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500000019

第19章 赤松德赞朝吐蕃的对外扩(3)

当尚结赞见到唐使崔浣时表白了一番,说明自己的苦衷及和好的愿望,表示会盟后将盐、夏二州归还唐朝,语气诚恳地提出浑及灵州节度使杜希全、泾原节度使李观三人忠厚可信,吐蕃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会盟的主要代表。这三人都是重镇的军事统帅,尚结赞希望借会盟之机能一举擒获,因而他在唐朝使者前面的表演,纯粹是为了迷惑对方,使其上当进入自己早已布置好的圈套。阴历4月崔浣再次至尚结赞处协商,唐朝对吐蕃始终充满着戒备心理,崔浣告诉尚结赞说杜希全和李观不能参加会盟,只派浑赴清水会盟,崔浣还提出会盟前吐蕃应归还盐、夏二州,对此尚结赞没有做明确的答复。阴历5月唐朝派浑为清水会盟使,以兵部尚书崔汉衡为副使,司封员外郎郑叔矩为判官,宦官宋奉朝为都监司同赴盟所。尚结赞又遣部属论泣赞使唐说清水是不祥之地,“请盟于原州之土黎树,既盟而归盐、夏二州”。唐德宗欣然同意,神策将军马有麟认为土黎树地势险恶,怀疑吐蕃恐有埋伏,不如将盟所改在平凉川(甘肃平凉附近),最后根据唐朝的意见,双方决定在平凉川会盟。闰5月辛未,尚结赞与浑会盟于平凉,约定各以三千士兵列于盟坛之东西,着常服之随从四百人至坛下。会盟之时,尚结赞提出各派游骑数十互相侦视。

尚结赞对会盟早有准备,埋伏数万骑兵于盟坛西边,吐蕃的游骑自由地出入于唐军行列,浑的部将梁奉率六十骑刚到蕃军,被吐蕃军队擒拿,浑不觉。尚结赞让浑等人入帐幕换穿会盟用的礼服,正当唐朝的官员们在帐幕内易服之际,蕃军擂鼓三声,恭候多时的精骑突然大呼而至,向唐朝的官员和士兵发动袭击。吐蕃的主要目标是浑,而浑不愧是员勇将,他逃出幕后夺得一匹战马,伏于马背,奔驰而去,唐朝的将领士卒皆争先东逃,吐蕃紧追不舍,俘获千余人,杀死数百人。浑逃至自己军营,已经成空营,又奔入骆元光营,吐蕃才放弃追赶。唐朝会盟官员中宋奉朝被蕃兵所杀,大部分做了吐蕃的阶下囚,官员、将军计有六十余人,这就是平凉劫盟事件,尚结赞精心设计的圈套。但尚结赞本要逮住的浑逃脱,这是他始料不及的,当他见崔汉衡时说他本来准备一副金枷锁以铐住浑,献给本国的君主赞普前。

不过尚结赞心思转得很快,又计上心来,当着众人面对马燧的侄子马合说:“胡(指吐蕃)以马为命,吾在河曲,春草未生,马不能举足,当是时,侍中(指马燧)渡河掩之,吾全军覆没矣!所以求和,蒙侍中力。今全军得归,奈何拘其子孙!”

说了一通马燧的好话后释放马合与宦官俱文珍、浑部将马宁三人,尚结赞的这一举动是谋算好的,因为俱文珍回去肯定在皇帝的耳旁重复尚结赞的话,马宁回去则必言之于浑,这不能不说是离间唐朝君臣的计策。果然不出其所料,德宗闻言后,龙颜不悦,罢去马燧的副元帅、节度使职,调京为司徒兼侍中,马燧也失去了军权。崔汉衡、郑步矩等人被送到河州等地囚禁,至此尚结赞一箭三雕计告一段落,虽未达到执唐军统帅而再攻长安的目的,但也搞得唐朝君臣间相互猜忌,引起内讧,尚结赞的两位劲敌相继离开战场,尚结赞可谓工于心计。

吐蕃守卫盐、夏的戍卒因军粮供应不继,人多得病,思念故里,再加上二州地方凋敝,因战争创伤,成为一片荒芜之地。于是尚结赞派三千骑兵前去迎接,吐蕃军队烧毁房屋驱其民众而还。

8月尚结赞送还崔汉衡,并向唐朝求和,恼怒的唐朝皇帝不准吐蕃的使者入内。吐蕃求和不成,转而发动战争,军队分三路入进,分别奔陇州、开阳(陕西千阳县西北)之东、钓竿原三地,吐蕃军队连营数十里,驻扎于开阳的军营距凤翔四十里,唐“京师震恐,士庶奔骇”,尚结赞派所率羌、浑军队,着唐军服装,伪称是邢君牙的部众,突然进入吴山(陕西宝鸡县西北)及宝鸡北界,开始了对当地居民的疯狂掠夺,吐蕃军队焚烧房屋,驱赶牲畜和百姓,砍断当地供奉的吴山神(陕西陇县西南,《尔雅释山》列为五岳之一)之首,据《唐书》等记载对老弱病残,吐蕃军队十分残忍地屠杀或断手凿目,后驱赶身强力壮者而去,以充实劳力缺乏的河湟等地。李晟曾经命人伐木堵塞安化峡(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以阻断吐蕃军队,尚结赞却用一把火破了李晟的计策。阴历9月,吐蕃又大掠开阳、吴山、华亭(甘肃华亭县)等地界的百姓万余口,皆驱赶至安化峡西,准备将这些百姓分给羌、浑等部,允许他们面朝东,哭辞故国,内哭而投深谷自杀者有千余人。不久吐蕃军队再次入攻,围陇州,州刺史韩清沔与神策副将苏太平夜晚出击,吐蕃军队后退。继吐蕃军队转围华亭,先断绝水源,使守将王仙鹤及军民三千人处于吐蕃重围及缺水的困境中,王仙鹤向陇州求救,刺史韩清沔令苏太平率一千五百人赴华亭,中途遭到吐蕃军队的攻击,百余骑被吐蕃俘获,苏太平引部退还。吐蕃每日派游骑千余出没于陇州周围,陇州兵不敢出城,经四日吐蕃军又在华亭城下积柴准备烧城,张仙鹤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好向吐蕃开城投降。吐蕃军又北攻处于战略要地的连云堡(甘肃泾川县西北),连云堡地势跟石堡城相似,城堡三面峭崖陡壁,只有北面连接平原,唐军于此掘壕沟而守,吐蕃采用各种办法攻城,建七座抛楼,从高处向堡中抛石,石头填满堡内惟一的水井。

再从北面壕沟上架飞桥而猛攻,堡将张明遂率部投降,连云堡位于泾州之西,是唐军用来侦察吐蕃军队进退的,此次失陷后泾州不敢开西门,西门之外皆成吐蕃军队横行之地。唐朝于此收割庄稼时,每次必陈兵保护,但往往因吐蕃侵扰失去收割的季节,收割时所得的大多是空穗,泾人粮食发生危机。吐蕃游骑大肆掠夺,驱赶分、泾居民及牛畜万计至弹筝峡,面对吐蕃军队毫无顾忌的自如进退,唐朝守将极少有所作为,只是当吐蕃军队运载丰厚的战利品退去时便派使者向皇帝祝贺“贼人”已退而已。

阴历10月吐蕃军队又进攻丰义城(甘肃镇原县东南)、长武城(陕西长武县西北),吐蕃的骑兵横行于泾、分之间,唐朝当地的城镇皆不敢开西门。吐蕃重新修复故原州城,作为大军居住之地。但因气候寒冷,吐蕃粮运不继,故不久吐蕃停止军事行动。

公元788年(唐贞元四年),唐朝复筑连云堡。阴历5月份,吐蕃改变了原来秋冬进攻,开春退兵的传统,而在盛夏季节发动了掠夺为目的的战争,吐蕃骑兵三万余侵掠泾、分、宁、庆、鹿(陕西富县)等州,二十多天内俘掠唐朝人畜两万多。由于吐蕃在西域、川滇等地大量用兵,在陇右地区虽处于优势,但兵力短缺,因而此年吐蕃让俘虏的部分唐人参战。阴历9月吐蕃将领尚悉董星、论莽罗等攻宁州,唐节度使张献甫率众迎战,吐蕃军队转而纵掠麟、坊等州而去。东部地区秋季时分,吐蕃几乎每年都发动战争,采用十分灵活的骑兵游击战,以快速进入战略目的地,然后大掠一番又迅速退去。

公元791年(唐贞元七年),唐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故城,又筑朝谷堡(甘肃平凉县西)以阻吐蕃。阴历8月,吐蕃攻灵州,被回鹘军队击败,夜间退兵,12月回鹘将俘虏的吐蕃将领尚结心献与唐朝,回鹘已成为吐蕃的劲敌。公元792年(唐贞元八年),阴历4月吐蕃又对灵州发动军事进攻,破坏营田而退。阴历6月吐蕃千余骑入泾州境内俘虏唐朝屯田的士兵一千余人。蕃军至连云堡,唐守捉使唐朝臣遣兵出战,被吐蕃军队打败,将领王进用战死。公元793年(唐贞元九年),唐朝在西南地区打击吐蕃的战略实行得很顺利,故在西北地区相应地展开某些攻势,此年2月重建盐州城,白居易曾赋诗记此事:“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金马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君臣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自筑盐州十余载,左衽毡裘不犯寒……”

唐朝派兵把守,阻挡吐蕃对灵、夏等地的侵扰。此年至公元795年(唐贞元十二年)间吐蕃在东部地区停止战争,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阴历9月吐蕃对庆州发动一次军事进攻。这年吐蕃著名统帅尚结赞去世,尚结赞胆识过人,善用谋略,是吐蕃王国在东部的最高指挥官员,并担任了吐蕃大相一职,决策了对唐的一系列政策。随着尚结赞的去世,赤松德赞朝吐蕃在东部地区的秋月战争渐趋于沉寂,奔腾的铁骑开始裹足不前。第二年公元797年(贞元十三年)吐蕃使者入唐提出议和。吐蕃频频出战的局面即将成为过去。

五、南诏的背离

赤松德赞父亲时期南诏向西面称臣,接受吐蕃封号,成为吐蕃的属国。赤松德赞初期吐蕃与南诏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今天的川、滇交界地区是唐蕃交战、争夺的主要区域之一,介于唐蕃两者之间的南诏的向背对唐蕃势力的较量显得格外重要,因而吐蕃君臣也十分重视对南诏的经营。

乘唐朝国内发生“安史之乱”,吐蕃实施了对唐朝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在今西南地区,吐蕃同南诏联合行动。公元756年(唐至德元年,南诏赞普钟五年)赤松德赞派御史赞节罗于恙结给阁罗凤下诏书云:“树德务滋长,去恶务除本。越(四川西昌)、会同,谋多在我,图之此为美也。”

南诏遂派大将洪光乘、杜罗盛、段附克等同吐蕃主持这一地区军政事务的宰臣倚样叶乐、节度尚检赞一起进攻越、会同,唐越守进行抵抗,但吐蕃、南诏联军最终还是攻克了越,会同守军在联军的攻势下不战而降。公元757年(赞普钟六年,唐至德二年)唐朝复置越,以杨庭进为都督,赤松德赞又向南诏派出使者云:“汉今更置越,作援昆明(四川盐源县),若不再除,恐成滋蔓。”

继南诏出兵再次攻占越。显然南诏按吐蕃的旨意参与军事行动,双方步调一致。

公元763年吐蕃的另一支人马则攻陷松、维、堡(四川理县北)三州等地,而维州(今四川理县杂谷脑镇)是军事要塞,“其州南界江阳,岷山连岭而西,不知其极;北望陇县,积雪成玉,东望成都,若在井底。一面孤峰,三面临江,是西蜀控吐蕃之要地”。

“据高山绝顶,三面临江,在戎卤平川之冲,是汉地入兵之路”。

吐蕃曾屡攻维州不下,这次则一举成功。吐蕃对攻占维州颇费心思,《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有一则故事,说吐蕃派出一位女子嫁给维州城守门的一名士兵,这位吐蕃女间谍生下两个男孩,她教导有方,二十年后兄弟俩长大成人,当吐蕃军队攻城时,他们偷开城门,吐蕃军一拥而入。吐蕃攻占维州城后,改名“无忧城”,从此维州成为唐蕃争夺的焦点之一。面对吐蕃的攻势,唐四川节度使高适无法救助,唐剑南西山诸州亦被吐蕃占领。

公元764年(唐广德二年),唐朝剑南节度使严武击败吐蕃七万众,攻下当狗城(似在四川理县境)。阴历10月严武攻破吐蕃盐川城,严武镇剑南实行苛政,但军法严正,吐蕃军队很难有所突破。从此起,吐蕃在今西南地区常处于不利的位置。公元769年(唐大历四年)唐朝又破吐蕃万余众。公元775年(唐大历十年)西川节度使崔宁上奏说攻破吐蕃数万于西山,并斩首万余,俘虏千余人。蜀中远离长安,故边将上奏的战果颇有夸张的嫌疑。公元776年(唐大历十一年)吐蕃在今川滇地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出兵二十万,由四节度统领,内有突厥、吐浑、氐、蛮、羌、党项等部的人马,也许由于过分庞杂,吐蕃的属部不愿苦战,被崔宁的军队打败,死万余人,大量牛羊及军资器械落入唐军手中,吐蕃损失惨重。

公元777年(大历十二年),吐蕃进攻黎(四川汉源县北)、雅州(四川雅安县),无功而退。阴历10月崔宁在吐蕃所筑的望汉城(城在西山)打败吐蕃。

公元779年与吐蕃精诚合作的南诏国王阁罗凤去世,其孙异牟寻继任国主。吐蕃力图在川滇地区取得进展,因而又联合异牟寻共出兵十万,分三路入进:一出茂州,一出扶(四川南坪)、文州(甘肃文县西南),一出黎、雅,过邛崃关。

吐蕃曾下令“为我取蜀为东府,其伎悉送逻娑城,岁赋一缣”。初吐蕃南诏联军“连陷州、县,刺史弃城走,士兵窜匿山谷”。后唐朝派名将李晟率精锐之士入蜀,阻止吐蕃、南诏的进攻,予以反攻,克复很多失陷州县。唐朝的这次胜利反攻,使异牟寻受到极大的震惊,迁都羊苴咩城(云南大理)而居。为了安慰异牟寻,吐蕃派出使者册封他为日东王。

南诏的新国王渐次对吐蕃发生不满,吐蕃与南诏间出现了裂痕。自从南诏成为吐蕃的属国,吐蕃从南诏征收赋税,并常发南诏的军队参战。为了进一步控制南诏,吐蕃“悉夺其险立营候”,南诏国内深感吐蕃所加负担沉重。而异牟寻小时候就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吐蕃发动的几次战争失利,使异牟寻逐渐倾向唐朝。

公元788年(唐贞元四年),阴历4月异牟寻开始与唐朝接触,先派东蛮鬼主骠旁、苴梦冲、苴乌星等入唐,间接与唐建立关系。

阴历10月,吐蕃发兵十万攻西川,同时让南诏发兵数万驻扎于泸北(泸水之北)。当时唐朝经营西南一方的是韦皋,很有谋略,他使尽全力想让南诏脱离吐蕃。韦皋写信给云南王,内中叙述南诏反叛吐蕃而归唐朝之事,将信放入银函内,故意让这封信通过东蛮转交到吐蕃手里。吐蕃的统帅们见信后,中了韦皋的离间计,对南诏顿时产生怀疑,派兵二万人驻扎于会川(四川会理县西),以阻止云南军队入蜀之路。吐蕃的举动引起了南诏的不快,异牟寻班师回朝,从此吐蕃与南诏间互相猜忌。南诏鸣锣而归,吐蕃势力虽为减弱,但吐蕃并未因此退兵,分兵四万攻两林、骠旁部,三万攻东蛮,七千攻清溪关(四川汉源县西南),五千攻铜山(四川汉源县西北)。吐蕃兵力分散,首先在清溪关外吃了败仗。阴历11月吐蕃仍遣两万多人攻清溪关,一万进攻东蛮,但结局同上次并没有两样,此年吐蕃多次派遣使者到南诏,力图加强关系。

唐朝实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在西北,但吐蕃尽占陇右,兵锋直指长安,使唐朝防不胜防,因而公元787年唐朝宰相李泌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

。准备联合吐蕃周围的政权,实行环攻包围的战略措施,使“吐蕃自困”

。唐朝重点加强了与回鹘、南诏的关系,唐朝与回鹘和亲的同时,用力于西南战线,以予北边。韦皋成为这一战略的实施者,并获得极大的成功,而吐蕃全线出动,进攻多于防御,力量分散,亦难有作为。韦皋对处于犹豫中的南诏不断进行笼络,公元789年(唐贞元五年),韦皋写信给异牟寻说:“回鹘屡请佐天子共灭吐蕃,王不早定计,一旦为回鹘所先,则王累代功名虚弃矣。且云南久为吐蕃屈辱,今不乘此时依大国之势以复怨雪耻,后悔无及矣。”

同类推荐
  • 宁夏历史名人

    宁夏历史名人

    《宁夏历史名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内容,既有宁夏古代历史的总体介绍,又有各个时期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既列举具体事实讲成就,又深刻总结经验谈启示。
  • 暗月物语

    暗月物语

    迷茫的过去,无尽的未来。前路究竟在何方?
  • 龙吟水泊

    龙吟水泊

    我叫赛伯当,我有一个小盒子,如果你的外号和隋唐英雄有关,我就能让你得到他们的力量,那个王伦,你和我联了个宗,你想得到谁的能力?什么……李密的能力,你还要我给你找萧妃,你怎么不去死啊!
  • 吴兴钱家:近代学术文化家族的断裂与传承

    吴兴钱家:近代学术文化家族的断裂与传承

    本书既将钱氏家族的历史当作一个既存的过去,努力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历史的还原。也将叙述当成是立足现在与过去不断对话的过程,过去不是一个被动的研究对象,而是一个被不断开掘的意义源泉。在对历史意义的不断阐发中,所有的叙述既映照着当下的思想焦虑和问题意识,也必将丰富着对于人自身及其所构造的世界的理解。
  • 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努尔哈赤:若有八大恨,必张廷玉也!东林党人:祸国者,必张氏外戚尔,大明养士三百年,朝廷重用张璟,有违祖制,吾等国朝忠臣,必清君侧除之!天启帝:张廷玉,国之肱骨,大明重器也!书友群:486161946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影忍者之宇智波枫

    火影忍者之宇智波枫

    枫木在一场灾难中到了火影世界而开始了新的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传奇大佬

    诸天传奇大佬

    淡定版:穿越诸天当大佬。最牛版:搬运诸天大道、传道灵气复苏世界,称道祖。主世界传道版:玄门炼气、武道炼窍、天封神道、浩然文道、红尘仙道、星辰圣衣......系统任务版:《功夫》仙踪世界,救赎苦力强,拯救世界,初涉仙道,谱一曲唐超人大佬传奇。《倚天》震怖世界,救赎周芷若,领袖峨眉,惊鸿倩影,灭万邪蜀山仙子美名扬。笑傲天下、古龙群侠、仙武大唐......(仙侠玄幻待定,白蛇封神西游等、以及本站人气大作。)主角呵呵版:大佬,别说转世周芷若,就是东方姐姐都没问题,您高兴就好,我只有一个小请求,能否给个变身技能?
  • 邪王的娇妃

    邪王的娇妃

    当穿越的特种兵御姐碰上爱自恋的年轻皇上,就是一场鸡飞狗跳的孽缘。她对他的妃子宫女公公进行军事化管理,不管那人正在做什么,随时都必须离岗报到,小皇上气得怒骂,做皇上做到得自已洗脸穿衣无人伺候的地步,全宫上上下下的人都敬她爱她,比他这个皇上还威风,他恨死了。他要报仇!报仇!报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你然后忘记你

    爱你然后忘记你

    他救了她,她为了报答他的恩情无事不帮他做,可他却变本加厉,将她送上别的男人的床,直到那一别,他才知道永远失去了她…………
  • 北上狐

    北上狐

    那个人走后,我不敢回头,我怕我一旦回头,便不敢再一个人走下去,可我心里有个声音叫嚣着回头,回头。原来,一直是我太懦弱啊……
  • 中国古代奇幻经典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五)

    中国古代奇幻经典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五)

    《三宝太监西洋记》,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明万历廿六(1598)戊戍年三山道人刻本,廿卷一百回,题二南里人著。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西洋”的史实敷演描绘成神魔小说,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本书描写明代永乐年间太监郑和挂印,招兵西征,王景宏为其副手,共平服39国。郑和七次奉使“西洋”(指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域),经历35余国,为历史事实,但《西洋记通俗演义》却非历史小说,此书多述降妖伏魔之事。按序,二南里人即罗懋登,字澄之,明万历间陕西人,作有传奇《香山记》,并注释传奇多种。
  • 请不要把爱叫醒

    请不要把爱叫醒

    情感细腻却天真烂漫的岱颜珍一心想不依靠家里力量做一名优秀的编辑,但毕业在即突遭家庭变故,父亲骤然离世导致家族产业被他人一夜间转移。岱颜珍一心想查明真相并为父母夺回自家产业,她假意嫁给实权在握的顾承启以求得偿所愿。岱颜珍不得不与原本要走向婚姻的沐礼分道扬镳,但追溯真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却在意外之时重逢沐礼。岱颜珍原想与沐礼划清界限,但过去的生活与爱情又将她拉扯到原点,更让她吃惊的是沐礼居然是溯源真相的关键结点。谁为忠、谁为奸,爱情如果有忠与奸的话那么当事人明显是个昏君,事实往往已在眼前却舍近求远,因为事实往往和内心反向冲突着。一直消失的父亲原来是运筹帷幄,一直以为的恶魔却是无怨无悔守在身边的天使,一直心怀愧疚的爱人却是自私的背叛者,从迷茫中走出来的岱颜珍顺着命运的安排却玩笑似的打开了所有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