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7400000007

第7章 异常人际心理

想当老板的年轻人

志远是外省的一位年轻人,说看过不少我的心理咨询专栏文章,一再坚持来访。电话约定后,志远带着一路风尘坐在了我的面前。他为什么一定要远道来访?

志远这样开始了诉说:“我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打工三年了,认识了一个女孩。我非常喜欢她,但是怕她看不上我的能力。我准备自己干,辞掉现在的工作自己当老板,来证明我的能力给女孩看。有人说这样不行,您说我这样可以吗?”

千里迢迢来访居然是这样一个问题?这问题究竟有什么潜台词?心理咨询中常常这样,来访者开始的诉说给人一头雾水。我请他详细地谈谈自己最想交流的问题。没想到志远后面的故事转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父子冲突上来。

他说:我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父亲想让我上个中专,可我还是坚持复读。为此冲突很厉害。复读后,还是没有考上重点,只考上一般高中。高三的时候,因为胃口不好曾经休学,我的成绩又不好,父亲想不让我念书了。我不同意。到高考前夕,一次父亲去学校见到了老师。老师说以我的成绩不要说今年,再复读两年也难考上。结果,当年真的没有考上。父亲也就更加不同意我再念书了,父亲说,我靠念书很难出息。父亲怎么能这样看我?

虽然父亲不很同意,但我还是决定复读。为了学费的事情,父亲很不情愿。有人劝说,谁家不是省吃俭用供孩子念书,父亲才勉强把卖猪的钱给我交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到第二个学期,更是勉强再凑。父亲一点也不情愿。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的态度?

到了高考结束那天,我刚刚考完回家,父亲就说:怎么打算?我说:就是玩也要玩一年,反正不去田里干活。说是说,其实,我这一年也干了不少农活,还外出打工。我想明年还要去考。这样就一边干活一边自学。第二年,前半年就在家里看书,后半年又去了学校补习。老师们都感到惊奇。结果还是没有考上。难道念书我真的不行?我该怎么办?

不久有人介绍可以去读自费大学。我还是坚持去读书,可父亲表示不同意。为此弄得很别扭。我执意要去,姐姐和亲友就给我凑学费。这一天,亲友们都聚在我家,好像商量钱的事情。大家凑的钱就放在桌子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准备回避。这时,亲友们就都走开了,桌子旁只剩我的一个堂兄。我见他手里正拿着那包钱,可看见我随手又放下了。我猜疑是父亲暗地里这样安排的,故意让他把钱拿走。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宁可把钱借给别人,也不愿给我交学费?当父亲的怎么能这样?

最后,我还是去了苏州的一个学校读书。到了第二年,家里又给我凑生活费。可是,我左等右等,生活费总也没有给我寄来。后来父亲说把钱借给了堂兄急用。我只好苦撑着。当时一个老师有一份第二职业,我就给他帮忙,挣点钱来贴补生活费。转眼过年了,我放假回家,还给父母买了两盒蜂蜜。可是,回到家里是我催促着,父亲才去堂兄那里要回一部分钱。父亲为什么不愿意为我读书花钱?为什么?我真的不懂!

两年毕业后,我回到了家里。我是想先在家乡做点事,熟悉熟悉社会,以后再外出打工,闯荡闯荡。一个熟人介绍了一份工作,不知怎么却不了了之。我猜疑是父亲的原因。父亲就总想赶我出去。对我说:在家里还要呆多长时间?怎能还在家里吃闲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去了外地打工。

这时,我开始总想着我和父亲的关系。我感觉可能是我有点问题了。后来我好像慢慢接受了我父亲。打工两年后,我由于感觉自己心理有点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就回家了。我想先回家结婚,也照顾妈妈。但时间长了,我感觉在家里还是不行。妈妈也同意我还是到外面闯闯。这样我就来到了现在打工的地方……

在诉说的过程中,志远不时激愤地面红耳赤,甚至怒不可遏。

志远的故事为什么由开头的问题跑到亲子冲突上来?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是这样的,我和父亲关系的阴影至今还有,我怕以后这样继续下去……”

志远迟疑着不知怎样表达,我接过来说:“你是说以后与人相处,还像与父亲相处这样继续下去怕是不行?你意识到这样处事为人有不妥之处?或者说,你来访不是为了控诉父亲,而是为了看清自己存在什么心理问题?是这样吗?”

“对,您说的对!”志远似乎遇到了知音,眼睛一亮,“对,主要是看清自己。”

“那么想想看,你和父亲的冲突中,自己有什么不妥之处?”我启发说。

志远沉思片刻,有所领悟:“我只站在自己这方面想问题。”

“好,能意识到这一点很好。”我肯定说,“只站在自己这方面向问题,在心理学上叫作自我中心意识。你领悟到自己存在自我中心意识,很好。”我转而问道,“你为什么这样呢?如果马老师猜得不错,你在家里是老儿子?”

“对呀!”志远惊讶又困惑。

我说:“就是说,父母对你本来疼爱有加甚至是溺爱,从小许多事情都由着你。慢慢地习惯了一意孤行,任意而为,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识。”

“那么,怎样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呢?”志远很有自救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创造的一种心理换位的方法,叫作“空椅子技术”。所谓空椅子技术,就是当涉及到人际冲突或人际障碍的问题时,当事人想象假设另一人就坐在对面一张空椅子上,当事人面对空椅子诉说。然后,换到对面一张椅子上,扮演另一人来回答问题。这样当事人不时地变换位子,与假想的对象进行对话。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当事人在更好地了解自己心态的同时,也真切地体验到对方的心态,以便于促进相互理解。介绍了上面的方法,我说:“比如,你和父亲的冲突,如果你能在心理上换换位置,在你刚才诉说的过程中,假象对面的空椅子上就是你的父亲。你父亲会怎样说?他很可能这样说:知子莫如父呀!我知道自己的儿子靠读书很难成功,想让你早一些走向社会,早一些发展的机会。我还知道儿子喜欢固执己见,我这样做的不过是想让你冷静思考。哪想你一意孤行,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些事你根本不知情,就猜疑怨恨爸爸……爸爸怎么会不疼爱自己的儿子,怎么会不同意儿子读书有大出息,怎么会把学费借给了别人用而不热心地给儿子准备学费?”

志远脸上没有了刚才的激愤和怒不可遏:“是啊,父亲怎么会不愿意儿子读书有出息?父亲是爱我的。我至今记得一次下大雨的时候,爸爸去学校给我送雨衣,路上滑倒满身是泥的情景,还有……”此刻,志远是那样地心存愧疚,“我过去伤了父亲的心啊!”

通过心理换位,志远心中的父子冲突正在化解。这对志远的心灵自救是重要的一步。这不仅促进了志远对父亲有了新的理解,也有助于志远看清自己。但志远心中的父子冲突还有更深的心理渊源。

于是,我继续启发说:“那么再想想看,为什么你的自我中心意识那么强烈,强烈到与父亲的冲突如此严重而持久?为什么现在又要执意去当老板?有什么性格上的原因吗?”

“我的性格非常偏激,做事非常固执。”志远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

偏激而固执的确是志远的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叫作偏执人格,严重了就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点是,过敏多疑,固执己见,容易记恨。具体说有如下几项:①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就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②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③易产生病态嫉妒;④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理应取得重大成就,如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⑤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⑥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一旦受到妨碍,就会积年累月地纠缠不休,非要讨个“说法”不可;⑦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的客观证据,很难改变自己的想法。一般具有三项以上就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了。人格偏执的人往往心理上里有一种超价观念。就是在强烈的感情作用下,对事实只是进行片面的归纳,由于往往与切身利益有关,使人对自我能力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偏颇而极端的评价。超价观念潜在的心理功能是借以补偿自己也许意识不到的自卑感。

现在,我们再回顾志远的故事。他所以执意读书,偏激而固执到丝毫听不进父亲的意见,甚至猜疑、抱怨、记恨父亲,以致现在不远千里来讨个说法,都表明其偏执的人格特征是很突出的,其心理上的超价观念也是显而易见的。不难理解,他现在要固执地自己当老板,与他过去固执地上学一样,也是偏执人格特征的表现。这便是两件事情的联系。

可喜的是,志远已经隐约感到自己的心态似乎有了问题,对自己当老板,不敢轻率行动,所以前来求询。他之所以诉说那么多的父子冲突,似乎是为自己讨说法,其实是对自己心存怀疑:我这样对头吗?我是否心理有问题?于是,想听到心理咨询师的分析,以便确定自己目前的行动,避免盲目的固执己见。这表明他已经为改变偏执人格特征开始了自救,是给予心理支持的好时机。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志远对自己的人格特征有了更清楚地认识。于是我说:“你所以来访,表明你对自己已经开始反思,这很好。不错,人生需要坚持性,也要有灵活性。做成一件事的确需要持之以恒,但绝不是要盲目地一条道走到黑。坚持与偏执的区别关键就在于是否有现实性。”

“您说的对。”志远领悟地说,“现在想想,还是父亲更清楚我的能力,现在我也没有自己当老板的能力。我需要看清自己,面对现实,不能再固执己见,头脑一热,就一意孤行了。”

“好,能这样看很好。”我肯定地说,“少一些偏激与固执,多一些成熟与理智,现实地面对生活,不论是给别人打工,还是给自己当老板,都会多一份成功的把握。”

当我们握别的时候,志远连连地说:“谢谢,谢谢您,今天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您会听到我的好消息的。”

不久新年到了,志远果真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他说用好消息表达新年的祝福。他的我好消息是:他的工作得到了嘉奖,而且开始了恋爱故事。

女孩的性格像刺猬

现在,如约来访的是一位身着警服的女孩。她脸上挂满的愁苦,遮盖了一个警察女孩应有的魅力。

落座之后,女孩急切地开始了诉说:“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我的工作还是挺上进的,只是难于与人相处,无意间就会刺伤别人。最让我苦恼的是恋爱总是失败。面对一个男孩,我总是挑剔责难,不知不觉就伤害了他的感情,结果自然是人家说再见了。就这样,谈过几个男友,最后都离我而去了。他们说我刺伤了他们的心,说我太傲慢,太冲动,太鲁莽,太容易伤害人,说我像个孩子,心理太不成熟,说我太喜欢指责别人,苛求别人,挑剔别人。我也觉得我的性格像刺猬一样,弄得大家不敢接近我,二十几岁的大姑娘了,男孩子都离我远远的……”

女孩说不下去了。恋爱总是失败怎能不让女孩苦恼?女孩恋爱的失败,其实是人格问题而导致人际关系障碍,不单是恋爱问题。女孩像刺猬一样的性格究竟是怎样的人格?为什么形成这样的人格特征?为了进一步的诊断,我请女孩谈谈早期的生活经历。

“我也觉得童年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女孩好像遇到了知音一样,“在家里我是老大,6岁以前是很幸福的,因为那时候家里就我一个孩子,父母都宠爱我,我尽情地享受了父母之爱。可后来我找不到过去的幸福了,因为妈妈生了一个小弟弟。我明显地感到家人对我疏忽了许多,冷漠了许多,我感到自己成了一个没人关爱的人,没有了安全感。他们对弟弟特别好,什么好事都是弟弟的,买了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弟弟。有时候我看到了,明知没有自己的份,还是想问问这是什么,妈妈就是不告诉我。那时候我特别恨弟弟。”

“到了初一的时候,我对此更加敏感,对弟弟更加仇视,甚至想杀了他。真的,我常常幻想长大了,有钱了,雇用黑社会的人杀了他。而且有一次,我真的和弟弟扭打起来,真的拿起了刀追弟弟,砍他。那时候在家里觉得自己很可怜,不知怎样保护自己,就总是去奶奶或姑姑、叔叔那里。”

“到了高中的时候,我特别自卑,自闭。别人对我表示友好,我的反应也是怪怪地。就喜欢一个人看书,看那种特别另类的书。后来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特别自负。结果更是难于与人相处,以致让我的恋爱总是失败……”

说到这里女孩又低下头。

现在已经看出,女孩像刺猬一样的性格,属于攻击型人格。攻击型人格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这样人格的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也许有人会有错觉,似乎这样的人格属于男孩,其实并非男孩的专利。

“我就是这样。”女孩表示理解,“我觉得,这都是童年留给我的心理创伤……”

女孩的感觉是不错的,我们的许多人格特征都源于童年的生活。心理学告诉我们,虽然导致攻击型人格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条心理原因是,具有攻击型人格的人往往经历过较重的心理挫折。就是说,挫折是导致攻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的自尊受挫,就会感到不安全,感到自卑,就要寻求补偿。于是,在生活中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这叫作“挫折—攻击”理论。就是说,表面似乎强大的攻击行为背后,实际是软弱和自卑,是不安全感。女孩的刺猬性格就是这样。刺猬身上所以有刺,是为了什么?表面看来是刺伤别人,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刺猬没有别的更强大的本领,只能靠一身刺,随时准备刺伤别人来保护自己。所以说,女孩与人交往中总是像刺猬一样刺伤别人的背后,其实是自己没有安全感,是过度地自我保护和防范。这一切,往往根源于童年的生活。就女孩的情况看,很明显,父母对弟弟的过度偏爱,使女孩曾经受宠的心深感挫折。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讲,还有比在父母哪里失宠更大的挫折吗?于是女孩深感自卑,找不到安全感了,心理严重失衡。越是这样越是强烈地需要保护。怎样保护自己呢?就是随时准备反击别人,甚至是四处出击,攻击别人,刺伤别人。逐渐地,攻击性和冲动性形成了她的人格特征。于是,这种攻击性由对弟弟,对父母,到对生活中交往的其他人。以这样的人格和心态,再加上女孩警察的社会角色,男孩怎能不吓跑?

“本来我就感觉是自己心理出了问题,现在就更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女孩领悟地说,“怎样才能改变自己攻击型人格呢?”

应该说,女孩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反思的。不过,我们分析女孩的人格特征的家庭渊源,不是要追究她父母的责任,而是为了从源头帮助女孩改变自己。虽然挫折是攻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挫折必定引起攻击性行为。对挫折的不同的理解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所以,许多心理障碍的调整,都有赖于当事人对问题的重新理解,这叫作“改观重解”。

于是,我对女孩说:“随着弟弟的出生,感觉有人来瓜分父母的爱了,难免感到失宠,失落,特别是在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哪怕父母对弟弟的一点点偏心,也会感到嫉妒。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父母更容易对男孩偏爱,就更容易让姐姐感到失宠。你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新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难免的偏爱,也是人之常情。仔细想来,这并非父母不再爱你。是吗?”

“是这样,其实父母也很疼爱我。”女孩的心态开始转化。

“用一种新的视角,用一种自己也要当妈妈的视角,重新看待童年的经历,重新看待父母的心,至少会多一份宽容和理解。以这样的心态看生活,你就会多一份安全感,少一些对别人的刺伤。慢慢地你也会变成一个温柔的女孩。”

女孩脸上的愁苦换成了笑容。笑容真的让女孩变得温柔起来。

“你看,温柔女孩就是比刺猬女孩更有魅力。有这魅力,还愁男孩不走近你?”告别时,我幽默而认真地说。我知道人格不好一个早上就变样。但是,女孩由理解宽容父母开始,会慢慢地学会宽容他人。

恐怖症状的背后

电话预约之后,我接待了静宜的来访。她衣着得体,谈吐大方,眉宇间却锁着一抹淡淡的抑郁。

“这几个月来,只要别人一碰我,我就紧张恐怖的要命。”静宜诉说着自己的症状,“业务上难免有迎来送往的公务应酬,握手甚至拥抱都是时而有之的事,可是如今这样的身体接触让我害怕,手心出汗,嗓子发紧,甚至大脑一片空白……”

许多症状都有生活渊源,于是我问:“能谈谈自己的生活故事吗?”

静宜欲言又止,默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了她的故事——

几年前在经贸大学毕业我就进了外企。一年后我在工作中认识了总公司派来的英籍律师查理。第二年,丧偶两年的查理向我求婚,尽管有一个成年儿子的他比我大了好多岁,但在外企做了几年的“高级打工崽”,我一直梦想组建自己的公司,也就接受了这桩婚姻。婚前,他开诚布公地给我看了他前妻的遗嘱,上面明文规定“查理的继任妻子无权继承遗产,遗产只属于查理和他的子女”。他说,他的事业是靠妻子的财产起步的。这份遗嘱让我不快,对他的家庭而言似乎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掳掠者。查理曾让我到国外定居,可是我觉得自己更适宜在中国发展。于是,经常是我一个人生活。

没有丈夫相伴的日子,我常到俱乐部跳舞。我的舞蹈教师雷是个英俊的男人,第一次教我跳探戈时,他就大声说:“静宜,搂着我的脖子,看着我的眼睛,这会儿你要把我当成你的爱人,而不是爸爸。”这话真让我脸红,可是他的舞姿帅极了,举手投足都带着男人的野性和彪悍。

我27岁的生日,查理发来的生日贺卡让我怅惘,长久的别离已使我对查理的感觉越来越陌生。为了调整,我向公司递了探亲报告,不久就飞到英国探亲。查理对我的到来很高兴,但他的儿子却明显地表现出不欢迎。面对哪种尴尬,我当时真是恨透了这门跨国婚姻。

回国后时差还没倒过来,我就去了那家俱乐部。那天在雷的百般殷勤下我不知灌了多少杯“天使之吻”,醒来时已在雷的房间……醒来后我决定用钱来结束和雷挥霍了一夜的露水情缘。我给了他4000元,说:“谢谢你的服务!”我加重语气,希望他明白游戏的性质。他坦然接过,熟练地点完,扬手给我送了个飞吻:“静宜,你是最可爱的。”原来他老于此道。出来后,眼前老是重复着雷点钱的贪婪,心里厌恶得想吐。不久,我换了一家俱乐部。

一个月后,在新俱乐部里我又见到了雷,他眉飞色舞地迎上来,一面和我热情地拥抱一面大声说:“知道我多想你吗?”这真让我难堪。他暧昧地看着我,弯腰作了一个邀请的姿势。我发现人们已经开始注意我们了,只好跟着他滑下舞池。在舞池里,我努力保持着和雷的距离,可是旖旎的旋律和耳鬓厮磨的舞姿却像催情的春药。渐渐地,身上像着了火,我对自己说:要不,再放纵一次……

第二天我倾出囊中所有给了他6000元:“你再也不要来找我了。”从他家出来时我发誓今后再也不见雷。雷开始骚扰我,常出其不意地打电话来,有时甚至在下班时捧一束鲜花在公司的门口“围追堵截”。我知道,他想用“广而告之”的要挟让我成为他的长期钱包。

同事异样的眼神和窃窃私语让我不安,我担心这事让传统得近乎刻板的查理知道后果将不堪设想。一天,雷终于在公司的出口处堵到了我,看着嘻皮笑脸的他,我一时慌得说不出话来。忽然,一只男性的臂膀搂住了我:“静宜,他是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吗?”回头一看是男同事陈凡,他洞悉一切的眼光让我心领神会,我大声对雷介绍陈凡说:“这是我的男朋友。”在高大轩昂的陈凡面前,雷悻悻地离开了。我感激陈凡,又怕他在同事间说三道四,一夜忐忑。第二天我借机到陈凡的写字间,他淡淡地和我打了个招呼继续伏案工作,他的缄默让我心安。

两天后收到雷的快件,只有一句话:“我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恐惧像山一样压下,我呆若木鸡,天旋地转。我辞了工,马上到医院做了体检。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我每天洗几次澡,不管碰到什么都要洗手,脑子里只有三个字:是?不是?不管白天黑夜眼前晃动的总是死亡的影子,我成了被恐惧追逐的人。

后来,接到体检安全的通知我如释重负,雷和恐惧都成为过眼云烟。

不久,我应聘到了现在这家公司,决心要重新做出一番事业。查理对我的选择很认同,在他的帮助下我一出手就做成了几宗大业务,老板很是青睐。半年后我被提升为副总。查理也准备时机成熟到中国开办律师事务所。

刚升为副总,陈凡就跳槽到了我们公司。可他在业绩上却不走运,刚接第一宗业务就做砸了,经理对此很不满。看着陈凡战战兢兢,我有点不忍,毕竟我欠他一个人情。我悄悄在他桌上放了一份资料,里面不但有客户线索还有具体运作步骤,这宗业务陈凡做成了。他从来没对我说过一个谢字,可凡是我安排的工作他都尽力完成,渐渐的我们之间有了一种不为人知的默契。去年春天我从英国探亲回来,陈凡打电话约我共度周末。那天我们谁也不提工作和家庭。看着抢着付钱的陈凡,我忽然想起认真向我宣读遗嘱的查理,其实陈凡的收入才是我的一半。晚上送我回家,我进了屋,陈凡还痴痴地站在我窗下,我打手机问他怎么回事,他却说:“静宜,你其实很孤独。”心里倏的涌上一股酸楚,命运对我真是太苛刻了,我又是撒娇又是命令地对他说:“你上来。”他来了,犹豫着不敢近前,我不顾一切地抱住他……

两个月后总经理离任了,公司任命我为总经理。陈凡要我提名他做副总,我左思右想觉得不妥。对我的顾虑他很不高兴。为了弥补他的失落,我让他掌管公司的人力资源库,这也是副总工作的一部分,毕竟,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他是我最信任的人。他再也没提升迁的事。

去年年底,总公司要来检查工作,准备报告时,我突然发现人力资源库丢失了大量信息。这个数据库的密码只有我和陈凡知道,难道……面对我的质问,他理直气壮:“我就是要利用这些资料另起炉灶。”“咨询业的高利润就是靠信息维护的,你这样挖墙角公司怎么会放过你!”我气急败坏。“只要你守口如瓶,公司怎么会知道?”他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我,“静宜,你只要我做你的黑市情人,可曾想过我的自尊?现在是你回报我的时候了。”听到这里,面前陈凡的脸渐渐幻化成雷数钱的贪婪,世界在眼前颠倒,一切都是假的。“静宜……”他要扶住摇摇欲倒的我。“别碰我,我害怕!”看着他伸过来的手,我恐惧得大叫起来。

从那以后,我就害怕别人触碰我。现在事业完了,查理也听到了风言风语,我怎么办……

说到这里,静宜说不下去了。

宜的恐惧症状,心理学称为接触恐怖,就是因为被欺骗和损害的经历而产生害怕和他人身体接触的心理,其实质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种心理自我防卫。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这样的个案并不鲜见。静宜就是因为陈凡的行为让她想起以往雷的恐吓,进而才对他人产生戒备心理。

从前面的故事我们看到,静宜所以出现这样的症状,有其人格原因。

首先,静宜的一个人格特点是,做事往往以自己的感受决定自己的行为。从表面上看,雷和陈凡都在欺骗他,就是查理也不让他满意。可是在整个事因中主导的还是他,查理的家庭他你自己选择的。和雷的邂逅虽属意外,可和陈凡的感情他始终主动,既没考虑到陈凡的处境,也没想到查理的感受。这表现出他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静宜的人格还中表现出依赖和自私。为了适应竞争她选择了不尽如人意的丈夫做“强强联手”,又生怕被他抛弃,体现了她的依赖心理。而先天不足的婚姻却使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怨自艾情绪,进而在其他男性身上发泄和补偿,尤其是在感情上对陈的主动进攻和升迁的专断,体现了她心理中只能得不能失的自恋意识。这种依赖和自私交织成她人格的缺陷。

静宜的心理还存在许多矛盾的地方。虽认为纯洁是女人可爱之处,却又把和雷的一夜情轻描淡写地称为“服务”。一心要摆脱以猎色为生的雷的纠缠,又为欲望所驱使情不自禁自投罗网。说起来也悔恨自己的放纵,心底深处则不以为然。心理学认为人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决定对事件反应的结果,正是她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她走入尴尬的处境。

致于静宜的恐惧症状,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得到化解的。比如,预感到恐惧发生时可以做一下深呼吸,再试着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朋友的聚会,然后再有意识地到闹市去体会摩肩擦踵的感觉,慢慢摆脱恐惧。但是,对于静宜来说,关键还是首先要调整好自己对待感情以及生活的心态,让自己有一颗安宁的心,获得安全感,才是告别恐怖症状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了较多的沟通之后,静宜表示理解,并愿意从改变人格入手,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我祝愿静宜积极地自救成功。

不敢与人交往的女孩

马老师:

您好!我的心里有一个深深的结,总压在我的身上,让我很难受。请您帮帮我怎样打开它?

我今年21岁,因为家里经济条件限制,初中毕业就步入社会。先是帮母亲卖菜,后来去学了理发。就是从学理发开始,我的麻烦就来了。有时候,跟别人说两句话心里就开始发慌,莫名其妙地脸红,伴有心跳加速,发热出汗。见到异性更是害怕,甚至手足无措。我没见过一个女孩子像我这样。我一想起因自己的失态而召来别人的嘲笑的样子,心里真的好难受,恨不得自己立刻从地球上消失。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在孤独中长大的。从懂事开始,我就帮忙家务活,和伙伴很少一起玩,妈妈不许我往外跑。渐渐地我习惯了自己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察出了自己不懂得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别人进来,也不懂得走进别人的世界。感觉自己很离群,别人瞧不起自己,很自卑。

当我明白了男女有别时,接受了妈妈那一套教育:女孩子不能和男孩子一起玩,要不就不是好孩子。从此这句话印在了我的心里。只要看见男同学跟女同学多说一句话,就告诉自己:他们不好,他们有问题。虽然,现在知道了男女在一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有异性跟我说话,我也很害怕,很紧张,像犯罪一样,担心被妈妈看见。直到现在如果有男的朋友打电话来,我还是很害怕。我现在是很封闭的,不敢去进行交往,就连老同学一起聚会,我都找借口推辞掉。

马老师,您说我还有救吗?我不怕任何困难,遇到困难我都会想办法去克服。但在这件事上,我想我快输给自己了。马老师您救救我吧!

一个求救的女孩 赵艳霞

艳霞姑娘:

你好!马老师很理解你的心情。你的问题是经常出现在青少年时期的社交恐怖症。通常的病因有:先天因素,如国外调查发现恐怖症患者的家庭中患恐怖症的比例较高;后天因素,如父母患恐怖症时,孩子由于模仿也较容易发生恐怖症;人格因素,如恐怖症患者多有胆小、多疑、自卑、害羞、内向、依赖等人格特征;精神因素,如某些精神创伤会诱发本病。就你的情况看,先天因素和精神创伤方面不得而知,但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是明显的。从小妈妈不许你走出去,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你没有形成应有的交往能力,却形成了自卑、孤僻、内向、胆小、害羞、敏感等人格特征,你妈妈的那种性教育又严重地影响了你的性心理的发展。就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你的社交心理障碍。

之所以在你学理发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的心结的存在,是因为你那时进入了思春的年龄。当你进入青春期以后,性生理和性心里的发展让你萌生了强烈的交往需要,特别是与异性交往的需要。但是,你的交往心理障碍让你的交往需要不能获得满足。因而形成了强烈的内心冲突。正是这种内心冲突让你体验到了深深的痛苦。就是说,单是不善交往不会让人很痛苦的,而是想交往又不敢交往,才给人非常痛苦的体验。

那么,你怎么摆脱人际交往上的痛苦呢?

一是别再自己吓唬自己。你的担心、害怕,以为自己的失态而召来别人的嘲笑,都是“自作多情”。其实,别人根本不可能那么关注你的反应,或者说人家根本没有发现你的种种紧张、不安、害怕、恐惧,那全是自己想像出来吓唬自己的。

二是你别太在意自己的这种感觉。你怎么知道没有如你一样的女孩?其实,生活中谁都有过在大庭广众面前脸红心跳的经历。但是有的人没怎么往心里去,也就时过境迁,没那么回事一样了。有的人却以为别人都盯着自己,总会记着他的脸红。于是,自己在心里跟自己过不去,体验越来越深。这叫做“自我强化”。于是,以后再遇上类似的场合就更容易脸红心跳。所以,你尽量淡化自己的这种感觉才好,来个顺其自然,由它去。

三是学会给自己自信。脸红心跳常常和自卑相连。你应该给自己打气:我是个有能力的女孩。马老师看你能学理发自谋职业就很不错。你尽量试着多找找自己的强项,多给自己一份自信。生活中挺起腰来走路,让脸上挂着微笑,自信就会跑到你的心中。

四是给自己好好补上青春期教育这一课。你可以找几本关于性科学的读物,改变自己从童年形成的那些不科学的观念,建立科学文明的两性观念和两性交往方式。这样,你也就不至于再怕妈妈看见你与异性交往,也就没有了犯罪的感觉,而逐渐地能够自然而坦然地和异性交往了。

最后,马老师想说,生活中不能找借口逃避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任何逃避都会使问题加重。当你走近别人的生活时,你就会感到原来很好呀!哪里有那么可怕?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只能在实际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化解消除。马老师特别欣赏你不怕任何困难,遇到困难都会想办法去克服的劲头。在这件事上,只要你也拿出不怕困难的劲头,积极地行动起来,你就肯定能战胜自己。

你的朋友 马志国

目光,让年轻小伙想自杀

怪病出在目光上

灯下,又一封读者来信展在我的面前:

我是个20多岁的男青年,有个非常痛苦的毛病向您求治。这个毛病出在目光上。起初,是不敢看别人的目光。一次,在课堂上我偶一抬头,正好与老师不经意的一瞥相对,我脑子“嗡”的一响,内心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羞愧恐惧,彷佛灵魂出了壳,六神无主,不敢再看老师,只是呆呆地盯着黑板。只想早点逃出这种尴尬的境地。好不容易下课了,我才发觉自己一身冷汗,两脚打颤。我非常害怕同学老师发觉我的狼狈相,怕他们看穿我的思想。后来,上这门课对我简直像在法庭上受审一样,再后来,对别的老师的目光也怕。最后,发展到怕同学、生人、熟人,甚至所有人的目光。现在,我以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可这个毛病一直困扰着我,见到领导和异性时更为严重。

痛苦中我想,为什么要怕?与其回避,不如面对。于是,我强迫自己去迎接别人的目光,越是怕越是盯着别人看。可是一盯住别人,目光就收不回来,别人不得不逃避我的目光,看我像怪物似的。于是,我又强压住与人对视的欲望,开始斜视别人。但这样好像也被人讨厌,我就被迫又低眉顺眼。结果,弄得与人说话时不知目光落到何处,痛苦万分。

更让人痛苦的是,生活中时时处处仿佛被人窥视,别人的目光仿佛看透了我的灵魂,看透了我心中的窘迫和难堪,让我魂不守舍,让我无地自容……有时我真想自杀……

读罢来信,我的心沉沉的:这位年轻的朋友陷于恐怖症的困扰之中。

恐怖症,又叫恐怖性神经症,它是指对某些特殊情境或事物所产生的强烈恐怖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并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种神经症,多发生于青少年或成人早期。与通常的恐惧心理不同,恐怖症患者的恐惧是不切实际、不必要和不合理的,也就是说,有关的情境或事物对人不构成现实的伤害或危险。恐怖症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社交恐怖症、空间恐怖症、动物恐怖症和疾病恐怖症四大类,此外还有利器恐怖症、黑暗恐怖症等。每一类又可具体分为几种,如社交恐怖症可分为赤面恐怖症、见人恐怖症、异性恐怖症和对视恐怖症等。

这个青年的主诉症状表明,他患有较典型的对视恐怖症或叫视线恐怖症,属于社交恐怖症的一种,主要症状是不敢与人对视,惧怕别人的目光,担心别人会看出自己内心的秘密,为此而痛苦不堪。这种神经症的病因有:先天因素,如国外调查发现恐怖症患者的家庭中患恐怖症的比例较高;后天因素,如父母患恐怖症时,孩子由于模仿也较容易发生恐怖症;人格因素,如恐怖症患者多有胆小、多疑、自卑、害羞、内向、依赖等人格特征;精神因素,如某些精神创伤会诱发本病。那么,这个青年的病因是什么呢?我当晚给他回信,一是告诉他坚定信心必能告别痛苦,二是请他讲讲自己的故事。在他的第二封信中发现,上述四方面原因中除先天因素不得而知外,其它三方面病因都存在:先是早年父母过于严厉而留下了一幕幕惊恐痛苦的记忆,潜移默化中形成胆小自卑、敏感猜疑的人格特征,长大后高考两度失利又成创伤,后受人传染而发病。

第一步治疗:重建自信

面对他信中的“我该怎么办”,我决定先采取第一个步骤的治疗:帮他重建自信。于是,我在给他的第二封信中写道:

从你的两次来信中,我感到你是个挺不错的小伙子。你聪明,善良,进取,而且头脑清晰,思想及文化素养较高。更重要的是你能恰当地表情达意,思路有条不紊,这都是与人交往的有利条件。如果能有较多的了解,我想还会找到你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自卑是你怕看人目光的心理根源。致于你想强迫自己盯住别人的目光,也不过是一种自卑的心理防御行为,而且有时也许只是一种防御意念,是一种臆想,这以后再谈。人需要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这就是自信。建立自信是你告别痛苦的关键。

哲人说:自胜者强。相信你能找回自信,走向自强……

显然,我的信给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他开始了自强之路。

在后来的两次通信中,我们就如何寻找自信的具体办法作了交流。其中他感到最有效的是记“成功”日记。这个办法就是每天都仔细回顾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成功和满意之处一一记录下来,不放过哪怕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比如一个满意的眼神,一次得体的谈话……记录时用描写性的语言,包括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等都记述下来,描述的越具体越好。

在他又一次来信中告诉我:“您的分析和方法真管用,我正在找回自信的我……”

我心中有了几分释然和欣慰:他的病已经治好了一半。

第二步治疗:消除猜疑

于是,我决定帮他进行第二步骤的治疗——打消他的猜疑。在又一次复信中我着意写道:

关于你信中说的“被人窥视”、“被人看穿思想”的感觉,都有很大的猜疑成分。假使别人知道了你的“毛病”,也不会整天只留意你,盯着你。因为人大多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更在意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你有点“自作多情”了……你说的盯视或斜视别人,也有很大的意想成分。就是说,它也是一种强迫观念:“我不要躲,要盯住他看,即使不敢直视,可也在斜视他,反正没有逃避……”其实,你并没有这样去看人。不信,你可以用恰当的方式在周围的人们当中做做调查。

不久,他终于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他承认自己以前是过敏和多疑。他说,一次他跟一个邻居大爷调查,是不是能看出他心里想什么,是不是发现他过去有盯视或斜视别人的毛病。邻居大爷说:我看你这小子现在才有毛病,好好的年轻人,想点什么不好?他告诉我说,他再也不“自作多情”了。电话里他的笑声有了几分轻松。

我也欣慰地笑了。对视恐怖症的自我调节,最关键的就是认知领悟,建立自信,消除猜疑。至此,通过两步认知治疗,他的病情的确有了可喜的根本性的好转。

第三步治疗:行为调节

随后,我们的咨询进入第三步:帮他进行自我行为调节。我先给他介绍了系统脱敏疗法,以便他进行自我调节。

此外,我给他提供的自我调节的建议还有:①用建设性的发泄法进行调节。这种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训练,增强自己应对恐怖和危险情境的适应能力,如看惊险恐怖电影、小说等。训练时先在理论上适应恐怖和危险情境,以宣泄一部分恐怖情绪,并学习他人的一些有益的经验。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排除部分恐怖情绪,一般可作为先导疗法在系统脱敏疗法之前运用。②用心理分析法进行调节。这种方法主要是自己找出早年引起精神创伤的生活事件,使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上升到意识层次加以“领悟”,以“成人的态度”重新认识,比如他对两次高考失利就需要重新认识。一般有所领悟后恐怖症状就会减轻或消除。③用接纳自我法进行调节。在自我训练中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自己,不要过于自我约束,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会坦然接收自己身上的不足,钟爱自我,接纳自我。④在自我调节中可以适当运用药物,一些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对恐怖症有一定疗效,可用于辅助治疗,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我告诉他,在前面的认知调节的基础上,再辅以这些行为调节,只要把每一步都做到位,你就会告别这目光的困扰。

过了挺长的一段日子,他在一次来信中终于传来佳音:他已经开始找回了坚定自信的目光。我非常欣慰地遥祝他开始拥抱新的人生。

多疑,女士给自己编织痛苦

又到了周六晚上,7点刚过,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就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我以前向您做过咨询,这次是想请您帮个另外的忙。”

“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上手。”我们开始了对话。

女士说,在一家报上经常看到我的专栏文章,一定和这家报纸的编辑张老师很熟。她说她和这位编辑张老师有点误会,问我知道不?说请我有机会一定帮忙向张老师解释解释,消除误会……

我实在摸不着头脑,只好打断她的话问道:“你和张老师有过什么误会,具体讲讲好吗?”

女士告诉我说:“我是个独身女人。还是好几年前,张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女人你是什么》,我看里面说到了我的事。我不同意文章的说法,就给张老师写过一封信。我感觉张老师这些年总是有点嫉恨我,总是和我过不去。”

“你怎么知道张老师和你过不去,有什么根据吗?”我实在很糊涂。

她说:“我那封信里有些话说得过火,说得不妥当。可是,我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说话不当。张老师怎么总是和我过不去?而且,还把我的事情,我们家的事情向外传播,弄得电台、电视台都知道了我们家的事情。”

这下事儿可闹大了!竟有这样严重?

“你根据什么知道电台、电视台都知道了你们家的事?”我问。

“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里面的内容我越看越是我们家的事,里面的人物也和我家的人名差不多。”她说,“我越看越觉得是在说我们家的事……我当时那封信里的话有些是说得过头,可是,我真的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怎么至今还和我过不去呢?就我和孩子生活,我很害怕……”

“你根据什么说电视剧里面的故事是你们家的事?”

“我只是看着有点像,就越看越像……您和张老师说说可以吗?和张老师解释解释,就说我当时写信真的没有什么恶意,就说……”

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她的心理障碍是什么。我问:“你一再说张老师对你有误会,和你过不去,究竟你有什么根据?我很想听听到底有什么根据。你刚才讲的所有内容我看都不能证明是张老师对你有误会。仔细想想你到底能说出什么根据吗?如果说不出可信的根据,那么,你就是自己……”

“是我自己多疑了?”她接过我的话说。

“好,你说的对。你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我说,“你的问题的关键的确是两个字——多疑。一来你自己找不出根据。二来我可以告诉你,我和张老师的确是很相互了解的朋友,张老师是一位心地非常善良的人,不可能和一位读者有什么过不去。再说,作为报纸编辑,每天都面对大量的读者来信和作者的来稿,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来过多关注那么多读者的每一封普通来信。由此说,你的确是多疑了。多疑心理是完全由主观猜测而产生的虚幻的心态,其特点就是在无中生有中自圆其说,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说的和真的一样,使自己在其中越陷越深。由于多疑,你惯性地把一些根本与自己没有事实联系的事,总是‘对号入座’。于是,你就为自己的‘对号入座’找出了一些所谓的‘理由’。一旦找到了所谓的理由,就更以为自己的猜疑是真的。于是,自己把自己推进了一个由猜疑编织的痛苦的深渊。”

女士表示有所领悟:“没那么回事就好了,我就不害怕了。谢谢您。”

后来的一个方便的时候,我和报社的张老师提起这件事,张老师果真一片惘然,根本就记不起有过这么一封读者来信了。事实进一步证明那位女士的故事实属多疑心理编织而成。

那位女士为什么凭空生出这么一个多疑的故事?虽然她没有更多地谈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据心理学的研究也可以判断与她的经历和性格有关。她的离异的生活可能给她带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这样的心态,容易使人缺乏自信。而自信不足往往诱发多疑心理。就是说,对别人的多疑,其实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所以,多疑的女性应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性格入手,包括正确处理自己的家庭、婚姻、工作,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努力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对生活的选择。当然,增进人际交往,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对于培养自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别人拿怪异的眼神看我

“我有一块很重很重的心病——见人不敢说话,这毛病让我活得很压抑,很痛苦。可是我不知道谁能救我,我没有诉说的对象,今天终于找到了您……”一个20多岁的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伴随着一阵阵长吁短叹,满腹愁苦地这样开始了她的诉说,“我从小学到初中生活的都很快乐。我爸爸是个工人,特别不爱说,不爱交往,没有朋友,家里全是妈妈。妈妈对我们要求很严,总是教育我们要努力,要做好,要不别人就不喜欢你,就瞧不起你。所以,我们都对自己要求很严,而且和爸爸一样不爱交往。升入初中的时候我转到了农场的一所学校。那里的同学觉得我是城里来的女孩,我的学习又很好,同学们就都围着我转,老师也对我很好,特别赏识我。不知不觉中我感觉成了大家的中心,众星捧月一般。我每天生活的挺开心,那是我记忆中的快乐时光。”

“很快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临毕业的半年前因为户口问题我又要回到城里的学校来读书。我还是以在农场学校的心情,等着大家对我众星捧月,把我当成大家的中心。可是我错了。城里的孩子不像农场的孩子那么热情,这里的学生学习好的也多,一下子让我找不到感觉了。再有,我的身体有一种怪味,就是腋臭,现在治好了,其实当时也不重。但是我总感觉别人肯定很快闻到怪味。因此,我感觉同学们都疏远我,肯定拿怪异的眼神看我,把我当成怪物。我就独来独往,就形成了一个毛病,见人不敢说话,我感觉大家肯定看我像个怪物似的。”

“此后我就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痛苦中。现在与人交往,除非别人先和我敞开心扉,不然我根本不能主动和别人交流,我没有那个能力,我也不敢。我总是感觉别人以一种怪异的眼神在看我,一定拿我当成一个怪物。这样让我失去了很多很多。现在,我只能做自己并不满意的服装裁剪检验工作。我对什么都没有信心,工作起来即使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却怕别人注意我,所以只要做得正常做得一般就过去了,不敢做得最好。我一直不敢交男友,一想到和异性交往,自己就想,他们肯定很讨厌我,一定会拿那种怪异的眼神看我。我很难受,我总想克服,可却越来越重了。我真的很难受,很自卑,我还有救吗……”

女孩抽泣得说不下去了。她稍事平静后我坚信不移地说:“肯定有救!”

女孩感到有了希望,很快平静下来。我分析说:“因为你这是自己吓唬自己,你的痛苦都是自己亲手编织的。你说的别人拿怪异的眼光看你,拿你当怪物,都是你的自作多情,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所谓投射作用就是凭主想法推及外界事实,把自己心理上的一些东西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你来到陌生的学校找不到众星捧月的感觉,加上身体的异味,就对自己不满意,讨厌自己。这种想法情不自禁地就投射到了别人身上,认定别人肯定不满意自己,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一定拿怪异的眼神看自己,一定看自己像个怪物。于是,你就不会脸上挂着自然的微笑和别人交往了,说不定脸上真的就很怪很怪。人际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有很强的互动性。互动的结果呢?大家也许真的感觉你有点怪,不敢或不愿和你交往了。这似乎给你提供了证据:大家拿怪异的眼神看我,大家拿我当怪物。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和照镜子的道理一样,镜子里的那个人对你皱起眉头,眼神怪异,一定是你自己先这样的。不信,你还可以做个实验:面对一个婴儿,他如果见你就哭,一定是你脸上没有微笑。”

“哦,是,是这样。”女孩有所领悟。

“那么,你为什么不满意自己呢?”我继续分析,“是你的人格特征所至。由于家庭教育等影响,让你形成明显的完美主义人格,自我期望太高,自尊心太重。你转回城里学校期望众星捧月,你对自己的腋臭的过度敏感表明这一点。你说工作做得一般,你说很自卑,从反面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自卑的背后是过度的自尊,感觉自己工作一般的背后是自我期望过高,感觉自己形象不好的背后就是完美主义。这样的人往往伴随着内向敏感的性格,对生活事件感受太强烈。于是形成了你现在的心病,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和人说话,不能自然交往了。”我顿了顿说,“谈到这里,马老师想你该知道怎么办了……”

“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女孩的确悟性较高。

“对,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对自己来点平常心。”我肯定说,“其实想一想就不难明白,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即使你仍然优秀,也不可能大家立刻就对你众星捧月;面对工作,即使你有信心,也未必一切都是你做得最好;面对别人,即使你敢于说话,也未必属你最会交际……一旦对自己有了平常心,你就会满意自己,就会喜欢自己,脸上的微笑就抹也抹不去。如此,别人怎么会不喜欢你,怎么会不愿意和你交往?你会裁剪,而且负责质量检验,说不定有很多人羡慕你崇拜你呢!”

“您说的对!”女孩终于笑声传来,“还有别的办法来克服我的毛病吗?”

“对自己有一颗平常心最根本的办法。”我再次强调,“如果说还有别的办法,就是对你的所谓症状,千万不要刻意采取什么办法来克服,不刻意地去对抗它。好比一个跳动的皮球,让它静下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管它。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也是这样,你越是刻意控制压抑,它就越来和你对抗,顽强表现自己。所以,第二个重要的办法就是,一切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女孩感到既新奇又欣喜地大声地重复着。

“对,带着你全部的所谓症状,该干什么干什么,心病就会不治而愈。不过关键的还是第一条,对自己要有平常心。”最后我说,“许多心理问题的解决难以5分钟见效,但你的心病很快就会消散。因为你是个有领悟能力和自救信念的女孩。”

女孩又轻松地笑了,原来她笑起来是那样地朗润。愿笑声永远伴随她的生活。

签名,让我紧张让我怕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孩,现在却得了一种怪病,请您帮助我。

我的痛苦主要是紧张,一种特别严重的紧张。主要表现是,在别人面前签名的时候,手就紧张得发抖,写出的字非常难看。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所以,遇到签名的机会,我总是能躲就躲,让别人替我签。但我知道这不是办法。以后会有很多需要签名的机会,我怎么办?我这是怎么啦?我还可以变成一个正常人吗?我请求当面咨询,请您一定安排时间接待我。

这是一个大学女孩来信中倾诉的困扰。女孩的症状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问题确实需要当面咨询。于是,约定后我接待了女孩的来访。

我们的沟通,开始我就尽力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以求避免或减轻女孩的紧张。然而,女孩的实际状况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这原来是一个很棒的女孩,就读的是直通硕士的七年制重点大学。女孩大致重述了来信的问题,沟通起来很顺畅,也相当自然,几乎没有发现什么紧张反应。

听到我明确地肯定,女孩笑了:“是的,来之前我想,不管怎么紧张也要和马老师好好交流。好像这样一想反而让我不那么紧张了。”

“事情常常这样,你越怕,它越吓唬你,你豁出去了,它反而逃跑了。”我及时肯定了女孩的感悟。

“但关键是签名时的手发抖。您说这怎么办?”女孩转而问道。

我知道,手发抖是紧张的外部表现,只要不再紧张,手也就不再发抖。为了帮助女孩更好地领悟,我引导说:“你能谈谈感受最深的例子吗?”

“印象最深的有两次。”女孩回忆说,“一次是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当时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手抖得非常厉害,邮递员让我签名,怎么也写不好。最后邮递员让我按手印才算了事。再一次是入学后存钱的时候。当时手紧张得发抖,怎么也签不好自己的名字。结果第一份单据作废了,又重新填了一份,才勉强填好。”

“想想看,你印象最深的这两次有什么特点?”我启发说。

女孩想了想:“都是重要的事。”

“对,面对重要的事情难免激动紧张。”我表示肯定,“你一定知道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故事。虽然那有点夸张,但寒窗苦读十多年,终于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异常激动。你激动得手抖不能签名,别人也许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呢。再说后来的那次。你第一次远离家门,第一次自己存钱,第一次存那么多钱,心情怎不紧张?写字签名怎能像平时写作业一样?再说,填写单据不能一次顺利完成的情况也是很多的。”顿了顿我转而问道,“再想想看,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有时,紧张手抖是正常的反应。”女孩几乎不假思索。

“既然是正常的反应,既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

“顺其自然。”

“很好,你能领会到这一点很重要。”我赞许地说,“事情就是这样,有些紧张本来是人之常情,本来是正常反应,却以为自己有什么不正常了。于是就开始吓唬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想:我又该紧张了,我不能让自己紧张,我千万别紧张。结果,紧张偏偏再次找上门来。于是就更加害怕:坏了,紧张真的又来了,怎么办,别紧张,千万别紧张。结果是越来越紧张,手也就抖得不能写字了。人的心理活动常常这样,你越是不想让它出现,它越是要出现,你越是和它斗争,它越是要表现强烈,你越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上面,它越是挥之不去了。这叫心理活动的逆定律。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必再为紧张而忧虑,也不必千方百计地控制它了,而应顺其自然,不怕它出现和存在,带着它照常去做应该做的事。如此你那种紧张的感觉反而会慢慢淡化了。今天你来访并不怎么紧张,不是已经让你体会到了这一点了吗?”

女孩领悟地点头,转而问道:“您说这与完美主义性格有关吗?”

“肯定有关。”我说,“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对自己往往过于苛求,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点点不完美。再有,也与年龄特征有关。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非常关注自己在人们眼里特别是异性眼里的形象,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于是便平添了许多成长的烦恼。”

“您是说,别人也这样?”

“对呀!”我十分肯定。

“可我感觉别的女孩好像没有什么烦恼和困惑。”

“别人也没有感觉到你有紧张手抖的现象呀!”我说,“不信你可以调查。”

女孩笑了:“是的,谁也没有注意到我这个毛病,真是自己吓唬自己。”

沟通至此,我想要让女孩进一步亲身体验一下。于是,我请女孩当场签名。当我递给女孩纸笔的时候,近乎夸张地说:“现在,就请你给马老师好好做一次手抖的特技表演,让手抖出点水平,让马老师欣赏一下。”我们一起笑了。女孩在笑声中非常顺利地写好了自己的名字。“真遗憾,马老师没有欣赏到你的手抖表演!”我笑道。

女孩笑了:“真怪,现在我签名一点也不发抖。”

“这是为什么?”

“是顺其自然了?”

“没错。”我肯定她的领悟,“再有,过去所以这件平常的事情困扰了你,也在于你的‘能躲就躲’。按照心理规律,这类紧张恐惧心态大多最初原本并不严重,但由于人采取了逃避的对策,结果是每逃避一次都会加重一步。反之,如果到了无处可逃的时候,说句俗话,到了就是死也得顶着的份儿上,往往症状反而没有了。这也说明是自己吓唬自己。现在就是这样。你知道没有退路,不可逃避,只能豁出去了,这样一来,心反而安定了,手自然也就不再发抖。”

“是,平时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女孩一边点头,一边又拿笔练习签名,“现在签名真的一点也没事了。”女孩轻松地笑道。

我也笑了:“如上的过程,我们实际采取了两种治疗对策,一是领悟了紧张手抖到底是怎么回事,二是找到了两个应对的策略。现在总结一下,这两个对策是什么?”

女孩悟性的确很好:“一个是顺其自然,一个是绝不逃避。”

“好,这是回去之后需要继续练习的作业。”我鼓励说,“为了强化效果,还可以把自我心理调整的收获写在本子上,这可以叫作‘成功日记’。相信你会自救成功。”

不久,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女孩的好消息:她说用好多机会练签名,感觉很好。开学前,自己特意一个人去邮寄学费,填单签名,非常顺利。她说真的很感激我的帮助。其实,人最终靠自我救助。她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领悟和自救的女孩。

讨厌的椅子

积极合作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来说简直是幸运。因为心理咨询的成功,常常取决于来访者的领悟和自救能力。这个个案中的女孩蕴慧,就是这样一位来访者。

电话预约后,蕴慧远道而来,坐在了我的面前。在一家外企打工的23岁的蕴慧,娇小的身段,有神的眼睛,亮丽中透着智慧,真正的一个魅力女孩。可是,蕴慧却非常地自卑,自卑到不敢照镜子,怕见到镜子里的没有亮点的自己。她给自己的评价是:一个窝囊的女孩,一个受气的女孩,一个没有一点信心的女孩。

这是为什么?

蕴慧说:现在最困扰我的是一个心病,一个很怪很怪的心病。我非常讨厌身旁的椅子。工作的时候,如果身旁有椅子背对着我,我就心里特不舒服,哎呀,非常不舒服!如果可能,我就要把它推开,如果不能,我心里就总是想着它。这种念头缠绕在心里真难受。而且,后来身旁有别的东西挨近我,心里也难受了。就因为这,和挨着我工作的大姐要隔开一张桌子工作。后来,她的水杯无意间放在我的桌上或旁边,也让我心里难受。总觉得是欺负我,也总想把它推开,不然心里也想着它,不能安心工作。哎呀,这种念头太难受了!我就想尽办法控制它:别想了,别这样了……可越是克制,它越是来劲。慢慢地在别的地方也有这种感觉了。那次在饭店吃饭,我也把身边的椅子推开。同伴说,你管它干什么?别人哪知道我心中的痛苦。后来,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想到我身边有人就不舒服了。我挺喜欢开车,曾经想过去学开车。可是,一想到学开车身边就会有人的时候,我就特别难受,心想肯定学不好,就不敢去学了。这不,家里专门为我买了一辆新摩托,可我一直没用过。就是因为想到骑摩托可能后边会有人,一想到后边有人,就心里不好受,心想肯定开不好,就不敢骑了。家里人还以为我舍不得。唉……

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几次想来请求您的帮助,都没有勇气。我怎么得了这样的怪病?世上哪有我这样奇怪的?我真的一点自信都没有了。眼看就要结婚了,我真怕给婚后生活带来不幸,就鼓足最大的勇气来找您了。

现在,可以判断,蕴慧的心病属于强迫症。强迫症状的背后是不安全感,是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所以,有那么多的惧怕和讨厌。蕴慧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症状?

进一步的沟通了解到蕴慧的生活经历。蕴慧小时候,常常让父母的打架吓得四处跑。父亲脾气不好,有时还要挨父亲的打骂。父亲身体有病,母亲操持家务。蕴慧是个懂事的女孩,为了家庭高中毕业就开始了打工,现在,一千多元的月薪成了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蕴慧心里非常在意这份工作,总是担心被辞退。可是在班上哪能处处顺心?与身边的一个女孩就常常发生矛盾。就在这时,蕴慧感觉自己有心病了:那个女孩在身边就不舒服,看到她的椅子背对着自己,就想推开。

至此,可以明显地看到,蕴慧的生活中缺乏安全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那个女孩,那把椅子,不过是一个替代物,实质是不安全感。为什么她的不安全感表现为怕身边有人呢?

第二次会话中,蕴慧谈起了她的恋爱。她和第一个男友相处了两年,已经几次同居。但她并不爱男友,还是分手了。她心里一直很有压力。她说,那个男孩很粗暴,经常强迫性地与她亲热,几次同居也是他强迫的。说到这里,蕴慧忽然面露一丝惊恐的神色。她说,男友家里有汽车,有摩托,经常开汽车或摩托带她去玩。他一边驾驶一边和她亲热,在摩托上曾经玩过几次险,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汽车上。那次,男友非要亲她不可,结果方向盘失手,车猛然飞到了路旁的水渠里。惊心动魄的一幕,把蕴慧吓傻了。幸运的是有惊无险,一场劫难总算逃过。

现在,蕴慧症状的心理渊源比较清楚了。当初,她虽然身体上逃过了劫难,心理上的打击却隐藏了下来。再有,与男友的关系也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此外,还有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这一切让她严重缺乏安全感,时时担心受到伤害。当人在生活中遇到打击或压力的时候,往往会形成一个心结,转化成某种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表现为与现实问题似乎不相干的一些症状上来。这在心理学上叫作置换作用。在蕴慧这里,躲避身边的人,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仪式行为,是为了躲避伤害。对不会造成伤害的椅子和水杯,也想躲避,是置换和泛化的结果。这都是潜意识里的活动,蕴慧自己并不清楚,只是感到痛苦。

鉴于如上情况,我决定首先当场矫正蕴慧对椅子的心态。于是,我把转椅不知不觉地转了方向,让椅子背对着蕴慧,侧身谈话。随着投入地交流,蕴慧时而沉思,时而悲伤,时而兴奋。当我们的谈话进行一定时间后,我问:“刚才谈话的时候,这个椅子背一直是对着你的,你心里想躲避它了吗?”“没有啊!”蕴慧惊喜地说,“就是刚转过来的时候,掠过一点不舒服,随着我们的谈话,这个念头就没有了。”随后,我不时地似乎无意地提到椅子背,紧跟着继续一些蕴慧关注的话题。到后来,蕴慧说:“现在您提到椅子背,我也不难受了。”

“这给你什么启发呢?”我问。

蕴慧兴奋地:“别怕它,别躲它,不去管它,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做什么,也不去和它斗,就是有时又想到了它,也很快就过去了。”

蕴慧领悟地很到位。前面的当场矫正涉及到了两个心理治疗方法。一个是系统脱敏,就是不怕,不躲,不逃避,一点一点地适应。对其它事物也可以这样,比如骑摩托怕身后载人,就可以系统脱敏:先想象身后载人,再停车时身后载人,再开车时身后载人,逐渐适应。一个是顺其自然。按心理学上的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动常常是越不想让它出现,它越要出现,越和它斗争,它越要表现强烈。所以,对心里出现的念头,要顺其自然。心理活动常常这样怪,你不再刻意对抗它,它反而会削弱下来。这主要用来调整强迫观念。

强迫症状的化解还必须有很好的认知调节。于是,就如上具体的操作方法沟通之后,我们就蕴慧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生活,怎样学会喜欢自己,进行了交流,引导她学会找优点,接纳现实的自我。同时告诉她,出现这样症状的人很多,并不奇怪,只要积极调整,就会好的。这一点对于她接受自我也很重要。最后,建议她积极自我锻炼,并记成功日记。

蕴慧的自救行动很积极,很快就体验到了成功。她的成功日记写道:“昨天我去一个小吃店吃饭,身边正好有一把空椅子,开始我又习惯地想把它推开。忽然想到了要自我训练,就把椅子拉回到身边来,开始心里和以前一样不舒服。饭菜来了,我不去管它,也不控制自己,就一门心思的吃饭。哎,真奇怪,一会儿功夫,不舒服的感觉就没有了……”提起这种感受,她是那样地兴奋,脸上更加阳光灿烂了。

“你做得很好。”我鼓励说,“事情就是这样,每一次逃避就会加重一分,每一次面对就会减轻一分。对于水杯、摩托等都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做好成功日记,记录下所有的成功和优点。”最后我们约定了以后联系的方式。

不久,蕴慧来信说:马老师,说句心里话,和您谈话让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听您说话真的很过瘾。真感激您对我的帮助,今天可以告诉您好消息了。近来我感觉真的很好,而且已经学会开摩托了,还可以后面载人了,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对椅子、水杯,也不再那么在乎了。有时候,还会有点不舒服,但我知道需要一个过程。我会继续找到成功,成功日记我已经写了一大本了。对了,我发现镜子里的自己也有了神采。真的感谢你给我自信……

作为心理咨询师,每当有这样的好消息传来,都非常欣慰。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当事人的积极自救。是蕴慧的积极自救让她找回了自信。

妈妈为何总想害女儿

我是一个30多岁的职业女性。最近以来,我的头脑中经常想一些非常可怕的问题,我的精神眼看就要崩溃了,请救救我!

半年前,丈夫开始去外地经商,路途遥远,一直没有回来。家里就剩下我独自一人带着4岁多的女儿。照理说负担也不是很重,可我偏偏是个脆弱的女人。女儿一生病,我就心急如焚。其实不过是普通的感冒咳嗽而已,我却看得太严重了。如果病情不能很快好转,心情就更加烦躁。而且,近来女儿似乎也特别不听话,总是哭闹,总是犯错,让我替她操够了心。有一天,让她给我拿东西,她却与我作对,坚决不肯去做。由此,我不知为什么憎恨起她来,心想:生孩子有什么用,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她却一点不懂事。于是,各种心酸都涌上心头,禁不住嚎啕大哭。我感觉天就要塌了,压在我肩上的家庭重担我无法在挑下去了。我极度烦躁,心跳加快,四肢无力,心里惶惶的,食欲不振,彻夜难眠,我真担心自己会疯掉。

有一天,我帮女儿洗澡。洗到女儿脖子的时候,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掐死她算了。没想到,这念头一冒出来就怎么也抹不掉了。只要看到一些可以伤害人的物品,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会杀害女儿。比如看到刀子,就会想到刀子可以杀死她,看到绳子,就会想到可以用绳子肋死她。同时又自责,绝不能这样做,这是杀人啊!想到这里,就会感到恐怖,越想越恐怖。于是,我就控制自己: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她是我的女儿呀!“虎毒不食子”,何况我是人!然而越控制越是想得厉害,我就进一步拼命地控制不让自己去想。现在,只要想到女儿,只要看见刀子之类的东西,就会有这样的念头,就会心惊胆战。因此,总是不知把刀子之类的东西藏在哪里好,惟恐自己真的失控拿这些东西伤害女儿。我到底怎么了,我怎么变成一个凶残的人了?我太痛苦了,我怎样才能走出痛苦的深渊?

这是心理咨询中一位女士倾诉的心灵困境。女士究竟怎么了?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心理解读?

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心态,当我们内心有许多攻击性的心态而自己又不能接受的时候,就会担心失控爆发伤害事件。由于过分的担心,就会导致强迫症状。女士的问题就属于这样的强迫症状。大凡强迫症状都是源于内心的某种心理情结或者心理压力。此类强迫症状的症结,往往在于有许多抱怨、怨恨、不满或气愤的情绪压抑在心。我们每个人都难免有时会萌生对他人的不满、怨恨、气恼,等等,这种心理应该说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往往是,心怀不满,怨恨他人,是不好的。因此,这样的心态被当作不能接受的东西,感到自责而自我压抑。压抑的情绪会时常涌动,于是就会冒出伤害人的念头。由于对这样的念头严厉地自我批判,就随时担心害怕内心的情绪爆发出来,担心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拿刀子之类伤人,于是,就总是想把身边刀子之类的东西都好好收藏起来。

这位女士的心态就是这样。30出头的女人与丈夫长期分居自己孤身一人的生活,这本身就会导致很多的心理压力,这是根源。又加上脆弱的性格,又加上孩子的闹病,于是,本来“负担也不是很重”的生活,却让她感到“压在我肩上的家庭重担我无法在挑下去了”。偏偏4岁的女儿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年龄阶段。四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因而情绪不稳,脾气暴躁,变化很大,常常以哭泣,发牢骚等表现自己不安,常常毫不顾忌别人的心情,有人称之为是软硬不吃的“小暴徒”。他们的语言是小暴徒式的,一些使父母不知所措的品格低下的语言开始从他们的嘴里跑出来;他们的行为是小暴徒式的,动辄踢打哭闹,激怒时挥舞拳头,无所顾忌;他们对人的关系也是小暴徒式的,他们最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最喜欢和别人对抗。于是,女士心中的压力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身边唯一的女儿身上,变成了对女儿的怨恨,让女儿成了替罪羊,在心理学上这叫作“转移作用”。怨恨虽然指向了女儿,可理智上知道女儿是无辜的。于是,对自己内心的念头强烈地自责,拼命地控制,惟恐真的出现意外。可是,人的心理活动有个毛病,越是控制它,它越是强烈。这叫作心理活动的逆定律。于是,形成了强迫症状,于是,这个念头粘在身上了。这,让女士陷入更深地自责之苦:我怎么变成一个凶残的人了?

对于这类强迫症状,关键是认知调节。一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对别人的不满、怨恨、气恼等心态都是人之常情,是可以接受的。对内心这样的念头不必控制,而应坦然接受顺其自然。二是看清自己的压力是来自目前的生活现状,不再把压力转移到女儿身上。三是认清该怎样面对和承受目前两地分居的现状,如果实在不能承受,可以寻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四是看到自己依赖性格的弊端,逐步培养独立性,让自己不再脆弱。五是领会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不再把女儿当替罪羊。如此的认知调节,可以从根本上化解怨恨气恼的情绪。其次是适当宣泄。消极的情绪不断压抑确实容易爆发而造成意外。所以,感到情绪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适当宣泄,最好的是模拟宣泄。比如针对自己的心态做一个人物模型,对其尽情地发泄怨恨的情绪。宣泄完了,心态也就平静安宁了。经过这样地认知调整和情绪宣泄,怨恨或气愤的情绪也就逐步化解了,进而可怕的念头也就自行消散了。

前面这位女士,正是经过这样的心理自救而走过了心灵的困境。

同类推荐
  • 方法决定成败

    方法决定成败

    成大事者和平庸之辈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理智对待,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只有敢于挑战,并在困局中突围而出,才能奏出激越而雄浑的生命乐章,彰显出人性的伟大光辉。《方法决定成败》(作者才永发)就是从把握时机、细心观察、用心揣摩、讲求方法、注意分寸、三思而行、注意细节、巧借外力、知己知彼、恪守原则几大部分来进行阐述,让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对方法,做对事情。当你阅读《方法决定成败》,学习书中的方法,并适当地用于现实生活中时,你会猛然发现,只要找对了方法,事情做起来竟如此简单。
  • 女人与自然:她内在的呼号

    女人与自然:她内在的呼号

    自从我写《女人与自然:她内在的呼号》之后,20年过去了。如果对照时间的进化尺度,比如从最初有生命的细胞变成树、动物或人所需要的时间,那20年的岁月似乎就只能算是一段很短很短的光景。然而本书却是在这些年间一场日益加重的危机之中写成的。那时,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生命悬浮在一种脆弱的平衡之上,即使是最短的时刻也承载着一种巨大的压力。
  • 心灵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心灵瑜伽)

    心灵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心灵瑜伽)

    从成熟到成功是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无法避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太多迷离而厚重的话题值得去探研、诠释和演绎。可以说,人生只有经过成长的历练,化茧成蝶,从青涩蜕变出成熟,才能将成功的人生揽入怀中。《心灵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由唐云峰主编,全书语言通俗流畅,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道路上的坚实阶梯,既阐明了人生自我修炼的方法,也讲述了处世的智慧。相信《心灵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会为您打造美好而精彩的人生奉上诸多的启示。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定根基的不外乎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会不会做人,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和人生走势;会不会做事,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和生存状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一个人如果做到这两点,就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就自己。陈荣赋、张凯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语言平实、活泼,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热门推荐
  • 算法归属

    算法归属

    算:算无遗策。法:道法自然。归:万法归心。数:天地一数。
  • 碎梦记事薄之伤离

    碎梦记事薄之伤离

    望着黄沙渐渐掩埋了昔日富饶的西域小镇,我的心也渐渐冷却了。凡人皆希望长生不老,白日飞升,然凡人并不知神仙在漫长的岁月,所遭受的寂寞有多痛。。。。
  • 南歌韶华

    南歌韶华

    年少时只想背着家人,靠着自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兴风作浪,天高海阔。。她一直努力着也差点成功了。。只是这世上又怎么可能那么轻易让人如意呢?命运的齿轮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她逃不开,那便接受吧。顺便把看上眼的少年郎也一起拉下水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合租室友太霸道

    合租室友太霸道

    女主江小仙和男主季晓的合租故事……男主时而霸道时而甜你是喜欢霸道总裁型还是奶狗型?我们男主季晓都有
  • 斩羽之刃

    斩羽之刃

    失去记忆的神秘少年雷和他在无法登出游戏中相遇的人,也在游戏中体会这来自虚拟世界的不同,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两世重生倾你心

    两世重生倾你心

    她,21世纪的顶级杀手,却一朝穿越成为了一个废物。待她可以修炼,他教她各种逆天玩法!花式绣恩爱!虐倒一群单身汪。别说灵器了,有他在,她神器都当玩具玩!各种神级丹药亦如糖豆。“为夫承认自己长的确实很帅,但娘子起来看可好?地上凉。”某个不要脸的道。“我就不,你奈我何?”某女。“……”某不要脸的。“哎!你干嘛,放我下来!”某女。“回房。”“救命啊!杀人啦!”“闭嘴!”“……”
  • 铠甲勇士灼奥

    铠甲勇士灼奥

    在当初的恐龙时代,虽然恐龙时代已经毁灭,但是事情的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传说中的凯恩斯经过了六千五百万年的过程终于苏醒,开始寻找所谓的寄生体来加速培养自己的军团,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个同时拥有闪光和幻影的身影,缓缓的出现在在世界中央,改变了这一切。
  • 浮生云长歌

    浮生云长歌

    一个雪夜,一个被遗弃的少年背带回了一个名府,对府中小姐生出爱恋之情。可因地位关系无发接近,他不服,他想变强,打破这一切。
  • 异世万兽之主

    异世万兽之主

    一个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医学博士,一夜之间来到异世,却是穷家小子,为了这一世的家人,他选择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一颗神奇的珠子,带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能力。一个穷家小子的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