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8800000025

第25章 砖瓦石作的营造特点

建造沈阳故宫不仅仅使用大量的木材,还使用了大量的来自海城的砖瓦和来自本溪的石材。

沈阳故宫所使用的砖多为加工过的砖,砖的型号比较多。而古建筑材料中砖的规格一直比较混乱,各地砖窑生产的砖料只是大致统一,从未达到标准化,清工部所颁布的枟工程做法枠所列砖料,只是为了算料时的一种取定,而不是规定。但是从清式常用的砖的规格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原则,接近4a×2a×a(其中 a为砖的八个棱中最小的一条棱)。如城砖中的澄浆城砖尺寸为470×240×120、大停泥砖为320×160×80、小沙滚砖为280×140×70.基于这个原则推断出沈阳故宫所用砖的型号有300×145×60、330×165×60、350×175×60、470×330×110、500×250×120五种型号。沈阳故宫砌筑墙体所用“桃花浆”,其配比为石灰、黄泥按3∶7的比例调成浆状。墙体砌筑时为了节约砖采取内外两侧砖砌筑,中间用碎砖砌筑并灌“桃花浆”。这种墙体虽为单一型(相对于复合墙体)墙体,但由于其墙体的厚度较大,所以能够有效地御寒。沈阳故宫中使用了不少石材,重要建筑如崇政殿使用的石材为本溪小豆红石,次要建筑使用的则是本溪小豆红石和一些易风化的石灰石。一些石材的尺寸。

砖瓦的使用历史悠久,商代出现了陶瓦,西周时期开始使用板瓦、筒瓦、瓦钉等陶器。战国时砖瓦逐渐增多,并出现圆形瓦当和文字瓦当,空心砖数量也有所增加。隋唐以后及至元、明、清时代,砖瓦的使用虽更为广泛而普遍,但就其纹饰和文字,及其艺术和学术价值而论,已趋于日益衰落了。就琉璃瓦而言,两晋南北朝琉璃瓦主要用于建筑的屋檐装饰。北魏使用了黄、绿两种琉璃瓦件,隋唐两朝是琉璃技术发展的成熟时期。大明宫屋顶全部使用琉璃瓦,表面雕有莲花的绿琉璃砖。唐三彩以及宋朝钧、汝、哥窑出产的琉璃制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琉璃砖瓦的烧制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琉璃砖瓦在满族宫殿中使用时间比较晚。努尔哈赤所建的都城中最早见到琉璃砖瓦是在辽阳八角殿,以前的建筑所用材料多为普通砖瓦。如兴京赫图阿拉以及界藩、萨尔浒的“汗王殿”和“宫室”建筑,都是青砖瓦房。

沈阳故宫的砖瓦来自哪里,很长一段时间困惑着沈阳故宫的研究者们。根据历史文献和实地发掘现在这个问题基本澄清。枟满文老档枠在天命六年七月初七记载:“带来乘刀船去尼堪的八十六人,收养有用的工匠,其余人都杀了”。说明当时满族统治者还是很重视技术,对匠人很优待的。为沈阳地区能够出产琉璃砖瓦提供了技术资源。另外枟海城县志枠记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窑,制黄绿琉璃瓦。清时工部特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这说明黄瓦窑清朝时期已有该窑。枟重修缸窑岭伯灵庙碑记并序枠云:“清初……千总侯振举采访此地之土可制琉璃瓦,因而赏振举世袭盛京工部五品官,管理黄瓦窑……”。这又说明黄瓦窑建于清初。据枟侯氏宗谱枠和枟侯氏谱书枠载,侯氏世居晋地,其先辈侯安迁至东北,世居海城析木,明万历时期,其祖时虎公为辽东东宁卫都指挥使,授骠骑将军。到世曾祖侯振举时,已归降后金,并入了努尔哈赤的汉旗。侯朝阳、侯朝忠随任关东,以同辅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欲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正在海城烧窑的侯振举特送绿釉盘碗,高皇帝……特授夫千总之职(五品官)。在海城析木专门管理烧制琉璃瓦,以备修理陵寝、宫殿之用。另外考古人员已经在海城市析木镇缸窑岭村旁边一处山谷完整地挖掘出来的一座烧制琉璃瓦的馒头窑。古窑东西长六点五米,南北宽五米,整个窑保存完整。火塘、烟道等清晰可辨,而且窑内整齐堆放当年烧剩的毛坯瓦。窑内共出土了一百余件有价值文物,包括琉璃瓦、筒瓦、瓦当、滴水瓦、脊瓦、板瓦等,还有大吻、花牙子等建筑材料,尽管这些文物已经在地下沉睡数百年之久,但仍可见做工精致,颜色鲜艳,有的瓦件上清晰地刻有大清门、昭陵角楼、永福等字样。从这些文献和考古发现可以看出海城有黄瓦窑,而黄瓦窑为沈阳故宫的建造提供了砖瓦。黄瓦窑在清朝一直为一宫两陵提供维修所用砖瓦,只是清末皇瓦窑荒废之后,近年来沈阳故宫维修的砖瓦才从关内如北京门头沟等地运来 。

第一节 须弥座

在沈阳故宫中带有须弥座的建筑物分布在早期和中期的建筑物(即中路和东路)上。这两路建筑是作为太祖和太宗皇帝办公、生活之处,对基座进行隆重的装点对于加大等级性的表现是必须的。沈阳故宫中的须弥座可分为普通须弥座和带勾栏的须弥座两种。沈阳故宫的须弥座清式常用的做法有相同之处,如沈阳故宫中须弥座的转角都带有角柱石。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的特殊性,沈阳故宫建筑的须弥座又与清式常用做法存在很多的不同。首先沈阳故宫建筑须弥座的组成部分与清工部枟工程做法枠中的规定有所不同之处:清式须弥座的基本构成(自下而上):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而沈阳故宫的须弥座式的构成为(自下而上):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沈阳故宫的须弥座缺少下枋。其次各部分所占比例也不同:清式须弥座的基本比例:圭角10、下枋8、下枭6、束腰8、上枭6和上枋9,而沈阳故宫大政殿下须弥座基本比例:圭角 7、下枭 7、束腰50、上枭7和上枋7(以皮条线约25毫米高为1)。

一、普通须弥座

普通须弥座是指不带雕刻,无栏板柱子和龙头的须弥座,这种须弥座分布在沈阳故宫中大清门和台上五宫以及崇政殿的左右翼门。台上五宫清宁宫须弥座基本比例:下枋4、下枭5、束腰13、上枭5和上枋4,台上五宫其余四宫须弥座基本比例:下枋4、下枭5、束腰10、上枭5和上枋4(以皮条线约25毫米高为1)。上下枋和上下枭所用石材基本为本溪小豆红。束腰转角为角柱石,其余上下为石材中间加1-3皮砖。

二、带勾栏的须弥座

崇政殿的须弥座平面为长方形,高1.4米左右,有角柱石,为了方便皇上从台上五宫进入崇政殿,在崇政殿的北侧设置了御道和御道两侧两个踏跺,南侧也同样为了方便大臣上朝设置了御道和御道两侧两个踏跺。踏跺石略显沙红色,是本溪产的红豆沙石。崇政殿须弥座的各部分位置和比例与大政殿的须弥座基本相同,仅束腰由50改作40.崇政殿须弥座的每个部分均为素面,即使束腰部分也没有清式常做的各种雕刻。束腰由10皮青砖磨砖对缝砌筑而成。

大政殿是努尔哈赤议政和举行盛大庆典的重要宫殿建筑之一。是与大政殿同等重要的建筑物,须弥座平面为八角形,高1.6米左右,有角柱石,东西南北四出踏跺。它的各组成部分、位置和尺寸与清工部枟工程做法枠中规定的清式须弥座不同之处很多。大政殿台基没有下枋,在束腰部分每个面上由一个团龙雕刻且每一个面的四角也有雕刻。在崇政殿的须弥座的上枋部位,勾栏的柱子之下,安放挑出的石雕龙头。崇政殿只有四角位置设置大龙头(四角龙头),而没有小龙头(正身龙头)。由于崇政殿是硬山,在墀头的内侧设置的大龙头便和台基垂直,而不是通常的斜四十五度相交。崇政殿廊下四角排水通过大龙头,中部排水则通过在地垘下部紧贴上枋部位凿孔来解决的,而不是通过小龙头。龙头的余长(即后端压在柱子下的部分)较短,清式做法是余长大于挑出的2倍,以防止倾覆。而故宫龙头余长为挑出的1/3,从力学上讲是不合理的。余长的高度为上枋和地垘之和,比清式的大于二者之和要小。龙头的宽度稍大于柱子宽度。余长和宽度与清式小龙头几乎相似。

第二节 地 面

沈阳故宫建筑的地面底层采用夯土,上置黄土球。黄土球上铺方形地砖,黄土球孔隙内灌注白灰浆或桃花浆,夯土和白灰浆都可以防止潮气上升,有利于建筑室内防寒和防止地面冻胀。土壤的热惰性较大,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沈阳故宫建筑强调对地基的夯实,更加保证了室内地面温度的相对稳定。这样同时也可以防止地下潮气向上返,保护基础少受冻害的影响。沈阳故宫的地面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地面。但由于地面的维修率较高故宫中的地面大多已是近年更换的,甚至已使用了水泥预制砖和人造石材。

细墁地面的做法特点是,砖料应经过砍磨加工,加工后的砖规格统一准确,棱角完整挺直、表面平整光洁。地面砖的灰缝很细,表面经桐油浸泡,地面平整、细致、洁净、美观,坚固耐用。细墁地面在沈阳故宫中主要用在崇政殿和大政殿的室内,地面的铺砌形式为方砖十字缝。在沈阳故宫多用方砖糙墁,台上五宫所用的形式也单一为条砖十字缝。

散水用于房屋台明周围及甬路两旁。沈阳故宫的室外地面已多次抬高,散水多不可见。在大清门外有1954年重修后的散水,做法是台明周围铺砌条砖,条砖外铺红色石材,最外边为立砖栽的牙子。

东路和中路的建筑中轴线上御路石又称“中心石”稍微古旧。东路为宫门到大政殿月台前。中路为大清门到崇政殿月台前,然后到凤凰楼。石材东路较杂,中路多为本溪小豆红石。

第三节 火地、火炕、烧火口、烟囱

沈阳地处寒带,采暖是沈阳故宫建筑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建筑手段的采暖方式主要有火地、火炕、火墙等。火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火地是由布于地面之下的主次烟道和分布在房间相应位置的烧火间(或烧火坑)组成,烧火的烟最终由独立烟囱(或不同形式的排烟口)排出。

沈阳故宫除了清宁宫现存有火地之外,其他房间的火地大都被填死废弃不用了,所以很难知道其内部具体构造。只能从表面现存的一些情况,推测其内部构造。火地与火炕的热源一般都来自烧灶。烧灶不但要满足采暖,还有烹煮祭祀用品的功能。这种“采暖炊事一把火”、“火炕火地一把火”、“多炕连通一把火”,为东北民居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普遍做法,清宁宫更是集中体现了这种采暖方式的典型。

在介祉宫、颐和殿、大清门、台上四宫、嘉荫堂、左翊门、右翊门和十王亭等几处也发现有较大烧火口的痕迹。其中前三座建筑都是在东、西稍间外南檐墙下各有一处,台上四宫分别是在建筑南次间的后檐墙下各有一处。虽左翊门和右翊门只是辅助性次要建筑,却在其前后檐墙下各有两处烧火口(共八处)的痕迹,说明在这些建筑中皆设置了火炕。

沈阳故宫台明开口的烧火间类似于北京故宫,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较多,大而方,设盖,如保极宫(1050mm×970mm);另一类小而扁,采用较少,只在继思斋南檐墙下有两个、北檐墙下有三个(990mm×415mm)。由于用地的限制,继思斋与保极宫、崇谟阁的间距较近,所以继思斋采用较小烧火口,并且用石板将墙体撑住,烧火口空间向墙下扩展以保证足够的面积。

沈阳故宫的排烟方式有三种:为跨海烟囱、二龙吐须和台明侧面开排烟孔。

一般来说,东北民居由于采暖和烧炊的需要,出烟量很大,烟囱是必不可少的,烟囱的做法也多种多样,而且各具特色,其中跨海烟囱是满族民居所独有的一种排烟形式,通过外墙上的孔洞将一段低矮的水平烟道延伸到室外,并在室外不远处砌筑一个独立的烟囱。这就是跨海烟囱。清宁宫的烟囱就属于满族民居跨海烟囱的典型应用。

在清宁宫中北炕和西稍间南炕以及顺山炕所产生的烟可由建筑后面的跨海烟囱排出。而东稍间的南炕为独立的一盘炕,它所产生的烟无法通过跨海烟囱排出,设计者采用了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清宁宫东稍间的槛墙下砌一个壁龛,在壁龛的上方两侧设置两个孔,现在用手稍微探入壁龛即可摸到这两个孔,在这个壁龛下面是室外烧火间,烧火口位于烧火间的最低处,而排烟的孔位于壁龛的上部,设计者利用这个高差,保证了烟走抬头,进而保证了南炕的正常工作。而这种排烟方式从外墙看壁龛似一个龙头,而两个排烟孔排出的烟似龙须故名“二龙吐须”。

沈阳故宫还有一种排烟方式,不破坏墙面,而在台基的台帮上开洞,原理和做法都类似于二龙吐须,只是排烟孔设置的位置不一样。

第四节 墙 体

一、各种砌筑类型的摆砌方法

墙体的摆砌方法属于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墙体的构造。沈阳故宫的建筑墙面的摆砌筑方式更多的是和历史上当时华北和东北地区通用的技术以及满族的民居所使用的技术有很大关系。又由于建筑技术的横向连续性,这种技术在其他地方也会存在,只是在材料上会有所不同。对于墙体来说,所用的材料大致相同,都是黏土砖,所以其砌筑方法和其他地区大致相同。

在墙体的砌筑方法上,因建筑的地位的差异和构件所在建筑的部位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砌筑方法,如下碱使用干摆、上身使用丝缝砌法。沈阳故宫中所使用的砌筑方法有干摆、丝缝、糙砖墙和琉璃砌体。

干摆即磨砖对缝,先将条砖五面中心部分进行“五扒皮”。这种做法在建造东路和中路建筑时未曾使用,如崇正殿的山墙的上身和下碱用的都是丝缝。在乾隆时期建造的东西所建筑中下碱普遍使用了干摆做法。干摆做法用于较重要建筑的墙体。砌墙时先在边口刮油灰少许,以免碰伤边角。再平砖干摆顺砌错缝,然后在每层内部灌注桃花浆,砌完后外面再加水磨平。达到外观有缝不见缝为止。每砌五层内加暗丁一道,使之上下叠压将墙体内外皮联成整体。

干摆墙的墙面没有明显的灰缝,也可认为是一种无缝墙。而丝缝墙的墙面有比较细小的灰缝,故又称为细缝墙或撕缝墙 ,灰缝约2~3毫米。丝缝墙采用丝缝砖,丝缝砖也是加工五个面,同干摆砖不同的是砖的上面一个大面不砍包灰,要求磨平并与长身作直角相交,此面称“膀子面”。其他各面加工同干摆砖。摆砌时膀子面朝上,外口挂青浆灰,里口打灰墩(称为爪子灰),摆好砖后用瓦刀挤出灰浆并随手刮去,其他同干摆墙操作,最后不用清水冲洗,而用竹片耕出横平竖直、深浅一致的缝。

丝缝是沈阳故宫中路建筑普遍使用的一种砌筑方法,崇政殿和台上五宫都使用了丝缝的砌筑方法。在清式做法中丝缝一般不用于下碱,但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上身和下碱都同时使用了丝缝砌筑方法。

糙砖墙在沈阳故宫中用于建筑的很少,至少是现在存留的建筑没有用糙砖墙的,东所的院墙使用了糙砖墙,这是沈阳故宫中使用为数不多的做法。

沈阳故宫中琉璃砖在墙体上的使用只是在建筑物的局部使用,与其他砌筑类型相组合。一种是在墀头上身使用,如崇政殿和大清门。另外一种是琉璃博缝板,在沈阳故宫建筑上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只要是琉璃屋面就使用了琉璃博缝板。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大清门、崇政殿为硬山顶建筑,仅从屋面等级上看它们在中国古建筑中是比较低的,为了提高其地位在硬山的墀头部位使用琉璃。硬山墀头使用琉璃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这也是满族统治者和当时的工匠的一大创举。

早期满族建筑更多地取材于民居建筑,而满族的民居由两种材料建造,一种是砖,另一种是土坯。使用砖建造的建筑因其坚固、造价高,为有钱有势人所使用,所以其地位较高。故而愿意将砖的原始形式表露在外,不使用表面抹灰的形式。而用土坯建造的墙体为了增加保温性能和保护内部的土坯不被雨淋,通常表面会采取抹泥的形式。在满族民居中就形成了这两种墙体的处理形式。很明显露明做法的地位高于抹灰做法。所以沈阳故宫中早期的建筑的墙体很少在墙面上做抹灰处理的,通常都使用露明做法。所以其建筑砖的排列组砌形式就显得很重要。

沈阳故宫中墙体砖的摆置方式均为顺砖卧砖。其砖缝形式十字缝、三顺一丁(又叫三七缝)、一顺一丁(又叫丁横拐或梅花丁)等。十字缝做法在故宫中用的最多。十字缝做法的特点是,砖全部以长身面露明(转角处除外),因此不但省砖,而且墙面灰缝少。干摆砌法的墙面效果讲究要做成“一块玉儿”(即看不出灰缝)。十字缝的特点有利于这种墙面效果。但十字缝做法如处理不当,砖的拉结往往存在问题。如崇政殿的山墙严重开裂。十字缝在沈阳故宫分布广泛,大清门、崇政殿、日华楼、师善斋、保极宫、戏台、扮戏房、崇谟阁、继思斋、文溯阁、太庙等建筑的墙体都使用这种砌筑方法。三顺一丁又称“三七缝”。这种形式的墙体拉结性较好,墙面效果也比较完整,因此三顺一丁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如台上五宫、凤凰楼、迪光殿、西所东值房、迪光殿西小殿都使用了三顺一丁的砌筑方法。

在沈阳故宫早期的建筑中所使用黑框白灰的形式,来源仍然是满族民居的土坯墙抹草泥的形式。到了后期建筑即乾隆时期的行宫部分,在皇帝的心中早已有了清式的等级观念,按清朝的等级制度中软心(框内为抹灰)落膛心做法低于硬心(砖框内为砖砌筑的膛心,往往做各种形式的砖雕)落膛心做法。故而沈阳故宫行宫建筑中的落膛心为软心抹灰做法,而没有使用硬心做法,避免了过分超越祖上宫殿建筑的规制,体现帝王为天下孝之楷模的作风。在现存建筑中除近年维修过的几栋建筑使用了硬心做法,这和当初的设计意图有所偏离。落膛在大内和礼仪建筑中仅用于廊心墙,形式也很简单,一律采用黑框(由线枋子、大枋子和拐子砖砌筑)白心的做法。

乾隆时期修建的行宫部分又将砖圈用于墙体装饰。砖圈作法是落膛作法一种变化,由线枋子、大枋子和拐子砖砌筑的框改为用清水砖砌筑。而沈阳故宫大内和礼仪建筑的山墙一律采用露明做法,没有任何的装饰。东西所出现过标准的“五进五出”的做法,如迪光殿配殿。也有将清式“圈三套五”的做法演变为“圈六套六”,即进出均为七层,如仰熙斋的山墙。清式“圈三套五”的做法一般不作软心,交圈的砖为条砖。而故宫中带砖圈的山墙则普遍采用了软心作法。交圈的砖故宫则有条砖也有丁砖。

二、各种墙体的做法

1. 山墙

沈阳故宫中早期建筑山墙上身均为露明做法,墀头上身为琉璃砌筑的建筑下碱不带石活,为青砖砌筑的则带石活。带石活的建筑下碱由角柱石、压砖板和腰线石组成。在东西所里出现盘头为琉璃砌筑,下碱带角柱石,如保极宫。沈阳故宫山墙的砌筑方法也较为统一,大多为“十字缝”或“三顺一丁”作法。沈阳故宫中乾隆时期建筑山墙为抹灰软心或整山墙上身抹灰。重要建筑使用整山墙抹灰做法,抹灰的颜色除文溯阁为灰白外,其余均为红色。抹灰软心有“五出五进”和“圈六套六”以及“鬼脸作”等形式。

沈阳故宫大式山墙的山尖拔檐以下与上身作法相同。做法较清式做法随意,如“三顺一丁”砌筑时无中间“座山丁”,十字缝摆法也未从中间开始。上身砌法、用料和下碱大多相同,如崇政殿的山墙和下碱均为丝缝做法。早期建筑的下碱多为丝缝做法,后期则为干摆做法。下碱的高度在1500~1200之间,下碱的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的勒脚,比上身稍厚。下碱和上身宽度的差的一半为花碱,沈阳故宫的山墙除清宁宫外都退花碱,大内和礼仪部分建筑所退花碱小,一般建筑为10mm,规模小的建筑为5mm,行宫建筑所退花碱稍大且较为统一,多为 20mm。台上五宫的清宁宫山墙无下碱,即山墙通体为露明、丝缝、十字缝做法。

沈阳故宫中墀头的下碱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带角柱石,这种往往带挑檐石,此时腿子的小台阶比不带挑檐石要大一些。另一种为不带角柱石,早期建筑为露明,丝缝做法,乾隆时期的建筑为抹灰和露明干摆同时使用。墀头下碱的“看面”形式和正身的看面形式在沈阳故宫中大多是相同的,因为沈阳故宫地处寒带墙体较厚,所以重要的建筑的下碱一般用“大联山”,如崇政殿、大清门、清宁宫。次要的建筑墀头下碱的“看面”使用“三破中”、“马莲对”、“狗子咬”,如西所东值房。

2. 廊心墙

沈阳故宫中廊心墙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上身为软心的廊心墙,如崇政殿。这种做法在早期的建筑中比较普遍。第二种为无“灯笼框”的“闷头廊子”,如大清门。第三种为有“灯笼框”的“闷头廊子”,如西所仰熙斋。廊心墙恰在游廊的通道上,叫作“廊门桶子”或“闷头廊子”。清式的闷头廊子用木板圈成一个矩形门洞叫作“吉门”,吉门上方的做法叫作“灯笼框”。故宫中上方为方形,灯笼框四周用六角八字砖砌筑,中间为软心,四周黑烟子浆刷成黑色,中间刷白。

廊心墙下碱的用料和砌筑类型与山墙下碱一致,下碱的高度与山墙下碱高度一般相同,廊心墙下碱的高度也有比山墙下碱高的,如崇政殿。还有下碱和上身做成一体,如大清门北侧廊心墙。下碱的砌筑形式多为“十字缝”,两端的砖砍成六方八字,但廊心墙下碱与槛墙相交处没留八字柱门,两墙直槎砌严。

廊心墙上身较简单的做法是糙砌抹灰。这种做法虽然简单但等级较高,因前期建筑多用此法,如崇政殿。

3. 槛墙和檐墙

槛墙和檐墙都在前后檐,只是木装修风槛下面的墙体叫槛墙,而除此之外的前后檐的墙体叫檐墙。槛墙厚不小于柱径,槛墙的层数有单数,也有双数。砌法与山墙下碱一致,槛墙的砌筑类型和廊心墙的下碱一样为本建筑中最讲究的做法,早期建筑为丝缝、露明做法,砖缝的排列形式为十字缝。行宫建筑的槛墙则为整砖露明干摆做法。摆砌方式多为三顺一丁,仅在清宁宫出现二顺一丁。

檐墙在后檐位置的叫后檐墙,在前檐位置的叫前檐墙。在沈阳故宫中前檐位置的檐墙多为槛墙,仅台上五宫二者并存。早期的建筑均为露檐出(檐墙上露出椽子)。下碱的高度同山墙的下碱高度一致,用料及砌法也与山墙下碱相同。砖的层数为单数。上身里皮不退花碱。露檐出后檐墙的外皮上身早期为整砖露明如大清门,乾隆时期的建筑为抹灰做法(红灰)。

在沈阳故宫早期建筑中檐墙的处理上使用很多有利于保温的措施。第一,柱子和墙体的关系与关内不同。在关内柱子往往有半个柱径露在墙体外面,墙体平面呈八字形,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柱子受潮腐烂。沈阳故宫的墙体完全将柱子包在墙体里面,有效地防止热桥的产生,为防止柱子受潮又在外墙上柱子的位置设置了通风孔。第二,前后墙体的厚度不同。大清门的前槛墙(厚450mm)、后檐墙(厚900mm)厚度不一,后檐墙与山墙(厚 900mm)、墀头(厚900mm)厚度相同。崇政殿及左右翊门的墀头与山墙也同厚,这种做法与后期乾隆建造的东西所、西路的硬山式建筑前后槛墙(檐墙)和山墙厚度一致,且厚度变小有所不同,显示出在构造做法上入关前后的差异。沈阳地区天气寒冷,墙体加厚有效地抵御严寒,而前槛墙能经常晒到太阳,冬季的热损失相对较小,故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可以减小其厚度。而入关后考虑的是华北地区的气候,相对东北较暖和,所以墙体整体变薄,故前后槛墙的厚度一致。其实,这种变化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是一种倒退。第三,前后墙窗所占墙体的面积不同。大内和礼仪建筑窗所占墙体面积随着南北的不同有所变化,前墙窗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后墙,依据在于南向为争取充分的日照,而北向更倾向于防寒的要求。这种做法来源于满族民居的正房的做法,但也有处理不当之处,在台上五宫除清宁宫之外的四宫皆为东西向开窗,也按照南北向正房的办法处理,属于机械套用模式的结果。

第五节 屋 顶

沈阳故宫早期建筑屋顶形式很简单,在东路其主体建筑大政殿为仿游牧民族帐篷的攒尖顶,十王亭为歇山顶亭式建筑。中路建筑主要仿照满族民居的建筑形势,以尖山式硬山顶为主。到了乾隆时期,其屋顶形式才随着对汉文化的全面吸收而丰富起来。进而在西路和东西所出现了悬山顶、重檐歇山顶、勾连搭和卷棚式硬山顶。

一、硬山琉璃瓦屋顶

沈阳故宫中尖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分布在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台上五宫及其东西配殿;太庙的偏殿、耳房和庙门;西所值房、七间殿;西所保极宫、东所介祉宫、西路的文溯阁、九间殿。三个时期重要的建筑都有使用琉璃瓦屋面的。硬山建筑包括屋面、正脊、垂脊等几个重要部分。

1. 屋面

沈阳故宫尖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琉璃瓦屋面,它的特点也是满族与汉族对建筑理解的不同之处。在清代规定,亲王、贝勒、郡王用绿色琉璃瓦或绿剪边,皇宫和庙宇用黄色琉璃瓦或黄剪边。而沈阳故宫作为皇宫使用了硬山琉璃瓦屋面,绝大部分的琉璃瓦屋面是黄琉璃绿剪边(中间黄琉璃周围镶三陇绿琉璃瓦)。这种做法在关内宫殿建筑中是少见的。在尖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中除了黄琉璃绿剪边还出现了黑琉璃绿剪边(文溯阁屋面中间为黑琉璃周围镶三陇绿琉璃瓦)。文溯阁的琉璃瓦屋面又不同于前者。文溯阁本身是皇家图书馆,防火是很重要的一项功能要求;故采用了色泽凝重清雅的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冷色调作为装饰的主色。另外文溯阁的装饰处处能体现水纹。正通脊上有水纹雕饰就是一例。这也是古代建筑师对建筑心理学的重视,以此来寄托不要发生火灾。除了前两种屋面在太庙还使用了满堂黄屋面,在故宫中也只有太庙组群的六个建筑物采用了满堂黄琉璃瓦屋面。

大清门于1951年失火致使部分焚毁,1954年修复。从当年留下的清单和总结报告中推断出琉璃瓦屋面的构造从下至上为望板、铅背、护板灰、石灰炉渣、青灰苫背、琉璃瓦。总结中写到“屋顶均铺有铅背,接口为焊接”,重修时因铅背数量不够,而将原有铅背熔融制成长1.9米、宽5米、重19斤的铅片铺设于部分屋顶,其余部分为减轻屋顶荷重改为望板上涂油防腐。从最近维修的戏台看防水普遍使用了 SBS 卷材。 同样,为了修复的经济性和坚固性现在正在进行的戏台部分建筑群的修复完全使用了现代的材料,如水泥、卷材等。

2. 正脊

早期尖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建筑正脊的基本构造从下至上为正当沟、平口条、悬鱼、通脊、平口条、扣脊筒瓦。如需增加时在通脊的上下加群色条(崇政殿)或者仅在下面加群色条(大清门)。除了最上面的扣脊筒瓦和清式构件相同,其余和清式形式差别很大,压当条外露一面为斜纹。悬鱼类似于等肢角钢外露一面上釉,上侧为圆珠混,下侧为波浪豁口。通脊的形式比清式的赤脚通脊还要简单,外表面没有任何弧形的装饰,只在平面上雕刻装饰物。就颜色而言通脊底色为黄色,上面装饰有五彩琉璃高浮雕,雕饰为龙纹。平口条和压当条为蓝绿色,其余构件为黄色,在等级上只是龙的形式不同。台上五宫中的四个次宫在群色条之下设置两层压当条,比大清门、清宁宫多出一层。这可能是皇太极为了平衡次宫和正宫的关系而为之。大内建筑的正脊是五彩琉璃,行宫建筑正脊则都是黄色。

乾隆时期的行宫建筑尖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建筑为太庙的偏殿、耳房和庙门、西所保极宫、东所介祉宫以及西路的文溯阁等。这个时期的建筑样式丰富,太庙和清式的基本一致,构造从下至上为正当沟、平口条、悬鱼、正通脊、平口条、扣脊筒瓦。颜色为黄色。正通脊上无雕饰。太庙建筑群的正脊都是全黄色的,这也是故宫建筑中唯一一组屋顶全黄色的建筑群。原因是太庙建造于清朝盛期,黄色是和皇权连在一起的。而西路的文溯阁正脊的基本构造从下至上为正当沟、压当条、通脊。颜色全部为绿色,正当沟和压当条的正面出尖角。文溯阁正脊的做法和清式做法差别较大,原因是文溯阁是仿照宁波天一阁而建,其构造充满南方地方色彩。

圆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建筑在早期和中期建筑中没有出现过,在乾隆时期的建筑中有所使用也都是一些比较次要的建筑(西路仰熙斋及其配殿、西所东值房西路嘉荫堂),卷棚式屋面正脊比较简单,只在前后坡放置折腰瓦罗锅瓦相互连接。

3. 垂脊

垂脊是硬山、歇山顶上向下垂的四条屋脊。硬山屋面的垂脊分为兽前和兽后两部分。沈阳故宫早期尖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建筑垂脊兽后的基本构造为(从下至上)斜当沟、平口条、悬鱼、垂脊筒子、压当条、扣脊筒瓦。仅有崇政殿为了增加垂脊高度在垂脊筒子和压当条之间增加一层压当条。垂脊筒子和正脊的通脊相似,除五宫的配宫使用黄色琉璃雕饰龙纹外,台上五宫的其余建筑和大清门、崇政殿的垂脊筒子使用五彩琉璃雕饰龙纹。平口条和压当条为蓝绿色,其余构件为黄色。垂脊兽前的基本构造从下至上为斜当沟、平口条、悬鱼、扣脊筒瓦。和兽后一样也只有崇政殿在悬鱼和扣脊筒瓦之间增加一层压当条。早期沈阳故宫建筑的垂脊端部正常使用了淌头和撺头,所以垂脊端部稍微上翘。后期建筑的淌头和撺头截断了平口条、悬鱼,甚至有时只用淌头。

圆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垂脊兽后做法和兽前做法相同,而且和清式垂脊兽后做法相同,颜色全部都是黄色,从建筑的次要性和使用人辈分也可以看出黄色在沈阳故宫中等级并不是很高,它是低于五彩琉璃的。

(3)歇山琉璃瓦屋面

中路的凤凰楼是沈阳故宫的早期建筑中唯一琉璃瓦屋面的歇山建筑,为不收山的歇山“三滴水”式重檐。在乾隆时期的建筑中歇山式建筑比较多,太庙的正殿、东西所的颐和殿、迪光殿都使用了歇山顶,甚至敬典阁和崇谟阁还使用了重檐歇山顶。

沈阳故宫的歇山建筑只有尖山式,所以正脊只有尖山的大脊而无圆山的过垄脊。大脊的构造做法同硬山的构造基本相似。仅仅全都在通脊下增加了一层群色条和平口条增加大脊高度,戗脊的兽前和兽后的构造做法同硬山的基本构造相似。从颜色上讲也仅有凤凰楼使用五彩琉璃,其余全部使用黄琉璃。从沈阳故宫本身黄色低于五彩,而清式黄色和皇权联系在一起为最高等级。所以从这一点上讲乾隆皇帝既不欺祖又彰显了自己的尊贵。垂脊也同硬山的基本构造,颜色上也是仅有凤凰楼使用五彩琉璃,其余全部使用黄琉璃。

4. 攒尖琉璃瓦屋面

攒尖琉璃瓦屋面在后期建筑中没有出现,仅出现于早期的大政殿和奏乐亭,虽然数量少但由于大政殿的特殊地位,攒尖顶在故宫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大政殿又名“大衙门”“笃恭殿”是努尔哈赤时期的金銮殿。后期它被皇太极主要用作举行大典的礼仪之所。大政殿为沈阳故宫早期建筑的代表作品,屋顶是八角重檐攒尖顶。

八角攒尖建筑屋顶只有宝顶、垂脊和屋面。沈阳故宫大政殿的宝顶和清式做法明显不同,基本构造为从下至上为八角当沟、八角压当条、八块立混砖和八块咬脊兽围成的圆鼎座、十六角压当条、十六角平口条、下枭、两层莲花座、带上下束腰的宝顶、两层莲花座、火焰珠。在宝顶的下束腰上套一铁圈,铁圈上拴八根铁链,八根铁链的另一端固定于垂脊上的八个鞑人。

垂脊的做法构造从下至上为斜当沟、平口条、悬鱼、通脊、平口条、扣脊筒瓦,除了通脊上的龙为五彩,其余均为黄色。垂兽造型同硬山琉璃瓦屋面的垂兽。走兽上层为五个五彩琉璃跑兽,分别是龙、凤、天马、海马、羊,下层为三个,分别是龙、凤、天马(这在维修时按维修人的意图做了改变,原大政殿上的走兽很乱,约有40余个形态各异的走兽)。在大政殿上檐每条垂脊的兽后部分的中部设有鞑人一尊。它们的造型各不相同,无论是服饰,还是面容均有很大差别。角脊部分和清式差不多,仅撺头不是截断压当条和平口条,而是将压当条和平口条抬起即撺头和仙人之间增加压当条和平口条两层。

屋面也是黄琉璃绿剪边(中间黄琉璃周围镶三陇绿琉璃瓦)。屋面的构造做法是先铺设望板其上,再铺设一层铅板(铅背)、第三层抹2厘米厚的护板灰,此护板灰用白灰膏加入百分之五的麻刀来铺抹赶光压实。其上为泥背,但这种泥背厚度15厘米,上抹3厘米的青灰背。青灰背是苫背的最后一层,抹完后赶光压实,直到干透后才开始铺瓦。灰背为三层:护板灰、灰泥背、青灰背,具有保温和防水的双重作用。在大政殿的维修中铅背已被改为二毡三油。

5. 筒瓦屋面

筒瓦屋面在三个时期的建筑中都有分布,筒瓦屋面建筑的级别都比较低,建筑的类型也比较少,仅有硬山和歇山,屋面上都有仙人走兽。筒瓦屋面占沈阳故宫屋面的40%。

硬山筒瓦屋面分布在东路銮架库、十王亭;中路飞龙阁和翔凤阁、东西七间楼、霞绮楼和日华楼、协中斋和师善斋;西所值房、七间殿。

早期硬山和歇山黑瓦屋面建筑正脊的基本构造从下至上为当沟、两层瓦条、混砖、陡板、混砖、眉子。而且垂脊的兽后构造也是如此。筒瓦屋面的做法应来源于民居,而后期维修时皆按照清式习惯做法。

同类推荐
  • 梦幻三国之梦回建安

    梦幻三国之梦回建安

    公元2020年夏季的一个雨夜,云梦天还在王者荣耀里和朋友们开黑,忽然之间狂风大作,霎时间随着一道耀眼的光芒,我们的主角云梦天头昏脑胀,瞬间昏死过去,过了许久,忽然之间,云梦天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这时云梦天醒来了,发现眼前的一幕让人不可思议,他正处在一座山坡上,山下是两只大军正在对峙…
  • 名邦硕儒张穆

    名邦硕儒张穆

    本书主要介绍了清代中叶著名学者、山西平定人——张穆的家世、著作以及他的人生经历,张穆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诗人、书法家和爱国者,本书可读性强。
  • 风云战国之一代军神

    风云战国之一代军神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他,是一个来自中华民族的穿越者,却天公不作美的穿越到了中华民族的死敌日本。他,从今川家的吉田起家,本想以仁德救世,却遭今川义元沉重打击,才发现这乱世本就是人性泯灭的时代,只有以杀止杀才能在乱世中求存。阴谋、背叛、合纵连横,看一个来自未来的计算天才,如何以铁血手段一步步成为一个以下克上的枭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家,这一切,尽在“缝中窥人”作品《风云战国之一代军神》。强烈推荐:《斗魂》作者—缝中窥人。读者讨论群:61182292
  • 跟着刘备去卖鞋

    跟着刘备去卖鞋

    卖鞋,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有人的地方就有鞋,我不卖鞋谁卖鞋?现代攀岩爱好者陶保失手坠崖穿越回到了东汉末年幸运的遇到了刘备刘备已经够穷了,还碰上个蹭饭的于是传授陶保编草鞋技术从此刘备便有了连锁分店陶保鞋业越做越大,从开始的草鞋,到靴子,再到皮靴,又到贵族专享,再到私人定制。。。。。。且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走向三国第一富,谁敢动我,我就用钱砸死他!
  • 乱世紫薇剑

    乱世紫薇剑

    当武功之强弱决定了天下大势甚至历史走向,一剑在手天下我有,何等豪迈?然而,这一切都那么简单吗?其中的争斗与阴谋,还有无尽的心酸与苦楚。让一个本来低调安稳的少年渐渐看懂英雄与枭雄,陷入了顺天与逆天的抉择,谁是对的?谁来拯救这个乱世?友谊、爱情、亲情,怎样找回来?
热门推荐
  • 小乔心爱

    小乔心爱

    初见,他说:“丛林的规则要由猎人来定,小怪兽不爱猎人,就要剥皮,小怪兽的姐姐……也要。”她跟他讨价还价:“可以等我三个月吗?”他怒道:“没有哪个女人能让我等,永远都是女人在等我!”三个月后,他将哭成泪人的她抱住:“猎人已经等了小怪兽14年,我一直等你记起……我为你挖的坑。”她:“……”后来,他远赴欧洲,留下一纸契约,还她自由。她站在人生的巅峰,记起了一切:“厉君陌,你这个骗子,你说了一直等我,你在哪里!”
  • 用不同的方式打开宇智波

    用不同的方式打开宇智波

    本书别名《用另类的方式使用须佐能乎》《月读学习法》……
  • 兰月光

    兰月光

    晚风轻拂,窗影浮动,夏虫细鸣,月光流转,品茗摇扇,仰望星空,爱上苍穹...花前月下的浪漫,轻牵手边的幸福!晶莹如泪的花瓣在这纷扬的天幕里穿越千年......
  • 雀仔

    雀仔

    一开始并没有人关注这件事,在人们看来这不过是一个物种的灭绝,一次天灾的爆发。
  • 木叶之决战平安京

    木叶之决战平安京

    携带决战平安节系统的少年穿越到火影世界会发什么怎样的故事呢:妖王玉藻前大战大筒木辉夜三大鬼王战五影什么晓组织还是五影只不过是一瞬之间而已。欢迎决战平安节的爱好者们前来观看!
  • 我们的30加

    我们的30加

    都市轻熟女的人生故事,三个年龄相仿的女性,在面对工作,婚姻,家庭三个方面压力时不同的选择:不愿沦为“社畜”拒绝加班的大龄剩女林琪琪,在魔都离异带娃租房渡日的单亲妈妈楚然,励志成为“事业女性”而在工作上如“拼命三娘”般的白富美萧潇。她们在三十加的人生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不断地自我成长和感悟,血泪交织。最后终于明白,人生从无定义,遵从自己的内心最重要。
  • 我的女儿不是人

    我的女儿不是人

    裴星河活到二十来岁,一没准备好孩子的奶粉钱,二没攒下老婆的姨妈巾钱,突然天上就掉下个大闺女,且还不是个人。任性大明星VS妖娆鬼美人,扑朔迷离的身份,欲罢不能的纠葛,一出该断不断、终受其乱的外星人戏码,要不要来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子殿下别嚣张

    太子殿下别嚣张

    她是惊才艳艳的天才,她是不能修炼的废物,一朝穿越,搅动风云。炼灵丹,锻神器,驭百兽,威震四方。欺负过她的,算计过她的,一个都别想逃掉!而他始终站在她身后,生死皆为她,欢喜亦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