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2100000006

第6章 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

本章对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与评价。首先总结了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文献,重点剖析了有效监督假说、利益冲突假说、战略同盟假说以及无效监督假说四大理论假说。其次从机构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和经营战略的影响、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以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三个方面评述了现有的实证研究文献,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阐述了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及该理论框架下的公司治理机制,为下文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与理论基础。

一、机构股东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机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是否能发挥作用?国外学者主要提出了积极监督者假说(the active monitor hypothesis)和短暂投资者假说(the transient investor hypothesis)。积极监督者假说认为:随着机构股东持股比率的不断提高,当被投资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时,他们移动“华尔街之脚”的成本越来越高,且出于承接盘的限制以及重新选择股票的额外成本的考虑,机构股东被迫放弃短期交易转而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谋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Holderness&Sheehan,1988;Hiskisson, Johnson&Moesel,1994;Pound,1988;Fortune,1993;Gilson&Kraakman,1991;Useem,1996)。短暂投资者假说认为:由于机构投资者自身的代理问题,机构投资经理的业绩考核是基于每个季度或至多是每个年度的,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具有短视倾向,没有精力去考虑投资决策的长远利益,当所投资公司的治理状况和经营业绩恶化时,为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一般会采用“用脚投票”的消极方式出售手中持有的股票,而不会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Business Week,1984;Drucker,1986;Mitroff,1987;Graves&Waddock,1994;Fortune,1993)。

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效率如何?目前国外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主要提出了有效监督假说(effective monitor hypothesis)、利益冲突假说(conflict of interest hypothesis)、战略同盟假说(strategic alliance hypothesis)以及无效监督假说(ineffective monitor hypothesis)。有效监督假说认为机构股东的积极行为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能够减少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因此能够增加公司的价值(Huddart,1993;Maug,1998;Noe,2002)。利益冲突假说认为机构股东(银行、保险公司)由于存在与被投资公司之间的业务关系,其本身并不独立,可能会干扰管理者的正常工作(Pound,1988;Coffee,1991)。战略同盟假说认为当机构股东和高管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机构股东与高管有合谋倾向,他们之间的互利行为降低了机构股东监督对公司价值增加的效用(Jayne Barnard,1992;Robert Webb,2003)。无效监督假说认为机构股东不会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机构股东的参与对公司没有显著的影响(Pound,1988)。

二、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因素

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实力、信息优势、专业知识、监督成本的规模性、监督收益的私有性以及公司管理层的重视等原因使之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机构投资者又由于本身的委托—代理问题、资金流动性成本以及与上市公司存在的利益联系等原因阻碍其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影响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因素主要有:

1.机构投资者的类型

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是影响其是否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因素。Brickley et al。(1988)提出,不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不同。根据机构投资者投资目标、行为方式和对风险敏感度的不同,机构投资者可以分为压力敏感型、压力抵抗型和压力不确定型。压力敏感型(银行、保险公司)由于与被投资公司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不大可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如他们基本不会反对管理层提出的有损中小股东利益的反收购补充协议。而压力抵抗型(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由于本身的独立性以及投资的长期性,会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Hirschman(1997)提出当机构投资者不满被投资公司的业绩时,机构股东有三种策略可以选择——放弃、抱怨或忠诚,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风格与偏好的差异会导致其策略选择的不同。Brian(1998)依据机构投资者过去交易行为的不同,将机构投资者分为暂时(transient)、专注(dedicated)和准指数化(quasi indexer)三种类型,暂时的机构投资者会促进管理者的“短视”倾向,而复杂与准指数化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短期行为。

2.参与治理的净收益

机构投资者是专业的理性的投资机构,只有当参与公司治理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他们才会积极行动。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的收益主要体现为公司治理状况的改善而导致资本市场股票价格的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其次,机构投资者投资业绩的改善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树立良好的职业口碑。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主要有:①搜集信息的成本。如掌握目标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收集管理者行为是否符合股东利益的信息、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聘请咨询人员等。②参与公司治理活动的成本。如参加股东大会,公开提名外部独立董事,与董事会进行沟通等日常治理业务的成本、定期公布治理不善的公司名单,递交股东提案,进行委托投票权争夺,甚至是进行直接诉讼的成本、聘用独立咨询公司向业绩不良的公司提供咨询指导的治理建议的成本。SEC的一组问卷调查显示:若机构股东采用提交股东议案的方式积极行动,则在1997年,机构投资者花费在一份股东议案上的印刷、分发和制表等方面的平均成本为5万美元,而决定一份议案是否提交的成本为 3.7万美元。如果要投反对票,则花费更高,一年可能就需要10万美元(Romano,2001)。③机会成本。如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动而招致公司报复的成本,包括反对目标公司过分冒进的扩张计划、管理层过高的薪资报酬、向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施加压力,影响公司的经营策略;机构投资者采取的积极行动可能传递对公司不利的信息而引起目标公司股价下跌的成本;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导致投资流动性降低的成本(Coffee,1991;Bhide,1994;Mauge,1998)。因此,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规模成本很高,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不断提高、持股时间不断加长时,其参与公司治理的规模收益才会越来越大,同时治理成本越来越小,这时参与公司治理才能得到正的净收益。

3.法制环境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为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法制环境的差异也是导致各个国家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不同作用的重要因素。比如,美国是机构投资者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但在发展初期,机构投资者曾长期遵循“华尔街准则”——当公司经营善恶劣导致股价下跌时,一卖了之,并不热衷参与公司治理,这与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有关。如美国1974年通过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规定:养老基金不得将10%以上的资产投向缴纳养老金的公司;为降低投资风险,基金投资资产应该分散化、多样化,若基金试图控制工业企业则将丧失免税优惠。其1976年通过的《Hart Scott Rodino反垄断改进法》规定:任何一个公司在另一公司进行积极性投资,必须向公平局和联邦交易委员会作出说明(Blair,1996)。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限制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法规开始松动,美国劳工部要求原来被《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所约束的养老基金应该行使代理投票权,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汪忠、孙耀吾,2005)。1991年,SEC修改相关规则,方便股东更易在投票中形成对经理人有所约束的决议。1992年,SEC更推出两项针对机构投资者积极行动的措施:放宽代理投票权征集的限制以及要求上市公司向股东披露更详细的信息。美国不少地方政府还通过了对股东提案行为进行补偿的软法,如设置股东提案的最低支持率门槛,在该支持率以下的股东提案不予补偿或让补偿额随股东提案支持率的提高而提高(Liebeler,1985;Bebchuk&Kahan,1990)。在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支持下,现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成为全世界最积极的投资者。

三、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与方式

机构投资者的本质属性是决策人,根本目标是实现委托人的投资收益最大化。机构投资者不可能具有被投资公司管理人在实业方面的经验与能力。因此,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所介入的不是具体的决策内容,而是公司内部运作机制以及公司战略决策机制(Blair,1996)。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干涉公司权力结构、筹资策略以及管理者薪酬机制来参与公司治理。汪忠、孙耀吾和龚红(2005)将机构投资者对规范董事会的要求概括为以下几点:①聘任非执行董事;②解聘执行三年以上的执行董事;③对于中断合同的董事的赔偿限制;④建立薪酬委员会;⑤内部审计在审核决策疏漏和欺诈方面的作用;⑥对新聘执行董事的培训;⑦故意散布误导性消息的董事要为其行为承担责任;⑧分开任命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⑨对执行董事薪酬的限制。

随着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深入,机构投资者的介入方式也由最初的发送解释函、私下协商、行使投票权逐步发展到公开建议、曝光劣迹公司、征集委托—代理权、提交股东议案、机构股东联合、提起股东诉讼,甚至直接进入董事会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与策略。其中,给公司高管人员发送解释函是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所付出的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而且由于其避免了与公司的直接冲突,公司的高管一般会接受相关的建议。与高管人员的私下协商方式常常会使已经提交的股东议案不需进入投票阶段,如1998年,CII会员提出的议案就有40%在私下协商情况下被撤回。1988—1994年,CalPERS就成功地与72%的进入治理目标的公司达成一致意见(Smith,1996)。积极的养老基金往往会采用提交股东议案的方式介入公司治理,如CalPERS、Calstrs、Colpera、NYC、PSERS等全美最大的九家养老基金在1987—1993年间对146家公司总共提出了356项股东议案,这些议案的内容涉及董事会构成、董事长与CEO的分离、董事薪酬、“金色降落伞”、“绿邮计划”、“毒丸计划”、兼并收购等各个方面,其中养老基金提出的有关改变公司治理结构的议案有40%被高管接受(Wahal,1996)。

四、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较少,李青原(2003)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数理模型的分析,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因素有: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率、监督成本和风险偏好;郎维群(2003)分析了影响机构投资者积极监督的内、外部因素,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监督的方式、领域和有效性,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积极监督作用的发挥提出了建议。万俊毅(2006)认为机构投资者的主要职能是进行投资决策,基于决策人本质属性的角度,他运用数理模型分析了当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投资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机构股东如何选择直接出售、消极持有或积极行动这三种策略,分析显示:虽然在一定条件下“用脚投票”是机构股东的可行策略之一,但这种策略的功效有限;当机构股东所持股份被套牢且参与公司治理的收益小于治理成本时,机构股东会选择“无为而治”的策略;随着机构股东持股比率的增加,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股数效应与公司数效应充分发挥,此时机构股东会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王奇波(2006)通过构造一个数理模型说明,如果将机构投资者引入上市公司控制权竞争中,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就会降低大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罗栋梁(2007)提出了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股权竞争理论,他认为机构股东持股量位于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之间,机构股东较之中小股东所具备的资金、信息与专业优势能够克服中小股东的“搭便车”问题,同时机构股东的主要目标是谋求受托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并不想实际控制所投资的公司,因此也不会由于股权过度集中而发生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机构股东克服了股权分散与股权集中的缺点,形成公司治理的特殊力量。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是分散股权和集中股权两种股权长期市场竞争的结果。

同类推荐
  • 销售要懂心理学

    销售要懂心理学

    本书着重讲述销售员如何掌握客户的心理,进而通过对客户心理的把握,促成交易。书中案例丰富,点评精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销售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让你在销售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让你的销售业绩一路飘红!
  •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已经使客户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明智的企业经营者突然明白,与其如此,不如把钱用于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上,即培养客户的忠诚就等于让客户自觉地去给自己做广告,吸引新的客户。本书对怎样培养客户的忠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了解客户、对待客户因人而异等等,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是一本企业营销人员必读的好书。
  • 赢在管理:有效管理的58个细节

    赢在管理:有效管理的58个细节

    作为一个力求创新的企业,招聘人才不如培养管理者,在新时代的企业发展中,成功的管理才是绿色通行证,能够确保企业发展畅通无阻。管理的作用在于分配和培养人才,它能够在没有高资金求得“诸葛亮”帮忙的时候,用“三个臭皮匠”造一个“赛诸葛”,依然能有“掐指一算”的神力,甚至更胜一筹。这本书通过对企业管理深入的剖析、分解,找出企业管理的误区,并针对企业管理容易疏漏的地方进行填补,是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手中的指南针,能够帮助迷途创业的人员找到扎营的地点。
  • 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作用已经处于主导地位。然而,要想使人才真正成为企业强有力的后盾,管理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书正是一本如何用人管人的参考书,从六个方面介绍了管人用人的重要心法。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本书都有一定的实用性、仿效性或借鉴性。从本书中,您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如何使用人才、管理人才,并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 促销的本质

    促销的本质

    1945年,山姆·沃尔顿在小镇上只有一家“五毛店”的时候,就一刻不停地想法促销:价格永远比别家低20%;请马戏团表演吸引人气,搞大抽奖和各种比赛。46年间,他的促销让营业额一路疯长,一直疯长到500亿美元,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商;而他最关注的仍然是促销:在每周例会上,会亲自制定一条海滩浴巾的促销方案;与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合作、对一种车前灯进行全国大促销。
热门推荐
  • 宠妻不备:帝国老公,别偷袭

    宠妻不备:帝国老公,别偷袭

    (已完结。新书《帝少蜜宠令:娇妻,休想逃!》火热连载中)不小心惹上帝国总裁,总裁一宠上瘾,全球疯狂示爱,苏韵玄表示吃不消。他说:“做我北景墨的妻子,京都你可以横着走。”婚后苏韵玄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北大总裁化身为狼,简直没完没了。苏韵玄哀嚎,被逼着生宝宝,生了一个还要生一个。这门生意亏了,退货可不可以?
  • 倾世少主妃不要跑

    倾世少主妃不要跑

    她本是一个未成年的大学生,没想到一次醉酒被绑架,失去第一次,还被软禁在一个宛如仙境般岛上……“我要告你!强奸未成年!”陌倾满脸通红的气喘吁吁。“宝贝!去吧,没有律师敢接你的案子!”“我让七丞接!”陌倾没有注意道衣服一件一件的少掉……只见他拿出手机…“七丞,你被放假了,一年内不许接案子!”“是!少主。”“宝贝,我们继续!…”满脸情欲的阎殉说。“啊!我的衣服!……阎殉!我要告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实业商途

    实业商途

    有些人在生活早期便已经知道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的人生变成梦想如何成真的故事。坦率地说,我的人生不是这样的。我在个人志向方面经常为相互冲突的渴望困扰。我生活中发生的那些重大的转折都是由突然发现的事件决定的。这也成就了我的人生哲学和商业哲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格之终焉孪生

    人格之终焉孪生

    为了追寻自己丢失的记忆,宁水方和神秘转校生来到天澜学院,而神秘的大网也向着他笼罩开来。转校生来自何方,而圣域七子的目的又是什么。你想找回记忆吗?即使他会让你很痛苦!
  • 今天大佬也为我神魂颠倒

    今天大佬也为我神魂颠倒

    【甜蜜互宠文,1v1双C,欢迎加入书架!】阿玖遇上了一个小哥哥,然后火星撞地球,从此一眼万年,万劫不复了。小哥哥很冷,没关系,他长得帅啊!小哥哥很穷,没关系,他长得帅啊!小哥哥很撩,阿玖:嘻嘻^_^~~小哥哥很SEX,阿玖:哈哈O(∩_∩)O~小哥哥是大佬,阿玖:对不起大佬,我们不合适,我们不是同类!大佬:“嘤~”阿玖:“……没用。”大佬:“我喜欢你。”阿玖:“……”大佬:“我爱你。”阿玖:“…………”大佬:“我每天都为你神魂颠倒!”阿玖:“………………”阿玖发现:大佬是得宠着的人,哪怕大佬他不是个人!——他说:“阿玖,我病入膏肓,只有你是我的药。”他扣紧她的手,贴着她微凉的掌心:“阿玖,你怕冷,就用我来取暖,我的心,是为你才热着。”他说:“阿玖,我们就在云镇过一辈子吧,好不好?”阿玖是个异类,从小被人叫做“怪物”,她天生体寒畏冷,却喜爱阳光。为了让自己永远生活在阳光下,她来寻他。但来了以后才发现,他不止是她的阳光,更是她的爱情,她的命。另类爱情,深情如一。秦舞2020新作,坑品保证,推荐旧作《世界第一情深》《名门第一暖婚》《你的眼神比光暖》《顾少,你命中缺我!》《豪门第一婚宠》
  • 霁月作皎星河筑光

    霁月作皎星河筑光

    唐朝中期,战乱频起,王朝势微。隋末名书《四绝志》中,有四种强兵利刃的铸造工艺及铸造技师的详细记载,传言四大神兵得其一,便可以一当百,所向披靡。在此契机之下,痞气少年黎烨飞,机灵妙手时君羽,腹黑才子顾虔,呆萌小白宁悦,浪荡纨绔段扬,高冷老弟木从轩,六位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的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意外结缘,成为生死挚友。为寻找《四绝志》,造出抗敌强兵,他们除内鬼、斗佞臣、治瘟疫、劫牢狱。在一次次的危机当中,他们携手并肩,收获成长,并最终阻止了一场大战的爆发,以青春热血守护自己的信仰。
  •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万年前,上神梦瑶是神族唯一的正神,女娲氏后人,与魔皇之子陌离情投意合,琴瑟之好,却因那场神魔大战香消玉殒,一缕孤魂入驻轮回之镜。三万年后,婴胎受灵而生,天生的神灵,仙与魔的相遇依旧是正与反的对立,三万年前的结局是否会重演?“大叔,你认错人了。”“大叔,梦瑶上神与我很像吗?”“你到底有……有没有喜欢过我?喜欢过我……柳灵雪?”三万年后的再相逢,他误认了她,却发现一具身体两缕灵魂,她究竟是梦瑶还是灵雪?可当真相揭开时,结局会如何?时光逆转,倾覆所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