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07500000112

第112章 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

《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详细论述了人的心理活动,是中医心理养生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指出,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心的主观活动具有主观性;人的言、行、表情等都是外在的客观活动具有客观性。而心理活动与人的言、行、表情等外在的客观活动又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情绪、欲望、意志、思维等;第二,比较稳定地存在于某个人身上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等。在中医心理学理论中,“神”是心理活动的总称;人的情绪、情感以及思维过程,被总结为“七情”;而人的心理特征,则按照品德、性格、气质等,划分为若干类型。中医心理学还阐述了心理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情感与欲望的关系等。中医心理养生的理论与方法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就使得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都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讲究中节与和谐、注重道德修养、顺应客观规律、清静养神、形神兼养等。这些基本原则,都映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下面就是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

1.中节与和谐

儒家的“中庸之道”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影响,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中。《礼记·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可以看出,“中节”与“和”(和谐)是儒家所认为的世间万物乃至人的心理的最佳状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节与和谐就成为中医心理养生首要的原则,可以称为“中和之道”。中医心理养生讲求“中节”,是适度、不过分也无不及的意思。中节适度的原则,体现在心理养生的诸多方面。情绪、情感要讲究中节适度。喜怒哀乐本身都是人之常情,人在生活中,谁都会有喜怒哀乐,适度的喜怒哀乐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如果喜怒哀乐过分了,就会损伤身体。又譬如七情中的“思”。人活着就要有所思有所虑,如果没有思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吃饱饭就混天黑,那当然不行;但也不能思虑过度,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脾,进而还会累及其他脏腑。现代医学临床研究也表明,持续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也会出现功能紊乱。所以,思虑要讲求中节,讲求适度。贵在适可而止,劳而有度。中节与和谐还体现出和谐心态的理念,倡导人们的心态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和谐。中医心理养生主张提高道德修养,这是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而《黄帝内经》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讲的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品德修养

古人早已认识到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仁者寿”,认为仁义的品格有利于人的长寿。儒家以“仁”为本,在养生方面同样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儒家学说对中医心理养生理论有重要影响。《黄帝内经》中论及道德修养在心理养生中的意义,倡导人们学习上古时代淳朴的道德风尚,“德全”之的能获得长寿。历代许多医家都极为重视在道德修养中求取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明代医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将“养德”与“养生”看得同样重要:“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葛洪在《抱朴子》中也指出:如果不注重修养德行,只求助于方药,是不可能延年益寿的。中医心理养生不仅把提高道德修养作为心理养生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把道德理念作为一个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中医心理养生学的体系中。例如,在个性气质方面,《黄帝内经》所褒扬的“善附人”、“好利人”、“尊则谦谦”的个性气质,就展现出道德的光芒,颇具道德评价的色彩。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3.客观规律

顺从客观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是心理养生的重要原则。庖丁为国君杀牛,能游刃于骨节的空隙间;那把刀用了19年,屠宰了数千头牛,刀刃仍然像新制的一样锋利。人的养生之道,就像庖丁手中的刀,要讲究顺乎自然,遵循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进行心理养生这一原则,有如下三层含义:

(1)顺应自然界的规律,顺应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要懂得顺应自然界的规律,顺应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顺应自然的理念,集中体现在中医心理养生所提出的“顺时调神”的养生方法中。“顺时调神”是指顺应一年中的四季变化以及一日中的四时变化,在生活起居中调整自己的精神情志的心理养生方法,体现了顺应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理念是一种独具特色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2)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人与社会的关系

除了顺应自然之外,遵循客观规律还意味着心理活动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黄帝内经》褒扬的“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委婉地顺应客观规律,不与人进行无谓的争斗,懂得适应时代的变化)的品格气质,就包含着对于社会变化的顺应和与时俱进的思想。

(3)要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心的主观活动,具有主观性。同时,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客观的内在联系。换言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客观规律性。因而,中医心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要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例如,《黄帝内经》分析了人的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欲望与情感的关系,等等。对于这些心理活动客观规律性的认识,都在相关心理养生方法中得到了遵循和体现。

4.讲究清静养神

关于清静养神,先要理解《黄帝内经》中有关清静的理念。《黄帝内经》所说的“清静”既是指一种稳定、安宁的良好心态,也指实现这种心态的方法,是要形成一种理想的“阴平阳秘”的动态的心理平衡。清静养神是心理养生、防病的必要条件。现代人生活在紧张而快节奏的氛围中,不可能像古代的养生家那样悠闲清静,那么,清静养神的养生原则与方法能够适用于现代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中医的清静养神观念中,“清静”并非是绝对的静止不动,而是静中有动。清静养神实际上是指心理上保持平衡,情绪保持稳定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并不要求绝对的静止。所以,清静养神与现代人的生活是可以相容的。清静养神的养生原则与方法不仅可以与现代人的生活相容,而且对现代人颇有裨益。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焦虑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比如大学生找工作,白领没完没了地加班,还有由于社会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在人群中产生的压抑感等,已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焦虑情绪。我们怎样才能将焦虑情绪等心理上的负性东西排解掉呢?怎么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呢?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历代医家的实践经验都表明:养生保健的大前提,是使人的精神世界经常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这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清静养神可以有助于现代人排解焦虑情绪,因而应该引起现代人的关注。

5.养神与养身相结合

中医心理养生并不是孤立地关注人的心理保健,而是主张,养神与养身相结合,主张通过养神达到养身。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与心理是一个统一体,即“形神合一”。养神与养身相结合的养生原则,中医心理养生称之为“形神兼养”,这是与“形神合一”相一致的养生理念。金元时期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曾经提出:“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血气自然谐和,邪无所容”。意思是说,节制欲求、心神清静、劳逸结合可以使血气自然和谐,起到养气、养身的作用。另一位金元四大家刘河间也认为;“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这都是在养神之中求取养身,在养生中强调心理养生的主导作用。“形神合一”、“形神相即”是中医的基本观点。在养生方面,中医将养神与养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仅主张通过养神以养形,而且还提倡“动形以怡神”,就是通过运动养生来促进心理养生。常见的运动养生方法如气功、导引、舞蹈、散步等,都可通过形体运动而达到怡情畅神、增进心理健康的效果。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就是一种养生导引术。

总之,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讲求中节和谐、注重品德修养、遵循客观规律、讲究清静养神和养神与养身相结合,共五个方面。这对我们的心理养生也是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同类推荐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实用秘方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实用秘方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 “三高症”实用自我疗法

    “三高症”实用自我疗法

    本书从读者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分别论述了“三高”患者在诊断、预防、食疗、起居、运动、自疗、用药的各个细节以及自我监测等,让读者对“三高症”有全面的了解,做到诊治了然于心,防患于未然。全书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指导,不仅适合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及其家人阅读,而且对广大中年以上健康人群及早预防“三高”也会有非常切实的帮助。
  • 最新食疗治病新招

    最新食疗治病新招

    食疗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人常说:“三分治疗,七分休养”“医食同源”“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就阐明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食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人们的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与营养结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人在生病的时候,往往把赌注全压在医院和医生身上,而忽略了食疗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养生误区。
  • 冠心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冠心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所导致的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因此,根据四时气候特点、社会生活环境、个人的体质、病情的不同阶段,选用一些具有保健和作用的食物,或在食物中配以适当的中,通过烹调,制成各种具有物和食物双重作用的膳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千古中医传奇

    千古中医传奇

    《千古中医传奇》融医、药、文、史于一炉,集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分医药史话、本草典故、药物探源、医家轶事、奇法治病、医德医监、医苑趣谈等部分,所有篇什均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或考证有据,或口口相传,或见之于典故,或流传于坊间,一卷于手,品位咀嚼,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不仅是初窥中医奥秘者登堂入室的叩门之作,更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医文化的上佳读本。
热门推荐
  • 天道少女总是算错了他

    天道少女总是算错了他

    一位少女天师奉师命下山。古玩迷踪、妖怪奇谈、玄学命理。她皆一一玩转。可奇怪的是,为什么每次她都算错了这个人?姜沉瞳表示很困惑。姜沉瞳道:“称意,我算出来了,你今天不宜出门,会在路上滑倒。”“你就不能算出点好的事情么?”结果,一起走路时,姜沉瞳自己来了个平地摔。宋时胥:“......”姜沉瞳道:“称意,我算出来了,你喜欢那种高冷御姐型的卷发美女。”“那你算错了。”宋时胥似笑非笑。“嗯?”“我喜欢的是你。”姜沉瞳:“!”“称意,我算出来了——”宋时胥扫了她一眼。姜沉瞳莫名感到一阵凉凉。“你有没有算出来我什么时候亲你?”“应该,是明天?”“那你又算错了。”“是现在。”他挑起了她的下颚。
  • 创灵计划

    创灵计划

    天降陨石,死亡倒数。当美好沦为怪物的食物,当地球开始保护生命.......。或许没有绝对的救赎,但逆境中总有光明。
  • 天地八阳神咒经

    天地八阳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光明圣途

    光明圣途

    易筋经,其实还分为阴经和阳经,你知道吗?达摩祖师带来的除了易筋经,还有洗髓经,你又知道吗?王八千岁龟万年,修炼了一万年的神龟能说人话,这你又知道吗?这些,都在齐不凡这个少年的身上屡屡发生!看一个山村的平凡少年如何一步步成为武林高手,坐拥武林天下豪杰,怀有痴情怨女千千万万!《光明圣途》新书首发,不一样的武侠,不一样的争霸!
  • 中国的眸子

    中国的眸子

    在一个新时期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处境还是心境,我们这代人是中国土地上一批最复杂、最独特的人——一边为祖国与民族的新生唱着赞歌,一边为自己作了那个时代陪葬的青春唱起挽歌;回忆噩梦般的过去,我们这代人得比别人多双份的勇气;走向曙色中的未来,我们这代人得比别人多几倍的辛劳。毛泽东的两句话,那意思还真是说对了。收在本书中的几篇作品,肯定与读者已经见得太多的浅吟自斟、杯水微澜以及具有某种装饰性、仅有动物性的作品迥然不同,除了命运使然外,还因为自上世纪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以及这现实中总有披裹斑斓神话的历史暗度陈仓,让我常常有捕捉它们并解读它们的强烈冲动。
  • 华夏隐世者

    华夏隐世者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批神秘的传世高手,他们默默无闻的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非华夏一族有灭亡灾难之时,他们永远不能现身
  • 欺天宝典

    欺天宝典

    一个青年带着一本宝典进到了风起云涌的神环大陆,蠢蠢欲动的魔族、神秘强大的恶魔、诡异的元素潮汐、人类帝国的复辟与战争…………一切尽在此发生。
  • 末世兽魂

    末世兽魂

    末世前唐林获得兽魂力量传承,鹰的翅膀,狼的贪婪,豹的敏捷,虎的威严……关键的是兽魂力量还在不断进化,而且向远古猛兽进化…………末世后唐林凭借只有一级进化的身体走上了屠魔之路。……注:本书纯属个人YY,如有雷同纯意外,愤怒者慎入!
  • 地狱闪盘

    地狱闪盘

    重生的易平得到失落的传和一枚来自地狱的闪盘。他踌躇满志的时候,突然发现,古老的技击之术已经跟不上时代,黑暗物质的出现,让他束手无策……地狱狱使者交流群QQ:474460897
  • 无限之金钱科学家

    无限之金钱科学家

    《我一心只想搞钱》新书已发!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胡扯,科学是神圣的。怎么可能是玄学。最过分的是,还有人说我的钱是开挂刷的?莫名其妙!我的钱是科学的馈赠,是我精神上一直支持科学得到的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