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8300000014

第14章 子路第十三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①。”请益。曰:“无倦。”

【注释】

①先:导,引导,教导。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身体力行给百姓带头,然后让他们辛勤地劳动。”子路请求孔子多讲解一些,孔子说:“按上面说的做,不要懈怠就行。”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

仲弓做季氏的家臣。他向孔子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教导手下办事的人,宽容人家的小过错,提拔优秀人才。”

仲弓说:“怎么才能知道哪些是优秀人才,从而提拔任用他们呢?”孔子说:“提拔任用你自己所了解的,那些你不了解的,别人难道会把他们埋没了吗?”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①,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②!”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④;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⑤。”

【注释】

①卫君:指卫出公蒯辄(kuǎizhé)。②正名:指纠正礼制、名分上用词不当的现象。③阙:通“缺”,有疑问。④中(zhòng):得当。⑤苟:随便,马虎。

【译文】

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先生去主持政事,您打算从什么做起?”

孔子说:“首先要正名呀!”

子路说:“您真的迂腐到这个地步啊!为什么要去正这个名?”

孔子说:“由呀,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大概都应采取存疑态度。如果名分不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办起事来就难成功;办不成事,那么礼乐制度就不能兴起;礼乐制度不能兴起,那么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分,一定要能说得清楚,说出来了必定要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说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过是不能有一点马虎、随便罢了。”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①,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②!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③,焉用稼?”

【注释】

①圃(pǔ):种蔬菜、花草的园地。②樊须:即樊迟。③襁(qiǎng):又称背单,背负小孩用的布单或布带。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这,我比不上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这,我又比不上老菜农。”

樊迟退了出去。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啊!当权者要是讲求礼仪,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当权者要是讲求道义,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驯服;当权者要是讲求信用,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讲真话。如果这样做的话,天下的百姓都会背着他们的小儿女来投奔。这怎么用得着自己学种庄稼呢?”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①;虽多,亦奚以为?”

【注释】

①专对:独立应答。

【译文】

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让他处理政务,却办不通;叫他出使外国,却又不能独立地应对;书即使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当权者本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会执行;当权者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事,像兄弟一样啊!,”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合矣③。’少有,曰:‘苟完矣④。’富有,曰:‘苟美矣⑤。”

【注释】

①卫公子荆:卫国的大夫公子荆。

②善居室:善于居家过日子。③苟:将就。合:足够。④完:完备。⑤美:形容达到一个极好的境地。

【译文】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治理家政,会过日子。当他的财物刚开始有时,就说:‘将就凑合着足够了。’当财物稍微多一些时,便说:‘差不多完备了。’当财物多起来时,就说:‘差不多是完美了。’”

【原文】

子适卫①,冉有仆②。子曰:“庶矣哉③!”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①适:动词,到,往。②仆:动词,驾车。③庶(shù):多。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他驾车。孔子说:“卫国的人真多呵!”

冉有说:“人已经多起来了之后,又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

冉有又说:“已经富裕起来后,又该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育。”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①,三年有成。”

【注释】

①期(jī)月:一周年。

【译文】

孔子说:“假使有人用我来治理国家,一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会有起色了,经过三年便会很有成效了。”

【原文】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①,亦可以胜残去杀矣②。’诚哉是言也③!”

【注释】

①为邦:治理国家。②胜残:战胜残暴。去杀:免除虐杀。③诚:的确,确实。

【译文】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战胜残暴,免除杀戮了。’这句话说得的确正确呵!”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

孔子说:“即使有一位圣明王者兴起,也必须经过三十年时间才能实现仁政。”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假使让自己的品行端正了,那么处理政事又有什么困难呢?假如不能使自己品行端正,那又怎能使别人品行端正呢?”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①?”对曰:“有政②。”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③,吾其与闻之④。”

【注释】

①晏:晚,迟。②有政:有国政事务(要商讨)。③吾以:即“以吾”。以:用。④与(yù):参与。

【译文】

冉有从季氏府退朝回来。孔子问:“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有回答说:“有政事要商讨。”孔子说:“可能是季氏的私事吧?如果有国家政事,虽然现在我没被任用,但也会听说的。”

【原文】

定公问①:“一言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②。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①定公:名宋,鲁国的国君。②几(jī):差不多,接近。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话可不能这么说,但与这差不多的话是有的。有人说:‘做君主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难,就会认真谨慎地去做,那不就差不多是一句话使国家兴盛了吗?”

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吗?”

孔子回答说:“话不能这么说呀,但与这差不多的话是有的。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感受到什么快乐,只有一点,就是我说什么都没有人敢违背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是很好的吗?如果说的话不对却没有人敢违抗,这不就差不多是一句话使国家灭亡吗?”

【原文】

叶公问政①。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

叶公问孔子怎么治理政事。孔子说:“使您近处的人感到高兴愉快,使离您远的人都来投靠您。”

【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①,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为:动词,做,担任。莒(jǔ)父:鲁国的一个城邑(yì)。

【译文】

子夏做了莒父这个地方的长官,他向孔子询问有关管理政事的方法。孔子说:“不要只求快,不要只贪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就成不了大事。”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①:“吾党有直躬者②,其父攘羊③,而子证之④。”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①语(yù):对……说,告诉。②直躬:坦白直爽。③攘(rǎng):偷窃。④证:告发。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那里有个坦白直爽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了。”孔子说:“我们那个地方坦白直爽的人与你们那儿的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我们那里的直爽就表现在这里了。”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①,不可弃也。”

【注释】

①夷狄(dí):我国古代称东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时庄重严肃,办理事情时严肃认真,对待别人忠诚恳切,即使到少数民族国家,也是不能背弃这些的。”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①,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②。”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③!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④,何足算也!”

【注释】

①辱:辱没,辜负。②弟:通“悌”,尊敬兄长。③硁(kēng):敲打石头的声音。硁硁然:形容浅薄固执的样子。④斗:古代的量名,等于十升。筲(shāo):古代的竹编饭筐,能容五升。斗筲:比喻见识和肚量狭小。

【译文】

子贡问:“怎么样才可以算是一个士?”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这样就可以称作士了。”

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是什么呢?”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家乡人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说:“敢问再次一等的是什么呢?”孔子说:“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必须果断,这本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呵!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问:“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值得一提啊!”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①,必也狂狷乎②?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

①中行:行为合乎中庸。与:相与,交往。②狷(juàn):性情正直而不肯同流合污。

【译文】

孔子说:“找不到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人与他们交往,那必定会结交激进的人和耿直的人!激进的人一心向前,耿直的人不做坏事。”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①:‘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②。’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③。”子曰:“不占而已矣④。”

【注释】

①南人:南方人。②巫医:用巫术替人治病的人。③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二句引自《易经·恒卦·九三》的爻(yáo)辞,意思是三心二意、翻云覆雨,就常会有羞辱随后而来。④占(zhān):占卦。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做人如果没有恒心,是不可以做巫医的’!这句话说得好啊!”

《易经》上说:“三心二意,不坚守自己的德操,就会承受羞辱。”孔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无恒心的人不要去占卦罢了。”

【原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①,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

①和:指不同性质的各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同:指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能相互和谐共处,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却不能和谐相处。”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问孔子道:“整个乡村的人都喜欢的人,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道:“还不行。”

子贡又问道:“整个乡村的人都讨厌的,您觉得怎么样呢?”孔子回答道:“还不行。最好的人是全乡村的好人都喜欢的人,全乡村的坏人都憎恨的人。”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①。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②。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③。”

【注释】

①说:通“悦”,高兴,愉快。②器之:量才使用他们。③求备:求全责备。

【译文】

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但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喜欢,他会不高兴的;等到他要使用人的时候,他会量才使用手下的人。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然而讨他的喜欢却很容易。即使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喜欢,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要使用人的时候,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①,小人骄而不泰。”

【注释】

①泰:安宁,安详。骄:傲慢。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情安宁,不骄傲自大;小人骄傲自大,心情不安宁。”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①。”

【注释】

①木:质朴。讷(nè):语言迟钝,不善讲话。近:作动词,接近,靠近。

【译文】

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言语谨慎,这些品德是接近仁的。”

【原文】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愢愢①,怡怡如也②,可谓士矣。朋友切切愢愢,兄弟怡怡。”

【注释】

①切切愢愢(sī):互相诚恳地提出善意的批评,和睦相处。②怡怡如:和顺的样子。

【译文】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作士呢?”孔子说:“互相批评又能和睦相处,就可以称作士了。朋友之间是互相批评,兄弟之间是亲切和气。”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①。”

【注释】

①即戎(róng):当兵,上战场。即:就,往。戎:军事,战争。

【译文】

孔子说:“善人拿七年时间教导民众,也可以让他们当兵打仗了。”

【原文】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说:“用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民众去打战,这可以说是让他们去送命。”

同类推荐
  •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哈佛大学诺顿演讲的精华结集。在基督教与犹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鲁姆主要从三个角度评论,即对前人的继承,作家所独有的原创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书中评述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影响巨大的作家、作品:从希伯来《圣经》写起,到弗洛伊德、贝克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止,他重读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时,他在描绘文学发展的框架中,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文学在人性的立场上与神学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创造力与神的创造力颉颃。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热门推荐
  • 接招吧:高冷校草太腹黑

    接招吧:高冷校草太腹黑

    一个手机号引发的惨案,从此与高冷校草结下了不之解仇。无奈在机缘巧合之下同居,却发现什么高冷校草,全是骗人的,这厮分明就是一条大尾巴狼!!!
  • 文明与火

    文明与火

    这是一片栖息地,人族在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之后,终于登上了这一块土地,延续了文明之火。但是,在这块土地上人类似乎并不孤单,兽族,魔族,精灵族,神族,还有蛮夷族,当他们各自的文明之火烧到了一起时,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骰子即将,落地!
  • 湮天择道录

    湮天择道录

    上古时代,神迹临世,遗留神庙于人间,先民据此感悟天道,摆脱生死肉体之限,世世代代供奉不绝。至此人间以神庙为核心分为几大块,逐渐分析演变运转不绉,时有神迹降世,世人愈加虔诚。一位住在大山中的少年,于某日独自下山,于是这个世界掀开了新的篇章。
  • 神迹之混沌劫

    神迹之混沌劫

    为了报仇,楚阳身死道消,为了报仇,楚阳再踏修真途,两世为人,只为同一个目标,一切的精彩尽在楚阳逆行天道。但,天道不可测,世事也难料,天道之下早有定论,如何走出天道才是最终目标。
  • 星空之上的主宰

    星空之上的主宰

    刚高考结束考上清华文学系的学生,暑假去非洲旅游。 只是观看非洲部落祭祀仪式,结果穿越到了异世界中州大陆!人族妖族两大开天境大能正好两败俱伤,只留神魂,相互厮杀。 最后两人的记忆都被刚穿越来的主角继承!但主角只想再穿越回去,尝试着复制非洲部落祭祀仪式—— 发现自己没能穿越回去,却出现在了一片星空之上!
  • 海贼王之不麟皇

    海贼王之不麟皇

    “啊啦啦啦-麟皇是个值得认真对待额度强者”青雉一脸严肃“正义不允许被玷污”赤犬怒道“好怕怕。,麟皇可是很厉害的”黄猿一脸好怕怕的样子
  • 神级狂婿

    神级狂婿

    他们都叫我窝囊废女婿,却不知我掌握全球经济命脉,富可敌国尊贵无比!
  • 诡事之风口锁龙

    诡事之风口锁龙

    讲述了我和发小小顺子合伙寻找传说风口林锁龙井的事,途中遇到神秘黑衣人,盗墓贼,最终小顺子莫名癫狂,神志不清,出墓后只剩下我和一段神秘的故事,供后人谈笑。
  • 檀山南

    檀山南

    本书讲述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美丽的海边小城“之岛”,主人公阿素和阿杰两兄弟感人至深的兄弟之情,历经风雨,手足情深。寂静的檀山,洛越的爱在6岁萌动,几多波折不改初心,我孤单的伫立海边,潜潜忧伤,触海连天。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糖尿病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糖尿病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