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1900000019

第19章

壽量論第九

總篇上

論曰。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則佛固不可以數量求也。云云自彼。於我何為。而尚得以名相論乎夫。是則佛本無身。無壽無量而可說示也。矧以凡地情量分別。諸佛境界不可思議。其不可論而得辨而知也亦明矣。雖然。此特佛本住法第一義諦。不可說一途爾。若乃全體起用。普應群機。隨順世間。於無身壽。現有身壽。施於應迹。寄諸名言。亦何往而不可哉。故一家壽量之說。該於三身。三身應於四教。四教機別。所見不同。體同用殊。身說亦異。故三身有事理修性體用開合法相之別。而壽量亦有通別進否名義之殊。播諸章疏。則六能四句。文各異釋。歷乎時教。則五時教主。相復殊品。至於應相勝劣。身土感應。言迹既彰。則辨論形焉。辨論生於異見。故宗途之說不齊。雖不能齊。而是是非非。要有定論。然則一宗說而歸至當者。必藉夫論辨。今試略以諸例論之。

別例中

右壽量類文。總八十有七。言四佛身相機見體用同異者十六。言三身壽量身說不同者二十。言諸身開合者九。言六能四句釋量無量者十五。言應相勝劣者十。言五時教主兼淨土應相者十一。言身土感應者六。凡七例。

四佛身相機見體用同異例(一。三。五。六。七。八。九。十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一。四十二。五十一)

論曰。自佛言之。由三身而應四教。自機言之。由四佛而見三身。蓋三身乃如來圓證。是為三德。不縱不橫。未起化前。合為法身是也。義須先明。今從文始。且以四佛。而為首論。夫佛本於無身。故不可以身定。原於無相。故不可以相見。尚無一法可取。豈得以四佛而言乎。特由機教相扣。感應斯彰一期化迹。故四教應相。於是所以形焉。如文明四佛成道。自覺覺它。以至轉法輪。入涅槃相。即八相之三。或圓見一一皆八相者。佛果之事備矣。而文出四佛壽命。常無常異。及四教相好之別。其所以異相亦明矣。然則所見者應也。能見者機也。故復出四教。機見不同。大略文相。不過如此。今姑約六義四難以論之。何謂六義。曰機應。曰揀判。曰境本。曰本迹。曰當分跨節。曰體用。所以機應者。然應本無殊。機見自異。機雖見異。應相常同。故以應從機。應相亦別。以機從應。機見亦融。故曰祇是一身。四見不同。此則機應之論也。夫既約機。四相有異。教門揀判。義乃多途。謂小衍則相無相殊。約偏圓則曲直之異。如文云云。准此以明。則四教迭論。次第勝劣。真中事理。見相差殊。此則揀判之論也。又以境本言之。則四教之身。雖皆三密。約身從土。本自同居。則曰以三藏如來。而為境本。於色相上。四見不同。境本雖爾。本迹不然。故約應邊。從實而論。則本圓迹偏。如曰前三權果。本是圓佛。垂為三迹。此則境本。本迹之辨也。然則此皆當分之身。故有四佛四見之別。若約法華開顯跨節而言。則三藏劣應。尚是圓佛。況通別乎。故曰若開方便。示真實相。即向身是圓常之身。雖然文示當分。無非圓實。猶是會偏歸圓之意。若約實意。而論體用。則不唯體同一佛。而亦用均四殊。亦猶約法。既開三教。無非秘妙。是則三佛。亦皆妙權。故曰若得實意。方知四佛體同用殊。此則六義之論也。何謂四難。曰四佛成道。曰通教合身。曰亦通佛収。曰入見尊特。所以初難者。此由昔人嘗有難曰。大小二始佛。固各有成道之處。敢問通佛。何處成道。(云云)彼因答曰。祇一佛成道。四見不同。何必一一約處難邪。彼作是答。自謂獨拔之見。殊不知其難猶在。今應更問。通機復於何地見成佛邪。故知義猶未盡。以今言之成道機見之說。固不可易。要知通機。初見成道。雖非二始顯教之數。不妨此機。於鹿苑時。有密見者。作此答之。庶亦可矣。其次難者。出於通佛。有所謂帶比丘像。現尊特身。又曰。丈六尊特合身佛。雙住真中。故有合身之義。因有兩宗論。以須現不須現者。今謂此義頗涉宗旨。至下論宗。始可究本。今置其諸。姑約合義。折中其說。則現不現。自當知爾。彼云合者。蓋言一身雙現兩相。非謂即劣是勝名之為合。今則不然。祇一佛身。二見不同。義之如合共義。帶義亦然。何必須現然後為合哉。若如彼說。是殆以兒戲。論佛身相。惟識者斷焉。又其次難者。蓋霅川。嘗以輔行及觀經等。亦通佛収。以難四明淨土教主非尊特者。四明以謂指四十八願經焉。今謂。四明凡所議論。率皆正當。白玉微瑕。唯在指經一事。不然則的指何經耶。此唯憲章。頗得指文之實。委如彼文。自昔共取。今從之也。至於入見尊特。所以難者。本二乘於方等被彈斥故。轉藏成通。既入衍門。得見尊特。有異一家真中義者。今謂見有分見。有非分見。此蓋非分見者也。以彈斥故。須加被見。以非分故。出仍見劣。故不應以真中分見者。為妨二識進退。委如後辨。於此亦應論真中感應等相。義在後例。此得置之。

三身壽量身說不同例(四。二十。廿一。二十二。廿五。廿六。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四。六十。五十八。六十九。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七。七十。七十一。七十三。八十三)

論曰。夫三身者。壽量之本也。故量非身。無以極其致。身非量。無以盡其相。然欲明壽量。則必約三身。以示大體。但三身之義。大有所關。壽量之言。名有通別故。於是有體性焉。有法相焉。有所住理焉。有壽量文焉。有身相焉。有說默焉。有宗途論焉。是不可不明之也。何謂體性。即文有曰。二者從體。三身相即。無暫離時。又曰。若其相即。俱說俱不說。此皆約體性以言之。故三身舉一即三。全三是一。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也。何謂法相。不出事理修性體用等別。即法身理也。性也。報應事也。修也。又法報為理。應用屬事。智合於法。名為體。勝劣兩應。名為用。體則為真。用則為應。故合唯二身三身。既其體一。法相亦不分而分。一往雖然。通論非例。(云云)又報有自報。有它報。名雖通它。實唯局自。故文釋三身。報但約智。良有以也。但智德勝應。莫非實因所克。故通得名報應。由從機所現故。復名它耳。所以修性不妨體用。體用不妨修性。但觀報智。合於何身。以分二義。非謂合自它為一報身。離報身而為體用也。若以它報。定屬報身。則應用唯劣。徧應義不成。若應兼勝劣。則它報徒張。其妨匪一。又自昔謂。報有上冥下契。故兼自它者不然。是亦祇約自報之智。以論冥契。故曰報身智慧上冥下契。若也它報下契則局。何由通應勝劣乎。其非略爾。但深窮它報根乎理智。故未始敻殊也。何謂為所住理。即文有曰。丈六身佛。住真諦等。是亦一往。從教有四。實唯三身。住三諦理。又以真中感應言之。則所住唯二。蓋以教從理。亦從於應。唯二應故也。何謂為壽量。文如妙疏等。或直釋壽量。而義通三身者。或約三身。以明身壽量三不同者。或引三日喻。以喻見佛壽有長短者。或釋非滅唱滅。通約三身。以明義者。或約修德三身。與法性冥一。故各有非常非無常義者。或別從報身釋品。通攝三身者。或直言壽量。意欲圓論三佛者。今謂文雖異釋。其明三身壽量一也。但義有詳略。喻有長短。言偏義圓。修性相對。名義通別。或通總等。故文相不同。以義帖釋。略可知也。(云云)然於名相。不無進否。大體無別。亦會之可知。而所當論者。唯三日喻文。霅川以謂別圓。地住以前。猶見劣應。故以此文。為的據也。文曰。於諸菩薩。未登地住。所見同前。記云。同前二乘。豈非於見同劣應乎。今謂經以三日喻三身。則冬日一喻。正喻應身。約人雖局。約喻實寬。以勝劣兩應。莫非冬日所喻。故同前者。同二乘所喻之冬日不同。二乘所見之劣應。是則地住以前。乃見勝應耳。若猶未悉。更試以文中兩猶是勝應句。進退與奪論之。彼之初句。即方便土。二乘雖見勝應。猶是冬日。例知未登地住菩薩所見勝應明矣。彼之後句。即已破無明者。奪而論之。亦猶是勝應。雖謂冬日可也。但地住以上所見。正喻春日。故止以報應二名。而論與奪。不以冬日論與奪也。此姑通文。後當更論。何謂身相。即如光明文句。凡兩出之。前雖明身。其相猶略。蓋對壽量。而說身故。今獨明身。故專以相好言之。則三身各有相好。文雖互見。義必兩兼。今但舉身。則可以知壽量。然相好之言。本雖報應。今於法身亦云者。此則無身之身。非相之相。以諸法門莊嚴法身。義云相好。故曰無形第一體。非莊嚴莊嚴。即法身相好之謂也。何謂說默。此由記主。斥近代譯者。法報不分。二三莫辨故。委明三身說默。以闢其非。意言若以遮那。為即舍那。舍那有說。則法身亦有說。法身說者。則眾生亦然。是則進退皆非。故曰若存三身等。(云云)言存三身。則相對之義。亦從事義。惟相對則有相即。從事則有從理。若事理相對。亦應有事理相即。今從略說。故對祇是即。所以從開有六。約合但四。委明其相。(云云)然則一家大體。必具即對等義。文雖出此。義必該通。凡諸名相。皆得約之。以示通說。何謂宗途論。即四明霅川。所議三身。無不皆異。故論法身。則相無相別。報身則現不現殊。應身則即不即異。宜其齟齬不相入也。且夫法身相無相別者。一往定宗。謂法身有相者。四明也。謂無相者。霅川也。然則法身未始異。而兩宗之說殊。蓋霅川以法身為理。故唯如如冥寂之體。則無形質差別之相。設論其法。但具其性。亦言即理。還即無相。纔言即事。而有相者。便屬三土應用之事。故寂光法身。定無相也。如是而已。四明則不然。雖亦以理為法身。而言非無相者。蓋理性之相。即非相之相。故曰但無隨情有相之三。非無性具微妙身等。然論即具。未始相離。故說性具之相。不離依正色心。雖即諸法。而非諸法。所謂即一切法。離一切相。以非諸法故。則無隨情有相之三。以不離諸法顯非相之相故。則曰非無性具微妙身等。是則終日常即。終日常離。即離俱時。性具旨顯。方曰妙達即具者也。以此格彼。得失可知。雖然是猶分宗之說。若夫大體論之。則又有克體義焉。即事義焉。相對義焉。克體則有寂有照。即事則有即有離。對義則有對有各。莫不一有相。而一無相。膠於一端。未免偏見。一以貫之。始曰大方。然所以偏言者。是非四明之言。蓋佛祖之言也。良以真寂性中。本不可示。亦不可見。苟不可示而見者。則如來教何所施。機緣理何所入。故於非身非土。而說身土。宜乎。今示非相之相。雖然偏言則可。偏計則不可。如霅川者。則偏計矣。彼又焉知大體哉。而乃專以事中差別為難。或直以依正色心等為相。是皆厚誣四明。非所謂善宗旨也。要當於一切法。識得此理。始可與言法身之相。所謂報身現不現殊。應身即不即異。此二相由故。合而論之。然以應身即故。報身有不待現者。四明之說也。應身不即故。報身須現者。霅川之義也。蓋各為說不同。彼約身相大小。而為勝劣。故尊特有全現分現。生身有但可即法不即尊特之說。(云云)四明則異是。不以身相論之。克就真中感應而辨。故有三雙六隻之義。示現現起之相。其建義若此。何者為主當邪。今試得以評之。夫報應者。法身之大用也。然以法身為體。則寂然不動。故無現不現。無即不即。唯一大圓鏡體。而隨緣赴感。未始有窮。惟其稱此體故。起而為用。亦無現無不現。無即無不即。但對機設化故。或勝或劣。或大或小。千變萬化。不可紀極。然則尚不當即。況言不即乎。尚不當不現。況言必現乎。但四明即體示用。且以即而不現言之。霅川捨體論用。故言不即而必須現也。夫捨體而論用。其用未必然。即體而示用。是用與體兼得之也。彼徒見身相之迹。文義之末。區區求合而已。殊不知佛身之本。機教之正。有不在是者。餘如後論。(云云)由是評之。兩家得失。較然可知。此所謂宗途論也。至於壽量名有通別者。然身壽固各有實。量名何所召乎。蓋不出通別之義。通則莫非詮量身壽。故身量有大小。壽量有長短是已。別則壽之量故。故言壽量。是則量名為通。身壽為別。苟為通別。則二實而已。二實而三名何也。曰實雖唯二。三義何妨。蓋非量。無以詮量身壽。故身壽必由量而定。是則身壽者。實之名也。量者義之名也。所以二實。不妨三義。亦猶十如。本末之一。其實則前九如而已。要必由此一如。而後得前九如之實。所以諸文。皆言十如者。亦其義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大佬你是故意的

    大佬你是故意的

    【推荐新书:拿太子剧本后我和反派he了】重生前,他机关算尽与大佬斗智斗勇,最终却被一板砖活活拍死。死后他才明白,自己所在的世界居然只是一本书,而他是书中凄惨的恶毒男配。女主与她的后宫们有穿越大佬相助,最终统一五国,走上人生巅峰。而他吭哧吭哧的算计了几年,却算计了个寂寞。虽不想承认,但他终究没斗过穿越大佬。重生归来,逆袭什么都是不可能的,趁着穿越大佬还未崛起,紧抱大腿求包养啊!一顿算计成功嫁给了大佬,看着身边躺着的大佬,他得意的笑了。直到有一天楚悦大佬发现了一切,眉尾轻挑“顾易,你是故意的?”顾易羞涩一笑“我是不是故意的不重要,反正你现在是顾易的”三春花事好,娶夫需趁早。女尊背景,1v1双洁,甜宠文,互宠,女宠男多一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晋天源

    晋天源

    这是一个寻'源'的故事,无尽神秘的大陆与星空……埋没远古的历史,世间不解的谜团,一切动乱的尽头……疯狂与热血,皆在故事之中!
  •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本书为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的青年官兵为了国家的安全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 姜汁炖薏米吖

    姜汁炖薏米吖

    小忆是个武汉的网络歌手,他的粉丝名叫做薏米,这本书写的是薏米眼中的小忆
  • 觅灵

    觅灵

    斩妖、除魔、灭灵、弑鬼;一个个诡异惊悚的案件,一场场惊险刺激的战斗,一条寻觅邪灵的不归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