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500000090

第90章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11)

那时,国家开始重视粮食生产。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大寨的热潮。1972年,村里成立了农科队,李登海很喜欢钻研农业技术,自然就被选入队里,由于表现突出,还当上了队长。

现任登海种业副董事长的毛丽华,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也是我国育种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女专家,1976年高中毕业就被村里选拔进了农科队,当时李登海不仅是队长,还是村里的支部委员。

提起当年育种条件的艰苦,毛丽华就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当时村里为了支持农科队,分给我们一个牲口棚子。那时东间还养了2匹马,记得我们讨论科技创新时就在那2匹马的旁边。”

她接着说:“虽然条件这么艰苦,可是大家还是很兴奋。我们就在屋旁边自己动手挖了个土温室,大家都高兴极了。谁料老鼠钻进去把刚出土的玉米苗啃了个精光,第二天我们看到那个场面时,大家都哭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年春天,搞小麦育种的专家方正老师带来了一份考察报告,这是我国农业专家1970年赴美国考察后撰写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美国的玉米育种情况,其中还特别介绍了美国专业搞杂交玉米产业的先锋种子公司,这个公司由美国农民华莱士先生创建,并介绍了他们研制的玉米每亩最高产量达到了2500多斤。

这个报告,对李登海触动很大。他们当时种的“二马牙”、“小粒红”等农家玉米种,产量一般都在二三百斤左右,而美国的最高产量竟然是我们的8至10倍!

这个23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坐不住了,他清晰地记得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魄,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李登海认为美国农民能办到的事情,我们中国农民也一定没问题,而且我们还要超过他们。

从那时起,李登海就立志发愤图强,努力拼搏。他的想法有了一个新的方向,自己在土地上搞科研不仅仅是为了吃上饭,而是要当一名农民科学家,为中国的粮食增产做贡献。

同时,他也很清楚,实现粮食增产不能空喊,必须从农业科研入手。

他经常在反复思考:我们的产量低,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是我们的土壤不好,种子不好,还是我们没有出到力?

李登海经过反复论证,最后总结出:玉米产量上不去,无非就是这三个方面:土壤肥力条件差、缺少高产玉米杂交种、欠缺科学的管理技术。

针对土地肥力差,在有机肥料不足和化肥奇缺的情况下,李登海就带领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寻找肥源,掏厕所、打火炕、挖驴脚、积土杂肥……在买不到钾肥的情况下,每个人每天都从家里背来草木灰来补充钾肥。

为提高玉米产量,李登海在管理上也下足了工夫,从播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科学性和先进性。

玉米有雄穗和雌穗之分。一亩地有几千株雄穗,通常一株一般有3000万颗花粉粒,而雌穗授粉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不仅如此,雄穗还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影响雌穗的长势。

李登海就采用去除部分雄穗的方法,收到的效果非常好。这样一来,雌穗达到了粒大粒重,虫害减轻了,降低了株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强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李登海收集了当时全国最好的玉米种子,历时8年,累计进行了140多块高产田攻关,发现大多数品种亩产连600斤都达不到,想超越亩产700公斤根本不可能。

那时种的都是平展型杂交玉米,这种平展型的叶片呈现平展的形状,种植较稀的情况下并不明显;可是如果要追求产量,种植密度必须加大,当每亩增加到4000株以上时,就显示出了它的缺陷:叶片之间互相遮光,通风透光性差,植株细弱变高,不抗倒伏,而且有严重的空杆现象。

经过严格地测算,李登海发现:平展型玉米杂交种根本不具备亩产700公斤以上的能力,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能不能让叶片竖起来,充分利用光照,加大播种密度呢?

这让李登海苦思冥想。

1974年,李登海被公社推荐到莱阳农学院进修。

在这里,李登海如鱼得水。徜徉在知识海洋里的李登海,梦想似乎在这一刻插上了翅膀。

在这里,他彻底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农民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依靠科技兴农的时代已经来临。

玉米育种专家于伊老师说:“现在的玉米是平展型的,要想提高产量,就得培育叶片上冲、适合密植的紧凑型玉米。”

老师的一番话令李登海茅塞顿开。

全国玉米育种的权威刘恩训老师甚是欣赏李登海痴迷的学习劲头,也很偏爱这个如饥似渴、好学上进的好苗子。

刘老师郑重其事地交给李登海20粒从美国带回来的杂交玉米品种“XL80”。

李登海将这20粒种子视若珍宝,激动地把它们捧回家。

经过多次试验,李登海从“XL80”中分离出2000多个株系,从中选择了株型最理想、配合力最高的“掖107”。

1975年春天,玉米收获的季节到了,大家都很有信心能够“破纪录”。

农业站的专家们也早早地来到地里,他们要亲自见证这个“好成绩”。

亩产1024斤!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而且已经达到了以前产量的2倍多!

李登海欣喜若狂,他第一次看到了科技的威力,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

这次突破让李登海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赶超美国的决心。他先后引进了国内的100多个品种,尝试了多次,但无论如何都突破不了1400斤。

庄稼人历代选种大多是在当年的玉米中选出品质最好的在第二年种到地里,再选出最好的作为次年的玉米种。这样反复六七年,这个品种才能得到稳定。但即便是历经六七年,也未必就一定能培育出良种。

可人生又能有几个六七年呢?也许有的人一辈子都培育不了一个良种。

这样的话,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李登海陷入了沉思,他不能再等了。

北方的玉米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为了加快育种速度,正月里,李登海就在院子里搭起了塑料大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播种,当别人开始播种的时候,他已经有了第一次收成。到了秋天,李登海就迎来了他的第二次收获。

一年两次的收获还是让李登海不满足,他觉得育种的速度太慢了。

李登海记起了在农学院的时候,听老师说秋冬季是海南种植玉米的最佳时节。

对,夏天在北方,冬天到南方去!

说干就干,李登海当机立断,他决定离开家乡,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

1978年冬,李登海和伙伴们背上一桶猪大油和一些虾酱,坐上了南下的火车。经过8天8夜的颠簸,他们来到距离三亚15公里的荔枝沟镇。

这是一个只有11户人家的小村落,他们租了一块无人开垦的荒地,住进了一间早已被黎族人废弃的破茅草屋。

坐落在大山脚下的这间破茅草屋,破烂不堪,连门板都没有,却是那时他们唯一的栖息地。

晚上睡的是木棍支的床铺,为了防止水牛破坏玉米苗,有时候还要睡在垅地里,夜晚经常有蛇和野兽出没,头上蒙一条麻袋,脚上再套一条麻袋才能躲过肆虐的蚊虫。吃的更是简单,就是架在火上烧烤的面疙瘩。逢上雨天,破屋还到处漏水。

这样的恶劣条件,常人都无法想象,李登海还乐观地给这间破茅草屋起名为“风摇楼”,并为当时的境况题了一首诗:“绿叶顶天风摇楼,烈日蒸烤度白昼。蚊轰蛇巡虫鸟唱,浸泡长夜是湿露。遥看五指缭绕云,近看椰树摇长风。育种田边住一宿,胜过宾馆超五星。”

李登海抱着艰苦创业的信念,饱含着“闯”字为先的激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觉得吃点苦没什么。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李登海用“掖107”作母本,在海南育出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2号”。

“掖单2号”长势喜人,长相非常漂亮,引来各地种业专家、学者们参观、考察。

李登海忙着给大家介绍、讲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庄稼人是靠天吃饭,像旱涝、病虫、狂风、冰雹等天灾对庄稼的损害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无能为力的。对此,有了多年播种经验的李登海也早有思想准备。

9月1日这天,李登海的心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始料不及的事情在这一天还是发生了。

下午四点多,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变了脸”,狂风大作,不久就刮得昏天黑地。紧接着,豆大的冰雹零星散落,很快就密密匝匝,越下越大,越下越急。

李登海听到声音,急忙从农科队矮小的茅草屋出来,眼前的这一幕把他惊呆了,肆虐的狂风夹着冰雹将大树连根拔起,甚至一些房屋都被“揭了盖”。

他随手捡起一颗冰雹,一称,足足有75公分!

坏了!李登海没命地向玉米地跑去,大块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在头上、脸上、身上,一阵阵生疼,他顾不上了。到了地里,眼前呈现的是一片惨状,玉米全部倒折了,平铺在地上。李登海一棵棵地查看着、抚摸着,最后一屁股坐在玉米地的水沟里,放声大哭。

整整一年的心血,365个日子的耕作与操劳瞬间付诸东流,李登海心疼啊!

老天似乎和李登海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40分钟过去了,风停了,天气恢复了晴朗,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他默默地回到办公室,顺手拿起一张报纸,写下四个字“肝裂心碎”。

其实冰雹天气李登海以前也见过,只是没想到这次这么迅猛,这么具有摧毁性,太让人措手不及了。

李登海沉默了许久,想了很多。

玉米高产胜利在望,自己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几年的辛苦已经初见端倪。怎么能够绝望呢!

他咬咬牙:开创玉米高产的事业绝不能停止,明年再来!

不仅如此,这样的天灾李登海在38年的高产攻关中经历了七八次,每次毁灭性的灾难不仅不能摧毁他的信念,反而都被他看作是一次新的挑战,更加激发了他坚持下去的斗志。

有人说,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世上无难事”的人生观来思考问题,越是遭受悲剧打击,越是表现得坚强。

李登海就是这样的乐观主义者。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能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李登海最喜欢这句励志名言,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年除夕他都会把这句话认认真真地抄在本子上,而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拿出来反复揣摩,并从这句话里总能悟到什么,并找到坚持下去的信念。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能把它的活力释放出来。

1979年,因为那场冰灾,李登海却意外地找到了抗倒伏的良种,“掖单2号”终于培育成功。它株型紧凑、透光通风好、穗大粒重,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

“掖单2号”果然不负众望。经专家们验收,当宣布结果:“掖单2号”亩产7769公斤!另一块高产田的“掖单3号”亩产7711公斤!现场引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掖单2号”、“掖单3号”的高产,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成功和它的可行性,也确定了李登海此后的研究方向。

媒体纷至沓来,争先报道这个玉米高产的好消息。

就这样,李登海每年在北方培育一季,再在海南加代选育两季。相当于把一年的科研时间延长了三倍,用30年完成了100年的育种研究。

李登海和时间赛跑,最终跑在了时间的前面。他的研究成果似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飞速生长,势不可当。他以每年3至4代速度快速推进着育种科研的步伐,两三年就能育出一个品种。

从山东到海南,一个又一个玉米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来,掖单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紧凑型玉米、杂交夏玉米产量也随着新品种的降临而不断飙升,一次次打破由李登海自己保持的纪录,它不断地突破800公斤、900公斤、10088公斤,直至109629公斤。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玉米栽培的先进技术,早一天将每一颗优良种子交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李登海在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态区选设了800多个示范点,成立了32个试验站,并抽调300多名专业人员,实行免费讲座,指导栽培和管理。全新的科普推广方式受到全国各地农民热烈欢迎,使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在全国玉米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一大批亩产超1吨的高产典型,带动了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

李登海说:“我爱土地,更爱农民兄弟。”

再也没有比农民兄弟丰收的事更让他高兴的了,再也没有比农民兄弟困难的事更让他牵挂的了。

有一年,新疆制种基地意外地遭到了一场冷空气的侵袭。眼看着就要收成的20万亩500万公斤玉米种遭了冻灾。受冻后的种子发芽率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只能按照每公斤1元作为商品粮出售,而当时的合同价是每公斤3元。

农民们一筹莫展。

李登海毅然决定按照种子合同价格全部收购。

他说,是为了树立农民们种玉米的信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李登海为这个决定,多支付了农民们1000多万元。

迄今为止,李登海的玉米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2多亿亩,增产玉米1000多亿公斤。

李登海找出来一封细心珍藏的书信。这是一封来自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感谢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自解放以来,我们用你的掖单2号,第一次找到了温饱之路。”

这是对李登海殚精竭虑培育良种最好的鼓励和最朴实的褒奖。每次看到它,李登海都会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丢掉铁饭碗

1984年冬,由于农村改革,李登海所在的农科队解散了。他也成了县科委的副主任,端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坐在办公室里的李登海却如坐针毡,不知所措。失去了玉米育种和创新的平台,他感到空虚,无所适从。他想,如果从今以后坐在办公室里,自己的梦想就难以实现了。

几天后,李登海提出了辞职。他决定扔掉“铁饭碗”,回家种地。

这个举动让周围的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放弃进城、转干、吃“皇粮”,而非要去当那个吃苦受累的“泥腿子”呢?

个中原因只有李登海心里最清楚。

当时全家的户口都农转非了,农村已推行联产承包制,李登海因为在村里没有户口,所以没有分到地。他硬着头皮把母亲的户口转回农村,利用母亲的几亩粮田和租来的地搞玉米育种。

要在农业科技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子来,这是李登海的一个新想法。

原来,李登海发现,我国的科研、种植、销售属于不同的部门,各环节容易脱节,不能紧密结合,影响科研成果的转化。

李登海就向烟台市委和掖县县委请示,希望能按照种子的产业化组建一个民营单位,他的提议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

1985年4月15日,三间老屋,几条麻袋,几个箩筐,租来的一块试验地,几个初中还没毕业的学生和几个朋友,组成了“掖县后邓农业试验站”。在这里李登海得以继续研究他的玉米育种。

1988年4月,试验站改为“莱州市玉米研究所”。这是全国首家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民营农业科技型企业。

同类推荐
  •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散发出一股清肃的正气,饱含着世道人心里的坚硬与柔软、沉重与轻盈、虚伪与真实,语言老道而实在,不矫饰、不夸耀。于寻常处见光亮,从日常里书抒性灵,笔触细腻。内心丰富。《雨声不断》分为真实生活、往事如烟两辑,主要收录了悬崖上的舞蹈、凝望、那人、光头、倚窗而立、面对石头、我身体的伤疤、夜的体验等作品。
  •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们总怪时光匆匆、时间少,你想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我们渴望去一趟远方,让自由的风带走你被一切不顺造成的忧伤,却从未出发。我们和作者范泽木一样,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朝九晚五轨迹恒定,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从何处出发。作者范泽木眼里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需要我们一一掀开。让我们每个有心人,释放自己对故乡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怀恋,自细微处,看万物有灵之美,赏时光静好的安宁。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风中站立:诗歌卷

    风中站立:诗歌卷

    本卷收入了当代众多著名诗人的名篇和代表作品200多篇,均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有较高的欣赏和珍藏价值。
  •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旧日,渐渐成为故乡式的存在,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但在这里,我们与记忆里的那个风华正茂的自己重逢。《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共收录二十八篇文章,是作者闫红用细腻的笔触去讲述至亲至爱的家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一辈子藏心底的朋友,以及成长角落里的真实感动。或许你会读得热泪盈眶,但也汲取了某种力量,给你勇气和信心,以便勇敢和过去挥手说再见,转过身大步向前走。
热门推荐
  • 霸魂无双

    霸魂无双

    融合兽魂,成就强者之路!这是一片神奇的世界,人们可以融合妖兽兽魂,用斗气催发出毁天灭地的力量!一个被欺负的小国皇子,融合了某种奇怪的兽魂,拥有了特殊的能力,从而迈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修练之路。帝国争霸?宗门乱斗?世家混战?生存还是灭亡……一切与他无关,他只想保护苦难的母亲而已!
  • 斗罗元神系统

    斗罗元神系统

    钱涵宇,普通上班族,下雨回家路上,汽车打滑,不幸去世,却意外穿越到斗罗大陆,开启斗罗元神系统,慢慢变得强大,直到横行于世间。
  • 每天都在努力赚命呀

    每天都在努力赚命呀

    【暂停更新】第一次见面,君芫把萧钰按在屋顶。威逼利诱:“小哥哥,不告诉我线索,就把你丢下去喂狼哦。”第二次见面,君芫把萧捆在梁上。低声开撩:“小哥哥,线索告诉我,我保你性命。”第三次见面,君芫美色当头。咬了小哥哥耳朵:“小哥哥小哥哥,线索都给你,拿你自己来交换,干不干?”小哥哥毫不犹豫咬了回去,眼睛亮得不行。谁不干谁傻子!——————————【假白花病美男★真大佬女教官】【芋圆cp】【有小可爱想看,就开始连载】
  • 重生狱血魔神

    重生狱血魔神

    主角被家族遗弃被身边的人看不起而远离,命运转折点较多命运坎坷之路让他《她》多灾多难的开始却以鸿蒙本源体和魔神决的觉醒改变了他〈她〉的命运从此走上了强者之路!
  • 罪恶检察官

    罪恶检察官

    一场侦查大赛,一份奇怪的检察令,一个充满正义感的检察官其被后又隐藏着什么不同寻常的故事……悬疑略烧脑。本书属于架空文属于作者脑洞大开之作所以跟现实不同是正常的。另外本书交流群QQ:105743130
  • 江湖庙堂两相厌

    江湖庙堂两相厌

    本文1vs1,双强,男女身心干净,权谋皮囊+幽默的外场+宠文灰常【正儿八经简介篇】穿越妖娆恶女pk腹黑妖孽王爷,拼的是毒舌,比的是演技,或优雅地撩拨,或扭曲地整蛊,偶尔加上霸气的武力值...两只妖孽过招,看谁计胜一筹。【剧情导火索篇】九歌,两重身份,现代商业千金名媛亦是FBI地下特工。性情狂傲,恣意洒脱,优雅与妖娆并存,外加一点小小的腹黑,喜欢恶搞,整蛊起来没商量。因国际女杀手赠送的一个匣子,一觉睡到大唐之后的平行空间,灵魂附身在定北侯独女郁漓央身上,自此开启了一段神奇的穿越之旅,且看她如何在朝堂风云间游刃有余,在江湖争斗中混得风生水起。【美男举世无双篇】音律无需宫商徵——祁公子,无心朝政,独爱财的国舅爷,同为穿越者,现代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翩翩,擅长弹奏及制造所有乐器。起死回生绝尘色——风神医,天下名医,容颜绝色无双,性格冷漠清高,淡看浮名,隐居梅林,傲娇的只跟懂乐器之人有话题。灵霄令出风波起——楚少侠,武林盟主,狂傲果断,豪放不羁,天生侠义心肠,但身上总像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紫衣一现邪魅生——宁邪王,天奕深不可测的宁王殿下,长相妖孽,邪肆腹黑,性情喜怒无常,行事作风狠绝果断,让人闻风丧胆。【提亲篇】某女兄长义正言辞道:“邪王嗜血杀戮,性情怪僻,和家妹不配。”身为当事人的某女悠闲地坐着,双手环胸,戏谑地看某人出丑。某人瞥着她,邪肆一笑,众生颠倒,“怎会不配?令妹嘴毒心毒,狡诈如狐。杀和毒、怪和狐结合,不是该死的绝配么?”【颠覆传统篇】本文非传统废材文,宅斗文。传说中的黑女配、绿茶婊、白莲花统统pass,无缘出现在本文。会有哪些人呢?阴险楠竹+女主,一群逗比帅哥靓女,大家凑一起谋谋权,斗斗嘴皮子,掐掐架。文中每个NPC都有吸引人的潜质,个性独特,绝不黑化。【文文类型】本文很爽,却非爽文;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楠竹女主,男配女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续丹墨

    续丹墨

    「本文乙女向.10男追1女.」「思路奇葩.cp随意站.」孤僻傲骨和洒脱高冷.在不经意间蓦然碰撞.那年.江厌生17岁.因踏入unique酒吧.与陌路公子卿的命运轨迹悄然拼凑.在再遇他前.她将人间光彩视为浮沉.在再遇他后.与她分别于天涯各方的翩翩少年郎.都在心尖留下淡淡印记.她曾是傲骨凌然.风华绝代的绝世美人.却在卿那片空白轨迹留下淡薄身影.就似白纸沾满星星点点的颜料.她的高傲惊艳似笔墨尽情挥洒于他们的心尖.她说.“我从不后悔.只因你们亲手埋葬了那个淡漠疏离的我.从那刻开始.我就知道.我赌赢了.”他说.“感谢于当年的朦胧雨季.让我再次遇见你.”
  • Cabin Fever

    Cabin Fev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骗婚佳人:总裁请保重

    骗婚佳人:总裁请保重

    一场邂逅,一见钟情的浪漫,最终却收获了仅仅维持一年的婚姻,爱情是什么,沐颀风再不相信!三年后,一场偶遇,当那个他恨极了的女人再次在他面前出现,竟然已经换了另一种模样!“杨曦,你还敢回来!”狠狠捉着女子纤细白皙的手腕,沐颀风压抑着满心的怒气!高挑纤瘦的女子笑容浅浅,低头看着被男人抓住的手,修剪的极漂亮的指甲在酒吧绚烂的灯光下美的妖娆。“为什么不敢回来,我的……前夫!”嘴角轻翘,三年来不曾被沐颀风遗忘的声音依旧那么熟悉的悦耳,却听得让人怒气横生!骄傲,自负,任性,倔强,嘴硬心软的女王,会被怎样的骑士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