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7400000023

第23章 1990 (1)

三月学 运,李登辉开始一连串的政治改革

20世纪 90年代的第一年,世界各地都不太平静。这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大事。年初,南非人 权斗士曼德拉获释,引起全世界瞩目,也让国民党有点儿尴尬。在台湾与南非还有“外交关系”时,这两个难兄难弟其实在国际上的人 权名声都不太好,在许多国际场合也受到些抵制,所以两边关系也特别紧密良好,互通有无。等到曼德拉获释后,台湾人 权运动人士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纷纷要求当局有更多的开放,挑战体制的动作也变得更大。

北欧波罗的海三小国,也都在那一年脱离苏联,各自独立。那几年,东欧国家解体的速度快到让人来不及反应。那年台湾事情也挺多的,从 2月的政争、3月的学 运,一直到影响台湾社会的职业棒球赛开打。20世纪90年代的气氛,似乎一下子跟 80年代不一样了。

在 1990年 3月的某天,天气还有些寒冷,我经过“中正纪念堂”,听到远方传来歌声。那歌词奇怪得很,我印象里,只听到一句“什么什么就一定要实现”。在广场上,坐了数千名大学生,广场中央竖了一座野百合的像。

“中正纪念堂”其实泛指台北市中心的一个大广场,广场末端有一个 3层台座,是个约 70尺高的宫殿式建筑。1980年建成时算是当时台北市内最高的建筑物,里面有个蒋中正的巨大坐姿铜像,是纪念蒋中正的地方。

后来,在这广场的两边又建了如太庙般古典式的音乐厅及戏剧院,与纪念堂呈三合院的样式。据说,当初在设计这个纪念堂时,还考虑到中轴线与黄帝陵遥遥相对,不过在广场公园里休憩的凡夫俗子市民同胞们,大概也不会去理这类的解读。从 20世纪 80年代末开始,这里也常常变成各种政治性集 会的场所。所以啦!这里的大门也常常惨遭喷漆,作为抗议什么的。又因为这里太过象征和具有个人崇拜性,反对人士也喜欢戏称这里为“中正庙”。

当年在台湾的这场学 运,号称“三月学 运”;又因为用代表纯洁崇高的野百合作为象征,因此也称为“野百合运动”。这次学 运可说是 20世纪 90年代争取民主改革的街头抗议的最高潮,完全由大学教授及学生发起,因此也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支持。在那之后,李登辉召开“国事会议”,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改革。

那年 2月,台湾的“政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坛”指的就是国民党内部)爆发恶斗,对“大选”方式产生歧见,形成所谓“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也就是国民党内的领导权之争,是为“二月政争”。此一恶斗,导致政局不稳,直接戳爆了当年虚胖的万点股市,也让民众对政局产生了反感。另一方面,因选举时召开的“国民大会”也通过了“临时条款修正案”,将任期延长为 9年,创下“国会议员”自行通过延长任期的恶例。

台湾除了一个“立法院”外,另外还有一个“国民大会”负责“修宪”及选举等任务。而不管是哪一个“国会”,当时都还有许多的老代表,即1949年时跟着国民党一同来台的“国会议员”。因为不可能回到大陆再重选,因此他们的任期一直从当年到现在。只有等他们去世或其他原因,“国会”中有空缺人选,才能选新的代表。当年他们被称为“老法统”,“国会”也被揶揄为“万年国会”。

因此,这次学 运,一方面是对政局混乱的控诉,另一方面也是对“国民大会”制度的不满。在学 运之初,只有台大一些学生社团参与,但很快成为全台大专院校学生的大串联,接下来在社会各阶层也引起广泛的回响,普遍都是给予支持。终于,在数天后,李登辉接见了学生代表,并对当前的政治局势达成一定的改革共识。不过有八卦消息说,学 运刚开始时,只是几个大学生喝完了酒发发牢骚,不满老“国大”,就决定晚上一起去中正纪念堂静坐抗议,没想到擦枪走火,第二天事情一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响应,终于成为一场全台大学大串联的学 运。

在台湾近 30年的民主运动中,有种“世代”的说法。比如说,最早参与美丽岛事件的那些人被称为“美丽岛世代”;参与美丽岛事件辩护的那些年轻律师被称为“辩护律师世代”;而参与这次“三月学 运”的领袖人物则被称为“学 运世代”,他们很多人后来加入了民 进 党或与民 进 党有较接近的理念,开始成为民 进 党内或台湾社会的中坚力量。但那次学 运,完全可以说是学生们草根性的社运。当时,虽有一般民众及创党之初的民 进 党声援,但为了避免给人与政治挂钩之嫌,在运动之初,他们就已与非学院人士有效分割了。

洁白纯真的野百合学生形象,已经成为台湾民主运动历史之中的一个醒目图腾。因此,近年来,许多当年参与学 运的人,都跳出来抗议民 进 党将这次学 运作为泛绿阵营的正当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民 进 党已经将这次学 运当做是自己的“党产”来消费,而且民 进 党在执政后也忘了当初学 运的初衷。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在那有点儿阴冷的寒风中传来的带唱歌声。等我上了大学才知道,那句拗口的歌词是国际歌里唱到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当然,国际歌的内涵似乎也跟这次学 运甚至是台湾大众当初想要的走向不同。

职棒开打

这一年,职业棒球赛开打,将台湾已经流行许久的棒球运动推上一个新的高潮。棒球运动在台湾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是日据时代传进,到 1945年以后,棒球运动更是蓬勃发展。20世纪 60年代,来自台东深山里的红叶小学少棒队,击败了来访的日本冠军队,为这支最初只能用木棒和石块练习的队伍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而来年的金龙少棒队参加美国少棒联盟于威廉波特举办的世界少棒锦标赛,并夺得冠军,更将全民对棒球的疯狂推上了新高点。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半夜守在电视机前面看代表队在国外的比赛,是一种共同的回忆。而那些年,青少棒代表台湾出去比赛也是夺冠连连,打遍天下无敌手,拿冠军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当然,那些都有时代因素。事实上,美国的少棒联盟本质是夏令营式的玩乐棒球,台湾却处心积虑地营造“台湾人是世界一等”的自我催眠。人家是夏令营杂牌军,台湾是集中苦练的梦幻队,为了求胜硬是土法炼钢式地练习。

在那个年代,台湾当局的“外交”连连遭遇挫折,国际局势不利,台湾民众士气低沉,这一切使得棒球更多是被赋予了一些民族主义的色彩,产生了莫大的激励作用。

在 20世纪 80年代,台湾成棒(成人棒球)也是扬威世界,历次打败如古巴等世界超强队伍。可以说,当时的棒球选手都是从小就参加世界赛事。但是,当时并没有良好的职业队伍制度,只有类似联赛的赛制,所以当初也使得不少球员离开台湾去外国打球。

1990年,为了避免甲组成棒联赛观众日益减少以及优秀球员流失,“中华职棒联赛”终于开打了。成立之初,共有统一狮、兄弟象、味全龙、三商虎(排名不分先后,否则就会知道球迷是很可怕的)这四家企业成立了球团,投身职棒运动。当年上半季和下半季总冠军分别是三商虎和味全龙。翌年,中华台北奥运棒球代表队更在巴塞罗那奥运上拿到银牌,让全民为之疯狂。在各种媒体以及亲朋好友间的推波助澜和口耳相传下,从此,棒球不再只是参加世界比赛拿冠军这样的意义,而是真正成为台湾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虽然后来职棒队伍增加为六队,但职棒运动的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

几年后发生了职棒签赌案等事,职棒陷入黑暗期。在这期间,就连创始的味全龙及三商虎队都解散了,伤了许多球迷的心。而许多一流的好手,也相继被美日等棒球强国挖走,以至于我许多朋友在很多年后,看到中华台北队赢球,全场的蓝彩带(三商虎的颜色是蓝色的),会感动得哭着喊 :“三商虎终于夺冠了,呜呜……”另一个朋友,在康师傅回台并购味全龙之后,裁掉棒球队,他跑到顶新的办公室前大喊:“康师傅,还我味全龙!”一直到 2000年后,热潮才重新回来了。

总之,棒球是台湾唯一能够超越族群党派,将台湾人心凝聚起来的运动。

全家出游,在飞机上第一次接触大陆人1990年夏天,爸爸到肯尼亚开会,因为要与一些人同去,索性组了一个团。在开会之前先到一些地方旅行,同行的当然还有与会者家属。全家托爸爸的福,也跟着去了。

第一站是以色列。这一行程很符合当初台湾基督教徒喜欢“圣地游”的习惯,但因为衔接问题,必须转机很多次,因此先经香港转机到罗马。在飞往罗马的飞机上,爸爸认识了一位从大陆来、要去非洲某地做生意的先生,这是我第一次跟大陆人接触。印象很深刻的是,他说话的方式以及用词与我们都有很大不同,虽然同样是说中文,但总觉得有非常大的差别。在认识之初,大家的对话好像都有些试探的意思,但后来也越聊越开,什么话题都开始说了。像爸爸这种爱传教的人,当然也会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向这位先生传福音,送了他很多书。因为这位先生一点儿都不懂外文,因此到罗马机场后,也是我们的同行团员帮助他办理了所有转机相关手续。总之,这次的接触,对我算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原本只能在画面或书本里看到的平面的大陆人,一下子都变得立体起来。这其实跟许多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转变一样,从文字到画面,再从画面变为实体。

我们到罗马后待了约 5个小时,接着要飞到希腊雅典转机。降落雅典前,我第一次由空中看到爱琴海那湛蓝的海水。在雅典过境大约要 6个小时,大家在机场里觉得无聊,干脆跟那些海关去争取,没想到还真的争取到了落地签证。于是,全团约 20个人,从机场包了几辆出租车直奔雅典市区。同行的一个牧师,特别问了当地导游亚略巴谷(圣经使徒行传里,保罗在雅典的传教地)在哪里,原来就在卫城旁边的一个小谷地,那位牧师走过去一看,竟泪流满面。接下去看了柏拉图的“学院”遗址。当然,那时候很笨,并不在意,多年以后我读大学哲学系,才理解到那个地方意义多么重大,只恨当时没能多看几眼,多拍几张照片。

同类推荐
  •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本书较为全面地研究和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陈独秀、叶剑英、陈毅、罗荣桓等高层领导人读书生活和读书方法。
  • 70年家与国:一个文明体的磨砺与重生

    70年家与国:一个文明体的磨砺与重生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仅仅是一部经济体的成功史,更是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不断成型的历史。本书以政治、经济、社会、国际、文化、科技等领域为基本框架,以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为经,以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为纬,力图编制出一幅中国独特性和现代世界碰撞的生动画卷。通过本书,我们也更能理解中国共产党能赢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之道。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在美国政治文献中,除了《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之外,就属《联邦党人文集》最为重要了。它是美国建国时期最重要的一部政论著作。它是最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美国宪法的权威著作,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最好地表达了美国立宪建国的根本意旨。它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从1787年10月27日开始到次年5月28日在纽约《独立日报》、《纽约邮报》、《每日广告报》等报纸上共同以“?普布利乌斯(Publius)”的笔名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文集。
  • 从“110”到“民生110”

    从“110”到“民生110”

    《从“110”到“民生110”》以福建省邵武市“从‘110’到‘民生110’”的社会治理创新为案例,探讨怎样通过“110”一个号码的变革升级把市场机制引入民生领域,倒逼政府部门改革和公务员工作作风转变,重铸执政党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本书以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背景,以邓小平同志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为主要内容,力求深入阐述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热门推荐
  • 他是个妖孽

    他是个妖孽

    偏远的山区里跑出来个妖孽,他出世的任务很简单,仅仅只是出人头地四个字,可他的所作所为却跟简单平凡搭不上丝毫关系,反而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令人瞩目,将世间这谭清水搅得浑浊不堪……他的名字只有两个字,余夜。——残余的,黑夜。
  • 秘境有食材

    秘境有食材

    从小到大,我最大的超能力就是有钱!可是挣钱从来不是我的爱好!我醉心的舞台是厨房!我要躲到乡下老宅逃避金钱带来的烦恼,谁知老宅连着异界秘境,秘境里全是稀缺食材……还有比这更烦的事情吗?我只想平淡归真,不想装逼天下,救救我吧……
  • 谁许你红尘初装

    谁许你红尘初装

    大家好,我素新人,所以写得不太好,请多多包涵~
  • 百美图

    百美图

    他,是锻魂师,他也是个花花大少,好色的他收集美人魂魄,锻造为魂武,身着美人衣,手持美人剑,背有美人翼,腕有美人护,白日,一票美人随他闯荡八方,大战各方强者,夜晚,一票美人围绕左右,敲腿按肩,顺便还能滚滚床单……。
  • 全能甜妻帅呆了

    全能甜妻帅呆了

    白家大小姐,白书涵是全京城的笑话,人人见了躲避之急的草包、废材,但是随着一个个马甲揭露,她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位废材了,某人笑了笑说道:“乖~护好它,别露馅了!”白书涵:“?”
  • 升云路

    升云路

    我想问:长生有何用?永夜枯寂一盏灯!我想问:无敌有何用?生灭尽出万事休!我,周步云,所为修行,不求问道升云,不求无敌寰宇,不求长生不灭;惟愿得见一山一水,一花一叶,一朝一夕,尽皆真实不虚,惟愿所行,酣畅淋漓。是非皆在千秋后,亘古无须我留名!
  • 虫的血

    虫的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类亲手打开毁灭自己的潘多拉魔盒――基因编码技术,并制造出了恐怖的杀戮机器――脑虫。三百年前,王虫摩卢操控脑虫大军对人类展开了灭绝性的打击,人类科学家制造出了一个拥有与虫族心灵共通能力的人造人,定位出了王虫摩卢的位置,利用剩余的所有核弹和机甲部队终于战胜了虫族。 三百年后,摩卢重新出现,虫族的威胁近在眼前,而人类又将如何面对这一次更猛烈的屠杀?也许,解决问题,要从问题的本身下手,脑虫的内核,就是人类取胜的关键。年轻的暗杀队成员赤·铁索将在复仇之路上,逐步揭开虫血的秘密。
  • 御天地

    御天地

    一个被逐出家族的痴傻少年,在黑暗与绝望中觉醒,从此踏上了漫长的复仇之路,和追寻更广阔天地的路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爱大成

    大爱大成

    本书是对福建省希望工程20年来发展历程的记录和回顾。主要讲述了福建省实施希望工程的20年里,社会各界支持者的行善历程、志愿者和践行者的感人故事、受助者的成长成才经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