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600000012

第12章 般若品第二(4)

注释

①默传: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宗门之教授在言语之外,称之为默传。②匿:隐藏;躲避。《淮南子·说林训》:“清则见不物之形,弗能匿也。”“不得匿于正法”即不得隐藏佛陀所说之教法。正法:指真正之法。亦即佛陀所说之教法。亦称白法、净法,或称妙法。凡契当于佛法正理之法,皆称正法,如不取不著之法门、大菩萨之法。据《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三载,如来正法有世俗、胜利之别,世俗正法指名句文身,即经律论;胜义正法则指圣道,即无漏之根、力、觉友、道友。又《俱舍论》卷二十九以为世尊正法之体有教、正二种;教正法指佛所说之经律论三藏;而三十七品等菩提分法,则为证正法。换言之,教正法即世俗正法之体,证正法即胜义正法之体。③别法:指非禅宗一派的其他宗派之法门。④佛种性:所成二利(自利利他)圆满佛果之种性。佛种,是生佛果的种子。佛种性,亦即生佛果的种子体性。⑤无相:无形象之意,为“有相”之对称。《大宝积经》卷五谓:“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此即谓一切诸法无自性,本性为空,无形象可得,故称为无相。另据《北本涅槃经》卷三十《狮子吼菩萨品》载,涅槃无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坏相、男相、女相等十相,故涅槃又称无相。此外,赖宝之《真言名目》载,无相有浅略、深秘二义。诸法之体性,如幻虚假,自性为空,一相不存,无色无形,此为浅略之无相。一相之中虽具一切相,然不留一相;此非为无色无形之无相,乃系具一切之相而无一相之义,故为深秘之无相。前者表示显教之遮情之意,后者为真言表德之义。提示佛法以度己度人为大事因缘,对有志顿门宗的学者,应以“正法眼藏”随其领悟而加以指导,不可弘法太峻而迹近悭法。但是若遇器机不逮,或所知障深,或已由他宗进修者,则“合掌令欢喜”罢了。不得强聒非其人,更不得强同非其余。此是顿门宗下法施的慎重,不是悭法。

经文

听吾颂曰:“说通及心通①,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②。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③。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④,常须生慧日⑤。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⑥。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⑦,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⑧,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⑨。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⑩。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僧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注释

①说通及心通:说通,说法逗机之相。心通,即宗通;宗通即自证殊相之相。《楞伽经》卷三《一切佛语心品》谓:“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相,趣无漏界自觉地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辉发,是名宗通相。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南巢法惠宏德禅师《证道歌注》:“宗通者,即悟诸佛之心宗也。乃达摩单传直指之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惟在当人自证自悟,到无证无悟之地。所以从上诸老递相出兴,向千圣顶宁上提持者一著子,俾学者尽得单传直指之妙,方谓宗通也。然后命掌藏钥披阅一代圣教,备知顿渐秘密不定之方,藏通别圆之味,方谓说通。”②出世:此处之出世,指诸佛出现于世间成佛。以教化众生。如谓“诸佛出世之本怀”。换言之,诸佛欲济度众生,舍净土而来娑婆世界,谓之出世。即佛出现于世也。邪宗:凡不以见性为宗者,曰邪宗。③法即无顿渐……愚人不可悉:此处所言之“法”,即见性之法。渐者,渐次。《楞伽经》云:“如庵摩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心中现流,亦复如是。”顿者,立即。《楞伽经》亦云:“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众生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及色、受、想、行、识五蕴所障蔽,轮回生死,谓之迷。于一念顷,灵光迸发,照见五蕴皆空,六尘非有,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时,谓之悟。而迟与疾,只是时间上的快慢问题。祖师相传之法,原是一味醍醐,没有划分顿渐之法的界线。只因为众生有的信得及的,直下承当;有些信不及的,便徘徊瞻顾。由于人的根机不同,遂致悟道有迟疾之异,而禅的本身则没有顿渐之分。

东山法门,就是指“见性门”,是从上以来默传分付法尔现成的心地法门。此法门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愚人(连世俗所称的聪明人在内),包括之愚法声闻(单执自性法,昧于大乘者)及不愚法小乘(回小向大,进于始教者),因其后得智未竟,始觉未圆满,故皆非门所肯。④烦恼:梵语kilesa,音译吉隶舍。有作惑。使有情之身心发生恼、乱、烦、惑、污等精神作用之总称。人类于意识或无意识间,为达到我欲、我执的目的,常沉沦于苦乐之境,而招致烦恼之束缚。在各种心的作用中,觉悟为佛教之最高目的;准此而言,妨碍实现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通称为烦恼。佛陀欲使众生了解烦恼所致之恐怖情形,遂以各种立场表示之。自其作用而言,有随眠、缠、盖、结、缚、漏、取、系、使、垢、暴流、轭、尘垢、客尘等各种名称。其用法有广狭二义,若加以分类,则极为复杂。一般以贪、嗔、痴三惑为一切烦恼之根源。《俱舍论》与唯识学于阐发心的作用理论,最具组织性。通常将烦恼分为根本烦恼(本惑、根本惑)、枝末烦恼(随惑、随烦恼)二种。根本烦恼又分为贪、嗔、痴(无明)、慢、疑、见(恶见)等大烦恼(随眠);其中见可分为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合称为十烦恼(十使)。见有推察探求之性质,其作用猛利,自古称为五钝使,其他称为五钝使。唯识学中,与第七识相应而起之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称为四根本烦恼。枝末烦恼系伴随根本烦恼而起之从属者,在《俱舍论》中有放逸、懈怠等十九种;唯识中除去二种,另加上失念、散乱、不正知等,共二十种。《俱舍论》以妨碍觉悟之烦恼,称为烦恼障;虽能离弃烦恼障,然未能得到无余涅槃之障碍,称为解脱障。《唯识论》则以我执为根本者,称为烦恼障;妨碍正智之产生者,称为所知障。迷惑于佛教普遍之真理者,称为迷理惑;迷惑于具体个别事象的人类情意者,称为迷事惑。若以修行阶段之差异而区别,迷惑于佛教之真理者,称为见惑;迷惑于现象上之事物者,称为修惑。前者在见道位灭除,共有八十八使;后者在修道位灭除的贪、嗔、痴、慢等,共有八十一种,此系《俱舍论》所说。唯识则谓一百一十二使与十六种。其他另有见烦恼、爱烦恼(有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等三烦恼)之说。天台宗亦有见思(见惑、思惑)、尘沙(妨碍化导)、无明等三惑之说。此外,尚有三漏、三结、四暴流、四取、五盖、五结、六垢、七流、九结、十缠等各种分类,或称为百八烦恼,或因计算方法不同而有各种异说,例如八万四千烦恼。⑤慧日: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众生,能破无明痴暗,与“慧光”、“慧照”等同义。《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⑥三障:此处之三障指障碍圣道及其前加行善根之烦恼障、业障、异熟障。烦恼障本性具足贪、嗔、痴三烦恼,致难生厌离,难教悔,难开悟,难得免离,难得解脱。此亦即恒起之烦恼。业障,即五无间业;乃由身、口、意所造之不善业。异熟障,又作报障、果报障,以烦恼、业为因,所招感三恶趣等果报。⑦色类:有种种色身的一切生类。如胎、卵、湿、化等各类种种众生。类,即流类。⑧波波:犹言奔波。岑参诗:“风尘奈尔何,终日独波波。”⑨暗行:在黑暗中行步而进。⑩左:邪;不正派。引申为偏差的意思。两脚卧:《传法心要》卷下净名云:“唯置一床,寢疾而卧,心不起也。如人卧疾,攀缘都息,妄想息灭,即是菩提。”形容诸缘尽息,身心自在,无所挂碍的状况。尽打却:邪见、正见一齐扫净尽。宛然:好像。《诗·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原人论注》:“宛然者,分明貌,即显然可见也。”此颂是顿教:在《坛经》中,六祖说了好几《无相颂》,如《疑问品》、《忏悔品》皆有之,欲鉴别其非其他《无相颂》,故曰“此颂”。法船:佛法可救众生之沉溺,使了脱生死,安度生死海而到涅槃彼岸,犹如船舟能渡人过河,故以船喻之。《心地观经》卷一:“善逝恒为妙法船,能载爱流超彼岸。”

经文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同类推荐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Ⅱ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Ⅱ

    忙碌的都市中,如何找回宁静的心灵?在烦乱的生活中,怎样拾起幸福的感觉?用佛法照亮心灵,用智慧梳理生活。这是一锅专门煲给都市忙碌人的心灵鸡汤,滋润你的心田,化解你的烦恼,消除你的疲惫。《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2》通过一个个启迪心灵的小故事和隽永清新的点评,引领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放松心灵、找到真正的快乐。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舍得的艺术

    舍得的艺术

    本书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莲心禅韵

    莲心禅韵

    一位印度智者追寻禅宗智慧,探求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带你走向心灵自由之路,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化的和谐沟通。
热门推荐
  • 帝少的千亿穷妻

    帝少的千亿穷妻

    堂堂的帝都四少之首,斯文冷漠的总裁唐先生,怎么又吃醋了!安浅不过说了句班长还挺好看,唐先生专门跑去瞧班长一眼还不算,在她们班级群里,他还特意冒充自己发了一句:“我老公最好看,同意的同学扣1。”随即下面排的一溜的,整整齐齐的1。安浅再仔细看,发现唐先生在群里发了口令红包,而口令赫然就是1。这简直太可耻了!安浅恨不得现在找块豆腐撞死!
  • 月前街一号

    月前街一号

    《月前街一号》,两个科学Geek惊心动魄、匪夷所思的探险旅程,新故事开始!月前街一号是长久以来流传在探险者圈子里的故事,据说从那里回来的人都能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所以一直吸引着好奇的探险者去寻访。但是,从没有人找到过它。只有一个年老的疯子,坚持说自己去过传说中的那条街,月前街一号真实存在。他还说,当年和他同去同回的那个同伴不是那个同伴。直到有一天,有两个年轻人,他们是科学工作者,决定去探访月前街一号,去证实那传说中的地方。那么月前街一号真的存在吗?老疯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到底有没有人亲历过那条神秘的街?等待他们将会是什么样的未来和结局呢?
  • AKM绝地求生

    AKM绝地求生

    向皖人前是自闭羞涩的向家不受宠小姐,人后是电竞圈里骚话连篇的暴力萝莉。人家小姐姐直播亲亲抱抱求带飞,她直播#论虐敌人叫爸爸的n式##AKM扫射#无辜成盒,让人家对手气的牙痒痒。“喂,对面某狙手,下来刚枪吖!”向皖不知死活的瞎得瑟。“哦?”某男人挑了挑眉。记住,是你先招惹我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冰神

    网游冰神

    100年后,外星人将入侵地球。为了让人类有更大的生存能力,人们研发了游戏头盔。它可以将游戏中的能力带到现实中来。然而这件事的知晓人却相续死去。人们只把他当成游戏.......
  • 林枫学院之紫色之恋

    林枫学院之紫色之恋

    夏初雪遇见了三个男孩,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 符文之地的第二个龙裔

    符文之地的第二个龙裔

    符文之地是一个和平的世界,虽然有很多国家并立,但也没有战争。在这里,一切平等,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更没有什么恐怖的虚空生物回来入侵世界。然而,你信吗?某个不会恐惧(被虫子吃了),除了亲爹干姐,谁都认不出来的二号龙裔如此说到。为什么是二号?因为已经有一个希瓦娜同学了!
  • 谋生在古代

    谋生在古代

    一脚踏空穿来这陌生世界实在不是她所乐意的,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为今之计,也只有开动大脑,努力在这陌生朝代开始她注定不会安生的谋生之路了。可是,你们这些智慧多得没处用的古人,不要一个个都跑来试探我好不好,姑娘我也是有脾气的,你触了我的底限,就不曾料想我也会报复吗?真当我是软柿子一枚啊?绿色古代,我阴差阳错的赶赴来—却又身不由己的卷入腥风血雨之中,唉,漫漫长路,试看现代女生在古代的华丽蜕变。。。陌路廊文学创作
  • 厌尔

    厌尔

    [你过去的腌臜,我替你洗净。]1、一个,魔鬼与天使的故事2、这世上最傻的事莫过于自欺欺人。”“那你呢,你会吗?”如果是你,那么我想——“我会。”明知愚不可及,仍旧甘心以赴。3、你要原谅我啊,那个时候,我年轻不懂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样年华

    血样年华

    谁的青春没有梦?谁的青春不悸动?终有一天这个世界将被我们所掌控,因为我们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