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29400000006

第6章 皇甫谧生平新探

赵以武

摘要皇甫谧籍贯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身患重病是其不仕的主要原因,58岁时完成《笃终论》一文,反对厚葬;今甘肃灵台之墓非皇甫谧之墓。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从《晋书》本传的介绍和《隋书·经籍志》的著录情况来看,成绩确实颇为可观:12种著作合计50余卷,涉及文学、历史、医学诸领域。近10年来,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评价很高;随之就出现了一些研究皇甫谧的文章。但是,有的文章在介绍皇甫谧的有关生平时,沿袭旧说或者随意解释,不符合历史实际之处颇多。

一、籍贯所在应注今何地

皇甫谧的籍贯,《晋书》本传记为“安定朝那”,这与他的祖上所称相一。现在发表的有关皇甫谧的文章里,注释“安定朝那”有两种:一种注为今甘肃平凉西北,大体不错,但不准确;另一种注为今甘肃灵台县,是错误的。

根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朝那县”条说明和《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学社1975年)第三册标示,朝那确在今平凉西北,而实际上乌氏在今甘肃境内,朝那却在宁夏境内;朝那约在今宁夏固原东南的古城附近。

当然,安定郡治曾于汉晋有过变迁,西汉设于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虽曾有过内徙美阳(今陕西武功北)和扶风(今陕西兴平)的两次记载,但正式的治所在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魏晋因之。至于安定郡的朝那县,东汉时因郡治内徙,可能也有过一度迁治东移的变化,但魏晋时期,即皇甫谧在世前后,朝那县治所仍在今平凉西北、固原东南,没有徙治记载。

因此,皇甫谧的籍贯安定朝那,如沿用今甘肃平凉西北的注释,大体不错;如注为今宁夏固原东南,则更为准确。汉魏晋时期,“朝那”在今宁夏境内,不在今甘肃境内。

二、隐居何处

在讨论古人的行止居处时,人们往往不究所以,容易与籍贯混为一谈。有的文章说到皇甫谧,就有这种相混之嫌:似乎终身未仕的皇甫谧是在原籍安定朝那隐居度过的。这是一种猜测,也是一种误解。其实,皇甫谧一生基本上或者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原籍度过的,他的隐居地更不是安定朝那。

有关皇甫谧的生平资料,主要在《晋书》本传。本传讲他“出后叔父,徙居新安”(今河南渑池东);直到40岁(魏正元元年,即公元254年),皇甫谧生母去世,而叔父亲生之子也已长大成人,他“遂还本宗”。也就是说,皇甫谧40岁以前是在新安的叔父家躬耕读书,而不在自己家乡,这不会有疑问。问题在于,他“还本宗”回到哪里为是?有的文章介绍皇甫谧“遂还本宗”,就是返回安定朝那,这是没有多少根据的。相反,我们倒能从本传记载里找到皇甫谧“还本宗”之后的去向。

本传讲,“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其中牛综、席纯事迹不详,而挚虞、张轨在《晋书》均有传。《张轨传》记,张轨(公元255-314年)“与同郡皇甫谧,隐于宜阳女几山。泰始初,受叔父赐官五品”。宜阳在今河南宜阳县之东,洛水之畔,新安之南不远。泰始初即以265年计,当时皇甫谧51岁,张轨11岁。此前皇甫谧是隐居在宜阳女几山,张轨曾在皇甫谧门下求学。挚虞卒于公元311年,公元268年举贤良前已为郡主簿,陆侃如在《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臆测挚虞从皇甫谧受业在公元260年。这也就是说,入晋之前大约公元260-265年间,皇甫谧是隐居在宜阳女几山,先后收过门生挚虞、张轨。

那么,入晋以后皇甫谧是否从宜阳返原籍呢?《晋书》本传没有明确交待,但可以从几件事上作一点分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①皇甫谧作《让征聘表》,其中讲到他7年来服寒食散后种种不堪情形时,父兄、妻息是在他跟前的。泰始四年(公元268),②皇甫谧“自表就(晋武)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③太康二年、三年(公元281年、282年),即皇甫谧死前不久,由临淄迁居京城洛阳的左思构思十年写就《三都赋》,曾找过皇甫谧求序。④晋武帝送书和左思求序这两件事,应该理解成其间(公元268-282年)皇甫谧仍隐居于京城洛阳附近的宜阳较为合理;如果说皇甫谧在安定朝那,那么远道跋涉,或运书或造访,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却不尽合理。这里,我们再从本传看:皇甫谧固辞太子中庶子、议郎、著作郎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在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刘毅请皇甫谧出任功曹,说明皇甫谧当时在洛阳附近隐居。刘毅在他管辖的司州境内(时新安、宜阳均属河南郡)求贤则是合乎情理的,而跨境到雍州的安定朝那去找皇甫谧就没有道理,尽管刘毅权大而皇甫谧名也大。

因此,皇甫谧一生有可能就是在洛阳附近的新安、宜阳两地度过的。40岁以前在新安叔父家农耕求读,40岁以后“还本宗”来到宜阳父兄所在地,隐居于女几山,读书写作,培养后进,终身不仕,直至去世。

三、终身不仕的原因

皇甫谧终身不仕当朝,生前死后都有高名,被人们称为“征士”、“逸士”、“高士”。他出身名门望族,又很有学问,因而士人推重,朝野知名。曹魏之末延至西晋咸宁中的近20年间,朝廷和地方政府多次征召他出仕做官,而他固辞不应。他的乡亲好友一再劝他出仕做官,对他固辞不识时务、不求功名富贵的反常表现困惑不解;他因而先后写了《玄守论》《释劝论》《答辛旷书》等文,还专门给晋武帝呈送了《让征聘表》,表明自己不仕之志。

皇甫谧生当魏晋之际,其不仕当朝的举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但是,这样的解释尽管能说得通,却多少有点不符合实际情况,因而是牵强附会的。

皇甫谧谨辞不仕,固有他个人方面的特殊原因。这个特殊原因就是《答辛旷书》所称的“疾夺其志,神迷其心”。所谓“疾夺其志”,《让征聘表》陈述得非常具体,其文曰:“而小人无良,致灾速祸,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于今困劣,救求呼翕。父兄见出,妻息长诀。仰迫天威,扶舆就道,所苦加焉。不任进路,委身待罪,伏枕叹息。”

这段文字说明,皇甫谧长期身患“笃疾”,即本传所言“风痹疾”,使他已成残废不全之人;后来服用寒食散这种先期治病强身后致上瘾中毒的药物,从而行止乖常,出现引文中所述种种“不堪情状”,连父兄妻息都无法忍受。皇甫谧很清楚,以他这样的身体状况,这般不雅的行为举止,入朝做官任事,那恐怕是很成问题的。所以即便有其志,也只有“伏枕叹息”了,故曰“疾夺其志”。由《让征聘表》所述可知,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皇甫谧34岁时得风痹疾;魏景元元年(公元260年),皇甫谧46岁时始服寒食药。再据《晋书》本传记载和《甲乙经自序》,他服寒食药后中毒加耳聋,自杀未果。陆侃如指出,皇甫谧“不仕不一定由于高蹈,病的加重怕是主因”。

所谓“神迷其心”,是指他追踪先贤、执著箕山之志的心境。皇甫谧生性“深静寡欲”,“时人谓之‘书淫’”(本传语),就大体决定了他不很热衷求仕成名;后来又得了病,干脆“疾夺其志”。他的追求只能是:在读书中寻求人生寄托,以高士自名而获得心理慰藉。皇甫谧入晋前写过几篇解释文章,撰集过《高士传》,从中可以看出他不愿入仕的心理原因。如《释劝论》,申明以古来隐遁之士为“师表”,自己立志追踪,这已成“难夺之节”、“不回之意”;即便因此“上招忤主之累,下致骇众之疑”,他也不会有所更改。这些话说得够实在的了。再如《高士传》的序文讲,皇甫谧所采古今八代高士90余人入传的标准是:“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凡是一生中有过短暂做官经历的人,即便此前此后“执节若(伯)夷、(叔)齐,去就若两龚(龚胜、龚舍)”,也不能目为“高士”,因而绝不采录。可以说,皇甫谧以此标榜,也以此自许;他既给古人确立了严苛的裁判标准,也为自己设置了不可含糊的全志规则。所以他自设藩篱,自愿入彀,永不答应出仕,不论朝廷以任何名义征召他,也不论是谁来劝说他,他一概不得应承。追步前贤后尘,做一名高士的愿望,强烈地吸引着皇甫谧,也无形中束缚着皇甫谧,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叫做“神迷其心”。

总之,“疾夺其志,神迷其心”,概括反映了皇甫谧既不能也不愿出仕做官的缘由,是由衷之言。《让征聘表》“辞切言至”(本传语),讲的是实情,而非搪塞晋武帝的托辞或掩饰真心的微言。当然,皇甫谧生值魏晋时期,其时天下多故而名素,确有一些托辞不仕的例子,如阮籍的不合作,李密的暂且推诿,孙登的高蹈沉默等;皇甫谧无疑耳闻目睹这个时期的种种风云变幻,不能完全排除他或多或少受到当时社会思潮影响的因素。但是以此比附其人,作为皇甫谧一生谨辞不仕的根本理由,却有只论世而不知人之弊。皇甫谧终身不仕的原因,主要来自他个人身心因素的考虑,即“疾夺其志,神迷其心”。

四、《笃终论》写于何时

皇甫谧所作《笃终论》,是预为自己的死葬事宜而写的。他主张薄葬速葬,并对墓制、葬仪、祭礼乃至棺式、服式等具体方面,向子息亲人一一交代叮嘱。这是一篇极有特色的文章,要想了解皇甫谧其人,此文不可不读。

关于《笃终论》一文的写作时间,至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多数介绍文章笼统地说成为临死前所写;另一种是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以《晋书·皇甫谧传》上下文的衔接为依据,推定皇甫谧辞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之年,即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皇甫谧64岁时。这两种说法都有错误。

《笃终论》一文作于何时,其实不难确定。此文开头就交代了这个问题。文曰:“吾年虽未制寿,然婴疢弥纪,仍遭丧难,神气损劣,困顿数矣,常惧矢陨不期,虑终无素,是经略陈至怀”。其中“虽未制寿”,说明写本文时作者还不满60岁,“婴疢弥纪”是指的服寒食药中毒成癖,已有12年光景了。这里“婴疢”不是指早年所得的“风痹疾”,而是指的服寒食药带来的种种中毒症状,所以紧接着言及“神气损劣,困顿数矣”云云。前面已述《让征聘表》作于晋泰始三年(公元267),从中而知皇甫谧是在景元元年(公元260年)46岁时始服寒食药的。那么,12年后,即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皇甫谧58岁时,写了《笃终论》。《笃终论》写出距皇甫谧去世,尚有10年之久。

五、《庞娥亲传》的作者是谁

皇甫谧的文集已佚。他的作品现存不多,诗作留下10句四言诗(见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前4句有题《女怨诗》,后6句疑为此诗佚句;至于文章,《晋书》本传引录了几篇,《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了《列女传》里夏侯文宁之女、赵昂妻、庞娥亲、姜叙母等四传,较有文采。

现在,人们在讨论皇甫谧的文学成绩时,常常举《庞娥亲传》作为代表作加以介绍。《庞娥亲传》所写娥亲手刃凶豪李寿,报了杀父之仇的经过,虽以发生在东汉酒泉郡的一桩奇案为依据,铺陈渲染而成的,其文笔简洁明快,情切曲折起伏,写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确实很有特色。但是,此传结尾外记曰:“故黄门侍郎安定梁宽追述娥亲,为其作传。”这明明白白说明作传的是梁宽。这一点不能视而不见。

关于梁宽,除了《庞娥亲传》结尾处皇甫谧所加的简略介绍外,在《三国志·杨阜传》里也有零星记载,可知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梁宽曾参加讨马超平陇右的故事,并有功等。

《庞娥亲传》是梁宽作传,皇甫谧引用其文,或许有所加工润色也未可知,因此于传文之末加了一段评语。《庞娥亲传》的作者是梁宽,或者说是梁宽作传、皇甫谧评论。

六、墓葬在今甘肃灵台吗

甘肃灵台县的一座古墓已被确定为皇甫谧之墓,早在1956年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的名单;1982年4月4日,《甘肃日报》还先后登了“皇甫谧古墓整修竣工”的消息;据说这座古墓还经过有关部门的勘探,也没有什么疑问;同时古墓附近还被证实有皇甫谧生前生活、读书的“遗迹”,诸如读书台、皇家坪、皇家花园,等等;在近几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章里,不断重复着诸如此类的介绍文字。如此说来,甘肃灵台县的皇甫谧古墓毫无疑问是事实了。

但笔者的看法是:皇甫谧之墓是假的,灵台县的其他皇甫谧遗迹均属子虚乌有。首先,如前所述,皇甫谧的籍贯安定朝那,汉魏晋均设于今甘肃平凉西北,而实际在今宁夏固原东南附近。今甘肃灵台县所置朝那,是在北魏时废了原先的朝那后徙置的,其确切年代难以说定,但最早不会在北魏攻陷统万、打败赫连夏并进而占有陇右之前,即北魏神初(公元428年)之前。今甘肃灵台县此前无论如何不可能有徙置“朝那”之举。即使以北魏占陇右的时间为上限,这时距皇甫谧去世(公元282年),已有140多年的一段岁月了。今宁夏固原东南之原置朝那与今甘肃灵台县徙置朝那两地间相距甚远,其直线距离约140多公里。皇甫谧生前即便长期呆在原籍家乡,他死后也应葬于今宁夏固原东南之朝那,而不应葬于今甘肃灵台县之徙置朝那。其次,皇甫谧生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京城洛阳附近的新安、宜阳度过的,而不是在原籍度过的,这在前面已有说明。他对自己死后的安葬并无特别要求,从其《笃终论》可见他很超脱,并没有归葬原籍的意愿,只求速葬了事,勿使生人受累相扰。皇甫谧死后,其亲人即便千里迢迢搬运灵柩归葬原籍,也不会送至今甘肃灵台境内,也不可能发生中途变卦舍远求近的不孝事件。最后,最有力的证据是《晋书》本传所引《笃终论》及有关记载。在《笃终论》里,皇甫谧一再强调,他的死葬地一定要“使生迹无处”,也“不得移祔”,墓坑内“以籧篨裹尸”,“籧篨之外,便以亲土”;并且特意叮咛“死誓难违,幸无改焉”。本传讲,皇甫谧死后,“子童灵、方回等遵其遗命”,“遗命”即《笃终论》所言,则皇甫谧的死葬是按其“遗命”不打折扣地办理的。今甘肃灵台县的这座古墓,不但平地起堆,而且据有关介绍说还有墓道,当然有墓道必定还会有墓室。如果说墓堆是后人出于敬仰皇甫谧先生所为,这尚且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墓道墓室作何解释?难道是《晋书》本传所记载有误,皇甫谧的儿子等并未“遵其遗命”,反倒大兴崇墓厚葬之举;抑或是后世过意不去,掘墓重葬过一次?显然都不是。

因此,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皇甫谧死后葬于他乡,既不在汉魏所置朝那,更不会在北魏徙置之朝那。他的死葬办得很简易,其墓葬地已渺不可寻了,我们今天也不必要思古发幽,一味在这上面打主意做文章了。同样,今甘肃灵台县的那座古墓,当另有墓主,但绝不是皇甫谧之墓。由于年代久远,附会讹传当不可避免,对于今人宁愿信其事这也可以予以理解,但墓主变成了灵主,自然子虚乌有之所谓“遗迹”种种也就应运而生了。

(原文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

    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

    群体认同研究是一个从群体的视角来研究认同的重要领域,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向和谐、稳定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群体认同研究的主要方向。本书首先对群体认同的理论、动机、结构和测量以及多重认同和群体威胁等方面进行文献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设计,接着开展对群体认同心理结构的本土化探索并基于此编制有效的测量工具,最后利用研究所开发的群体认同工具分别探讨大学生的多重群体认同和群体动机对现实群体的群体认同的影响,并对整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讨论。
  • 有趣的中国名媛

    有趣的中国名媛

    在历史上,女人几乎一直被男人所压制。王朝更迭,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建功立业的将军;文学诗歌,我们记住的是挥毫泼墨的文人……而这些,基本上与女人无缘。在男人的头脑中,女人是生活的点缀,是炫耀的资本,即使非常之宠爱,也极少有愿意让女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但是,女人们还是突围了。千百年来,在众多被压制的女性当中,出现了一批受人瞩目甚至青史留名的女人,相比男人,她们毫不逊色。在书中你看到了让男人望尘莫及的武则天、有勇有谋的孙尚香、才智过人的卓文君等,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才华横溢,但这些东西都不足以保证她们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她们就像浮萍,在人世间漂来漂去,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本书分为鲁班、爱德华·琴纳、威廉·赫谢尔等部分。
  •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逝世于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图说世界名人: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记叙了俾斯麦为个人事业和国家前途不畏艰险,鞠躬尽瘁的事迹,让读者看到一部不一样的、真实的“铁血宰相”奋斗史。
  • 名人评曾国藩

    名人评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倍受争议的政治人物,本书选取近现代史上五十余位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对曾国藩学术事功进行评价的篇章,按照标点、注释、翻译、评析几个步骤进行编著,在本书所选录的五十多位名人中,有曾国藩同时代的门生故旧,有洋务派思想家,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家,有国共两党政治要人和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曾国藩的治军、治学、治家、为人处世、个人人格等作了不同的评价,带有时代环境和本阶级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深深痕迹。本书作者在对原文进行标点、注释和翻译之后,又对每篇作了简要的评析。本书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研究人员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荷风误

    荷风误

    我明明都看到她的眼泪了,可她还是很努力的对我笑。她对我说,她会仙法,所以不会死。若是我看到她躺在地上不动了,那就是变成花了。以后所见芍药,皆是她。她说的那般轻快又笃定,我深信不疑。
  • 灰烬纪元

    灰烬纪元

    何为文明血海洗地,尸骸奠戮,以予之刀剑,斩彼之荆棘苍穹。此即为文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奥特意志的传承者们

    奥特意志的传承者们

    QQ群:837687867那一年,宇宙大战,光之一族几乎全灭。那一月,他中考失利,败给了她。那一天,杰顿来袭,恐怖的力量让人类了解了自己的渺小。那一刻,他身处绝望,她奋起反击,在红与蓝的光辉下,二者合二为一。那一秒,光再次出现。
  • 玄元界尊

    玄元界尊

    一个落魄的大学生司马辰做了两年的小区网络生意,因一次雷雨天于意外之下遭遇电击而来到天元大陆。因生意苦逼了两年的他,才发现自己再次苦逼的上了一个即将死去的孩子身上,更让他差点吐血的是快再次挂掉的“他”和一个抱着“他”的女人居然被数人追杀着……然而,这才是一个开始!
  •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文学大师加缪最著名的两本小说《鼠疫》和《局外人》。《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堪称20世纪西方文学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 重生之亡灵大帝

    重生之亡灵大帝

    夜洛,昔日游戏界的传奇亡灵法师,在游戏终末的瞬间,却被黑暗女神选中参与了诸神的游戏,冒险与征服之路由此展开。败者退场,胜者封神,从零开始,缔造传奇!
  • 假如时光足够长

    假如时光足够长

    双向成长,双向暗恋的青梅竹马冷淡温柔的男主与可爱活泼的女主“我是学医的,我会把脉哦,让我摸摸就知道你能活多久的那一种啊,真是不巧,你这一生会很长,也就足够我陪你看一次地老天荒。”『初来乍到,请多关照(????ω????)』
  • 后来的风

    后来的风

    16岁,本因是美好的年龄。但在这个年龄不应遭遇的却在陈鑫的身上发生
  • 霸爱萌宠绝情丫头

    霸爱萌宠绝情丫头

    她有一个喜欢的男生,她打算在十四岁那年跟他表白,却在那时她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亲娶了男生的妈妈,他成了她的哥哥,她一气之下离家而去。再归来,她的身边有四位未婚夫,他说‘你变了,不再爱我,我是该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