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多数时候,男人女人之间的争论,最终总是以女人胜利来告终,因为男人多数受不了女人的软磨硬泡。
软磨硬泡是影响他人的一个有效策略。见硬就退是求人办事的大忌。有的人偶尔被对方拒绝了,便一下子失去了托他办事的信心。这样的心态什么事也办不成。有道是:“张口三分利,不给也够本。”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终能在西蜀称帝。
现实中,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地把好处让给你呢?对方一时不能合作是常有的事情,不妨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申请、反复渲染、反复强调,那么就一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1946年4月,土光敏夫被推举为石心岛芝浦透平公司总经理。二战后,百姓生计窘迫,企业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筹措资金。即使那些著名的大企业,资金也相当紧,更何况芝浦透平这种没有什么背景的小公司,就更没有哪家银行肯痛快地借钱给它了。为了筹措资金,土光敏夫不得不每天都走访银行。
一天,土光敏夫端着盒饭来到第一银行总行,与营业部部长长谷川商议贷款事宜。土光敏夫一上来就摆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长谷川则装出爱莫能助无奈之态。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半天也没谈出结果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看到疲倦的长谷川有点想要溜走的样子,土光敏夫便慢条斯理地拿出带来的盒饭,说:“让我们边吃边谈吧,谈到天亮也行。”硬是不让长谷川与营业员走开。长谷川只好服输,最终贷给了土光敏夫所希望的款项。
后来,为了使政府给机械制造业支付补助金,土光敏夫曾以同样的方式向政府开展申诉活动。于是,在政府机关集中的霞关一带,就传开了说客土光敏夫的大名。
中国人都好情面,许多事情经过软磨硬泡都可以办到。很多时候,我们所求之事明明合理,可是正常渠道却走不通,这时只有多“磨”才能办成想办的事。
需要指出的是,“软磨硬泡”,不是消极地耗废时间,也不是硬和人家耍无赖,而是要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有时候对方推着不办,并不是不想办,而是有实际困难,或心有所疑。这时,你若仅仅靠行动去“泡”很难奏效,甚至会让对方很烦,更不利于办事。这时嘴巴上的功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善解人意,抓住问题的症结,巧用语言攻心。
软磨硬泡的条件:首先,必须是在他一个人或者知道其他人不相关的情况下实施,否则一旦有人插嘴就难以成功;其次,必须是“赞美”、“哀求”、“硬磨”三种方法一起上,缺少一种都达不到让他哭笑不得的效果,也就难以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有力量的“唠叨”不是简单的重复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事情发生。A对朋友B的错误行为(比如抽烟、喝酒、不安全驾驶)非常揪心,平时有机会就会尝试着劝说朋友,然而朋友却不采纳他的“忠心”,最后,A一直担心的灾难在B身上发生了。A感叹道:“我早就跟他说过几千遍了,他就是不听。”
当然,B的悲惨遭遇不应该由A来负责,但A的过失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说了“几千遍”的“忠言”,很可能是“单调的重复”,没有什么说服力,最后不能及时挽救朋友。很多时候,说了“几千遍”的话仍旧没有力量,说服者就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了。优秀的说服者应该知道,有力量的“唠叨”绝不是简单的重复。
有一位年轻人是个帽店学徒,三年学徒期满后,他决定自己办一个帽店。他觉得有一个醒目的招牌非常必要,于是自己设计了一个,上写:“约翰·汤普森帽店,制作和现金出售各式礼帽。”同时还画了一顶帽子附在下面。设计好后,他特意把草样拿给各位朋友看,请大家“提意见”。
第一个朋友看过后,不客气地说:“帽店”一词与后面的“出售各式礼帽”语意重复,提议删去。第二位朋友则说:“制作”一词也可以省略,因为顾客并不关心帽子是谁制作的,只要质量好、式样称心,他们自然会买。于是,这个词也免了。第三位说,“现金”二字实在多余,因为本地市场一般习惯是现金交易,不时兴赊销,顾客买你的帽子,毫无疑问会当场付现金的。这样删了几次以后,草样上就只剩下“约翰·汤普森出售各式礼帽”和那顶画的帽样了。
“出售各式礼帽?”最后一个朋友对剩下的词也不满意,“谁也不指望你白送给他,留这样的词有什么用?”他把“出售”画去,提笔想了想,连“各式礼帽”也一并“斩”掉了,理由是“下面明明画了一顶帽子嘛”!
等帽店开张、招牌挂出来时,上面醒目地写着“约翰·汤普森”几个大字,下面是一个新颖的礼帽图样。来往顾客,看到后没有一个不称赞这个招牌做得好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力量的文字或语言不是俯拾即是、信手拈来的,而需要精心推敲、修改。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当我们跟别人谈了一次之后,必须把自己说过的话重新回忆一次,检查一次,看在什么地方没有表达清楚,什么地方强调得不够、理由不够充分。更重要的是,要把对方的话拿出来细细的咀嚼,把对方许多不以为然的地方,仔细地推敲。在一次又一次的说服—分析—说服中,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唠叨”的力量,让对方在自己的话语中臣服。
除此之外,我们在“唠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简单地重复同一个观点,我们要在每一句言语中植入有说服力的元素。
比如,你推销某种药品,是把药品的成分、功能、用法详细介绍一番好呢,还是介绍某个患者使用后如何迅速痊愈的事例好呢?当然后一种方法最好,因为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同样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说服别人,你就应该旁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是一味地空洞说教。
概括起来,有说服力的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抓住别人的心理,根据他的心理,得知他最需要什么,然后满足其要求,进而征服其心。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动之以情,缩小自己与对方的感情差距,让他觉得你是在与他同心而交,在此基础上,晓以大义,申之利害,便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说话的大忌是不看对象如何,随意地夸夸其谈。成功的游说者,应当以对象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转移。对象文化素养较高,语言应高雅些,逻辑性强一些,理论程度高些;对象文化素养不高,语言应当通俗些,事例多些,大众味浓些。
4)事实胜于雄辩
运用事实说服人,能增加游说观点的可信程度,让人觉得你说的观点确实可靠,不过要注意事实应该真实可靠、无懈可击且具有典型代表性。
什么叫会唠叨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庄谐杂出,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这才是会说话。而泼妇骂街或者江湖卖膏药的人,纵然口若悬河,他说出来的话也只能归于“废气”。
别强迫,请诱导
有时候,与其费尽周折地强迫对方,遭人白眼,远不如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一下对方的感受,知道对方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诱导对方作出你所希望的选择。这样不仅省时省力,效果还非常好。
别强迫,请诱导
别强迫,请诱导美国畅销书《飞向成功》的作者、著名心理学博士唐纳德·克里夫顿,为我们分享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为了像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学生中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兔、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看看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得一下子跳进了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学校里每一天的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通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通俗的道理——你不能想当然地强迫人,“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去学游泳”。因为,每个人总有自己喜欢做的和不喜欢做的。
要求别人去做他们并不想做的事情,或者想让别人来帮自己的忙时,从外部施加压力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有时候,采取施加压力的做法可能反而让对方反感,以至拒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你越是希望对方怎么样,对方偏偏逆着你行事,让人很是挠头。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你必须转换思路,不再绞尽脑汁强迫他去做,换一种委婉的方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天,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与儿子一起欲将牛牵进牛棚,但两人一前一后使尽了所有力气,牛依然死活不肯进去。家中的女佣见两个大男人满头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上前帮忙。她拿了一些草让牛悠闲地嚼食,并一路喂它,很顺利地把牛引进了牛棚。女佣没有强拉着牛走,只用一把草做饵料就将牛引进牛棚,实在让大思想家爱默生汗颜。
这就是诱导的力量。
俗话说“强按牛头不喝水”,有时候,与其费尽周折地强迫对方,遭人白眼,远不如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一下对方的感受,知道对方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诱导对方作出你所希望的选择。这样不仅省时省力,效果还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