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7400000027

第27章 禅与经营之道(5)

经营者:今天听了法师讲课,我们就感觉到,法师作为一个出家人,即是我们说的一种出世的身份,实际上也关注了社会上的很多事情,比如说现在企业的经营之道,中国企业的一些目前的进展状况,甚至包括最典型代表人物的一些事件,还有一些国际上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跟你这种出世修行的追求和身份,其间有一个什么样的纽带关系?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在这里面?因为按照我们平时所讲的出家人,就是不理凡夫俗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间,我也见到过很多的企业家,或者搞学术研究的。有些人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宗教,对这些问题我也思考过,就是说这个宗教与世俗,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请法师在这个方面给我们一些指点。

法师:这个层面的含义,其实是平等无二,融通无有障碍的。中国企业发展的这种理念,或者企业文化也好,它所表现的是中国企业成长的动力,我们也没有很刻意地关注它。不过大乘佛法会主张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所以我们会经常接待各方面的人,这些我是道听途说而已,也没有什么很真正很深入地、投入地关注,不过我就觉得任何法都能够与佛法触类旁通。

六祖大师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解脱号为出世间,但是不是离开我们这个世界,不要认为说是离开我们世界另外有一种什么解脱,或者认为很玄妙的境界。"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我们把每一件事情做得恰如其分,把每一件事情都能够与我们心性的本体,与我们的清净心、觉悟心能够相一致,这就是"出世间",这就是解脱,这也是我们一贯所倡导的生活禅,或者管理禅,或者经营禅,都是相通的。

当然,我也认为企业家也更需要跳出自己目前的具体事物,而在更高的精神层面来提升。当回头来看自己那些以前曾经以为不可逾越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就会受到很大的启迪,获得一种智慧,之后就会把这个问题很容易、很轻松地化解掉。为什么?因为一切障碍都来自于我们自心的局限性,观念的局限性。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更加需要学习禅的智慧,因为禅的智慧是智慧中的智慧。当然一法通时万法通,所以这两种应该是能够相得益彰的。

经营者:大愿法师,我刚刚听您讲明心见性,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都对佛法不太懂,什么叫明心见性?怎样才能做到明心见性?祈望法师给我们开示。

法师:这是根本性的问题,怎样能够明心见性,能够开悟,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题目。

首先要能够认识我们的心当下的状况。其实外在的一切展现,它对我们形成障碍,或者形成助缘,都取决于我们的观念,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所以就需要从认识我们的心开始,整个的佛法都是围绕四个字展开来的,就是转迷成悟,也可以说是转染成净。

我们的心处在一个迷昧的状态的时候,我们会样样都执着。有一些人他会执着于物质,觉得我要努力地多创造一些物质财富,让我和我的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有一些人他会执着于感情;有一些人他会执着于自己的成就。

丰子恺曾经说过他的老师李叔同为什么会出家,他就说到人生的三种境界,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三层楼:

第一种境界是物质生活的丰富;

第二种境界是精神生活的丰富;

第三种境界是灵性生活的成就。

第一层楼物质生活的丰富。世间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忙忙碌碌,都仅仅是希望说能够赚多一点钱,物质更丰富一点,能够让自己和亲人,或者能力更大一点,包括一些大范围的朋友,或者周边的人,能够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点。所以司马迁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是我们要消除一个观念,不是说财富不对,而是说我们对财富的贪求执着不对。佛教里面说"空",不是说排斥,不能够追求这些东西,不是这样的,而是说要消除对这些东西的执着。

其实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对财富的执着就产生障碍;感情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对感情的执着,也就是产生困扰了。

所以佛法里面说,能否拥有财富,这是福报;怎样恰如其分地用好财富,这是智慧。所以说一定要有福德,要有智慧,这样才好。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说禅门的话,空啊,空啊。认为"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其实不然。我们讲过了,"空"是指心灵的自由。而我们心灵自由,你说我们的财富会不会更多呢,我们的福报会不会更大呢,我们的物质生活会不会更丰富呢,其实都会。所以千万不要误解,排斥这些,或者很消极,那是偏掉了,不是这样的。不是空掉这个世界,而是空掉对这个世界的错误认识。对这个世界的错误认识,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迷。因为心迷了,所以我们样样执着;因为心迷了,我们觉得不够。我觉得我赚钱远远不够,我赚了一千万,我要投资这个项目,我要五千万,而银行又贷不到款,我好急。

人在此时候会经过好几个层面,首先一个层面是没有钱,但是有闲;还有一个层面,他是有钱,但是没有闲,很忙碌;再有一个层面,也有钱,又有闲。

但是等到我们去到那种有资本,但是没有闲的层面的时候,如果是一个迷的认识,一个错觉的话,我们会一直觉得不够,一直还会去进一步去求。如果我们选择的方向错误,就会怎么样?投资失败。退到底下那个层面是既没有闲,也没有资金了。

这样困扰会产生了,这个障碍来自于我们的这种迷执,来自于我们的心迷。所以说心迷是一个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有执着、有分别时候的一种状态。

第二层楼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你看李叔同,他第一层楼不用追求,他父亲是户部的主事,后来下海,又是天津最富有的盐商,所以他的家产就很足够,不需要追求。所以他在艺术上面很有成就,所谓的翩翩浊世佳公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很精通,又东渡日本,西洋的美术和音乐都是他最先带进国内来的,他是先驱者。第二层楼精神生活的丰富,也已经达到了,他走向灵性生活的圆满和成就,所以他会选择出家。

我们简单说,第一层楼的人是最迷的人,他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很自私的人,心理状态处在一个任性期的人。

第二层搂的人,他的心理状态是处在一个率性期的人。"率性之谓道,为道之谓教。"他会很稳健,他能够演好自己的角色,他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也会有成就,但是他有烦恼。这是有成就也有烦恼的人。

所以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做一个见性期的人,明心见性的人。本事很大,没有脾气,没有烦恼的人,觉悟的圣者,佛菩萨的智慧很广大,福德很广大,但是他没有任何的索取和希求,他纯粹地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转迷成悟,走向解脱,这是我们所说的明心见性。

经营者:我想请问大愿法师一个关于修行的问题。刚才有位朋友问到明心见性,在藏传佛法里面,密宗的所谓大圆满修行的即生成佛,和禅宗里面的明心见性是否是一样的?或者说有没有什么不一样?这种即生成佛是否不退转。

法师:必定不退转。

经营者:我还有个问题是想请问,大愿法师说到,佛法是不离世间觉的。既然说大乘佛法是利益众生的,那对汶川大地震当中需要去做心理援助的那些受害者,对于他们而言,如果是从弘法的角度去做,应该是怎样去做的?

法师:我们在座的水平确实很高,问的都是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么说,汉传佛教的禅宗和藏传佛教的大圆满法,可以说是也同、也不同。同在哪里?见地相同。禅宗的见地也就是大圆满见,大圆满见也就是禅宗见。佛教里面显宗最难的经典是《楞伽经》,密宗里面最难的经典是《文殊真实名经》,这两部经典你都懂了,整个佛法三藏十二部,所有的经典你都懂了。

《楞伽经》之中,你看达摩祖师航海西来以后,他传给二祖的是《楞伽经》,他说:"吾观东土震旦,唯有四卷楞伽可以印心。"也就是说可以用《楞伽经》来印心,看你有没有开悟?你真正开悟了,《楞伽经》一拿起来你就会,你就懂,能够真正了解都是我们的自内证境界,《楞伽经》讲什么内容呢?如来藏。而如来藏与大圆满见是一体的,都是指六祖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那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本不动摇。"这样的一个本自具足的性德圆满状态,我们说这是大圆满见。从见地上来说,可以简要地这么表述,但是这是说同的一面。

不同的一面是禅宗,尤其是祖师禅,你要真正进门,要得个入处,这是不容易的,因为什么?好像蚊子叮铁牛,没有下嘴处,没有地方进得去,所以她会提倡顿悟。但是大圆满法如果从前行下手,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

但是是不是表示禅法不殊胜呢?不是。事实上禅法之中,如果我们根基不够,我们还可以先修渐法,再修顿法;先修如来禅,再修祖师禅。一般人看到神秀禅师没有得衣钵,就觉得神秀禅师那首偈子不值得一提。其实不然。

神秀禅师和惠能大师这两首偈子合起来,刚好就是一套完整的禅的修法:神秀禅师这首偈是如来禅,是金字塔的塔基;惠能禅师这首偈是金字塔的塔尖,是祖师禅,是顿悟的法门。所以我们应该是先修一段如来禅,再来修祖师禅。

所以神秀禅师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这是从持戒上来说。我们这个人身八有暇、十圆满,非常难得,这是我们成就菩提道的资本、资粮,所以我们要好好持戒,要持戒清净。

"心如明镜台",这是讲要修定力。我们的心要好像明镜一样,在禅定之中就能够呈现万法的真实相,好像一面圆镜一样,它能够映照一切万法的真实相。但是我们心迷的时候,它变成是凹凸镜,是哈哈镜,一切万事万物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种歪曲的影像,但是我们认为这是真实的,其实是带有我们的主观成见的,所以心迷的众生,他所看到的万事万物都只是他自己内心的投影。

看一个人的素质怎么样,看他周围的人就可以知道,所以说找工作也好,找对象也好,所找到的都是跟自己的心境差不多的,都是自己心的投影。所以不用抱怨你的工作不好,更加不要抱怨你的配偶不好,如果要抱怨,只抱怨你的心迷,心没有提升。所以说,这是凹凸镜之中呈现出来的假相而已。

神秀禅师这首偈子并不低,对我们来说是很实用的,"心如明镜台",你能够有定力,呈现万法真实相,这就很不错了。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讲修智慧,我们要时时消除那些不正确的观念和对那些观念的执着。执着胜过毒瘤,执着胜过毒药,它会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所以说我们要去掉那些观念的障碍,心与佛法相应,这样是开发智慧本体的方法。

事实上都是说修戒、定、慧三无漏学。

当然惠能大师在更高层面上来表述修戒、定、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是说,不单单要持戒,而且要无相持戒,持戒而没有持戒相,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这样是更高层面的持戒。

"明镜亦非台",虽然修禅定,但是也没有着那种禅定相,而且来说,也不是世间的四禅八定,也没有入、住、出的三相,而是自性定,而是本不生灭,本不动摇的首楞严定,我们人人本具的自性定。所以六祖大师表述禅定,他会说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名禅,内不动心名定,这样地来表述禅定。不是说腿子盘起来,这个叫禅定。你腿子盘起来,妄念纷飞,照样不是禅定。所以说从更高层面来表述修定。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定要明白,这个"本来无一物"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一定要消除这种误解。无一物中是无尽物,有花、有月、有楼台。这个"本来无一物"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和障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说一则公案会比较容易明白。当时与六祖惠能大师同时期有一个卧轮禅师,卧轮禅师就说: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对吗?其实错了。为什么?"菩提日日长",菩提是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哪里有长呢?能够长的就不是菩提,而且来说,"对境心不起",你对这个境心不起的话,那不是像木头一样、石头一样,那个叫枯木死火定,如《首楞严》上说:"犹是法尘分别影事",是石头压草,把念头压住了,把意识压住了,这样而已,这是外道的无想定,其实是修偏了。

所以惠能大师针锋相对说:

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惠能无伎俩",你这个"卧轮有伎俩",你有的话,有生就有灭,生灭法绝对不是佛法,生灭法绝对是世间法、世俗法,所以"有伎俩"肯定错了。"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我为什么去"断百思想"呢?哪里有能断和所断呢?那个都是凡夫境界而已,万法本自具足,都是呈现我们的心性,对一个开悟的圣者来说,一切所呈现的都是开悟的境界。在佛眼中看起来,一切众生都是佛,从本性上看都是佛,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在凡夫众生来看,他只会看外相,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会透过相看性,他只会看到外在的男女相、高矮相、胖瘦相、智愚贤不肖,种种的相,只是这样分别外相而已。相本来是虚幻的,本来是一直在刹那生灭的无常法,但是他会产生错觉,所以他会执着,当然就流转生死了。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来体会惠能大师的教诲。

所以说"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对境我就能够恰如其分地去利益众生,去弘扬圣教。"菩提作么长",菩提本来具足,当然它也能够璨然显发,就好像我们刚刚说,经营之道提升到修行层次,提升到信仰层次,它变成什么了?现前我们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能够让我开悟的最神圣的事情。原因就是"对境心数起",这是我对境,我心数起是什么?我要起什么心?我就起刚刚这个心,这是我最神圣的一件事情,我遇到的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都看他是佛。当然一直能够这样做,我也能够成佛。

应该从该层面,我们就能够明白禅宗的禅法与大圆满法,可以说是同,也可以说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是两个都能够迅速地接引众生走向开悟的方法。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汶川大地震之中,佛教里面能够去做怎样的一些心理辅导。佛教界已经在做这一方面的尝试,应该有几个方面都需要一起做。

第一个方面,当然佛教界尽力量在物质上面帮助他们。你看,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学说中,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这是首先要满足的,所以佛教界当然在这方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也有去过,在座也有很多的居士去过。

当然除了物质层面的一种帮助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是表达我们对于逝者的追荐,对于生者的一种慰问。

同类推荐
  • 有一种笑容叫无邪

    有一种笑容叫无邪

    我再也不为绿萝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走下来而惋惜,再也不为自己三年住校的寂寞艰难而懊悔。我开始庆幸,正因为这些“不幸”的变化,不管是绿萝还是我,都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从困境中走向新生。一扇门关闭了,还有扇窗向你打开。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我总会对自己说,别在意,也许还有一扇窗开着。没有爱好的生活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一个昏梦,人生的哲学,深邃的智慧,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夜阑人静,在柔和的灯下,伴着月光的铅华,独坐窗前,用心聆听,方可感觉在这穿越千年、亘古不变的夜中,智慧才能得到更完美的释放,然后沉淀……
  • 孔子做人绝学

    孔子做人绝学

    本书作者王少农,以《论语》为基本去观察孔子做人之道,融注着真意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益处。
  • 大众语典格言(3)

    大众语典格言(3)

    《大众语典格言》,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汉语格言类工具书。
  • 现代实用礼仪全集

    现代实用礼仪全集

    本书归纳阐释了100多个人们必须懂得的礼仪常识,内容涉及职场、商务、社交、家庭、服务等诸多领域。
  • 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

    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

    爱情永远是人生中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无论结局如何都会永远驻足在人的心灵上,《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以爱情为主题。以最动人,最清新感人的故事为追求的境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做到位更要说到位:女人征服男人的秘密

    做到位更要说到位:女人征服男人的秘密

    本书阐述了女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如何既做到位,又说到位,从而生活幸福,工作顺利。
  • 魔君独宠:绝色二小姐

    魔君独宠:绝色二小姐

    城墙上那一跳没把镇山王府的二小姐给摔死,倒是给摔清醒了!?清醒了又怎样?身为嫡女还是个废物!软弱无能、没有元根、连心上人都要移情别恋。庶女、偏房统统欺上门来?等等!这二小姐似乎不太对劲吧?她她她!她什么时候有的元根?她她她!她什么时候拿得魂器?她她她!她什么时候一统六府?天下珍宝、绝世功法怎么都归她所有?某人灿然一笑道,我夫人本来就值得拥有最好的!
  • 女学霸PK冰山校草

    女学霸PK冰山校草

    她原本是贵族千金,却因小时候贪玩与家人走散,被一个平民家庭收养,长大后,得知自己身世之谜,却又发现自己走失不是那么简单,是阴谋吗?进入春茵学院调查,遇上了冰山校草,战争一触即发……
  • 重剑吴疯

    重剑吴疯

    没有剑,就什么都没有。但只有剑,就拥有一切。老疯子重伤归来,复仇成了他必完之愿,手持一柄冰妖神剑,再走一次强者之路。小疯子初出牛犊,变强是他从小之梦想,身骑一只逐风青鸾,踏上神州最强之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道仙途

    霸道仙途

    修仙界中,天才如牛毛,妖孽更无数,极品遍地走,变态多如狗!少年萧邪因天资悟性被人封印而被人看成是废物,蠢货,可连番的奇遇,让他在实力为尊,弱肉强食,充满血腥,杀戮掠夺的残酷修仙界里,一步一步的开始了他横行霸道,唯我独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修仙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身戎装定江山

    一身戎装定江山

    他,曾经的博士生,一次意外灵魂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代,获得神龙的传承走上一条强者之路,只为复仇!“杀吾亲人者,杀!祸害百姓者,杀!奸臣?佞臣?杀!杀!杀!”一刀一剑一场杀,一将一士一军马。一忠一奸一社稷,一舞一曲一昏鸦。
  • EXO之我们的新成员

    EXO之我们的新成员

    “啊!什么,你们居然是一个人”“啊!什么,你竟然是女的”咳咳,让我们来看女主是怎样女扮男装,混迹娱乐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