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生命,也正像是一种回声。
你送出去什么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你帮助的愈多,你得到的也会愈多;而你愈吝啬,也就愈可能一无所得。
5.难舍难得,天下事得失同生人生中的许多烦恼都来源于得与失的矛盾。
如果单纯就事论事,两者便泾渭分明,水火不容。
但是,从人的生活整体而言,得与失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一件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贱,名不齐,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
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争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宓子贱正在做单父宰相。
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可是战争一来,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
当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个也认为:“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做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但是宓子贱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
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
宓子贱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
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示,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实力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为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为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
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有这种敌国入侵能获取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是十分危险的。
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一旦存在,那将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宓子贱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拒绝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是认为失掉有形的、有限的那一点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才是无形的、无限的、长久的损失。
得与失应该如何舍取,宓子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要忍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的收获。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
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柳下惠,姓展名禽,他是鲁国的大夫,曾任士师,三次被国君免官,可他却不走。
故此《鲁论》上记载说:“柳下惠,担任士师,三次被罢免。”有人对他说:“你怎么不离开鲁国呢?”他回答说:“正直清白地做官,到哪里去不会被多次罢黜?没有正义感地做官,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孟子说:“柳下惠被免了官也没有怨言,穷困了也不显出可怜的样子。”柳下惠明白,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势必会遭到邪恶势力的嫉恨,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
柳下惠认为即便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张,所以他能够坦然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
不唯得失如此,诸如福祸、利弊、进退、成败、贵贱等也都像孪生姐妹一样彼此相倚相扶、难分难舍。
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纯粹是利,有什么东西全然是弊呢?显然没有。
所以,凡是明白人都晓得,天下之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同生。
6.跳出小圈子,看清得与失得失有轻重之别,我们首先要掂量掂量它的分量,然后才知道哪些该举轻若重,哪些该举重若轻。
就某一具体的得失而言,很难说“得”有多大,“失”有多小。
得失的分量是称不出来的,必须在得失以外去找一个砝码。
跳出得失的圈子去看得失,我们才能看清楚得失的本来面目。
假如给你这样两种选择:每天得一角钱,可得一辈子;或是一次性给你一百块钱,你会选择哪种得法?从一次得到的看,后者要比前者强出千倍;从总量所得看,前者又是后者的上万倍;从所得的效果看,如果一百块钱用于有效投资,就可能强出前者无数倍,如果一百块钱用于一次消费,那还是“细水长流”的好。
这就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的道理所在。
有的得失看似很小,但它能压垮得失的天平。
当年钱学森离开美国,对于美国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损失,因为他们不缺乏像钱学森那样的人才,钱学森的离去并不影响他们的原子弹爆炸。
但是,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损失却是巨大的。
因为中国也拥有了核武器,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就难以实现;美中双边关系的天平产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妄图西化中国的美梦也由此成为泡影。
钱学森只不过是世界舞台上一个小小的砝码,但他摆在哪一边,结果却大不一样。
有的得失看似很大,而对于长远、对于全局,它又算不了什么。
解放战争时期的塔山阻击战,我军的一个团几乎都被消灭了,损失还不重吗?但对于整个战局它又根本算不上什么损失。
如果没有一个团的牺牲,就会导致一个师、一个军的覆灭。
人生几多得失,都在若大若小中等待着我们的选择,一次误判,即使一件小事也会引起一生的波澜;一招正解,即使经过大风大浪也能复归平静。
同样的得失,对于不同的人,其内涵与分量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