%都是非技术工人——或者说得更准确点,他们在某一项操作上技术还是熟练的,而这一操作,再傻的人两天也能学会。现在,铸造全由机器完成。我们铸造的每一个零部件,又分为一个或几个单元——根据生产计划所需数目而定。负责每个单元铸造的机器,适当调整后,便只进行一步操作。这样,负责这一单元的工人只需做同一个操作。一个铸造单元的机器包括,一条架空的传送轨道,它的上面间隔挂有供铸造用的平台。不用知道过多技术性细节,读者只需明白:铸模、放砂芯以及包装砂芯,都是在移动平台上完成的。金属在工作传动中的某一阶段浇注,这样,当浇注了金属的模子到达终点时,它已经冷却下来,可以开始自动清理、加工和组装。之后,移动平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铸造。

再来谈谈活塞组装的发展。即使按照以前的方法,这项操作也只需要3分钟,似乎不必再费心改进了。负责组装的有28个工人,在两张长凳上进行操作。一天工作9小时,他们总共可以装配175个活塞杆——这意味着每个只耗时3分又5秒。但由于未经检验,很多活塞杆因不合格而从发动机装配线上被退回。它本是项再简单不过的操作:工人们把销子从活塞上拔下来,涂上油,把杆安进去,再用销子把活塞和杆固定在一起,拧紧一个螺丝,再把另一个螺丝打开。这就是整个操作流程。工头检查了整个流程,不明白为何要花上3分钟。他使用秒表来分析动作,发现,一天工作9小时,却有4小时浪费在走动上。工人们为了拿材料和将成品挪开,得不断移动。在整个组装过程中,每个人要完成6步操作。工头设计了个新方法,他把6步操作分为三大块,并在长凳上装了传送带,凳子两边各坐3人,尽头坐个质检员。一个工人不再完成全部操作,而只需完成三分之一的操作——他只需完成不用移动双脚就能操作的那部分。他们将28个人减至一半。以前28个人的生产纪录是一天装配175个,现在,7个人8小时可装配2600个。这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自明啊!

给后轮轴上漆曾经比较麻烦,需要用手将它浸入一个油漆箱内。这有好几项操作,且需两个工人的配合。现在,有了一台我们设计特制的机器,一个工人便能完成全部操作。工人只需把待装配的后轮轴挂到一条传送链上,由传送链将后轮轴送至面漆桶上方,然后两根控制杆将套管猛推至勺柄末端,面漆箱继而升高6英尺,将轮轴浸没,再复位,后轮轴则接着被送至干燥炉。整个操作过程只需要13秒。

再不需要工人们传送材料,再不需要手工劳动。如果一台机器可以全自动生产完成,那就这么做吧。我们不断追求探索更好、更节省的生产方式。

我们的工具中,只有10%是特制的;其他都是常规机器,经调整后用于特定工作。这些机器几乎都是一个挨一个放在一起。我们是世界上每平方英尺放置机器最多的工厂——因为每一平方英尺闲置的空间,都意味着白白损失了管理经营费,我们可不想有这样的浪费。但是,仍然要保证所需的空间——保证每位工人拥有的空间不大不小,正正好。分工与再分工,以传动的方式进行操作,这些都是生产的关键所在。但同时也该记住,正是由于设计,才使得这些零部件可以按最简单的方法生产出来。至于节省了多少成本?尽管不太公平,但一对比的话,结果非常惊人。如果按1903年造一辆车所需工人数来雇人——这还只是组装工人——那么,以我们现在的产量,我们得雇佣20多万工人。但现实是,即使是日产4000量车的生产最高峰,我们的工人总数也不到5万人!

同类推荐
  • 会说会听会沟通:高效经理人沟通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会说会听会沟通:高效经理人沟通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在当前的管理界,一个很有意义的争论就是管理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本书作者认为,管理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管理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在不同场合下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目前国内的管理教育,基本上以MBA为主流,集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技能。书中原理的阐述与技能的结合,案例分析与管理游戏相交融,使读者能从概念和原理上得以提升,又可以在具体技术和方法上有所改善。这是第一批,包括了7个专题的基本内容,从管理沟通、谈判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到团队建设技能、激励下属技能,再到个的时间管理、个人压力调节等,都是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后面还会不断推出新的专题。
  •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本书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三个层面系统地探讨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的工作行为,深入分析个体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组织绩效与组织成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认知、态度之间关系的奥秘。
  • 雪球专刊第077期:业绩为王

    雪球专刊第077期:业绩为王

    六月底七月初的股灾正在慢慢远去,灾后买什么股票才靠谱显得尤为重要。股灾之后,业绩为王。随着2800多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中报,上市公司的业绩重新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如何选择业绩好,成长性强的股票?如何才能坚定信心,长期持有优质股,并获得丰厚回报?本期《雪球专刊》或许能为你提供部分答案。
  • 成功不是偶然:马云的激情人生与创业真经(超值金版)

    成功不是偶然:马云的激情人生与创业真经(超值金版)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从大量的现象中提炼出马云创业成功方法,并收录了大量有关他对创业经营的讲话和观点,更能让读者从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去分析、感悟成功的精髓。相信创业者、管理者以及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将在本书中找到创业成功的经验与策略。
  •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

    本书通过对工作分析概念、流程和应用的全面介绍,以及对以工作为导向和以人员为导向的多种工作分析系统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形成一个对工作分析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进而指导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工作分析的应用。全书系统全面,分析透彻,每章篇末均配备有案例研究或拓展阅读以及相应的思考题,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
热门推荐
  • 嫡女骄

    嫡女骄

    重生归来,司徒娇要亲手编织自己的命运,除姨娘,护亲娘,助兄长,教庶妹,得一世骄宠。
  • 妖道邪修

    妖道邪修

    普通青年李良救人被撞灵魂穿越到苍兰星一名小乞丐身上,机缘之下拜入仙门,却因外出历练被破丹田,且看李良如何自救,快意恩仇,证得无上大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斯阙

    斯阙

    道者不侠,悟者无侠。以命之须臾,证圆阙之缪舜。生于斯,悟于斯,葬于斯。无证,无哀。以此,圆融。
  • 宠妃只想当咸鱼

    宠妃只想当咸鱼

    版本一:后宫最不得宠的夏娟景失忆了!失忆后的争宠劳模夏娟景一反常态,退居N线,整天只想消极怠工。别人认真的宫斗时,夏娟景……睡大觉。别人认真的争宠时,夏娟景……安静地睡大觉。然而睡着睡着夏娟景发现——皇上您的六宫粉黛哪去了?为毛只剩我一个了!版本二:夏娟景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穿越成了恶毒作精女配贤妃夏挽。夏娟景:“……”争宠是个啥有睡觉好玩吗?没有。于是——宫女一号:“娘娘皇上今早在御花园。”夏娟景:“哦。”宫女二号:“娘娘皇上今天在马场。”夏娟景:“哦。”宫女三号:“娘娘皇上今天在御书房。”夏娟景:“哦。”宫女四号:“娘娘……”夏娟景:“停!老娘知道了!老娘管他在哪!老娘只想睡觉!”说完感觉后背一凉,某个脸黑的男人,目光发沉的盯着她,“闹够了没?”(高洁党可入吼,高宠高甜!)
  • 步上云梯呼吸你

    步上云梯呼吸你

    苏懿贝,是网络写手也是一个孤儿,她的所有行李只有一台电脑和那片从来舍不掉的回忆!笔下出现一个个让人哭死爱死的爱情故事,让人觉得她是一个懂得爱的女孩。但现实中的苏苏却不再愿意相信爱情,她写爱情故事只是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和她一样永远不信爱情的女人,会需要读一些爱情外敷内用!
  • 俺叫铁大锤

    俺叫铁大锤

    本文,无穿越无系统无老爷爷空间金手指。新书大家多多支持。另外,作者菌很好奇其他女孩子们看仙侠是喜欢打戏剧情多些,还是生活化剧情多些呐?可以留言评论哦!
  • 始于星霎,又念月芽

    始于星霎,又念月芽

    初见,她泪流满面。又见,她笑颜如花。三见,她春秋笑遍。良辰美景,她缓缓落下:我们之间,不是喜欢就能够成全的。
  • 你迟来的爱,我已不深爱

    你迟来的爱,我已不深爱

    迟暮不归,冷心离开,回首,方悔,迟矣。待暮而归,不离不弃,欲离,方知,身后,伊人笑。
  • 野舞修空

    野舞修空

    万世修宏,狂野碎魔,撕毁空间,争夺立体,唐突岁月,齐头奋进,修炼计空,挽救沧桑,维护正义,三维的大陆,在受到亡灵的袭击后,有了N维空间,而人类的三维遭受分裂,为了拯救三维,他将面临各个族类和各种空间挑战。。。这段路程遥远艰辛,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