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600000024

第24章 顿渐品第八(1)

释品题:顿者,使人顿进解悟。渐者,使人依次修行。南宗之顿,北宗之渐,约人分见,则论其二;依法入理,则所致一。此品记述南顿北渐之分途弘化,以及二宗门下徒众之不免有违言情形,故以“顿渐”二字为品题。别本作“南顿北渐第七”。

经文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①;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②,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③,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④:“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注释

①荆南玉泉寺:荆南,指湖北省的当阳县。玉泉寺即位于当阳县玉泉山之东南麓。以玉泉山形似覆船,故又称覆船山或覆舟山,颇富胜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禅师初结茅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历来高僧来住者甚多,如道立、法常、法隐、法忍皆曾入山。隋开皇十二年(592),智者大师亦来此,倡立法门,并建立一寺。次年四月。智者大师于此讲《法华玄义》。文帝原敕寺额“一音寺”,后敕改“玉泉寺”,以其由洞穴出水,注凝为泉,色似琉璃,味如甘露,故称玉泉。十四年四月,智者大师在此说《摩诃止观》,玉泉之名由是大著,而与当时之栖霞、灵岩、天台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唐代仪凤年中,神秀于寺东结庐,号“度门寺”。其后怀让、惠真、承远等亦来住此。②南能北秀:又称:“南顿北渐”。我国禅宗自五祖弘忍门下,由神秀与慧能二大弟子见处各异,因而发展成不同系统之禅学。前者以长安为中心教化北方,称北宗禅;后者则教化南方,称南宗禅,后世禅宗大多出自此系统。若自禅之性质观之,两派差异可以“南顿、北渐”称之。循渐之法指导子弟,令其开悟,称之为渐;不分阶段,顿速觉悟,称为顿。南顿北渐或南能北秀一词,或沿用慧能门之自称。《行由品》中有神秀与慧能各有一偈,弘忍以慧能之偈更能表达禅宗之宗旨,遂以之为正统。禅风有渐顿之别,相传由此偈而来。③无师之智:无师智,即无师独悟之佛智。语出《法华经·譬喻品》,《法华要解》曰:“无师即不由他悟者也。”《法华句解》曰:“不因开示,自能解之,名无师智也。”《大日经疏》卷一谓:“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佛授决之时,即可成佛。何故具修方便,要待无师自觉,方名佛耶。”④志诚:吉州太和人。原为神秀门人,被派往曹溪作奸细,被六祖慧能感化,遂为慧能弟子。提示禅学乃佛门心法。一心有门:叫做“真如门”和“生灭门”。禅亦有二门:叫做“顿门”和“渐门”。由直接真入门入者,直指“真心”,直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中中流入萨婆若海,真真直显妙真如心;一总现成,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余,不添不减;这就是所谓“顿门禅”。由对治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于以求得解脱;譬如为明镜拂拭尘埃,勤一分功夫即还其一分明亮,去得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既然需要最初方便,亦复施设阶梯渐次;如彼行远者之必自迩,如彼登高者之必从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渐修只是期待顿悟,是修证其要悟的而不是盲修瞎练;渐修的顿悟,犹言一旦豁然顿彻,故修虽有渐而悟则必属顿,且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顿悟只是劈面相逢,是直悟其修证的而不是枯禅邪悟;悟后的修行,时时自求印证,事事自行考验,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读此段经文,六祖是说“只是一宗一种”。显然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并非法有二殊,也没有说北秀“师承是傍”。神秀是说“南能实得五祖亲传”,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遣徒前去曹溪听法。其态度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后人所难及。以博闻饱参的神秀,最后入室受五祖的明诲以后,仍终于甘作楞伽渐宗之徒,当有他的用心。祖道在当时疑信半天下,《楞伽》之渐正所以显顿,本是相辅相成并不相悖。由此而论,神秀实亦大可钦佩。至于两纷争之起,皆其门下徒众所为,究竟不是南能北秀之心。

经文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①。”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②,何为立功课?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义也。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灭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③;是名见性。”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注释

①细作:奸细。《左传》杜注:“谍者日游侦,又谓之细作;又谓之间谍。”见《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及《左传·宣公八年》注。②一具:他本作“元是”。③游戏三昧:三昧,乃三摩地之意,为禅定之异称,即将心专注于一境。游戏三昧者,犹如无心之游戏,心无牵挂,任运自台,得法自在,毫无拘束。语出《大智度论》卷七,谓“菩萨欲广度众生故,行种种百千三昧。问:但当出生此三昧,何以故复游戏其中?答:菩萨心生诸三昧,欣乐出入自在,名之为戏,非结爱戏也。戏名自在,如师子在鹿中,自在无畏,故名为戏。是诸菩萨于诸三昧力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复如是。余人于三昧中,能自在入,不能自在住、自在出。有自在住,不能自在入、自在出。有自在出,不能自在住、自化入。有自在入、自在住,不能自在出。有自在住、自在出,不能自在入。是诸菩萨能三种自在,故言游出生百千三昧。提示《行由品》惠明求法一段中,惠明闻六祖说法后,复问:“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六祖答:“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这是六祖指导行人会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那个“自内证圣境界”的密语。在本段经文中,志诚道出一句:“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凭这句坦直话,就是为一个堪受顿法的大器,亦正是他师资遇合机缘的因由。

经文僧志彻①,江西人,本性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②,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观。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觅《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③,故于涅槃了义教中④,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觅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⑤。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师曰:“当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本书是一本将佛学禅修与现代生活感悟完美结事的励志书。本书将历代的佛学大师的佛心禅语汇编成十二堂课,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爱情、事业等十二个人们最关心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从自我心灵汲取力量,缓解烦恼与压力。本书每一个励志故事都是一丝顿悟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性的人生智慧。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定不在境

    定不在境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佛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做人及该做怎样的人的道理。
热门推荐
  • 代嫁巫妃

    代嫁巫妃

    一次远古战争使得各大远古古族衰亡,使得巫氏一族放弃邪恶的巫术,改修造福人类的术式,他们隐居伶山,并用自己的法术造福附近的百姓,数千年来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而她,是上古巫族的后代,是巫氏一族的最具潜力的接班人,也是游莽族心中的为草原带来和平的圣女。而他,是曜日国的残废王爷,曾经是曜日国的骄傲。然而却在16岁那年,却因宫中内乱,一把大火,葬送了她母亲也葬送了他的妖孽容颜,同时还有被烧烫的柱子砸伤的双腿。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一场报恩代嫁牵扯到了一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喵动联盟

    喵动联盟

    喵嗷,狮子喵来袭,你怕了吗。一只混入狮子狗中间的狮子喵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装之道

    武装之道

    末世来临,为保性命的人类开始了改造身体来适应严苛的环境。由于方法不同,原始人类阵营分成了武装人类、不死王朝以及圣之族三方势力,彼此相互牵制,到达了动态平衡。直到有一天,逃亡天外避难的人类再次回归,终于打破了人类的安宁,故事由此展开。爱者对半第三部作品《武装之道》,让您沉浸在生化机械武装的世界之中。
  • 风云华

    风云华

    叶雨很早知道自己不是普通人,且是一名雨枫族的魔,从炽炼界来到这里,寻找失踪的族人。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幽若的小女孩,来到枫树下......
  • 冰湖的眼泪

    冰湖的眼泪

    一滴眼泪代表一个故事,可是悲伤冻结成湖那悲伤又何处安放呢?
  • 瑰冢木

    瑰冢木

    我愿你能安好,在那南方...体气至尊观他拱手河山讨她欢.观远古帝国与兽逆战.观天上人间云卷舒云.观她…自绝代风华….抵不过…他簪为桃花.只是最后,记不得瑰姿艳逗…残剩白丝绕头.……
  • 谈个地球

    谈个地球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西明觉一行人卷入了一个奇幻境地,揭秘惊人密码。。。。
  • 帅哥靓女系统

    帅哥靓女系统

    拳皇里的八神庵和Kula;鬼泣里的但丁;仙剑奇侠传里的重楼和龙葵;魔兽世界里的阿尔萨斯;瓦洛兰大陆里的阿狸和劫;秦时明月里的白凤和少司命;虐杀原形里的艾利克斯*墨瑟;DNF里的阿甘左和爱丽丝;海贼王里的火拳艾斯;犬夜叉里的杀生丸等等。这些登场的人气角色又会与本土世界里的古武门派、异能组织、黑暗势力擦出怎样的火花。八稚女、凤舞六幻、瞬狱影杀阵、霜之哀伤、大炎戒.炎帝、阿甘左的浪人长剑,这些强力的技能、武器又会带给人们怎样的震撼。
  • 王爷坏坏:宠妃无尽头

    王爷坏坏:宠妃无尽头

    霏茗悠雪,现代特工一名,一朝穿越成欧阳王朝丞相府的嫡女,她扮猪吃老虎。在她的复仇途中,遇到了披着羊皮的坏坏的铭王爷,开始了她两世的第一段恋情。悠雪“你想干嘛?!”铭王“没想干嘛啊,就是太无聊来找你打发打发时间。”悠雪大吼“滚”铭王“别着急,这大庭广众的,晚上咱们回家在一起滚。”想看霏茗悠雪与欧阳铭的倾世绝恋,铭王爷的无尽宠溺吗,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