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1400000033

第33章 茅盾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1916年8月,北京大学预科毕业,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接办并改革《小说月报》。1921年加入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926年赴广州,后赴武汉,次年返回上海,后又去日本。1930年回国到上海参加左联。建国后,任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另有散文集多种。

《速写与随笔》开明书店1935年出版,《见闻杂记》文光书店,1945年出版,《时间的记录》1946年11月由大地书屋出版。速写与随笔

天窗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像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像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像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像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赏析】

这是茅盾散文中风格独特的一篇,这里没有宏阔的社会历史意义。也没有深厚的象征内涵,只是轻盈地点缀一点情趣,将乡下生活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建筑设计一角富有诗意地描述出来。

文章以孩童的视野展开,天窗在雨天和夜间都是孩子们心灵的慰藉,他们奔放自由的天性使他们渴望外面的世界,然而,在这样的天气中总要被约束在家中或床上,此时,小小的、窄窄的天窗就成为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由着那一点光的提示,孩子们的想像会锐利起来,童年也因此不再单调单色。事实上,对于新鲜未知世界的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通过洞开的“天窗”的引领,人类才会不遗余力地去探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奥秘,“天窗”是此在世界与彼在世界的桥梁。因而这篇小文的可阐释性是极强的,它所揭示的人类共同的情感也绝不仅限于孩童视界。

《天窗》短小如散文诗,这种精悍跳动的节奏符合儿童的生活与思维,传达出一种自由活泼而又稚嫩的思维特点,文章也因此如雨点、如星星,欢快亲切,而且充满情趣。尽管文章不时涌出将孩子作为被叙对象的叙述语气,但大多数是以孩子的口吻与外界环境与内心感受的,就这样,在虚与实的结合中,在描述与意指流动的自然过渡中,“天窗”的内涵底蕴及小小的孩童世界的想像同时亮丽起来,二者交相呼应,构成一篇轻盈脱俗的小巧文章。

文章的语言精练,具有十分温厚的传达力。仅几十字就在开头交待清楚了乡下房子中天窗的位置和作用,而且文字并不因交待过多的知识而显滞重。另一方面,语言并未因孩童视角而失之浮泛,相反,在清浅如水的语言中夹杂了丰富多采的想像,并且都是饱盈情趣的,有的句子甚至是不完整的,但恰到好处地将清浅水中的涟漪表现出来,富有层次和节奏,而且栩栩如生。

小小的、短短的《天窗》虽是咏物之作,但既脱开了传统文章咏物抒怀的窠巢,又不同于作者自己的名篇《白杨礼赞》、《风景谈》。这里不以宏阔取胜,而是以细腻新颖的角度与想像取胜,不是高歌或气宇轩昂,而是呢喃与和风细雨。但是,文章绝没有小资产阶级所擅长的无病呻吟,文章的情趣与情致健康积极,而且富有照拂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关心人的想像力与对外界探求力的大气魄,文章的结尾就十分有力地反映了这一点,从这点而言,《天窗》是既有诗又有史,而这都是从思中而来的。

见闻杂记

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遍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他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不就只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竞一点儿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激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是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赏析】

白杨是中国西北最常见的一种树,然而经过茅盾的描述,它已超越了作为树的意义而成为一个时代、一种精神、一种历史选择的代表。短小激越的《白杨礼赞》所凝聚的历史内容是丰富复杂的,它为北方农民的优秀品质寻找到了熨贴的自然对应物,而且在作者的主体追求与本文显现的历史场景中凸显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脉络。

中国古代散文就有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写法。白杨在此文中被作者用以象征北方质朴坚强的农民,可以说是沿袭了这一写法。茅盾将“我”的赞美之情贯注到自然当中去,移情于物,使得物也具有了人格精神。白杨是树中的“伟丈夫”,它力争上游,无论是树干树枝还是树皮树叶都磊落挺拔,敢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参天耸立。由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生长的环境也便有了象征当时中国大气候的功用,这使得《白杨礼赞》充满了对社会历史的隐喻,从而走出了古代文人小品抒怀感物的狭小天地,而是触摸了历史转折点的选择问题,通过写白杨赞北方农民,进而鲜明地表达一种价值判断。在人与自然,人与历史潮流等关系框架中将白杨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从这一点上说,《白杨礼赞》既将白杨丰富羽化为有血有肉有气节的北方农民,又将它抽象为特定时代历史必然选择所具有的精神气质。这种写法既不同于先入为主的议论抒发,又不依靠离奇新颖的情节,而是物与人共生,情与景并茂,显得生动含蓄而不失朗健率性。

《白杨礼赞》很注意通过文字的行进描摹别具意味的画面,白杨树被赋予的深厚含义并没有损伤白杨的自然风貌,相反,是建立在白杨与作者所要贯注的精神之间的相通处的。在文中,既有挺拔为一道风景的自然白杨,又有隐在白杨之后的人格精神与时代气魄。作者以朴实的文字写白杨树的平凡与不平凡,很注意文气的抑扬顿挫。文中反复复沓着“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这样的主题,但一点儿也不显得单调,因为它是被作家的抒情力度不断推进的,作者以亲切的笔调不断回环复沓,每一次赞美白杨树时文意都有转折或递进,音乐般铿锵有力,且不失审美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情感激越的情况下,能够较为有节制地条理文字,形成短小精悍的文章,十分难得。文中不时闪现“你”这样的称谓,也说明了作者行文时注意了与潜在读者的交流,这样,《白杨礼赞》就在歌颂伟大雄壮之外有了一种亲切朴实的情感。

《白杨礼赞》曾被选入中学课本,在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方面,它确不愧为楷模。

同类推荐
  • 胶片·哈哈镜

    胶片·哈哈镜

    本书是《惊蛰诗丛》丛书中的一部,丛书由四部诗集组成,收录了四位山西诗人近年来优秀的诗作,是一部极为难得的诗歌自选集。
  • 李白诗选评

    李白诗选评

    本书编选李白诗230题,270首左右。分编年、不编年两部分排列。不编年部分,又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七言歌行)、五七律、五七绝、乐府几个部分。李白诗歌的编年,仍然是李白研究的重要课题,争议也比较多;对于李白寄托很深的乐府诗的作年,争议尤其多。
  • 苦竹杂记

    苦竹杂记

    《苦竹杂记》多为杂文和“抄书”,属于周作人简练淡远的后期文章,其中“文抄公”写法成为周作人沿用多年的写作特色。同时,这本《苦竹杂记》也是周作人情感最浓的一本,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本书收集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400篇,分为谐趣幽然、讽喻戏谑、智巧滑稽、哲理智慧4篇。其中有儒雅名士的风流之作,讽世之笔;有文人雅士穷酸秀才的文字戏谑;有达官贵人的吟怀言志;有平民百姓的讥俏牢骚。文字灰谐幽默,内容雅俗共赏。颇具娱乐性、趣味性、可读性。
热门推荐
  • 今生注定只爱你

    今生注定只爱你

    他和她在一次偶然中相遇。他遇刺受伤缺血,而她恰好和他一个血型,她毫无疑虑的献上了自己的血。在他苏醒后看见她,心中怦然一跳,相见恨晚的感觉涌上心头。然而这一面之缘,竟让他迷上了她,或许就因为她的血在他的身上流躺,就注定了他今生要为她痴狂?
  • 捡个公主心尖宠

    捡个公主心尖宠

    “他对别人冷漠,却只对我温柔,我没在意。后来,他不再对我温柔,把偏爱给了别人,我才反应过来,顾南辰,我喜欢你!我……是不是来的太晚了?”——鹿允落日记本
  • 神秘总裁引入怀

    神秘总裁引入怀

    践踏着自已的爱情,她收下全部的悲伤!她说,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美丽的天鹅!
  • 玄脉异天

    玄脉异天

    他是当朝皇帝拾于百花林边的遗孤,天生体弱,投入中原第一修真大派,奈何得知自己经脉被封,终身不能修炼,江湖的纷争与情仇让他得知保护自己身边在乎之人需要多么强大的实力,在机缘之下得到一块奇特的寒玉,这让他看到自己体内不一般的力量,命运就此发生改变。心爱之人的离去与命运的折磨让他变得逆天,终要与那苍天斗上一斗。洪荒之行体内庞大的力量浮现,飞升仙界后绝世隐秘终于浮出水面,那体内被封经脉究竟是天命安排还是一场惊天预谋.......且看主角如何以一己玄脉之力纵横各界,与天地争!
  • 云凰凤栖

    云凰凤栖

    他许她万千宠爱及无上尊荣,倾尽了他此生深情与骄傲。为了她,他将江山拱手。她深陷险境,他怒发冲冠,掀起了乱世之争。他野心勃勃,江山与她,势在必得。她以山河为诱引他联盟,筹谋将江山夺回奉还。天下风起云涌,四分五裂。终究谁能睥睨天下,笑看风云。
  • 锦鲤女孩重生富豪千金

    锦鲤女孩重生富豪千金

    首席翻译官在线重生一岁baby,报复前世老板,实现梦想。隐藏的秘密终于瞒不住了,一走一掉马甲_
  • 六世战尊

    六世战尊

    玉面乾坤镜中:第一世、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第五世。。。。。。这是第六世,前五世双双被人害死,我承载着五世的信念而来,我叶晟,欲焚天!
  • 恶魔丫头狂虐校草之浪漫校园

    恶魔丫头狂虐校草之浪漫校园

    一个女孩转进了一所贵族学校,刚一进来,老师就把她安排在校草旁边坐着,校草原以为这个新同学好欺负,于是开始调戏他,他们两个之间便开始了一场丫头与校草之间的战争
  • 一路有树

    一路有树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 不顾一切来找你

    不顾一切来找你

    了了的15岁生日那天,来了很多人,就在大家都快乐的时候,了了在众人的欢笑中晕倒了……医生说,她患了‘骨髓癌’!全家人像被晴天的一个霹雳打中,完全崩溃了。妈妈和姐姐抱着她哭了一夜。从此以后,了了被迫接受各种痛苦的治疗。了了等着有合适的骨髓来救她,一年,两年,始终都等不到。可是她对生活从来没有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