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7300000032

第32章 中国人谈爱(1)

本书在论述中国哲学与爱的关系前,先论述西方哲学中的爱,是因为西方哲学的特色是概念清晰,逻辑性强,便于我们对于爱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但是从哲学的内容来讲,中国哲学中却对于爱更为重视。这是因为中国哲学一贯以伦理学(人性、德性)为主要内涵,而爱正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中国哲学中关于爱的论述,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中国古典哲学著作中,“爱”字是用的,有时也用在很重要的位置,例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等。但一般说来爱”字的应用并不太多;也就是说,中国许多哲学经典中,关于“爱”的直接论述并不很多。但是与爱有关的论述却非常多。古代哲学家们用许多其他的名词来论述爱,重要的有:理、道、性、心、情、忠、孝、弟、尊、善、亲、良知,等等。当然,这些名词除有爱的情感之外,还多一些道德含意。

(二)从上述这许多名词来看,中国哲学家将爱的概念细化了、对象化了;对于不同的爱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名词。例如,对于国家或君王的爱,是“忠”;对于父母和祖先的爱,是“孝”;对于兄弟的爱,是“弟”;对于师长的爱,是“尊”;等等。

(三)中国哲学中的爱,与西方哲学相比,更多地与哲学本体论、宇宙观、政治学、人生观相联系,也就是说,中国哲学家将爱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更广的视野上来认识。

以上这些特点,是下面论述各位著名哲学家关于爱的理论时所需要理解的。

老子论爱

老子,原名是李耳他叫李聃)。他的生卒年代至今已不明确。现在学术界多数人承认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的生活年代是公元前551—479),而老子比孔子年长。孔子曾经专门去向老子请教过,这件事在《史记》、《礼记》、《吕氏春秋》等多本古书中都有记载。《史记》中说,孔子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称他“犹龙”,意思是像龙一样崇高。

有的哲学家(如冯友兰)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或《五千言》),成书较晚。从它某些内容来看,应该是孔子以后的作品。然而,1993年在湖北郭店楚墓出土了简本《老子》,这部书的时代肯定在战国中期之前。因此,《史记》的记载又比较可信了。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哲学著作。前面提到,中国的传统哲学(以孔子为代表)是以伦理学为主要内容的;而《道德经》不同,它有极为深刻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内容,而本体论正是哲学的核心。

《道德经》讨论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本体论、宇宙观、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等,并且有丰富的辩证思想。

《道德经》的许多论述与人类的爱有关,现归纳、评述如下:

(一)道为“天地母”与爱。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德经》,25章)

老子的意思是:道是在天地之前就有的,道是天地的母亲。

这就是老子的宇宙观,宇宙不是某个人格化的神(上帝)所创造,而是宇宙最初的混沌状态C‘混成”)所创造。这个观点与现代宇宙大爆炸的科学理论比较符合(因此,老子的学说受到现代物理学家的重视)。对于宇宙的创造者,老子称它是“道”。

根据《道德经》的全部论述,道,可以理解成是宇宙或大自然的本质与运行规律。

老子将“道”称为天地之母,这不仅是一个比喻,并且是带有浓厚的情感的。母亲必然热爱自己的子女,而子女都会热爱自己的母亲。因此,老子的话表明:道是热爱天地的,当然也热爱天地之中的人。道应该受到人的热爱。

基督教的哲学是:上帝创造了人,因此,人必须爱上帝。老子学说中的的道,与基督教哲学中的上帝,具有完全同等的功能与位置。在《道德经》中,处处能见到老子对于道的崇尚与敬爱。

(二)“道法自然”与爱。

老子说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上书,25章)

如果说,在老子哲学中,道是自然的本质和运行规律;那么,自然本身,就是最高的本体。因此,老子要说道法自然”。

本书第二篇中,我们谈到了“自然之爱”。当然,人们对于壮观的山河、美丽的花草、悦耳的鸟鸣的喜爱,是自然之爱。而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谈的“自然”,是指整个宇宙界、全部的大自然。既然道是天地之母,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说:天地的创造者是道,而道只能依据自然的本性而运行。

因此,老子所表达的是人类对自然的最高的敬爱。

(三)道“衣被万物”与爱。

老子说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为大。”(同上书,34章)

这段话的大意是:大道的分布非常广泛,无处不在。自然万物依靠她(因为道是天地母,故这里用女性的她)生存,她从不推辞自己的责任;万物获得了成功,她决不夸耀是自己的功劳。她用她的温暖像衣服一样保护万物,而从不去做万物的主宰;她永远没有自己的欲望,可以说是非常谦虚。万物都归附于她,却不知道谁是他们的主宰;她永远不要名声,可以说是非常伟大。

这段话充满了对大道的赞美的情感,充分体现了老子哲学中对大道的热爱。同时,它也说明了大道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大道创造了、养育了万物,却不做万物的主宰,不做命令或限制万物行动的事,让万物按它们的天性自由发展。大道也绝不要求什么名声,完全是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大道对自然万物的爱,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非常相似。

大道给予万物的,就是一种真正的慈爱!

这一段话可以认为是:老子对大道的爱的颂歌。

(四)道“无为而无不为”与爱。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同上书,37章)

“无为”是老子的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他的政治思想。他所谓的“无为”,就是让世界万物按它们的本性自然地、自由地发展。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政治中,一般是强调“教化”或“礼”,以规定并限制人们的行为举止。“自由”的理念在儒家、法家、墨家学说中是没有位置的。这是中国传统思想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后的西方思想的十分重要的区别。但是应当指出,老子与庄子的哲学中,是有“自由”的思想源泉的。老子的“无为”思想,重点是要求政府或官员(上文中的“侯王”)对于人民的思想与生活减少干预,让他们自己发展、自由地发展。

从“爱”的角度来讲,大道对万物的爱,不但表现在她创造了万物,并且体现在她的“无为”上,也就是让万物根据它们的天性自然地、自由地发展。

老子在这里,提出了关于爱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你所爱的对象,你不应该过多地干预或限制,而要尊重被爱对象的天性,帮助并鼓励他们自然地、自由地发展。

在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夫妻之间的爱、官员对人民的爱等等方面,老子的“无为”思想所体现的原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五)“道生之,德畜之”与爱。

老子的《道德经》分为《道经》与《德经》两部分。究竟“道”与“德”是什么关系呢?

老子说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同上书,51章)

老子的意思是道”创造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道”规定了万物有一定的形式,而“德”则根据形式而构成了万物。因此,人们既应尊敬“道”,也应重视“德”。

老子的“道”,有原则、法则的含义。“德”是“道”的原则的实现,有通常所说的“道德”的含义,也就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上面提到道”有“衣被万物”之爱;因此,对万物有爱,是“道”的原则。而这个原则,需要通过“德”或符合道德的行为了加以体现,如果我们联系康德的“实践理性”,康德认为,人应该接受先验的“道德命令”。老子哲学中,道”就是先验的C‘先天地生”),而“德”是“道”的实现。可见,康德的思想与老子是相近的。

联系到爱(爱万物),老子的思想就是:爱是由“道”而来的,是先天的;各种爱的道德行为,都应出于人的爱的天性。完全依靠外力(如法律、教育等)都不能有真正的爱。当然,教育可以启发人的爱的天性,法律可以制止人的作恶,对于社会都是必需的。但是,教育与法律都必须尊重,并遵循人的天性,而不能违背人的天性。

(六)“天之道,利而不害”与爱。

老子说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同上书,81章)

“利而不害”是天道的本性。这是一个宇宙观与自然观的重要观点。从科学角度看,宇宙对人类是非常眷顾的。到当代为止,浩茫的大宇宙中,还只发现地球——这颗太阳系的不起眼的小小行星上,具有这样优越的动植物(包括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尽管地球上有时有地震、海啸、水旱灾害,但是这些灾害毕竟是暂时的,是人类可以克服,或减轻损失的。地球上的大部分时间内,人类都可以正常地生存、繁育,发展自己的体力,特别是智力,从而形成高度的文明。

因此,天道或大自然,对于人类,确实如老子所说,是“利而不害”的。

“利而不害”就是大自然,或老子说的天道,对人类最大的爱。

(七)“上善若水”与爱。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同上书,8章)

这段话的意思是:他用水来比喻高尚的善(上善)。水有利于万物,而不争自己的利益。甘愿处在人们不愿意住的低下的地方。这种品性是接近于“道”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他用较多的文字来阐述他的“上善若水”的哲学。他总的意思是教导人们,不要争强好胜,不要争名夺利,不要以强欺弱,而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做有利于他人或大众的事。

“上善若水”,也是老子的一种爱的哲学,他要求人,用水一样的温柔的品性来对待情侣、父母、子女、朋友、大众;设身处地为所爱者着想,谦虚谨慎地做有利于所爱者的事,而甘愿自己有所不利,甚至作出必要的牺牲。

小结:

老子在《道德经》中充分而详尽地阐述了他关于天道爱万物,天道爱人的思想。天道对万物与人,都是“利而不害”。天道的爱,不是管制性的,而是让万物与人依据他们的天性而发展。天道爱万物、爱人,而从不居功,从不要求回报。天道对于万物与人的慈爱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非常相似。

普及于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文明,所信仰的是“神爱”,即上帝对人的爱。孔孟儒家所倡导的是“仁爱”。只有老子,他所宣扬的是天道对万物与人的爱。所以,从中外文明史来讲,老子的学说是非常独特的。

孔子论爱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儒学哲学,不但主宰了中国后来两千多年的政治与文化;即使在当代,还在全球华人的思想与行为准则中留下深刻影响。如今他的学说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

孔子的原名是孔丘,字仲尼。他的生活年代是公元前551—前479,比苏格拉底要早约80年。

孔子出生在山东曲阜。父亲叔梁纥,是一名武将,为鲁国立过战功。叔梁纥娶过三个妻子。孔子是他第三个妻子颜徵在所生。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成人。孔子自幼就非常聪明,又特别爱好学习。他从母亲和外祖父——颜襄那里受到良好教育。母亲教的许多字,他一遍就能记熟。

孔子年轻时当过一些小官,例如管理账目、管理牛羊等。由于他知识广博,态度端正,很早就被人称为“夫子”。30岁时,他就开始创办私人学堂;传说有三千学生,有突出成就的有72人。他开的课目有《诗经》、《尚书》、《周易》、《春秋》、《仪礼》和《乐经》,后人称为“六经”。

孔子到50岁时,才担任鲁国的中都宰,中都是鲁国一个城市,靠近今天山东的汶上。后来他被提升为鲁国的司空(管理工程)和司寇(管理治安),孔子都做得很有成绩。不久,齐国送来80名美女,鲁定公贪图欢乐,不理朝政。孔子十分失望,就带了几个最满意的学生,周游列国,历时13年,但是却四处碰壁。孔子晚年回到故乡,专心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他去世时73岁。

孔子的思想,主要由《论语》传给后代。《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载的孔子的谈话,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极高的价值。

孔子的学说有深刻的理性思维,同时,他又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是一个热爱人民、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人。

如果我们了解孔子是有丰富情感的人,我们就能从孔子的理性论述中理解其中的爱的内核。现归纳并评述如下:

(一)“仁者,爱人”与对人之爱。

仁是孔子哲学中的核心思想。“仁”这个字,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有一百次以上。可见孔子对于“仁”的重视。至于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场合,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几种重要解释是: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4.“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

同类推荐
  • 理想之书

    理想之书

    本书是一本讲述日本文化源流和形成的书籍。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艺术经历了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丰臣时代、德川时代和明治时代。作者以每个时代为一个阶段,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作者强调,亚洲各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单纯地理片段,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尽量保存和复兴亚洲瑰丽艺术的本源。
  •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荀子

    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热门推荐
  • 重生嫡女夺凤冠

    重生嫡女夺凤冠

    黄昏逝去。池塘边传来了几声凄厉的猫叫之声,渗人的很?一条黑影子闪出将她推下池塘?她遭继母和庶妹的毒手!在这一世她重生后要夺回自己的凤冠,她要磕死极品家人!进入皇宫她凭借宠爱一身想抢皇后大位。她不会生育有毛关系,她可以抱养别人的儿子做母后。最终,她爬上了皇太后宝座,却惨死在自己所拥立的小皇帝手中?
  • 笑看天

    笑看天

    一个充满着魑魅魍魉的世界,一个上演着光怪陆离的世界,一个,我们所触及不到的世界。。
  • 关于我爱你那些破事

    关于我爱你那些破事

    她是天之娇女却因为他低到了尘埃,为一个人爱到痴狂是可悲还是可喜?最终命运兜兜转转让他们还是结了婚,她却渐渐醒悟,逐渐放手,却轮到他不放手了。她以为是她的复仇计划天衣无缝,其实是他不忍让她失望,好在最后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也终于明白如何去爱一个人。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无辜的,但是你可以在这个傻傻的,为爱痴狂的女孩身上找到你曾为爱痴狂的样子,也可以在那个被追求又动了心谁知对方却放手的男孩中找到你的影子。分开不一定是不爱了,在一起也不一样是爱的,没有同时陷入爱情也算是一种失恋吧。
  • 八王之巅

    八王之巅

    一神秘少年,没有心脏,却有一颗逆天神珠代替心脏。修六道,且看他灭群妖,斗魔族,脚踏各种势力,成功建立自己的各种强大势力,一路上有兄弟有红颜,最终战八帝成为一代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奔亡道中

    奔亡道中

    强者,制造规则;弱者,只能在规则中生存!当生存成为最大的奢望时,当不安的灵魂纷纷露出吃人的獠牙时,怎样,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但有时候,有些事,却比生命更为重要!奔亡道中,谁主沉浮?当强者视万物为刍狗的时候,当规则破碎、万法皆崩的时候,唯有手中剑,步步血与骨!
  • 圣猿传

    圣猿传

    灵明石猴,盘古之后又一个天生地长,自然孕育的生灵,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不一样的感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无敌之骷髅来袭

    英雄无敌之骷髅来袭

    林格,一个骷髅兵,因为被人扔出去挡雷,得到造化.....好吧不知道怎么写,这是一个跟英雄无敌很像的世界,在这里有无敌的英雄,强大的生物和傻子一样的主角(作者)新手上路,写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大家喜欢的话可以看看,不喜欢的点一下X就可以了。
  • 至尊冥王

    至尊冥王

    万年之前的神耀时代,上古之战,冥神陨殁,亿万亡灵大军无法返回冥界,纷纷陷入沉睡之中。万年之后的神寂时代,少年里约手握冥王权杖,遵循着命运的呼唤,收仆从,灭强敌,横扫大陆,一步一步登上骸骨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