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500000029

第29章 达磨赞普及吐蕃王国的分裂(1)

达磨是唐代的音译,今又译为达玛。藏文史书又称其为“朗达磨”,“朗”者意指黄牛,据《贤者喜宴》说其生性蠢笨如牛,故被称为朗达磨,因而“朗”是带有侮辱性的绰号。朗达磨此人,在后世藏文的历史著作中往往成为批判和嘲弄的对象。公元838年达磨登上吐蕃赞普的宝座,其尊号为“吾东赞”。

一、达磨灭佛

韦·甲多热等人杀害热巴巾,因热巴巾无子嗣,遂立达磨为赞普。达磨“嗜酒,好畋猎,喜内,且凶悖少恩,政益乱”

淤;“达磨荒淫残虐,国人不附,灾异相继,吐蕃益衰”

于。看来他是位沉湎于酒色的昏庸无耻之徒,他的德行和威望都不值得一提。他端坐于宝座很难说有所作为,首席大臣韦·甲多热等成为权盛一时的人物,他们虽然消除了热巴巾、钵阐布等人,但佛教仍拥有比较强大的力量,必须彻底摧毁佛教僧侣集团,才能稳固他们手中的权力,于是一场政治风暴刮向僧侣队伍,吐蕃史上第二次禁佛运动就此开始。禁佛的经过、内容等,后世藏文史书都有记载,但皆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首先政府下令停建、封闭寺院,禁止再修建寺院,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像被埋入沙滩中,每次禁佛,我们都发现这尊佛像总是首当其冲。封闭寺门,用泥抹平,上绘僧人饮酒作乐图。小昭寺和桑耶寺遭到同样的命运。《贤者喜宴》说,小昭寺和桑耶寺曾作为屠宰场,后二寺成了狐穴狼窝(这恐怕是夸张的说法)。看来这次灭佛并未完全捣毁这些著名的寺院,只是寺内的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或者某些佛殿被拆除,寺院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对其余的一些寺院,史书中笼统地说被捣毁,但可能也是言过其实。

其次撤销译经场,将佛经烧毁,或投之于水,或埋于地下,吐蕃的佛经翻译、整理工作至此停顿,但仍有大量佛经传到后世。

而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僧人,吐蕃僧人从受人尊敬的优越地位一落千丈,他们被这场突然降临的恐怖风暴所震慑和袭击,人人处于胆战心惊的境地。天竺、内地的译师、班智达被驱逐出境,吐蕃的高僧玛·仁钦却、娘·定埃增桑布等被杀害,著名大咒师努·桑杰益西传说因示现神变而免遭一死。大部分僧侣被勒令还俗,一些人沦为奴仆,做大臣们上下马用的马凳,一部分人行屠打猎或当兵打仗。《佛教史·大宝藏论》言:“对信仰佛法者,令彼等持弓、箭、鼓、钹前往狩猎。”

这次禁佛运动给佛教以沉重的打击,后世的佛教史家们从他们的信仰出发,说达磨赞普心中被邪魔占据,才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把达磨看成是魔鬼。后世民间甚至流传达磨赞普头上长角的故事,也是对达磨的一种丑化。因达磨灭佛,藏文佛教史籍中认为从此吐蕃进入没有佛法之光的“黑暗时代”。事实上达磨自幼生长于崇拜佛教的王室,免不了受到佛教的熏陶,之后又曾建造佛寺,敦煌藏文文书中甚至有为达磨祈愿的文书,因而他的信仰可能更倾向于佛教。但是他是被一部分搞政变的大臣拥上宝座的,使得他不得不同佛教僧侣成为对立面,而进一步地打击和根除僧侣集团势力,对他和他的拥戴者而言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灭佛运动所具有的政治内涵,昭然若揭。禁佛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吐蕃政治中心拉萨及其周围,这些地区是僧侣云集、寺庙林立之地,而多康、多麦、阿里以及边远的敦煌等地,并没有受到禁佛浪潮的冲击,因而禁佛的范围,没有扩展到吐蕃全境。甚至不久,受到破坏的佛教又有所恢复,《贤者喜宴》载一些大臣将埋于地下的佛像重新供奉起来,出现所谓的“具顶髻阿罗汉”,他们着有衣领的僧衣,头留发髻,夏季安居期间,住于寺院护持戒律,安居后又住于家中。

人死后念诵《船若经》,挨户串门作法事的持咒僧人亦有不少。所以虽然没有真正的出家人,戒律的传承断了,但佛教的观念已深深地留在一部分人的心灵。

达磨朝的禁佛,打击了不断膨胀的僧人集团,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平民和政府的负担,但是除打击僧人外,达磨等人并没有实行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所以仍无法拯救吐蕃衰亡的命运,一连串的骚动和不安随之而来。恰巧此时,吐蕃又发生自然灾害,《新唐书·吐蕃传》云:“自是国中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饥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间夜闻鼙鼓声,人相惊。”《贤者喜宴》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并说是因禁佛所致。

二、达磨被弑

面对着厄运,一部分佛教徒并不甘心任人宰割,他们也在暗中预谋,等待时机进行反扑。一位坐关的高僧———拉陇贝吉多杰挺身而出,准备保卫佛教。拉陇贝吉多杰原名达宁桑,生于仲堆贡莫且,曾经率兵守卫吐蕃东部边境,攻掠过汉地,据说有次发现头盔内有咒语,其中一句是“死后堕地狱”,以此悔悟从毗玛拉弥扎出家为僧。到达磨灭佛时期,贝吉多杰已是位修行有所成就的高僧,时他正在叶尔巴扎拉闭关修行。吐蕃社会的动荡不安,使拉陇贝吉多杰不能安心修炼入定,一些佛教徒也鼓励他下山,努·桑杰益西亲自到叶尔巴,要贝吉多杰前去刺杀达磨赞普。

许多史书还说贝吉多杰受到本尊的授记,无论怎样,佛教徒也以牙还牙,组织了一次暗杀活动。公元842年贝吉多杰乔装改扮,暗藏弓箭,怀着满腔愤怒奔向拉萨。拉陇贝吉多杰的脚步声告诉人们吐蕃王国已接近尾声,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当达磨赞普低头看拉萨的唐蕃会盟碑碑文时,贝吉多杰这位曾搏杀于疆场的武将拉开铁弓,射出了铁箭,射中赞普的眉间,箭镞露于后颈,达磨赞普只说了句令人捉摸不透的话:“或应早三年,或应迟三年。”

尔后当场身亡。之后,贝吉多杰逃之夭夭,藏匿于河湟地区。

达磨是最后一位统一的吐蕃王国的君主,贝吉多杰敲响吐蕃王国的丧钟,飞快的铁箭加速了吐蕃王国的败亡,射出了一场更大的动荡和更久的不安宁。

达磨有二子:一是小王后所生的遗腹子,因怕别人暗害,点灯守护,故名为沃松(意为光护),另一个是正妃那囊氏抱养的孩子。《新唐书·吐蕃传》则说氏兄尚延力之子,即认为正妃是属于氏家族的。因大妃权势极大,其他人不敢提出异议,人们称这个孩子为永丹(意为母亲坚持认定的),汉文史书称“乞离胡”。达磨死后,年仅三岁的永丹即位,由太后摄政,吐蕃王国的大权又一次落入外戚手中,数十位老臣无权参与朝政。说明随着达磨赞普身亡,吐蕃王国再次陷入激烈的争权夺利之中,重新分配权力的过程,总是惊心动魄的,表面上看外戚(氏家族,按藏文史书应是那囊氏,待考)占了上风。吐蕃的大相结都那(即韦·甲多热)忠于悉勃野家族,见永丹不肯下拜,并反对立其为王,他在朝堂上说:“赞普宗族甚多,而立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礼!国必亡矣;此年灾异之多,乃为此也。

老夫无权,不得正其乱,以报先赞普之德,有死而已!”

韦·甲多热成了斗争的失败者,史载他,拔刀嫠面,恸哭而出,被氏集团所害,并株连整个家族。

吐蕃王朝人心涣散,一部分不满永丹的大臣,支持沃松,他们希望沃松继承王位,终于分裂两派,即永丹系和沃松系。双方为争夺赞普的宝座各不相让,永丹占着吐蕃的都城,而沃松一派占据山南地区东部,与永丹对立,双方互不相容,你争我斗,史称“长系幼系之争”。长系和幼系间的战争长达几十年,这场混战中,统一的吐蕃王国不复存在。

从贝吉多杰射出一箭后,起了连锁反应,事变接二连三。吐蕃除了自然灾害外,并未受到任何外界的强有力的打击。问题是王国的心脏腐烂,失去最高的君主,群龙无首,内部的纷争摧毁了一切制度,社会秩序混乱,动荡不安。

三、论恐热和尚婢婢之间的混战

吐蕃政治中心的风云突变,不久也传到边疆地区,一部分将领凭借手中的军权开始蠢蠢欲动。其中最活跃的要数洛门川(渭州陇西县东南)讨击使论恐热,其本姓末(与苏毗王室同姓,可能他也是苏毗王室后裔),又名农力,是位性情残暴而有智谋的人物,他在吐蕃东面导演了一幕幕悲剧。当他得知吐蕃国内的信息后,便召集他的部属,痛斥奸臣当道,认为自己应举义兵以赴国难,指出他所行乃正义之事,故“天道助顺,功无不成”。在他的游说下,很快组建起一万人的军队,并同吐蕃的青海节度使建立同盟关系,决定共同举兵,论恐热迫不及待地自称“国相”,他想乘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论恐热率兵到渭州,遇到屯兵薄寒山的吐蕃宰相尚思罗,尚思罗很有可能是永丹一系派出来对付论恐热的,但尚思罗不堪一击,被论恐热打败,遂弃辎重西奔松州,渭州被论恐热占领。接着尚思罗又组织吐蕃属部苏毗、吐谷浑、羊同等部的军队,共计八万人,部署于洮水沿岸,烧毁河上的桥梁以阻挡论恐热。论恐热站在洮河岸上,大造舆论,对苏毗等国的军队说现在奸臣乱国,上天派我来诛杀奸臣,你们却为何帮助叛逆!我已任国相,所有的军队都受我节制,你们敢不从我的命令,我必将消灭你们。论恐热的一席话使尚思罗军丧失斗志,苏毗等部的军队疑而不战(看来论恐热的确在苏毗部有号召力),论恐热的精骑却冲过河对岸,苏毗等部的军队纷纷倒戈投降,尚思罗落荒而逃,被追兵所杀。论恐热的势力一下子强大起来,兵力达十余万,自渭州到松州间,论恐热所过之处尸体累累。

公元843年(唐会昌三年),论恐热继续西近,但他却遇到了一位强有力的对手———尚婢婢,此人属吐蕃大姓之一的没庐氏家族,又名赞心牙,祖先世代在朝中任要职,尚婢婢却喜欢读书,不愿做官,深受人们的敬重。尚婢婢年四十多岁的时候,热巴巾赞普强迫他做官,任命他为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为人宽厚,并且很有谋略,他手下的军队也训练有素,成了论恐热西进的一大障碍,因而论恐热决定首先消灭尚婢婢。阴历6月,论恐热率大军西进准备攻打尚婢婢,《新唐书·吐蕃传》说有二十万大军,加上辎重牛马杂畜,千里不绝。至镇西军(河州西一百八十里)时不料突起狂风,天上雷电轰鸣,论恐热甚感不祥,于是按兵不动。尚婢婢知道论恐热很轻视自己,为迷惑住论恐热,尚婢婢派人给论恐热送去礼品以犒劳军队,并写信称赞论恐热拯救国难的义举,表示自己愿听从论恐热之命,并说“婢婢资性愚僻,唯嗜读书,先赞普授以藩维,诚为非据,夙夜惭惕,惟求退居。相公若赐以骸骨,听归田里,乃惬平生之素愿也”。论恐热看到书信后,十分高兴,他对诸将说:“婢婢唯把书卷,安知用兵!待吾得国,当位以宰相,坐之于家,亦无所用也。”

一番话也袒露出他内心的阴谋,之后论恐热放下心来,觉得尚婢婢不足为忧,遂引兵而归。

同类推荐
  • 夺魁之逆三国

    夺魁之逆三国

    纵观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诞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很多令人怆然泪下的悲情故事。而三国无疑是最让人神往的一部。书中采用古典小说中古白话的写作风格,使人看起来有一种在读明清通俗小说的错觉。但此书毕竟在网上连载,细节构思与人物刻画等方面,肯定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大家包涵。说到创作这本书的初衷,也算是完成笔者一个愿望。因为笔者打小就有一个三国梦,所以还请喜欢三国类小说的诸位朋友批评指正!
  • 战亡

    战亡

    纯正的爱国主义者何朔,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观看纪录片,悲愤不已,气绝身亡,岂料穿越到1930年的日本,成为日本皇族亲王,何朔忍辱负重,极力改变历史,发动宫廷政变、酝酿东京内乱、刺杀战犯、引八国联军混战,进行一场神奇的抗日之旅。
  • 我为杨家将

    我为杨家将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性作品如果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大大体谅。杜承贤因醉酒后,魂魄莫名其妙的回到北宋朝初期(也就是公元965年左右)杨业的老婆佘赛花的肚子里和杨七郎杨希杨延嗣做了孪生兄弟变成了杨八郎。看八郎怎么改变杨家命运,扫荡边疆,强我宋朝。
  • 大宋有匪

    大宋有匪

    唐乾宁三年,晋王车裂李存孝于邢州,天降灾殃!浩劫过后,人类缓慢的进入了新的进化,时人称之为——天地玄变!宋政和三年,一道灵魂落入汴京王庆体内,自此拉开了‘匪乱天下’的帷幕。梁山好汉,说岳群雄,逆天改命。宋金双峙,大辽西夏,谁主沉浮?血漫大地,白骨成山,谁管生前身后名?唯战而已。
  • 混在汉末

    混在汉末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三国,而一个在现代的好青年穿越回汉末后,会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随着这本书去发现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渊祭

    灵渊祭

    灵源衍象化万千,渊道无尽惑穹苍,祭术纷华塑传奇。深不可测的穹海,诡异莫名的苍崖,浩瀚神奇的星河。天作棋盘星作子,星罗棋布,是为归一。地作琵琶路作弦,声声不息,是为归一。山盟裂天,海誓崩地,分世离兮,超脱永恒,是为归一。无正无邪无欲无求,为一人杀众生,为众生杀一人,是为归一。遗忘千年,追忆守护,纵横轮回,待,山无棱,天地合,是为归一。他的存在,是为了成就他的磨难。他追求的是,自生到死没有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那一瞬的星辉。
  • 食来食往

    食来食往

    苦逼穿越成孩儿他娘,老公失忆变成腹黑男。什么?居然还弄出个未婚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医妖瞳:绝世七小姐

    邪医妖瞳:绝世七小姐

    天空缓缓飘来一抹嫣红,仔细一看才知,是一女子撑着一把红伞从天而降。女子仰着头,一只脚在空中欢快的晃啊晃,一双深黑色迷人的凤眼微眯黑中淡淡闪过一丝血色,高高的鼻梁,朱唇不染自红。苏九离前世身为血族,以杀人为生。一朝突变,成了神权大陆的废物?“呵,我苏九离倒要看看谁才是废物呢。”“红伞飞,吾王归。”
  • 狂倾天下独宠妖孽妃

    狂倾天下独宠妖孽妃

    她,不肯轻易信任人,脸上永远都是淡淡的笑,那笑却不曾到达过眼底。能看到她真面目的只有她的家人。重来一次,她决定变暖,免得再冻伤身边之人。却不想一出生,她亲爹便不知所踪,她眼睁睁的看着亲娘消失却无能为力。变暖成为了空想!一场大火焚尽了她娘存在的痕迹,也让她遇上了命中的贵人。
  • 未来暧昧系统

    未来暧昧系统

    宅男屌丝李风无意中获得未来的暧昧系统,这是一款拯救内向男的系统,从此李风将一勃而起,奉旨暧昧。
  • 一符生死门

    一符生死门

    最隐秘的门派,最牛逼的弟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得罪我,让你生不如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唐创业狗

    大唐创业狗

    肖家城是谁?太宗李世民座上宾,与程咬金称兄道弟,唐朝第一网是什么?互联网创业,共享经济重走丝绸之路......开什么玩笑?
  • 承天之旅

    承天之旅

    道法三千,条条通天道;心法三千,路路向人心。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乱世之中,人如浮尘。而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山村中的少年。陈年旧事让一个山村小族家破败亡,让一个少年被迫走上了流浪的旅途。他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修仙之旅,也慢慢看清了那些本以为简单事情的真相……这是一场乱世之旅,究竟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