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7900000017

第17章 做官仅有能力是不够的(9)

清朝自曾国藩、胡林翼时起,“各省自司道府以下,罔不惟督抚令是听”,朝廷的意旨,倒反而显得疏远了。

由此,地方官员的声势也就越来越大。不管是人事权、财经权,还是其他一些原本属朝廷直管的事情,都由地方官“代管”了。

地方官权力日大,态度便愈蹇慢。《光绪朝东华录》载:“外省督抚监司,玩法任性,骄蹇如故。其被劾(弹劾)来京,稍不如愿,即中途托病,罕有至者。”朝廷的控制力在这样情境下丧失殆尽,一点威慑力都没有了。

对此,光绪帝也只能在诏书中不断地慨叹:“朝廷以股肱耳目相寄,而诸臣以因循欺饰相报,受恩深重者何忍出此!”言语间,透露的是一种毫无办法的愤怒和悲凉。可有什么用呢?

在封建体制下,中央不能集权,地方权力过大,往往是涣散的象征。清朝从曾国藩时期的中兴始,没有持续多久就又陷入困局。对于当时的情形来说,当“胳膊扭过了大腿”的时候,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我嫉恨,我晋升——薛云阶的气量和升迁

注重修身,注重宽容,是中国读书人的优良传统。《论语》里早就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恕”字,就是“宽容”的意思。在其他古代的典籍里,也常常会看到一些教人“宽容”的叙述,且经常会举出一些因果报应的例子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是宽容善良的人会有好结果,狭隘恶毒的人没有好下场。

然而,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罢了。

世界上许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埋下嫉恨的种子

丁宝桢在四川当总督的时候,曾莫名其妙地得罪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当到了刑部尚书的薛云阶。

那时,另一个才子唐鄂生以道员身份正在四川候补,丁宝桢对他十分器重,倚任极专。

光绪三年(1877),薛云阶升任四川成绵道(四川蓉城),这一带是四川的富庶之地,他自己也很满意。谁知还未赴任,一道任命又下来了,让他改到建昌(四川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西地区)去上任。建昌这个地方,与成绵道相比,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相差很远。

薛云阶心里当然不高兴。是谁搞的鬼呢?既然这个时候丁宝桢前面的红人是唐鄂生,那十有八九有就是他串通丁宝桢在作祟了。薛云阶大抵就是这么推论的。他的气量本来不太高,因为如此,就深深地记恨上了唐鄂生和丁宝桢。

器量狭小,报复唐鄂生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不几年,唐鄂生升任云南巡抚,薛云阶到刑部当侍郎,都可谓位居要津,权势显赫。

可惜唐鄂生时运不济,碰上了甲申年(1884)的法越战争,他在云南驻防失利,被拿到刑部问罪,判了个死缓,定于秋后处决。

李鸿章、左宗棠、丁宝桢等名臣认为人才难得,暗地里上疏为唐鄂生说情,但都被压下来没报上去。

唐鄂生最终被定于丙戌年(1886)冬至前二日斩首。也是命不该绝,就在等待行刑的当口,上面传下旨来,免除唐鄂生的死刑,发往云南,交由给当地官员差遣。

这个消息,对于唐鄂生来说,不啻为一声春雷。

但对于刑部这样的机构来说,却是头一遭碰到这样的事情,没有旧例可循,不知怎么办才好。

此时,薛云阶正在刑部任职,并且是有名的法律专家。刑部的人赶紧去向他去请教,薛云阶表现相当冷淡,没有表态。

监斩的人只好把唐鄂生带回刑部,重又送回牢房,管牢房的人不肯收,说是已经恩准释放了的人,怎么能再行入狱?

折腾一番,鉴于唐鄂生没有去处,只得同意他在牢房过夜。事情拖了几天,几经商量,最后由刑部出具一份公函,让唐鄂生带了去云南报到。

对于此事中薛云阶的表现,唐鄂生有过一个分析,他说:“薛云阶为刑部老吏,此事一定手续,他怎能不知道?他故意装聋作哑,任由手下把我作弄,让我难堪。他只不过认为以前在蜀中未经到任那件事,以为是我作祟。其实他当时拟任的职位是由丁士彬占据,与我何干!”言辞之间很是忿忿。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薛云阶的气量是何等狭小了。

恨父亲,顺带恨儿子

“爱屋及乌”,恨屋也会及乌。恨一个人,常常会连带恨他边上的人。

薛云阶因为没当上成绵道,对丁宝桢嫉恨在心。丁宝桢当时是朝廷大员,薛云阶奈何他不得。

过了一年,薛云阶从四川建昌道升任山西按察使。

事也凑巧,这一年,丁宝桢的儿子丁慎五正在山西太原作地方官。新的按察使到任,作为下属,当然要去拜访。他没有想到,薛云阶依旧记恨他的父亲。会见之时,薛云阶说:“我自己才识很差,成绵道那一职务,胜任不了。没想到天恩高厚,提拔我来当按察使,以后还请多加照顾。”

透过这番话,可以想见薛云阶对自己在四川的遭遇仍然耿耿于怀,对丁宝桢恨得是牙痒痒的,故此碰到他的儿子,也不忘了讽刺几句,让他难受,真有点不像地方大员的样子。

照常升职只因有特长

一个人量小气窄,格局就比较小。照理说,这种人在仕途上不会走得太远。

但薛云阶一路官运亨通,最后官至刑部尚书。

分析其中原因,就是薛云阶这个人能力很强,是有名的法律专家,朝廷正是需要人才之时,这样有才的人,性格上面有点亏欠,在当时来讲,不是什么大事。

这并不是孤例。

比他稍早的沈桂芬相国,能力超群,气量也略嫌狭小,搞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时毫不留情,但官运颇佳,长期处于高位。对沈桂芬,时人曾纪泽侍郎有一个评价:“沈相虽规模稍隘,然勤俭忠纯,始终如一,亦救时良相也。”

这说明,只要有能力、勤劳肯干,气量小一点,对仕途命运影响不大。

终究,选拔一个人,看的是综合素质。因此,世上存在“我嫉恨,我晋升”的现象,不足怪也!

舌头的力量——以贺寿慈被弹劾为例

舌头不只是用来品尝食物的,它所翻飞出来的话语有时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有时甚至是一种杀人利器。

有成语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里面蕴含的,就是话语的无穷威力。

1.清流的源流很长

议论时政,匡正时弊,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贯传统。

东汉末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知识分子的上进之路被严重堵塞。这时,太学生已经发展到三万多人,各郡县的儒生也很多。这些人和一些有思想的官僚士大夫联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指摘时政的政治力量。

这股政治力量以李膺、陈蕃、王畅等为代表,他们臧否人物,褒奖同类,攻讦宦官,讥议时政,品评公卿,在当时影响至巨,在校正流俗、匡扶风气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

有这么一干人在,那些贪官污吏、恃权为非作歹之徒,就会所顾忌、有所敬畏,不敢过分地乱来。顾炎武很看重清议的作用,他说:“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日知录·清议》)

2.晚清的清流队伍

到晚清时,“清议”的风气依然很盛。

中国的知识分子本来就是喜欢以“担当”自承的。加上晚清时期,政局动荡,各种思潮涌动,爱发议论的士大夫们自然不会放弃发言和出场的机会。

按《清史稿》的记载,“体芳、宝廷、佩纶与张之洞,时称翰林四谏,有大政事,必具疏论是非,与同时好言事者,又号‘清流党’。”

据《张之洞传》、《张佩纶传》说,当时喜欢弹劾言事的人有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宝廷、陈宝琛、邓承修等。这些人以国是为己任,对于一些敏感之事,常站出来议论,风生水起,蔚为壮观,对朝廷决策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贺寿慈、董恂、崇厚等位高权重之人,因为他们的言论而丢失了乌纱。

3.把贺寿慈拉进局

这些“清流”是如何运作的?且以贺寿慈事件为例。

贺寿慈,湖北蒲圻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有文名。咸丰初年,为军机章京。同治时,升到左都御史。光绪三年(1877),晋升为工部尚书。仕途一路平顺,没有遇到任何波折。

但身在高位,尤其是管工程的,难免就会在廉洁问题上说不清楚,贪名也由此传出。

贪,是老百姓最愤恨的事情,也是喜欢发议论的人最好的标靶。

光绪五年(1879)二月,“清流”大将张佩纶首先上了一道弹劾奏章,对象为琉璃厂大当铺“宝名斋”的老板李钟铭。奏章上说李钟铭“在琉璃厂开设宝名斋当铺,捏称工部尚书贺寿慈是其亲戚,招摇撞骗,无所不至”,然后列举了李钟铭的种种恶行,请求将这一奸商驱逐回籍。

对这份奏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的重点在于“捏称工部尚书贺寿慈是其亲戚”这一句,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是想把贺寿慈装进来。

不久,上谕下来,不仅要都察院会同刑部严办李钟铭,同时要贺寿慈对与李的关系作详细说明。

这算是“清流党”实施的第一步,把贺寿慈拖下水来。

4.正式攻击贺寿慈

按照旨意,贺寿慈即刻对自己和李钟铭的关系进行了回奏。在这种时刻,当然要为自己开脱,他称自己“与商人李钟铭并无真正戚谊,素日亦无往来”。

哪知“清流”干将们正等着他这个说明。

他的推脱之词一出,御史李璠立马反击上奏,指出李钟铭在琉璃厂的书铺住宅“侵占官地,并将栖止贫民义院,霸占造房”。

“清流”中坚黄体芳更是将矛头直指贺寿慈,“李钟铭前后两妻,贺寿慈皆认为义女,往来一如亲串。贺寿慈之轿,常停放其门,地当孔道,人人皆见”。

这就是说,贺寿慈前面说的“并无真正戚谊”,显然是胡说八道,严格追究起来,则犯了欺君(还有太后)罔上之罪。

这是第二步,清流正式向贺寿慈发起了攻击。

5.把贺寿慈暂时击倒

事已至此,贺寿慈不得不站出来回应,既然事实已经无法否认,那只有往轻里说,争取能忽悠过去。

他辩驳道,自己只是“曾向李钟铭所开宝名斋书铺购买书籍,照常交易,并无往来情弊。去冬至今,常在琉璃厂恭演龙楯车时,或顺道至该铺查阅书本”。

按这个说法,贺寿慈与李钟铭不过是书商和客户的交往,如果说有罪,那就是在负责演习运送同治帝棺材的“龙楯车”时,自己偷空顺道去看了些书。由演习是件严肃的事情,这可以算“不敬”。

这样一来,罪名就由贪污往失职上转了,看上去不那么严重些。

到底贺寿慈是一代大员,加上在造同治帝陵墓这个大工程上有不可否认的功劳。谕旨下来,处分是“降三级调用,不准抵销”,算是从轻发落,没有革职查办。

但对“清流党”来讲,他们已经以自己的言论,打了一个不小的胜仗,把一个朝廷大员就这么扳倒了。

6.贺寿慈复出了

岂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事情刚过去三个月(时间转到光绪五年六月),左副都御史这一个重要岗位空了出来,军机处将降三级调用的贺寿慈报了上去,谕旨竟然批准了。

这个任命,从级别上来说,可以说和过去的尚书差不了多少。

如此堂而皇之的复出,朝廷上下一片惊骇,对“清流党”的震动尤其剧烈。

左副都御史属于都察院的长官,都察院是管什么的呢?清初皇太极曾下谕:“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都察院的职能就是专管国家风纪,政事得失、职官邪正,都是督察的范围。(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

实际上,都察院是专门弹察官员的一个职能机构,有点像现在纪检监察机关。这和“清流党”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内在相似性。

让贺寿慈来当左副都御史,“清流党”当然大为惊恐。一个被自己弹劾下去的官员,如今复出来当自己的领导,会给你好果子吃吗?

7.继续穷追猛打

“清流党”这时实施了第三步战略,穷追猛打。

这次出面的是另一位清流大将宝廷,他的奏折对贺寿慈的人事任命进行了明确而有针对性地攻击。

“奴才窃以为贺寿慈之复用,非皇太后之意,实枢臣之意也。于何见之?于枢臣拟旨见之”。宝廷这话说得明白,错误地任命贺寿慈,可不是太后的意思,而是军机大臣的意思,因为这从他们所拟旨意中可以看出来。

“回奏不实,则欺罔也;恭演龙楯车,顺道购书,则大不敬也”。你看,贺寿慈所说明的情况是假的,这是欺罔之罪;演习龙楯车时去买书,这是大不敬的罪。

“而枢臣拟旨,不曰欺罔,不曰大不敬,浑其词曰殊属非是,是先为开脱也”。但是军机大臣拟旨,不说他“欺罔”和“大不敬”的罪名,只是模糊地说这样做不对,明显是在为他开脱。

“当降调时,人言啧啧,颇有谓贺寿慈恃有奥援,不久必复用”。对贺寿慈处以降调处分时,议论纷起,不少人说有人帮助他,不久后必定重新启用。

宝廷的这一奏折,相当有力,也很有技巧。先是讲明贺寿慈被错误的启用,错不在太后,错在军机处。接着,分析军机处********。然后又讲舆论汹汹,不可不重视。

一份奏折,板打两处,一板打在贺寿慈,一板打在军机处。

分析这一事件,宝廷的言论当然很有道理,但从整个任免程序来说,贺寿慈的任命,有军机处的推荐,有谕旨的批准,是完全合法的。因此无论怎么讲,宝廷抡起清议的大棒,归根到底是在批评太后。只是,他比较注意方法,没有让太后过分难堪。

结果如何呢?大概是舆论的压力太大了,贺寿慈被革除了这个任命,“即行开缺”,回家养老去了。

宝廷这一干“清流党”大获全胜,士气大振。

同类推荐
  • 大宋夜行

    大宋夜行

    林三穿越到北宋末年,成为了西门大官人府上的一名长工。这是一个人命不值钱,强人多如牛毛的时代,林三如何活下去,唯有比别人更狠...
  • 五十年之春秋

    五十年之春秋

    旧皇已死,新帝即位,然而帝国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男、女、老、少,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故事。
  • 三国伐歌

    三国伐歌

    他,心黑手狠,小肚鸡肠,阴损毒辣,视财如命,好色多情。他,穿越三国,为了一个自己的一个士兵而灭了一个军队,为了一个亲人灭了一个诸侯,为了一个女人宁肯选择与整个国家所有人为敌。他,奸诈至极偏又多情,自私至极偏又大义。他叫唐龙,一个混在三国,以不战为名而战,以不称霸为名却偏称霸天下的阴险小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明小旋风

    大明小旋风

    一位刚考入北大的男孩,在乘飞机回到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他重生成了明朝郑和的得力干将。且看他如何破奇案,盗古墓,寻亲人。从古代香港一直行到北京城,一路上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大明朝威风八面,各国来朝,他是如何为明朝挣得荣誉的?朱允炆借助倭寇的力量意图复国,他成功了吗?郑和下西洋历经东南亚,到底去过非洲没有?要知晓这一切,请不要错过《大明小旋风》
  • 解读波斯:一位中国学者的伊朗之旅

    解读波斯:一位中国学者的伊朗之旅

    著者从波斯的伊朗、伊朗的波斯交相辉映的特定文化背景来解读今天的伊朗,并力求在较为开阔的多元文化参照中,对波斯的伊朗、伊朗的波斯进行新的探讨与审视,从而也廓清了多年来围绕伊朗学研究的盲区与误点。
热门推荐
  • 闷骚直达38度

    闷骚直达38度

    赵柏寒做完一桌的菜,兴致勃发的拍照发完朋友圈后就都倒掉了。因为他上次给自己下厨就吃的自己上吐下泻了三天。他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用这双无情的毒手给李灿笙做顿满汉全席拉的她半身不遂呢
  • 勤学求索

    勤学求索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重文化讲道德、重家庭倡美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多少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传颂,《勤学求索》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让我们纯洁的心灵再一次得道洗礼,每当你看完一篇文章,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让我们打开窗户,让心灵去感受生活。
  • 重生之军团召唤

    重生之军团召唤

    这是一个征战不断的大陆,这里是一个万国共存的大陆,在这里每天都有国家覆灭,同样也有国家建立,猪脚带着系统穿越来到这个世界。
  • 地中海上的蓝色港湾

    地中海上的蓝色港湾

    本篇小说以沿海发达城市A城为背景,以现实生活真实故事为蓝图,描绘周琦凌、魏小宇、王亮、张林、李灶沐、赵永贵、廖金琴、徐燕、陈婷婷等A城青年面对着金钱利益与生活压力的考验,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相互碰撞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君不见满天星辰

    君不见满天星辰

    九州大陆的南方一角,灵州的南陵城中的一个十六岁少年霍星辰,因为没有炼气天赋备受家族冷眼,无意间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一枚红玉,从此平凡少年踏上辉煌之路,随着事情经历的越来越多,霍星辰渐渐发现了红玉中隐藏的惊世秘密。
  • 史上最狂老祖

    史上最狂老祖

    万年前,混世大魔王林天在人界成为无敌传说。万年后,林天修重回故里。曾经他创建的第一大宗已经成了不入流门派,而徒弟们又下落不明,最可恶的是徒孙们被人欺压。一怒之下,林天一手撕天,一脚跺地,让无数仙神陪葬!
  • 网王不二

    网王不二

    因为前世的空虚,让不二感到害怕。重生到十四岁,不二周助宣言:要不就放弃网球,要么就成为日本第一!(此文乃作者第一次写文,请各位读者大大不要吐槽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无双传之赵云

    三国无双传之赵云

    百战不败,誓要扫平天下,然而扛不住时间的摧残,终老而亡,曾今立下的誓言未能实现,好不甘心啊!时空轮转,却又重生了过来,那就继续完成这个誓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