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500000091

第91章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12)

自此,李登海正式走上了自负盈亏搞科研、以科研养科研的道路。

慈母手中线

这年冬天,李登海又要离开家去海南了,因为村子离县城比较远,李登海决定早点动身,母亲早早起床送他,幼小的儿子听到动静也爬了起来。听说爸爸又要走,儿子拉着爸爸的衣襟,哭了起来:“爸爸,我不让你走。”当看到父亲坚定的眼神的时候,他松了手,无奈地说:“爸爸你早点回来。”

母亲领着儿子一直把李登海送到村口,从家门到村口李登海始终搀着小脚的母亲。一想到没法守着母亲尽孝,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80多岁了还得帮自己带孩子,李登海心里就沉甸甸的,不是滋味。这段路似乎走了很长,母子俩都没有过多地说什么。

寒冬的早上,天还很黑,天空中飘着大片的雪花。李登海蹲下来,抱起儿子亲了亲,交给母亲,转身上了车。

车缓缓启动,借着一点晨曦看到一老一小单薄的身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恍惚中,他看到母亲用衣袖擦了一下眼睛,母子连心,恋恋不舍的是那份母子情,多少个日子,母亲站在村头曾经多少次眺望着远处,李登海难以抑制心中的伤感,突然泪流满面。

这一幕在多年后的今天,还经常清晰地出现在李登海的脑海。

他说今生最对不住的人就是母亲。

如今,每当李登海踏进家门和离开家门的时候,他都在母亲遗像前站一会,母亲那双慈祥的眼睛总是默默地注视着自己,好像在说:“娃呀!你干得好,为咱庄稼人增加了粮食,不再饿肚子了,只是别太累了,你也是60岁的人了。”

侧耳倾听母亲的话语,泪水每次都从李登海眼里迸涌而出。

儿子李旭华从小就长得很瘦弱,李登海的妻子张永慧临产的前一天还在地里给玉米授粉,劳累过度再加上营养不良造成孩子早产一个月。出生后,因为夫妻俩全心扑在事业上,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就由奶奶、姥姥、姑姑轮流养。直到20岁,李旭华的体重才刚够100斤。

李登海亏欠儿子的太多,可是他却从不溺爱孩子。那年,他带7岁的李旭华进玉米地玩,孩子不小心踩倒了一颗玉米苗,李登海照着他的屁股就踢了一脚,疼得孩子哇哇大哭。

李旭华长大一些以后,李登海就把铁锨塞进他的手里,带着他下地,每次从地里回来,孩子的手上都会磨出十几个血泡。李登海何尝不心疼孩子,他是为了锻炼他,培养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因为接触得少,李旭华和父亲从小就没有过亲昵的动作。

孩子一直都对父亲抱有成见,认为这个工作狂式的父亲,根本不爱孩子,没有尽到家庭的义务。

20岁之后,李旭华才开始慢慢理解父亲,直到自己的儿子出生,看到李登海对孙子视若珍宝,看到孙子就喜上眉梢的样子,李旭华才彻底理解了父亲。

李旭华认为其实父亲还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他心中充满了爱,那份爱与责任同在,是一份深沉的大爱。

在李登海的心里,家固然重要,可家前面还有一个“国”字,这对于一个有民族责任心的中国人来说举足轻重。他认为,保证科技创新是头等大事,多出科技成果就是爱国行为。

李登海还把“科学发展,创新为国”八个大字写在了自家院墙上,直到现在,一推开后邓村大门,这八个大字就会赫然在目。

李登海的心中装着这个“国”字,所以不觉得苦。30多年来,为了玉米的培育事业,他每年春节都不能和家人团聚,留在海南和他的玉米一起过节。

母亲知道儿子春节回不来,可每年进了腊月,还是会给李登海打电话:“万儿,快过年了,啥时回来啊?”

“娘,又回不去了,您老保重身体啊!”

母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又说:“忙就别回来了,我在家里啥都好。你也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啊!”

每次放下电话,李登海都会呆呆地坐上好一会。他也是个凡人,也有儿女情长,怎么能不想家呢?

2002年,93岁的老母亲难耐思儿之心,便要求家人陪同坐飞机到海南和李登海过春节。

与儿子在一起,这是多年来母亲过的最高兴的一个春节了。可即便是母亲来了,李登海也没有时间陪她,每天还是照样泡在玉米地里。

没想到这是38年来,和母亲在一起过的唯一一个春节。

当时李登海还打趣似地说,春节对我来说,不像是春节,倒像是“劳动节”。

事实上,李登海的生活日程中,根本就没有节假日、周末、八小时工作制这样的概念。

妻子张永慧给李登海列了一张工作时间表:早6:00—9:00下地,10:00—14:00下地,15:00—21:00下地。

李登海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强度非常大。

研究玉米育种,不同于其他在实验室里的研究,他的实验室就是玉米地。给玉米杂交必须人工授粉,早晨有露水不行,一天当中温度最高时恰是授粉的最佳时期,因此李登海每天都是顶着热浪钻进青纱帐里,身上经常被玉米叶子划得血迹斑斑。

他每年在两地光为玉米套袋就得20多万个,还要逐个观察、记录、选择、分析,全凭人力手工操作。如此繁重的工作,艰苦的工作条件,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李登海却从没有丝毫厌烦情绪和要放弃的念头。

由于常年的紫外线照射,高强度的脑力、体力劳动,李登海严重地体力透支,患上了多种疾病。

可是病魔根本奈何不了李登海。他患上了美尼尔氏综合征,在熬过了十几天的天旋地转、头晕恶心的日子之后,他顽强地硬撑着回到海南。由于长期站立,李登海患上了严重的痔疮,每次犯了病,稍一活动就会疼得钻心,无奈只能去做手术,每次手术后得不到休息,恢复得不好,病情加重了,就再次做手术,如此恶性循环,李登海光这样的手术就先后做过5次。

痔疮未愈,脑血栓又光顾了他的身体,他住进了医院。得了这样的病,半个身体没有知觉。在卧床的70天里,可把李登海憋坏了,他在走出医院的第一天就一头扎进了玉米地,他要去看看那些朝思暮想的玉米宝贝。这期间,他也很不放心,曾好几次催促妻子去地里看看。

妻子张永慧说,疾病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把种子看得比命还重要。每次带着种子出门,李登海都不允许妻子和自己乘坐同一个航班。因为他最怕种子出现闪失,出门前总是把种子分成2份,和妻子分别带在身上,坐不同的航班。

张永慧理解他,可是周围不少人都认为李登海对育种的狂热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甚至于让人费解。

李登海不善言辞,可说起玉米培育的话题,他就滔滔不绝,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够,说到高兴的时候,他站起来,情绪激昂地唱起了《三百六十五里路》:多年飘泊日夜餐风露宿,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抖落异地的尘土,踏上遥远的路途,满怀赤情追求我的梦想……那年万丈的雄心从来没有消失过,即使时光逝去依然执着……

这是李登海最喜欢的歌,这首歌在他苦闷的时候时常给他带来奋进的勇气和动力,歌词正是自己创业历程的写照。

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相信脚下这块深厚的土地也能听到这个拳拳赤子动情的歌唱,也会一样为之动容。

正是他坚实地踏着这365里路,2005年,李登海成功地培育出超级玉米新品种,又创造了亩产140286公斤的新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李登海通过多年的育种、种植实践证明,紧凑型杂交玉米种具有平展型杂交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高产能力。同时,李登海率先认为,我国玉米高产应该向着紧凑型杂交种的方向发展。并撰写题为《利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我国玉米高产再高产的有效途径》的论文,在玉米学术研讨会上交流。

李登海的观点得到了专家们的重视。农业部玉米专家顾问组在经过多年考察和验证的基础上,积极向农业部提出建议。

八五、九五期间,李登海的紧凑型玉米良种在全国进行了广泛地推广,并且推广效果喜人,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面积的高产现象。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李登海30年来天天泡在玉米地里,有2个目的:一个是培育玉米新品种,另一个就是用优良的种子进行高产攻关。

从选育良种到品种稳定,据说只有十二万分之一的成功概率。

李登海奔波于相隔2000多公里的南北两座城市间辗转育种30多年,就是为了这十二万分之一的成功率。

李登海以百分之百的信心获得了这十二万分之一的成功。

多年来,李登海亲自主持选育的玉米杂交种有100余个,有50多个已经通过了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

这每一次玉米杂交新品种的推出和玉米单产纪录的打破,都凝结了李登海巨大的付出和非凡的智慧。

老玉米育种家李竟雄在写给学生刘恩训的信中说“育种者人才难得”,刘恩训得意地给老师复函:“门生不及门晚生。”

谁能掌握种子,谁就可能掌握世界,李登海说。

李登海通过培育优秀的杂交种,掌握了夏玉米世界高产的最高纪录,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在当今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档案里记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春玉米种植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氏;另一个就是夏玉米的高产世界纪录的创造者李登海。

李登海成为种业世界知名人士,与此同时,他创建的登海种业也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一些世界名列前茅的公司也纷纷伸出橄榄枝,要求与李登海交流与合作。

世界种业第一巨头美国先锋公司在国内寻找了多个合作目标,经过多年的调查考证,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登海种业。

1996年,他们来函表明了合作意向。

先锋公司在创新、品牌、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果和他们合作,定能达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我国种业的飞速发展。

这个多年来一直被自己视为榜样和赶超的对象,现在主动要求合作,李登海心中十分高兴。

但是初谈合作意向,双方就产生了分歧。

以前,先锋公司业务遍及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司合作,资金方面都是独资或者控股,这次也不例外,提出了控股60%的条件。

当得知这个合作条件后,李登海明确回复:如果合资,中方必须控股,这是个基本原则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中国,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24%,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1/5,玉米种子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玉米不仅在边远地区是重要的食粮,更是工业和能源原料,玉米的用途已经渗透到工业的各个领域。玉米还被称为“饲料之王”,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公斤就能换回1公斤肉食。

因此,玉米形势的好坏,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外方控股,我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双方互不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之后,每年先锋公司都会派人来和李登海谈判,均无功而返。

这样的拉锯战在历经6年之后,先锋公司出于大局考虑,终于做出让步--这是美国先锋公司合作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破例。

2002年11月,中方出资208万美元,占51%股份,与美国先锋公司合资成立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

同年12月,应美国种子贸易协会诚挚邀请,李登海前去访问美国先锋公司。

这次访问,李登海获得了国宾般的礼遇。就在下车的一刹那,他惊喜地发现,先锋公司总部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火红的旗帜迎风飘扬,在阳光的照耀下是多么鲜艳,多么庄严!

一股暖流顷刻间温暖了李登海的心房。

这一刻,李登海心潮起伏,他觉得这不仅是对他多年来科技创新、奋斗成果的认可,更是一个世界玉米强国对中国种业技术和种业法规的尊重。

他此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是为伟大的祖国自豪。

一粒粒金黄色的种子,改变了世界,也使世界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李登海觉得这条创新之路还是走对了,并且决心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倾其毕生精力坚持走下去。

再为国家贡献1000公斤

2005年,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深圳上市。

上市后的登海种业,注册资本已达176亿元,总资产也超过了11亿元人民币。登海种业一举成为我国进入WTO以来,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种业公司。

在别人看来,李登海身为上市公司董事长,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一定很有钱吧!

可如今上市后的李登海与之前没有任何差别,依然头戴草帽,脚蹬胶鞋,天天拱在玉米地里。李登海说,我就像一粒种子,离不开大地。我只是上市公司的一名打工者,是个地地道道在玉米地里为股东和为祖国打工的“长工”。

在李登海的身上根本找不到富翁的影子。了解李登海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有多“小气”,自家的房子多年没有整修,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平常穿的衣服,连农民都看不上眼。为了省钱,每次出差都坐折扣最低的航班。

李登海总是说,生活上够用就行,我还是觉得大葱蘸酱最好吃。

李登海严格要求节约开支,是为了保证科研经费的足够支出。

他深知作为民营企业,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作为支撑,为了继续开创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保证经费储备对自主创新的支撑。

30多年来,李登海在玉米科研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2亿元。

李登海获得过很多荣誉和奖金,他把所有奖金都仔细地攒了起来,他要建立一项科学基金,以奖励那些为玉米育种和栽培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他说:“我希望更多的人都来搞创新,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超越我。”

30多年来,李登海培育的30多个具有高配合力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获得了四十多项品种权和十余项专利。他毫不犹豫把它们无偿提供给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使用。

山东省省长在视察海南科研基地后很感慨地对李登海说:“我很佩服你们,多年来拿自己的钱搞科研,把科研成果贡献给国家。”

种子是李登海的精神,种子是李登海的生命,种子是李登海的全部!

1993年,就在李登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他提出了制定《种子法》的建议。此后,他又连年提出议案。历经7年后,在2000年6月,《种子法》终于诞生,这是我国种业的第一部法律,它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种业规范化、市场化的水平。

17年后的2010年,同样在全国人大会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登海,在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汇报时,雄心勃勃地说:“38年来,我选育的新品种已为我国增产了1000亿多公斤,争取再用15年到20年的时间,通过科技创新选育出更多高产品种,特别是高产紧凑型超级玉米新品种,再为国家贡献1000亿公斤!”

近几年,李登海又研制选育出了十几个超级玉米新品种。至2009年为止,3个品种已经通过了山东省审定,2个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2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同类推荐
  • 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玄奘穿越西域前往天竺取经,欧洲中古学者为了意大利修道院的一卷珍本,要横穿英吉利海峡,翻越阿尔卑斯山。如今,网络提供了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便利,在弹指之间接近无穷的阅读可能。数码时代,以“书”为载体的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我们找来了这个星球上或许最有资格谈论这一话题的两人:安贝托·艾柯,让-克洛德·卡里埃尔。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小说家,一位是电影泰斗、著名编剧、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他们同是藏书家和珍本追踪者,对书籍有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文化载体在技术革命中的变局有敏锐的洞察。
  • 懂得去爱

    懂得去爱

    第二天一早,我们步行来到山脚下。在缆车站,导游问我们爬山还是乘车,我说今天本来就是来爬山的,乘缆车的不是好汉!大家同意了。我感觉空气是那么新鲜,阳光那么明媚,抬头一看,山上一片葱绿。我恨不得一下子爬到山顶。我仿佛像笼中的小鸟获得了自由,一下在冲到很前面,比导游还快很多。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三清山玩。
  •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本书以西方“文学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梳理了中国文学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全书分唐以前和唐朝(上)两编,阐述中国白话文学产生的背景。
  • 新时代 新突破 新高峰

    新时代 新突破 新高峰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回顾河南文学4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巩固第一、二届中原论坛取得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原作家群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贡献,河南省作家协会于2018年10月15日至17日在郑州举办了第三届中原作家群论坛,邀请中国作协有关领导、豫籍作家以及来自全国的评论家百余人参加论坛,就中原作家群代表性作家的创作成就、影响、地位、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在今天的展览厅中邀集了跨时越空的古时文明,其中有神态从容的仪仗出行,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真可谓:周秦汉唐大巡礼,西物东观成晟事。浦江数度示瑰宝,甲申一展夺新丽。琴文剑胆旧营起,诗意军魂三秦地。金银装点何家村,宝函稳坐法门寺。西周逨鼎破混沌,唐墓壁画融神奇。茂陵铜马铸汉威,渭陵玉鹰承坚毅。安伽石榻镇雷霆,狮纹白玉惊艺史。周秦雄风汉唐歌,盛世文物千年稀。
热门推荐
  • 明画

    明画

    一苦手机二苦网,三苦相亲芙蓉娘,四书五经四五苦,悬笔研墨丹青忙;六苦嘴淡七苦钱,八苦有娘武功强,九诗十词九十苦,唐宋满腹穿大明。穿到大明的关坤瑜玩过素描,也绘过山水,更进宫替万历画过龙,玩闹时弄出来的书页动画更是惊掉了一地的下巴。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过,自己最抢手的画作竟是以鬼月为名画的大明版《怪物猎人》系列,被无数粉丝誉为“最实用神作”……作画之余,关坤瑜还客串了一把搅乱大明的幕后黑手,给皇家、士绅和平民立了分蛋糕的新规矩。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夕阳下的玫瑰

    夕阳下的玫瑰

    秋天到了,处处萧瑟凄凉,那是玫瑰离别前的奏乐;玫瑰的花瓣由红转黄,那是它离别时的挣扎,它仰望天空,愁云万里,曾几何时,它经受重重磨练在大地诞生。如今,它必须悄然离去。于是,玫瑰花瓣随着无情的秋风飘然而下,在半道上打着旋儿,一片片地飘落,去感受飞翔的眩晕,最后平稳地落到土地中,自始自终,山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 剑难行

    剑难行

    三千年前,昆仑界大劫。一个时代的所以天才全部陨落,那些天才都堪称“辉煌一代”。有一白衣少年,更是昆仑界从古至今诞生的“天道化身”,但贪婪始终伴随着每个人。
  • 西西弗神话(译文经典)

    西西弗神话(译文经典)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透彻和清晰的阐释。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与其说《西西弗神话》是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高歌,它构成了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在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领域中,也许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品味上可与之相媲美。
  • 死亡游戏之猎皇

    死亡游戏之猎皇

    一个身怀绝世箭术的现代人,死亡之后穿越到游戏世界的故事。在这个弱肉强食,实力为尊的世界,且看林辰如何踏入巅峰,箭葬神魔,演绎一个人的传奇!
  • 泣血忠魂铸悲歌——袁崇焕

    泣血忠魂铸悲歌——袁崇焕

    《中华神勇武将系列·泣血忠魂铸悲歌:袁崇焕》记述了袁崇焕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描述了他少有大志,高中进士的情景,然后,到邵武任知县,又被伯乐识中,自此便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精彩地描述了袁崇焕参与和指挥的各个精彩的战役,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朝廷重臣高超的军事谋略、精辟的治军方法、极高的政治才能、强烈的爱国之心……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全面的袁崇焕。
  • 春花朝思桃缕缕

    春花朝思桃缕缕

    春花朝思桃缕缕,秋月笙歌花绵绵.情抒抒,意融融.潇途莫止,萧琴莫离.窈窈归径,脉脉幽情.我是春桃一小枝……枝遇皆是桃花运……运运皆是大美男……美男好啊美男好……美男好比千斤重……于是曰……唯小人与美男难养也……小小春桃一枝……怎担下无数桃瓣满地……初次作品!!多多关照!!有兴者皆入!!!!!!!首发:http://www.*****.com/?onebook.php?novelid=226275(注:本文为神话故事系列,言情部分稍稍淡化些(至少个人认为)喜欢YY十足地请慎虑!没有过多纠结(至少个人认为)应属轻松小白文(猪脚有滴白而已)还请慎虑!)
  • 元心之恋

    元心之恋

    因为某种原因,秋茗芯孤身一人离家出走赴英国,直到两年后才回国,一回国就碰见了和秋家的世家——凌家的独子大少爷,凌千远。“你有病不是你的错,但是你出来害人就是你的不对了!”秋茗芯,“别人求着想让我祸害,我都懒得理她们,看我都主动来祸害你了,你应该高兴,其实你不用太感谢我的,如果实在过意不去,那就以身相许吧,我不嫌弃你”凌千远欠揍地说着。“但是我嫌弃你”秋茗芯忍着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