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600000010

第10章 般若品第二(2)

注释

①烦恼即菩提: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称为菩提。然贪、嗔、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此即两者相即不离之意。法藏之《入楞伽心玄义》载,烦恼为分别性,故其体非有;即见惑性空时,不必断除烦恼惑,而得入真如,故说烦恼即菩提。又“烦恼即菩提”常与“生死即涅槃”并用,二者皆用以表示大乘佛教之究极。②尘劳:为烦恼之异称。因烦恼能染污心,犹如尘垢之使身心劳惫。③三毒:指贪欲、嗔恚、愚痴等三种烦恼,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通摄三界,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故特称三毒。此三毒又为身、口、意等三恶行之根源,故亦称三不善根,为根本烦恼之首。戒、定、慧:乃学佛者所必修之三学,称为戒定慧三学或三胜学。戒,可修善。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定,可摄散澄神,摒除杂念,见性悟道。慧,能显发本性,断除烦恼,见诸佛实相。此三者为佛教实践纲领,即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故《菩萨地持经》卷十以六度配三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四波罗蜜为戒学,禅波罗蜜为定学,般若波罗蜜为慧学。盖戒、定、慧三学实为佛道之至要,一切法门尽摄于此,故当精勤修学。三学若加上解脱与解脱知见,则成所谓“五分法身”。提示何谓生灭不生灭?何谓此岸彼岸?何谓烦恼与菩提?只是一心诸态的名词。所以说:“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更无别法。”若真识得此性,则对一切生灭、此岸、烦恼等等,当下即悟原来是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本来非有起亦非有尽。如是一切法非有起非有尽,即是最尊最上最第一的般若波罗蜜多。

经文

善知识!我此法门①,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②。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③,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④,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⑤,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⑥,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⑦,下雨于阎浮提⑧,城邑聚落⑨,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注释

①法门:梵语dharma-paryya,即佛法、教法。佛所说,而为世之准则者,称为法;此法既为众圣入道之通处,复为如来圣者游履之处,故称为门。《大乘起信论义记》中云:“轨生物解曰法,圣智通游曰门。”《法界次第》迹谓“门谓能通”,故知门之一词,实为通入之义。其次,门者,亦含差别之意;以佛所说之法义有种种差别,故称“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如是,法门一词既可作为佛所说教法之总称,而以“不二法门”总括其教说之绝对性;亦可以“八百四千法门”含摄重重无尽之个别性,以应众生千差万别,重重无尽之烦恼;盖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故佛乃为之说八万四千法门。法门既可无尽无量,故以大海比喻其深广浩瀚,不可测量,称为法门海。唐译《华严经》卷二:“佛刹微尘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余。”准此,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即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一语为四弘誓愿中之一愿,而缘四圣谛中之道谛,以广无尽之法门。②八万四千:乃数量极多之形容词,此乃古印度人所常举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上亦沿用此来表示数目之多,并非有一个八万四千的确定数目。③诳妄:诳,以种种手段迷惑他人之精神作用;妄,乃非实在之意。诳妄,即以谎言欺骗于人。④智慧观照:以智慧照见事理曰观照。《肇论》曰:“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心经疏》曰:“观照,能观妙慧。”六祖《金刚经口诀》:“但以自己性智慧,照破诸妄,则晓然自见。”⑤三昧:梵语samdhi之音译,又作三摩地。意译为等持、定、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但一般俗语形容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之时,皆用“三昧”称之,盖即套用佛教用语而转意者,然已与原义迥然有别。于佛典中,samdhi译为等持时,“等”乃指离开心之浮(掉举)沉(昏)昏沉,而得平等安详;“持”则指将心专止于一境之意,此即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之状态,称之为心一境性。俱舍宗视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认为是五别境之一,则两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但经部与成实宗则认为心所并无别体。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静,此一状态称为三昧。达三昧之状态时,即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故以此三昧修行而达到佛之圣境者,则称三昧发得或发定。旧译常将三摩地(Samdpi)、三摩钵底(Sampatti)及三摩四多(Samhita)混同,而一概译为三昧。实际上三昧应指三摩地而言。⑥最上乘:即一佛乘。指成佛之教法。佛教教义以其能教化众生悉皆成佛,故称之为一乘。最上乘,至极之教法,佛教各宗派,各名其宗义,解释亦不尽相同。据《法华经·授记品》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

《金刚经》乃“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圭峰大师注曰:“最上乘者,一佛乘也。”最上乘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六祖金刚经注》:“不见垢秽可厌,不见清净可求;无遣可遣,亦不言无遣;无住不住,亦不言无住;心量广大,廓若太虚,无有边际,即是最上乘诸佛地位也。”⑦天龙:谓诸天与龙神等八部众之二众。《法华经·序品》:“天龙恭敬,不以为喜。”⑧阎浮提:阎浮,乃树之名;提,洲之意;梵名Jambu-dvīpa,梵汉兼译则作阎浮洲。旧译为秽洲、秽树洲,乃盛产阎浮树之国土。又出产阎浮檀金,故有胜金洲、好金土之译名。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洲、南赡部洲。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载,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此地形。又阿耨达池也之东有恒伽(殑伽)河,从牛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东海。南有新头(信度)河,从狮子之口出,入于南海。西有婆叉(缚刍)河,从马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西海。北有斯陀(徙多)河,从象之口出,从五北河入于北河。《俱舍论》卷十一载,四大洲中,唯此洲有金刚座,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凡上所述,可知阎浮提原本系指印度之地,后则泛指人间。⑨城邑聚落:城,城郭;内曰城,外曰郭。邑,都邑;大曰都,小曰邑。聚落,即村落,为人所集居之处。《周礼》载,四县为都,四井邑。《春秋左传》则说,凡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都曰城。聚落,《通鉴纲目》云:“人所聚居,故云村落、屯落、陀落、聚落。”《善见律》云:“有市名聚落。”提示禅以无念为宗,无念之念即是没有妄念的正念,亦即真念。但能于有无、善恶、生灭乃至苦乐、怨亲、憎爱等一切二分对待处无心,即是无念。正恁么无念时,不就现出了自性的本来面目了么?《华严经》云:“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直透心源,禅学开始,实系于此。宗下参究目的,即复此如来智慧德性而已。如来智慧德性,众生本自具足,成佛无所增,在凡无所减,但因无始妄想颠倒执著而不知自内证得。若能远离妄想,佛智当下现前。总之,禅是直接导源于佛陀的正觉,超越知解信仰而显现的本来面目。依照禅学方法,直向自己内心自我通拶,体验自性绝对清净,绝无一丝毫有对待的颠倒妄想我执知解存在,才是心明性见,到达与佛无异的自内证圣境界。故禅的相传,为内心的自证法门;禅的参究,乃在体验自己的觉性;虽然说导源于佛觉,实在是直得于己心。修行方法,尤属简单,只是“莫妄想”三个字。

经文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见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①,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②。

注释

①正见: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审虑诸法性相等之有漏、无漏慧,称为正见。系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为邪见之对称。即远离或有或无之邪见,而采取持平正中之见解,如远离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之见解皆属正见。故广泛言之,凡为佛教所认可之道理,皆属正见。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七载,正见可分为二类:(1)有漏正见,又作世俗正见。即与意识相应之有漏善慧,系有漏有取者,故转向善趣,招未来可喜所欲之果。②无漏正见,又作出世间正见。即尽无生智所不摄之意识相应善慧,如八种无漏忍、有学八智、无学正见等。②见性:指彻见自心之佛性。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提示禅不能在对待境界上留滞,撇不开,脱不落,即粘着了,需要向自性上紧拶体验。若发现自己的绝对真心,绝无两边对待分别的心念在,那就有了“见性经验”分,也就是所谓进入“禅境”了。执著境者被执境所缚,心量何能开阔?所以叫作小根性。小根性又哪能堪受顿教大法?故龙牙居遁禅师有颂说:“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从前枉用功。”这是为心外觅佛求法而不知悟见自性的人指示“学佛要在见性”,譬如画龙要在点睛。否则,都是枉用功夫。

经文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①。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②,大小二乘③,十二部经④,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⑤:“戒本性元自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⑥:“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注释

①《般若经》:阐说般若波罗蜜深理的经典之总称。旧译为《般若波罗蜜经》,新译为《般若波罗蜜多经》。有数十部之多,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大般若经》、《般若心经》、《金刚经》等均属之。关于般若经典之弘传,在印度方面,于佛陀入灭后五百年顷,“小品般若”盛行于印度北方,以须菩提为说法主,舍利弗亦常出座说法。其后“大品般若”成立,舍利弗与须菩提互究空理。“文殊般若”则以文殊、迦叶为主。大品诸本广行流通,约于佛陀入灭六百年顷,自此以后,未经几时,诸本品类系部成立。印度有关般若经典之释论,佛陀入灭后七百年顷,龙树、提婆等中观空宗大乘学派造作诸论。龙树于《大般若经》造优婆提舍十万偈,即鸠摩罗什所译之《大智度论》,另有《无畏论》、《中论》、《十二门论》。提婆造《广百论》、《百论》、《百字论本偈》等。与彼相对抗者,则有弥勤、无著等瑜伽行学派有宗。弥勤造《金刚般若颂》,无著造《弥勤金刚般若释论》及《顺中论》等。世亲、清辨、月称等亦相继造论。般若经典传译汉地,以东汉灵帝时支娄迦谶译出《般若道行品经》为起源。其后,朱士行于于阗求得《放光般若》。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各家对“般若”所论宗要各异,而形成六家七宗之说。至罗什东来,正当《放光》、《道行》等般若经盛行之时,罗什译出《大品》、《小品》、《心经》、《金刚》及《仁王》各般若经典外,又译出龙树、提婆之释论,盛唱空门般若,遂令“般若”光芒愈盛。罗什之弟子僧肇、道融、僧叡、道生,竞崇般若,尤以僧肇之《宝藏论》、《肇论》最得其精奥妙义。僧叡、僧肇门下成立三论宗,所以经典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有关般若经典之部系,据菩提流支译《金刚仙论》卷一中举出八部般若,即:第一部十万偈,即《大品》;第二部二万五千偈,即《放光》;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即《光赞》;第四部八千偈,即《道行》;第五部四千偈,即《小品》;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即《天问王》;第七部六百偈,即《文殊》;第八部三百偈,即《金刚般若》。玄奘所译六百卷《大般若经》,实为“根本般若”与“杂部般若”之集大成。《大般若》为根本,其他诸本般若,皆为《大般若》各会中所别出。②修多罗:梵语Sūtra,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之第一类,意译为契经、正经、贯经。本意指由线与纽串连花簇,引申为能贯串前后法语,法意使不散失者。亦即契于理、合于机,贯穿法相摄持所化之义。

同类推荐
  • 叶曼拈花

    叶曼拈花

    本书为一本书信集,收录了《变相的打秋风》、《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母亲的发泄》、《老年人的财产》等多篇书信作品。
  • 未来的男女

    未来的男女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四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教之所以对当今世界近12亿穆斯林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感召力量,不仅仅因为它蕴涵着源远流长、能顺应时代和外部环境变迁而不断增添自身活力的一种宗教文化,还因为它拥有一套以认主独一的宗教教义为基础,被全体穆斯林奉为待人接物、持身律己行为准则的伊斯兰教法。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热门推荐
  • 大佬是个偷心贼

    大佬是个偷心贼

    它本是一颗平平无奇的小花种,意外被带入了天界,化为人形,又和美人一起下凡历练,变成了一只小狐狸,路遇他国太子,去你的人妖殊途,我偏要嫁这太子又白捡了一个便宜师父,一路开挂某只小狐狸:“师父,你就帮帮我吧(???????)”“这次又要什么,秘籍,丹药,还是钱啊?”财大气粗的某人直接开口“那个,我看上了东澜国的太子”“噗——你说什么”后来啊,小狐狸最后悔的就是跟师父讲了这件事,她也没想到,师父竟成了他俩在一起的最大阻碍。
  • 异世平凡记

    异世平凡记

    我叫平凡,是社会里一个标准的“五无”,当然这个“五无”是我自己对自己最直接的认识。有人要问这是什么意思,我的解释通常都是:一无亲人、二无家、三无工作、四无钱、五无女人。怎么样?这个答案还算比较满意吧?这可是我二十年来对自身认识最深的五点了……
  • 简·爱

    简·爱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二部小说。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积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小说于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书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这在当时,对英国文坛是一大震动。
  • 隐婚老公来开黑

    隐婚老公来开黑

    他是电竞职业选手。她是原画师。她生日——他姗姗来迟,表情冷漠,她以为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担心的问他,却听他说,“林清越,我们都谈这么久恋爱了,你不觉得烦么?”她怔了良久,眼中的担心转变成疼痛,“你,什么意思?”他面无表情的看着她,“我烦了。”她的心揪疼着,不知强忍了多久才没能让眼泪掉下来,她转过身去准备离开,身后突然传来声音,“清越,嫁给我吧。”她扭头看过来,见他单膝跪地,手拿钻戒……
  • 快穿之平反者要上线

    快穿之平反者要上线

    天要捉弄人,自然是天命难违的。秦岚在病床上度过这无趣的一生后,与平反者系统001意外绑定。【欢迎您,平反者001,以后请多多关照】这是一个姑娘在各个位面穿梭并感受这人间百态的故事。
  • 无限恐怖之哀伤

    无限恐怖之哀伤

    俗话说得好〝世界以自己为中心旋转着〞神秘的叶家,连结表与里两个世界的家族之一,惨遭灭族!叶家的幸存者,生而〝异常〞者,在复仇完後进入了主神空间!会掀起什麽样的风暴,引起什麽样的狂岚?------..非常抱歉,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寫這本書了,或許是因為沒有熱情,但這本書..說穿了只是一時熱血上腦血的作品,因此,在此決定不與更新。2013.10.31
  • 血与火之决

    血与火之决

    欲望、情感、梦想、自由,熔于血,决于火!
  • 晨曦远望

    晨曦远望

    青春,无所谓对错,因为自己在成长。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有缘无份,有些人就是能梦想成真,虽然坎坷,但是真心来过就好。
  • 极武圣天

    极武圣天

    十年前,大秦帝国的镇北大将军萧玄因遭人陷害,惨遭灭族,在十年后,萧玄幸存的一个子嗣,萧然,化名叶飞欲为家族平反,而毅然奔赴补天阁,学玄法。而后查当年线索,在一次又一次的查探中,有将掀起如何的不为人知的阴谋……
  • 互娱之路

    互娱之路

    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能有几相逢?回到2010年的沈凌,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重拾一段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