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扑克竞赛”中,双方只看到同样花色的背景,至于底牌是什么,则无从判断。每个企业对外都保持高度的神秘感,企业对研发信息的保密几乎上升到了国家机密的程度,只要拥有一项核心技术并且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就能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因此,企业唯有不断持续投入研发工作才能保持长效的市场地位。像华为,每年将营收的10%用于技术研发,就是要做到以技术征服市场。
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商业竞合日趋频密,亚太、欧元区、第三世界等经济圈也获得了高速发展,谁都不能吞并谁,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发生了演变,从“扑克竞赛”转为“象棋竞赛”,从暗斗变为明争。在“象棋竞赛”中,企业不再神秘,因为开放所以“家底露尽”,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依靠技术专利和技术垄断,而是依靠对未来市场态势的把握、引导和创造时尚潮流,还依靠全球化服务能力。
【全球分析师大会】
华为在云时代升级,最重大的工程就是打破通信业的边界,进入信息领域,打造“云帝国”。这一发展主题,华为在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果断地提了出来。
2011年4月27日,华为2011年第八届全球分析师大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拓展电信的边界”。“全球化正在消除彼此的鸿沟,一个完全的数字化社会即将到来。在这个社会中,电信行业将跨越自身行业界限,通过创新的技术和应用,持续推动其他传统产业实现更加高效的发展。这一趋势将为行业和华为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华为首席营销官余承东在大会上言之凿凿,与众人分享了未来十年电信行业的趋势及发展战略。
华为走向开放,除了主动接触媒体外,还通过组织专业峰会和论坛活动,让全球更多的媒体朋友和分析师获知华为的发展战略。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很多时候都是在华为总部所在城市深圳召开。每一次全球分析师大会既是华为发展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一次开放交流的活动。
2011年全球分析师大会是在互联网与电信产业走向融合的大背景下召开的,睿智的华为人从市场反馈的信息中获知,用户需求将从基本的通信需求转向对信息的综合需求,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为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任正非通过实施“云战略”拓展电信业务的边界。之前,华为做电信通信供应商,主要是为运营商提供专业化服务,现在,通过云战略,整合云计算、电信网络和终端各类资源,华为要为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在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宣布,基于已有的电信市场,华为全部向企业市场、消费者市场拓展,要在下一个十年,成为营收达到1000亿美元的公司。可见,任正非想通过市场拓展实现预期营收的目标。
2009年,中国电信研究总监李先生以分析师的名义参加了华为的分析师大会。参加完大会后,他写了一份总结。我们可以看看,他从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获取了多少信息。
从深圳回来后,李先生开始与同事探讨华为的业绩表现及未来的发展动向。平日里,这些分析师根本无法深入接触华为,自从有了分析师大会,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李先生聆听到华为高层的最新声音,那就是要控制市场扩张的节奏。因为2008年,华为的贸易性应收账款增长率为357%,与销售收入427%的增长率相比,低了7%。应收账款指预期收入,还没有真正“落袋为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搞不好会变成呆账、坏账。所以,华为表示,为了企业的良性发展,要有意识地控制市场扩张的节奏。
参加过分析师大会后,李先生对华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拿到手的信息基本都是捕风捉影。根据这些经营信息和华为的战略调整,李先生对华为未来2~3年的发展作出了分析,表示华为在金融危机的冬天过后将活得很好。
事实上,近几年华为确实活得很好,任正非通过学习水利大师李冰“深淘滩、低作堰”的做法,一方面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到研发活动中,以获得专利发展资源;一方面严格控制成本,让利给运营商和合作伙伴,追求共生共赢。所以,华为稳健地存活了20多年。
从质量方面看,华为的分析师会议每年都有提升,尤其是形式的安排与语言方面的发挥。2009年,全球分析师大会结束后,华为安排了70辆接待专用车,载上李先生一行人到深圳当地的餐厅享用地道美食,让他们欣赏各种各样的风情表演,整个过程很是好玩。很多像李先生这样的人获得的最大感触就是,华为凭借着开放的学习心态,完全有能力发展成为类似IBM、苹果、谷歌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
从2004年到2011年,华为连续召开了8届分析师大会,每次都是一场华为人、分析师、行业人士和媒体人面对面交流的盛会。通过多机构、多专家的开放式交流,华为以全球智慧找出了发展中的不足,找出了与对手之间的差距,从而迎头赶上,这就是华为持续召开全球分析师大会的最终目的。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要始终保持“成长”和“攻击性”,每次的分析师大会都是华为向上成长的阶梯。
华为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寻找自己的成长空间和攻击目标,有助于在未知的将来获得更多主动权。乔布斯生前经常说“保持愚蠢,保持饥饿”,成功之路就是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同时对于未知的市场领域和创新技术保持旺盛的探索欲。
除了全球分析师大会之外,华为还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各样的峰会和论坛,与广大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开放交流。这些峰会和论坛活动并不像其他商业化论坛一样,主要通过会务费、赞助和广告费获得盈利。在华为人看来,急功近利的企业不可能获得良性发展,唯有开放交流、真诚沟通,不断研发出创新产品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才是企业的常青之路。近三年来,华为参与或筹办的活动日趋增多,这也说明华为从封锁走向开放,开始迎来一个全球交流的春天。
在云时代的升级过程中,华为将持续开放采访资源,不断透明化、公开化,打造一个发展脉络清晰、发展战略鲜明的华为“云帝国”,而不是做一个整天躲在“云里雾里”的赚钱机器。
【华为微博引发“世界波”】
微博方兴未艾。华为在云时代的升级过程中,微博将成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平台。
2012年1月1日凌晨,一位工号在100000以后的华为员工在睡梦中醒来。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某项技术研发的细枝末节,迟迟得不到灵感。他打开手机,登录腾讯微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公司——华为也有官方微博了。
“太好了!有了微博,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信息,我完全可以请求其他工程商人点拨一下。”该员工兴奋不已,赶快将这个消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给众多好友。他们纷纷“织围脖”,迅速成为华为官方微博的粉丝。原来,在2012年1月1日凌晨,华为官方微博正式上线腾讯、新浪两大平台。怪不得,华为的员工们如此激动。
华为的员工之所以如此急迫地成为华为官方微博的粉丝,除了内部交流使用外,他们还希望能在这里看到华为高层的留言,以获知华为的最新资讯。说不定哪一天,他们的任总在上面发表了“微语录”,他们就可以与华为的核心人物进行“端对端”的无缝交流了。
与领袖人物面对面交流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幸运儿。众所周知,很多投资者为了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进行面对面交流,不得不交付昂贵的费用,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还有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生前就不喜欢下属随便敲开他的“静心室”,犯禁者唯有自动解职。员工要约见可以,不过要预约,下属的级别越高就优先安排接见,交流的时间仅有几分钟,因为乔布斯不希望将时间浪费在与产品研发无关的事情上。
任正非与别人交流的方式,既不像巴菲特那样收取高昂的见面费,也不像乔布斯那样惜时如金。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任正非喜欢通过不定期的内部讲话引导员工。现在华为有了官方微博,或许任正非会利用这个平台给一些正在暗夜中摸索的员工指点迷津。目前,华为业务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员工多达十几万,很多普通员工难得见到任正非一面,但有了官方微博之后,他们很期待能在微博上看到任总的讲话。
微博这种简要、迅捷的即时传播平台,自从推出之后,就被人们追捧。无论是政府部门、商业组织、大腕明星,还是普通网民,只要有手机能上网,就能“织围脖”。华为在腾讯和新浪两大平台创建交流空间,可以说是从封闭管理转向开放交流的标志性事件。
现在,人们在新浪微博上可以看到以华为官方名义开通的诸多微博:“华为终端官方微博”“华为企业业务”“华为网盘官方微博”“华为云计算官方微博”等;在腾讯微博上也有“华为中国区”“华为终端”“华为网盘”“华为赛门铁克”等。华为人以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名义开微博,人们形容在云时代“狼群也围脖”。开通微博后的狼群,拥有很多个性和思想,转型成了“微兵”,不仅仅是唯上尊大、肆意掠咬的“狼兵”。在网上开通华为微博,这是任正非要“改善与媒体的关系”的重要举措,有了微博,华为人可以聆听更多内部的声音和外部的质疑,也可以与更多商业伙伴进行业务交流。
此前,任正非认为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所以害怕与外界交流。现在,情况不同了,华为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并且厉兵秣马、主动出击,在全球范围内插遍了“中国创造”的红旗。现在,任正非开通微博,改善与媒体的关系,通过与媒体的互动交流,让世人知道华为的市场举动,这对于品牌宣传和打造企业影响力都有益处。
【改善与媒体的关系】
华为人向来以群体缄默著称,面对媒体的咨询,大多时候都以“事实待查”“不便评论”为由婉拒。华为与媒体的关系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可以相安无事,但是在华为出现员工自杀、大规模离职等事件后,一些媒体对华为进行了很多负面报道,华为被媒体“妖魔化”。不过,到了2010年,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改变的源头,就是任正非一次“反思自省”式的座谈。
2010年11月25日,任正非召集华为公共关系部、品牌部、媒体关系部、终端公司、党委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开了一次座谈会,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就是“改善与媒体的关系”。
在座谈会上,任正非首先剖析了自己与媒体打交道存在障碍的原因。任正非说:“从创建公司第一天开始,我作为一把手承担的负荷太重了,我们不像国有企业,有上级主管,请示再请示,压力会轻一些。什么事都必须自主决策,压抑的时间太长了,人都麻木了。我这个人确实是麻木了,既没有荣誉感和成就感,也没有其他什么感,正因为如此,我和媒体打交道的方法是存在障碍的。”他认为,华为作为一家生产研发型企业,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和千变万化的市场动态,每时每刻都处在创业阶段,自己并没有成功,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所以不知道要宣传什么。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为低调有加,只知道在封锁的工作园区内搞运动,从来不轻易出席各种公开的商业活动,甚至不怕得罪媒体。2011年1月,央视评选年度经济人物邀请任正非出席颁奖会,他以没有成就感为由拒绝出席。任正非对媒体的一贯拒绝,让人们觉得华为“很神秘”,前来探秘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商海洗礼了20多年之后,任正非终于想明白了,封锁自我并不是什么好事,封锁只能让别人对公司的误解越来越深,总有一天,信息不对称将成为华为发展快车道上的隐形陷阱。他说:“别人对公司的误解,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主动与别人沟通,甚至连被动的沟通我们都害怕,还把这当成了低调。在舆论面前,公司长期的做法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我可以做鸵鸟,但公司不能,公司要攻击前进。”
任正非认为,华为要将第一把手的潜隐与公司的宣传分开。任正非本人避开媒体,是因为自觉没有成就感,不愿主动与别人沟通。但是,华为作为一家充满活力的创新、创造型公司,平均每天都有新的专利技术诞生,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所以要注意通过宣传提高影响力。特别是遭遇舆论风险时,华为不能像鸵鸟一样藏头露尾,而要像狼一样主动反击,澄清事实,挽回损失和尊严。
任正非在座谈会上,向各个对外部门提出了五大要求,试图通过长期的严格执行,改善华为与媒体的关系。
第一个要求,负责传媒的人要敢于把事实真相对外宣传。
任正非要求,华为人对外界宣传务必实事求是,不能颠倒黑白,以免引来更多误解。实施办法就是坚持开放华为官方网站上的心声社区,允许员工在网上、社区论坛讲话。
第二个要求,改善和媒体的关系,善待媒体。
任正非认为,善待媒体要关注细节,学会平息各种矛盾,在接待、允许采访和爆料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如果媒体前来采访,华为一律闭门不见,那么可能诱发媒体的愤怒,继而群起攻击华为。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不能因小失大。
第三个要求,谋定而后动,文责自负。
这是任正非对投放广告的要求,投放广告的关键是要先作好谋划,统一宣传口径、背景音乐和呈现画面。广告文案质量要高,文责自负,不设审查程序,投放渠道要精准,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华为的产品和文化。
第四个要求,负责改善与媒体关系的人要敢说话,不怕说错话。
任正非号召华为内部要出现敢于反对的声音,敢于反对自己的人;同时鼓励华为人主动接触客户、接近媒体。任正非认为,华为是一家不断前进的产研销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允许别人反对、说错话,听取一些建议和意见都是为了改进自己的工作。
第五个要求,坚决不能利用媒体。
任正非最后强调,华为不想利用媒体达成什么目的,主要是改善与媒体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就可以了。很多公司利用媒体的负面报道攻击竞争对手,而媒体也利用负面报道威胁恐吓强收广告费,搞得事情越来越复杂。任正非并不愿意将华为带入这样的旋涡。
【华为“微力量”】
自从任正非提出改善与媒体的关系后,华为旗下的子公司纷纷开通微博。在微博上,华为人可以澄清事实、宣传产品、放广告链接,也可以鼓励外界监督、呼唤内部讲真话。华为众多子公司的微博相继上线,让外界及时获知华为的动态,封闭近20年的华为大门终于打开了一条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