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23500000015

第15章 推行教学改革

教学是学校的天职。孟宪承就任校长后,便致力于教学改革。最初是学习苏联的高教经验,建立教研组或教学小组,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障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思想性,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上了平稳发展的轨道,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大跃进”期间,则主要是克服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的弊端,重点纠正学校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的错误。但是当时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出现了“开门办学”、“全民办学”、“突击扫盲”和参加大炼钢铁等群众运动,严重冲击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直至1962年贯彻试行《高教六十条》后,华东师大才又建立了“以教学为主”的正常秩序。

重视基础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素有重视基础课程教学的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要追溯到孟宪承。孟宪承认为,师范学校的课程,包括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两部分。而基本训练的科目是教师自己在教育上所不可缺的,因为“教师自己先要是一个有教育的人”。此外,他还从现实的角度谈到了师范生学习基础课程的两点必要性:一是“教师对于人类的文化,愈有丰富的了解和深切的体验,则对于教材的运用,愈可以左右逢源”;二是“教师服务之后要有不断的进修,也要拥有普通学问的工具和门径”。基于师范生学习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孟宪承在任期间十分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基础课的教学。建校初期,孟宪承就把基础课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求各系安排老教师上教学第一线,担任一二年级的基础课教学。以政教专修科为例,哲学课由冯契教授担任,联共(布)党史由刘佛年教授担任,政治经济学由陈彪如教授担任,逻辑学由徐怀启教授担任,教育学由曹孚教授担任,心理学由谢循初教授担任,阵容相当强大。此外,当时各系的老教师如数学系程其襄、曹锡华、孙泽瀛、钱端壮;物理系的张开圻、姚启钧;化学系的唐宁康、朱榆良;生物系郑勉、张宗汉;地理系李春芬、严钦尚、周淑贞;中文系徐中玉、钱谷融等均在教学的第一线。另据1961年学年度第一学期统计,全校144门专业基础课,就有34名教授担任主讲。此后,随着“以教学为主”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学校除了配备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还选配业务基础好的青年教师担任辅导、试验和习题课的教学。

另一方面,不断提出要确保基础课的教学时间。1957年,孟宪承在谈到高师教学问题时,就曾提出增加专业课(包括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同年,学校教学改革问题小组经多次研究讨论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八项措施,其中就包括‘精简课程,减轻学生负担,高年级增加专业课比重(占70%左右)”一项。1958年,由于受到“大跃进”影响,师生中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此后,学校制定了很多文件来确保教学,尤其是基础课的教学。比如,《贯彻文科教材会议精神的几点意见》、《试行“高教六十条”三年规划要点》以及《关于加强基础课程和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意见》等等。这些文件的实施,使学校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课程得到了加强,教育实习时间也增加到了5~6周。

改进教学方法

孟宪承对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早在1924年针对朱经农于《对于初中课程的讨论》中提出的初中国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启发学生的思想,是当时国文教学的两大弊病。“向来国文课,只有教师的活动,没有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的教授,没有学生的学习,这实是国文教学失败的总原因。”他认为,“现代教学的精神,根本上是要生徒活动,生徒自学。好的学问不能由教师代学,正如好的肴馔,不能由他人代吃。”这一思想,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对于解决当前教学中的“教、学脱节”问题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这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不能不说是一种远见卓识。

在《高等教育的新试验》一文中,孟宪承还提到了大学课程方法改革的艰难性。他说:“从教育演进的历史上看,凡课程方法的新试验,都从低级学校做起。到现在,一大半教育革新的讨论,还集中于小学和中学。至于大学,则好像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似的,没有人敢轻易改弦更张。”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高等学校在理论上、在实施上并不完善,还需改进。他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当时大学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及其出路。他说:“在方法方面,大学里的教学,除试验科学以外,还是偏重讲演,而缺乏学生的自动研究和教师的个别指导”,“教授的方法,应注重学习的指导”。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孟宪承在华东师大建校初期,便着手对学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入了课堂讨论、习题课,并加强野外参观与实习。

在文科的教学中,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以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巩固、深化课程教学的效果,对课堂讨论也有相关的要求。首先,课堂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其次,讨论的题目不宜过大,须富有启发性;再次,学生要复习讲授内容、查阅参考书、独立思考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最后,教师要适时将讨论引向深入,并在讨论结束时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理科教学中,除了继续加强实验、充实实验内容外,对于习题作业多的课程,采用习题课的方式。习题课一般由助教负责,主要是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习题,先由教师演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组织学生解题。

地理、生物系则加强了野外参观和野外实习。例如,地理系普通自然教研组1954年暑期中就进行了三次野外实习,结合水利部华东农林水利局委托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时间一个半月。由于这些实习加强了计划性和目的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在本科教学中施行,而且辐射到了研究生教育和函授教育中。需要指出的是,学校函授教育的教学方式更为灵活,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了自学、集中面授、下站辅导、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每门课程的讲授时数约占全日制的1/3~1/2左右,主要是由教师指出教材的基本线索和重难点,以利于学生自学。

由此可见,孟宪承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反映了一定的客观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加强教育实习

孟宪承毕生重视教育实践,不徒托空言。他在留学美国的时候,在杜威的指导下研习教育理论和教育史。那时,对于不同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他决不盲从附和,也不妄加非议,而是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他对老师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十分重视,并翻译了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但他在自己一生的教学工作中,从不把杜威的东西生搬硬套。他强调:“每个现代国家的教育制度,有它所依存的经济、政治,以至一般文化的条件。这在那些条件不同的别的国家,是无法囫囵地移用的。”此外,即便是在他十分推崇并倾力研究的民众教育上,他也不盲目断言,而是创办杭州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躬亲教务开展实验,让实验来说话。

在就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后,他也格外重视教育实践。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他加强了教育实习的力度,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实习基地。继华东师大附中之后,设立华东师大附属小学和附属幼儿园作为教育实践基地,便于教育系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成立校教育实习委员会,由校长指定,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和附中领导人组成,全面负责学生教育实习的组织领导工作。第三,出台《教育实习应用章则》(草案),包括教育实习委员会组织条例、实习总队组织条例、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要项等,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实习工作有章可循。第四,开展实习动员,营造积极舆论。尤其在第一届教育实习开始之前,为了搞好实习,学校分别组织了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动员大会。孟宪承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说明教育实习的重要意义,指出要通过实习检查教育工作是否适合培养中等学校的师资的要求,并勉励教师到中学去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筹划下,学生的实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第一次教育实习中,学校共有272名三年级学生赴附中和上海师范学校实习。在三周教学实习期间,通过听取各种报告、观摩、施教、评议会及部分学生见习班主任工作,实习生提高了专业思想,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此后,学校针对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实习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实习的作用。比如:第三届教育实习针对学习苏联经验中面面俱到的倾向,切实贯彻“学少一些,学好一些”的原则,重在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届教育实习针对实习学生多、实习学校有限、教师指导有困难的现实情况,开始试行分批实习的办法。第六届教育实习接受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的建议,开始于实习之前试行六周的“了解性实习”,以加强正式实习的针对性。这些举措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革新考试形式

作为一校之长,孟宪承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育实习等,希望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但教学质量提高与否,也需要运用适宜的考核方式加以检验。一直以来,孟宪承对考试持不肯定的态度,他认为考试存在很多弊端。在《教育概论》中,他指出,“向来所使用的考试法,却暴露着许多缺点”。主要有四点:一是不客观,“在考试的时候,题目的多少,答案的正误,分数的宽严,没有两个教师能够相同;同一教师,也没有两次考试能够一律”。二是不概括,“考试的题材,本身只是学习的一极小部分。……普通考试的少数题目,取样只限于很小的范围”。三是不准确,“批改成绩的分数,也没有一定的标准。有人调查:以一本算学考卷,请160位有经验的教师评阅,所定分数,有从28至92分之差,平均数为69.9”。四是不经济,“考试又是很费时费力的一桩工作,无论主试者和被试者,都要浪费很多时间和力气,而只得到那样不准确的结果。”他认为,“纠正以上各种缺点的,有测验和量表的使用。”因此,孟宪承在教学改革中还对教学结果的测量方式——考试进行了改革。

自1952年学年度开始,学校强调试行苏联的先进考试方法,在各系一年级11个班级试行口试和四级记分方法。试行口试的科目有新民主主义论、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国通史、数学分析、解析几何、无机化学、自然地理等。四级记分制分为5分(优秀)、4分(良好)、3分(及格)、2分(不及格)四个等级。具体的步骤是:拟定复习提纲和试题,遵循章节前后搭配、问题大小搭配、理解与记忆搭配、教材难易搭配的原则配置考签,并拟定标准答案和评分办法。学生在抽取考签后,大约有一刻钟到半小时的时间准备,考试时,学生依次口头回答,如有计算题,则当场演算。教师也可不拘泥考签,进行补充提问,以便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理解深度,最后当场评定学生成绩。

1954年,学校教务处制订了《考试与考查的暂行办法》和《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考试与考查规程的决定》,规定一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业务课,原则上都采用口试,公共必修课要有1/3的学生采用口试;不论口试或笔试,均采用四级分制。这些意见在孟宪承批准后开始试行。1955-195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除个别科目外,一律采用口试。此后,学校一直贯彻新的考试制度,一方面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牢固程度,另一方面检查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

1965年7月3日,毛泽东主席在看了《北京师范大学一个班学生生活过度紧张,健康状况下降》后,指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去三分之一。”学校响应此号召,对考试工作作出了进一步调整。同年12月,学校颁布了教务处制订的《关于考试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在考试中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规定考试科目以2门为限,并报校审批。考试方法采用开卷、半开卷或闭卷的方法。评分采用四级分制和百分制并用。

显然,孟宪承主持的考试改革,并没有完全像他所设想的那样来进行,而是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考试中大量采用口试,也并不是一件经济的事,甚至比书面考试还要麻烦。但孟宪承关于考试制度改革的勇气,尤其是能深刻地反省考试本身,以期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学服务的精神是可嘉的,而其作出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

同类推荐
  •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1953年,天才的物理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在总结中国为什么没有近代科学,而西方的近代科学却发展飞快时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介绍了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颇具传奇的一生。《梁漱溟传》通过梁漱溟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展示其一生之中的追求和境界,这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本书是萧乾先生对于自己大半生的回忆录,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在大时代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和改变。
热门推荐
  • 伐魔王的保镖日常

    伐魔王的保镖日常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哪怕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名骓已逝,鲜衣难存。”前路不止是荆棘,还有极致的灰暗。背负着罪与伤的少年曾经拯救世界,却又几乎失去了一切。“我究竟是什么?”“你是我最重要的那个人!”迷茫的少年漫无目的,可哪怕忘却了再多,却终究没有丢失曾经的爱人。“我想要回,那属于我的一切!”蓦然回首时,少年想要与过往诀别,却又牵挂着曾经的荣耀。“我想手握利剑,又能拥你入怀中!”“不必纠结,你已经做的很好了。”重要之人的低语,能否成为少年痛苦时那唯一的良药?当世界再次陷入灰暗与灾难,曾经的王是否能放下执念,重新昂首?或许故事的开端并不美好,甚至充满了乖离与狼狈,但所幸少年少女间的真挚情感并未使其化作悲剧收尾。
  • 禅无极

    禅无极

    荒莽西北戈壁,祁山脚下,被雪山之水滋润的禅家庄安然于世外。道光元年,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个本不应该出现在世间的人,却打破了这份安静。一块形如太极的石头,让他将本来要入世修行的道根和佛根召唤于身。那超脱六道之外的佛根和道根,只要今世修得金身成佛,抑或是下一世得道成仙,便不再受那轮回之苦,却不成想,被一块石头召唤,不得不依附在那个弃子身上。至此,一道一佛一凡人,开始了证道解脱、寻找自我的旅程,也揭开了禅家庄一段尘封千年的秘密。
  • 快穿之柳柳生烟

    快穿之柳柳生烟

    柳烟遇到一件好事,一件坏事,这事令她十分苦恼。坏事,她在高考的前几天就死了,好事,她可以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只是有点跌宕起伏,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啊!让她平淡的过日子不好嘛!
  • 夺回属于我的

    夺回属于我的

    因为管家的算计,让女主萧笙在八岁时被赶出家门,而管家之女在管家的设计之下成了帝都四大家族之一顾家的女儿,这一曲折离奇的故事让女主颓废……直到她第一次遇见男主尹思南,她开始有了信心,开始努力,能否复仇?
  • 三世荣宠许你余生

    三世荣宠许你余生

    高甜预警1.她本是天界最优秀貌美的女神,却因天劫要下凡历劫,却不知早在天界,那个男子就喜欢上了她,后来毅然决然的跟着她跳下轮回台,终是逃不过喜欢她的命运。第一世,因自身卑微,只敢默默守护,她身死之时,是他帮了她。第二世,她下凡报恩,正巧就是被罚下凡的他,原来喜欢是刻在骨子里的啊。第三世,她以一生回馈,赠他余生幸福。……2.她唤她美人哥哥,他宠她,爱她,照顾她,她皱皱眉,他都急的不行。后来,天象异动,他被迫下凡,碰巧她下凡游玩,她第一次见面的一句美人哥哥,他彻底沦陷。家族之战,他为救她身死神亡,她踏了鬼狱,寻了三界,却在凡间找到一个与他眉眼相似的人。他元神回归,她投入他怀,他眉眼带笑,紧紧相拥……高甜预警,甜齁!!!!!
  • 终是恩赐成了劫

    终是恩赐成了劫

    我知道,他已离我而去,只有腰间那块他赠我的玉佩还留着他的余温。三里春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
  • 祝铁心传奇2

    祝铁心传奇2

    天鉴宝剑重出江湖?聚贤庄一战之后究竟如何?此番的天鉴宝剑又该引起什么杀戮?还有没有一文宝刀能够将其克制?更多精彩,尽在祝铁心传奇2.
  • 归尘过客

    归尘过客

    光明和祈愿,阴影与流浪。只是尘间客,莫问尘间事。她本无名。老和尚,少年,玉佩,腕间的奇怪的印记……却突然闯入了她的世界。“小娃子,以后你就和老衲混吧。”“……”“小和尚,你笑一个呗。”“喂喂喂,理一下人嘛。”“小…小…小和尚,你你你,你是女的?!”“……”“小丫头,想学修仙吗?”“…不想。”嘘,天快亮了……
  • 我和世界意志一起套路主角

    我和世界意志一起套路主角

    我,洛星河,成功被穿越业绩榜首的卡车送到了修仙世界,也按照常理对世界意志有了感应,但是……我的任务居然是辅助真正的主角??
  • 从落魄回来的男人

    从落魄回来的男人

    匪夷所思的时空穿梭,奇幻莫测的大脑演生,生死纵横的自我救赎,虐感十足的战斗爱恋,潸然泪下的兄弟情谊。他被背叛者放逐在自己创造的星球上,惊心动魄的挑战均来自当初他自己的设定,一个曾经把科技生意做到星际市场的大亨转眼沦为放逐者,这个落魄的男人与他的好友一起用智慧和勇气解开自己创造力和自然生态演变的密码,面对生死选择,他将与难友完成从未有过的技术性合体,一起设法返回地球展开奇妙复仇。到底是他,还是他,在把握他的命运?到底是自己,还是别人带来了自我的惩罚?残酷的趣味,切换式文风,展现从未有过的未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