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人真诚、真率,这在他的饮食活动中也充分表现出来。他有酒,有菜,会请朋友来吃喝,有时还亲自下厨为朋友做菜,或送酒送菜给朋友。他的《闻钱道士与钱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云:"龙根为脯玉为浆,下界寒醅亦漫尝。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雕赋》谪仙狂。金丹自是留衰鬓,若泪何须点别肠。吴越旧邦遗泽在,定应符竹付诸郎。"他病中不能饮酒,也请朋友来饮酒笑乐,自己看着高兴。他的诗《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闷也二首》:"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阳争牛卧作团。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
此日使君不强喜,早春风物为谁妍。春衫公子家千里,白发先生杖百钱。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苏轼有时也向熟人和朋友寻酒喝,或求自己喜欢吃的小食品。他作诗请邻居让他到家喝几杯酒,《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烦扰戏作小诗求数酌而已》诗云:"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隔篱不唤邻翁饮,抱雍须防吏部来。"他为赵景贶写东斋榜铭,要赵景贶送酒给他作报酬,《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其韵求分一壶作润笔也》云:"王孙天麒麟,眸子奥而澈。囊空学愈富,屋漏人更杰。我老书亦放,笔落座争掣。欲求东斋铭,要饮西湖雪。长瓶分未到,小砚干欲裂。不似淳于髡,一石要烛灭。"在饮食面前,苏轼仿佛是一个孩子,显得非常天真可爱。
苏轼喜欢饮食后进行创作,作书,作画,作文。最能表现苏轼的饮食文化的,就是这些创作。苏轼醉后作画作书都非常佳妙。黄庭坚《苏李画枯木道士赋》云:"恢诡谲怪,滑稽于秋兔之颖。尤以酒而能神,故其觞次滴沥,醉余颦吟,取诸造物之炉锤,尽用文章之斧斤。"题子瞻画石竹》又云:"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可见苏轼喜欢醉中作画。苏轼《郭正祥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芽生竹石。森森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芒。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苏轼酒后作书,更觉奔放,带醉态。他自己说:"吾酒后乘兴作数十字,觉酒气拂拂,从十指上出去也。"而苏轼饮食之后做的文章,或以饮食为题材的文章,更是饮食文化特出的代表。
他的很多著名作品,都作于饮食之后,不少还直接写到饮食。文如《赤壁赋》云:"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一赋三次写到饮食。《后赤壁赋》也有不少关于饮食的文字(引文已见前)。词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吟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题目"大醉"即涉及饮食,开头又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又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诗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题目即说到饮食。《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诗集》卷九)写到乡村饮食。这些作品生动地说明,饮食使苏轼的创作精力充沛,灵感神来,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创作出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那些高品位的文化性很浓的饮食活动,苏轼的很多佳作都无法产生。
从内容上说,苏轼饮食题材的作品(或含饮食内容的作品)拓宽了文学的表现题材,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更贴近生活。他的饮食题材的作品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苏轼贬谪过汤阴市,正值灾荒,和儿子一起吃豌豆大麦粥,教育三儿子要知道生活的艰难,不负百姓。《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黄尘。秋霖暗豆荚,夏早臞麦人。逆旅唱晨粥,行疱得时珍。青斑照匕箸,脆响鸣牙龈。玉食谢故吏,风餐便逐臣。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争劝加餐食,实无负吏民。何当万里客,归及三年新。"苏轼记一些和尚想吃酒肉,把酒称为般若汤,鱼称为木梭花,鸡称为钻篱菜,煞是有趣。《僧自欺》说:"僧谓酒'般若汤',谓鱼'木梭花',谓鸡'钻篱菜',竟无所益,但自欺而已。世常笑之。然人有为不义,而文之以美名者,与此何异哉。俗士自患食肉,欲结卜斋社。长老闻之,欣然曰:'老僧愿与一名。'"《酒隐赋并叙》更写一位隐士以酒为隐,出名后假说名气太大,到仕途混迹。其赋并叙云:"凤山之阳,有逸人焉,以酒自晦。
久之,士大夫知其名,谓之酒隐君,目其居曰酒隐堂,从而歌咏者不可胜纪。隐者患其名之暮也,于是投迹仕途,即以混世,官于合肥郡之舒城。尝与游,因与作赋,归书其堂云。世事悠悠,浮云聚沤。昔日浚壑,今日崇丘。眇万事于一瞬,孰能兼忘而独游。爰有达人,泛观天地。不择山林,而能避世。引壶觞以自娱,期隐于一醉。且曰封侯万里,赐璧一双。从使秦帝,横令楚王。飞鸟已尽,弯弓不藏。至于血刃膏鼎,家夷族亡。与夫洗耳颖尾,食薇首阳。抱信秋溺,徇名立殭。藏谷之异,尚同归于亡羊。于是笑蹑糟丘,摄精立粕。酣羲皇之真味,反太初之至乐。烹混沌以调羹,竟沧溟而反爵。邀同游而无徒,每踌躇而自酌。若乃池边倒载,瓮与高眠,背后持锸,杖头挂钱,遇敌人而腐肋,逢车曲而流涎。暂托物以排意,岂胸中而洞然。使其推虚破梦,则扰扰万绪起矣,乌足以名世而称贤者耶?"赋勾画了一位以酒瘾求名的高士形象。当名声一大,便迫不及待地出仕,以得爵禄。人谁也离不开饮食,而饮食恰似一面镜子,充分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出人的精神境界。
苏轼饮食题材的作品也表现了他自己的生活、人生理念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种种看法。《菜羹赋并叙》表现他晚年的贫困生活和达观态度。赋云:"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可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铏锜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浊醪有妙理赋》虽是赋酒,实际上是表现他做人的思想,处世的理念。"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就是生活不要太讲究,而做人要高标准,严要求。"得时行道,我则师齐相之饮醇;远害全身,我则学徐公之中圣。"做人的原则,就是得时行道,背时则远害全身。"故我内全其天,外寓于酒。
"就是心合大道,顺应自然,而常饮酒。这篇赋写的是真实的苏轼,真实的苏轼的人生哲学。他的词《临江仙》表现他想摆脱名利和争斗,遁世逍遥的思想。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交往中有很多饮食活动,苏轼也常通过写饮食来歌颂真挚的友谊。《酒子赋并引》就是歌颂友谊的。其赋并引云:"南方酿酒,未大熟,取其膏液,谓之酒子,率得十一。既熟,则反之醅中。而潮人王介石,泉人许钰,乃以是饷余。
宁其醅之醨,以蕲予一醉。此意岂可忘哉,乃为赋之。米为母,曲为父。蒸羔豚,出髓乳。怜二子,自节口。饷滑甘,辅衰朽。先生醉,二子舞。归瀹其糟饮其友。先生既醉而醒,醒而歌之曰:吾观稚酒之初泫兮,若婴儿之未孩。及其溢流而走空兮,又若时女之方笄。割玉脾于蜂室兮,氄雏鹅之毰毸。味盎盎其春融兮,气凛洌而秋凄。自膰我腹之罂兮,入我凹中之荷杯。暾朝霞于霜谷兮,蒙夜稻于露畦。吾饮少而辄醉兮,与百榼其均齐。游物初而神凝兮,反实际而形开。顾无以酬二子之勤兮,出妙语于琼瑰。归怀璧且握珠兮,挟所有以傲厥妻。遂讽诵以忘食兮,殷空肠之转雷。"
从艺术上说,苏轼饮食题材的作品构思巧妙,手法新颖,别具一格,很有创造性。特别是一些作品用寓言形式,史传笔法,更有趣味。《黄甘陆吉传》用黄甘("黄柑"的谐音)和陆吉("绿桔"的谐音)嫉妬争功,说明"女子好丑,入宫见妬。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江瑶柱传》则用江瑶柱(一种海鲜,在宋代特别珍贵)本来味美,而一旦离开它生活的地方,则渐变腥,说明士应慎出处。其文云:"生姓江,名瑶柱,字子美。其先南海人也。十四代祖媚川,避合浦之乱,徙家闽越。闽越素多士人,闻媚川之来,甚喜,朝夕相与探讨,又从而镌琢之。媚川深自晦匿,尝喟然谓其孙子曰:'匹夫怀宝,吾知其罪矣。尚子平何人哉!'遂弃其孥,浪迹泥途中。潜德不耀,人莫知其所终。媚川生二子,长曰添丁,次曰马颊。
始来鄞江,今为明州奉化人,瑶桂世孙也。性温平,外悫而内淳。稍长,去襮,颀长而白晳,圆直如柱,无丝发附丽态。父友疱公异之,且曰:'吾阅人多矣,昔人梦资质之美有如玉川者,是儿亦可谓瑶柱矣。'因以名之。生寡欲,然极好滋味合口,不论人是非,人亦甘心焉。独与峨眉洞车公、清溪遐丘子、望湖门章举先生善,出处大略相似,所至一座尽倾。然三人者,亦自下之,以谓不可及也。生亦自养,名声动天下,乡闾尤爱重之。凡当时节序,冠婚庆贺,合亲戚,燕朋友,必延为上客,一不至,则慊然皆云无江生不乐。生颇厌苦之,间或逃避于寂寞之滨。好事者,虽解衣求不惮也。至于中朝达官名人游宦东南者,往往指四明为善地,亦屡属意于江生。唯扶风马太守,不甚礼之。生浸不悦,跳身武林,道感温风,得中干疾。为亲友强起,置酒高会。座中有合氏子,亦江淮间名士也,辄坐生上。
众人赞美之曰:'闻客名旧矣,盖乡曲之誉,不可尽信,韩子所谓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非客耶?客第归,人且不爱客而弃之海上,遇逐臭之夫,则客归矣,尚何与合氏子争乎!'生不能对,大惭而归,语其友人曰:'吾弃先祖之戒,不能深藏海上,而薄游樽俎间,又无馨德,发闻唯腥,宜见摈于合氏子,而府公贬我,固当从吾子游于水下。苟不得志,虽粉身亦何憾。吾去子矣。'已而果然。其后族人复盛于四明,然声誉稍减云。太史公曰:里谚有云:'果蔬失地则不荣,鱼龙失水则不神。'物故且然,人亦有之。嗟乎瑶柱,诚美士乎!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一旦出非其时而丧其真,众人且掩鼻而过之。士大夫有识者,亦为品藻而置之下。士之出处不可不慎也!悲夫!"苏轼善用比兴,将士出处不慎比作美味江瑶柱变腐臭,新颖而贴切。这是饮食用于文学创作而开出的奇葩。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