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前,我们先作个练习,这样有助于了解使用本书的目的。你最近一次造访陌生的城市是什么时候?(所谓的陌生城市是指,你在那里人生地不熟,甚至连看懂路牌都有点困难。)这么问你是因为,在不熟悉的地方辨别方向和我们想清楚一个问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象一下,如果你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到达某个目的地你会怎么做?用这个设想来比喻解决某个难题再贴切不过了。
现在我想邀请你到莫斯科走走。我曾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一年里的某些时候,这个城市是极适合散步的。至今我还对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早晨记忆犹新:我急切地想放下行李走入这座城市,去亲近她、发掘她,但又害怕万一迷失在哪个黑暗的巷道回不来。关于这段经历,我想和你们好好聊聊。
想象一下,我们比预定行程提前一天到达莫斯科,待在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圣乔治宾馆。现在是春天的清晨,我们刚从美梦中醒来,准备共进早餐,并且一致认为徒步游览是亲近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由于我一直对宇航员很感兴趣,便提议去参观一个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以“飞入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的名字命名。若干年前,我从书中得知这个纪念馆就在莫斯科,但具体在哪儿我却丝毫不知。
饱餐一顿后,我们到前台询问怎么去尤里·加加林纪念馆。前台接待员的第一反应是给我们叫辆车,因为宾馆离纪念馆有相当一段路程,但我们谢绝了,告诉他我们想走过去。
“好吧。”接待员有点无奈,“走路的话,这样……”
解读方式一:不厌其烦
接待员告诉我们:“走路真的挺远的,可能要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你们先出大门,往右拐,很快就会走到河边--那是莫斯科河--然后往左转上河堤,顺着河堤走不了多久就会路过克里姆林宫。然后,往右会看到一座大桥,往左会看到圣巴西尔大教堂。朝着教堂走,到了教堂再右拐上坡。接下来路上你会经过一排老房子--顺便说一句,它们是莫斯科最古老的房子。
“总之,走不了多远。你会走到一个岔路口,旁边还有个花园--那是卢比扬卡路。左拐,继续上坡。10多分钟后,你会经过卢比扬卡的克格勃总部大楼。你可不能错过,那是座高大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有巨型铁门,上面还镶有盾牌--相信我,没人想进去一探究竟。经过这座大楼,右转就上了斯雷滕卡街。接下来好办,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能到达纪念馆。你会发现一路上这条街的名字变来变去:先是斯雷滕卡,在穿过花园环路后这条街就改叫和平路了。
“在和平路上再走三四公里,你就到了城市的北部。大概30分钟后,你会经过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里兹斯基火车站就在那儿。再往前走40分钟,还会有一个岔路口:右边是和平路,左边是奥斯坦金路。记住:还是走和平路,再走会儿你就会在路的左边看到纪念馆。祝你们在纪念馆玩得开心!”解读方式二:列出要点
现在我们换种思路。想象一下,这次接待员拿出笔和纸,沉思片刻,列了这样一张清单(街道名和路名都同时注上了英文和俄文):
☆右拐,走莫霍瓦亚街
☆沿着莫斯科河左岸走
☆左转,走红场路
☆右转,走瓦尔瓦尔卡街
☆左转,走卢比扬卡路
☆右转,走斯雷滕卡街
☆穿过花园环路
☆沿和平路直走
☆经过里兹斯基火车站
☆在岔路口,继续沿着和平路走
☆边走边在左侧找纪念馆
然后他把这张单子递给我们,说:“按照这个单子找,大概两个多小时后,你们就会到达目的地。”
解读方式三:打开地图
还有一种方式。接待员找来一张地图,先在地图下方用一个黑点标出我们的位置,再在地图上方标出纪念馆的位置,然后用一条线把两个点连起来。“这是纪念馆。”他指着地图说,“走过去大概要两个多小时。”
解读方式四:盯着地标走
最后一种方式是接待员拿笔在宾馆便笺纸上画两座塔,然后告诉我们:“你一出宾馆大门就会看见你左侧的远处有座塔。沿着这条路向着塔的方向走,你就能到纪念馆。”
宾馆便笺上的简图
你会选择哪种解读方式?
这4种方式不分对错,各有各的优点。无论选择哪种,理论上你都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不过我的建议是:好好斟酌这4种解读方式,问问自己,假如真的身处莫斯科,你会作何选择?
这个问题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之后我会给出我的选择。
“不厌其烦”听起来很棒,把这段路程描述得具体、充实而有趣,但是,除非我们有超强的记忆力,否则走不了多久我们大概就会忘了下个路口该往哪边拐。(迈克的演讲和这种方式很相似,精彩翔实但听众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重点内容。)
??项1:不厌其烦
选项2:列出要点
选项3:打开地图
选项4:盯着地标走
根据重点路段列出一张清单来。清单看上去简单明了,但并不能让我们对这段路有一个总体印象。因为我们只是按照清单一步步往前走,脑子里只有最终目的地,一路上经过了什么地方、错过了什么风景,我们都不清楚。只要清单上的内容没有错误,并且我们完全遵照,顺利到达目的地不成问题。由于清单上的指示非常明确,容不得一点儿改变,一旦有一个环节出错,比如我们错拐了个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那就难免迷路了,而且要原路返回可能也比较困难。(这也是幻灯片的特点。)
地图不仅呈现了整座城市的全部地标,还将通往目的地的整段路程完整详细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只要我们不把地图弄丢了,不管身处何地,最终都能抵达目的地--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看得懂地图。(在下文中我们会看到、画出更多这种以“在哪里”为主题的图。)
最后,是盯着地标走的方式。这看起来过于简单,实际上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目的地的方位。大方向确定后具体怎么走,就靠我们自己了。时刻盯着那座塔走,至少可以保证我们不会迷路。(这就是所谓的“愿景图”,下文还有很多。)
至于究竟该选择哪一种方式,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这个练习最重要的是测试你对这4种选择作何反应。你偏爱哪一种方式很能说明你倾向于哪种解决方式,弄清楚这一点你就能更好地使用这本书上所描述的工具和方法了。
如果你喜欢第一种(不厌其烦),可以关注本书所展示的画图讲故事的力量。如果你喜欢第二种(列出要点),本书会帮你把自己的观点变得更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如果你喜欢第三和第四种方式(看地图和地标),你可以借助本书进一步发挥优势--通过画图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我因为工作关系,曾经去过很多国家,凭借经验我更乐于选择后两种方式。当你和你的团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直观的地图和地标式草图应该是首选,但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大家很少这样做。这正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本书主要解释了3个问题:我为什么相信画图的作用?为什么要在遇到问题时努力尝试画图?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画出恰当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