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35400000134

第134章 孔子文艺观的当代价值(2)

质与文相统一,在内容和形式如何统一的问题上,孔子的主张是两者恰当地结合。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他是把“仁”看成君子的“质”,把“礼”“乐”看成君子的“文”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讲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也表明了孔子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一般看法。形式的美服从内容的善,内容的善决定形式的美,两者统一才构成艺术的美。孔子提出过“辞,达而已矣”的表现原则,但是也提倡“情欲信,辞欲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宪问》)一个人起草了一个文件,然后交一个人提意见,然后又交一个人修饰,最后还要交一个人润色加工。对这种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的赞赏,不是很能说明孔子在要求重视内容的前提下,是怎样地重视文采辞藻吗?他反对“文胜质”,并不只是“尚质”或“尚用”,而是要求质与文统一。可以肯定地说,孔子是重视形式美的。“子曰:‘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泰伯》),他甚至认为华丽的装饰也是美的。周王朝视奇巧为大敌,百工“或作为淫巧”及“奇技”者,要处以死刑,孔子却大谈其“巧”,对于工艺,他说:“良农为稼而不能为穑,良工为巧而不能为顺。”

理与情相和谐。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诗序》解释说:“乐是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此即“乐也不淫”;“哀窕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此即“哀而不伤”。如果说这个解释有些附会,那么至少可以认为,孔子在这里肯定的是男女性爱的美德,感情表现上儒雅雍容,恰到好处而不过分。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云:“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实际反映了中和之美的主张。

孔子对文艺作品中的“情”是有严格要求的。“情”要受“德”和“仁”的约束,要合乎“仁义”之道。这样的“情”才是善的或尽善的,也才是“无邪”而归于“正”的。这个“理”是十分要紧的,不可动摇的。而在艺术表现上,则强调感情的“不淫”、“不伤”,以“中和”为善。具体说,艺术作品中的“情”必须是“温柔敦厚”、“广博易良”的;“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八佾》)他那么喜欢《韶》乐,原因在于《韶》乐除去尽善之外,在艺术形式上还有和谐的特色。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韶》乐是颂乐,声缓当是其艺术特色之一。孔子“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阳货》)还因为新乐的声音、音调不像古乐那样“和正以广”,不平和,不雍雅,不纯正,不舒缓。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当作一种道德准则提出的。“中庸之为德也,至矣乎!”主要指的是思想感情、言语行为都不偏于极端,而是讲究和谐均衡。所谓“过犹不及”、“叩其两端”、“执两用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文艺表现上的理与情的辩证关系。

同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两重性一样,孔子的思想也有两重性。它给我们民族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隔膜;它是一笔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文化包袱。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总是与具体的特殊的东西联结在一起。中国封建文化重道德的优秀传统,与封建礼教、人治传统联结在一起;爱国主义传统,与忠君思想、维护封建国家联结在一起;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专制主义联结在一起,等等。孔子的文艺思想亦如此。它的优点和缺点、正面和负面,不是分别放置也可简易取舍的;而是杂糅在一起,难解难分,它的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孔子的文学观具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是现实主义的,从社会现实谈文学;第二是功利主义的,从实用的观点看文艺的价值。这种精神对后代的文学理论曾经起了积极的影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之士。他们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民生疾苦和国家民族命运,慷慨悲歌,以至不惜捐出血肉之躯,被鲁迅称作“中国的脊梁”。但是实用理性思维也造就了理性主义色彩的性格。以古代小说艺术传统论,由于古代小说家们的审美意识与封建伦理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审美情趣里沉积着伦理观念和道德要求,传统的义务本位精神强烈影响作家的审美情感,这就使得小说家们往往专注于伦理道德上惩戒善恶、涤虑洗心,有补于世道人心的“喻世”、“警世”、“醒世”的作用。表现在人物塑造上,便是选择那些最能表现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的典型人物,通过对人的反思,一方面揭示外在关系的规定性,如三纲、四常、五端、八目等规范,另一方面表露人格的自我实现,歌颂圣王和理想人格的高尚精神与道德情操。这些人物都经过理性主义染色板的调制,美与丑、善与恶,都要非常明晰和确定,以强烈的理智形态呈现出来。人物性格不可能是多层次的、性格的光谱也不可能是多色的,往往强调那些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伦常观念,描写那些最能培养高尚情操的东西。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小说家们缺乏艺术创造能力,写不出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问题在于中国封建宗法式社会体制和相应的儒家的思想观念,对艺术典型具体形式起了决定作用,钳制了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只有服从伦理道德原则,以个体和社会统一作为典型创造的前提,力求从这统一中寻找到美,并把这美同伦理道德的善连接起来。这种心理造成了小说人物的自我弱化,自我性格压缩。深受儒家功利主义文艺观影响的小说家,急于要通过小说中人物说明对生活的伦理思考和审美理想,当这种愿望超越了艺术思维的自我,甚或用政治的价值观念来代替艺术的审美价值观念,那就必然忽视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内在机制得不到充分揭示,而造成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即使是描写了性格的多样性,也是一种平面的并列结构。

孔子的“仁”的阶级内容是为新兴地主阶级争人权的,无疑是《诗经》中奴隶制民主思想的推进。孔子强调“里仁为美”,把善和美结合了起来。他所谓的“仁”,在当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当哀公问他“人道谁为大”时,他不仅承认“人道”,而且认为“君为正”是“人道”中最大的问题。这就不仅包含着尊重人,而且也在某种意义上包含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即令是对帝王歌功颂德的作品,也要做到“思无邪”。刘宝楠“思无邪”正义:“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原句仍是可以附丽于民主思想的。后来,孟子把孔子兼有主客体特征的“仁”改造成彻底主观化的“性善说”,道德规范演绎成人性,原先民主思想的附骥“思无邪”渐渐就被改造成了封建正统主义反对文艺脱离“礼教”的武器。这种变化发展的逻辑起点,正是孔子的“仁”。孔子为了强调文艺为他所说的政治服务,有时候简直到了不讲理的地步,甚至不得不违反他自己已经意识到的某些艺术规律。他在《论语》里提到用诗的有七处,没有一处顾及到诗的艺术特征。利用现成诗句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道理,这是用诗不是评诗。孔子却以用诗代替评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孔子硬把描绘美人形象的诗句和“仁”与“礼”的关系扯在一起,还把这种方法说成是讨论诗歌的方法,这实际上是以个别诗句代替政治、哲学观点了。孔子对文艺采取的这种实用主义态度,使得文艺完全沦为统治阶级政治的工具和附庸,极大地有害于文艺自身的发展。主张中庸的孔子有时也走极端,教他的学生“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主张禁除“杂学”,客观上为“禁除诸子百家之书”、“定于一尊”,形成专制文统开了先河。

孔子思想的根本精神之一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学而》)。“和”虽然承认差别、矛盾,但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方面;强调用平衡、和解的方式解决事物矛盾,不强调矛盾的激荡和转化;强调量变,不强调质变,强调相对静止的运动,不强调爆发式的突变。这种和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向心力。

古代人类的理想,就是这种和谐的美的理想。这曾经使我国的古代人创造了静态的伟大的古典艺术和古典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高峰。世界各国的封建文化,没有一个可以同中国封建文化媲美。但是,因为否认转化,强调稳定,便有极大的保守性。一种循环的封闭性限制了古代人的创造精神和革新精神。到了近代,世界文化出现第三个高峰,即欧美的近代文化,与之相比,中国文化就显得简单而不复杂,静穆而不动荡,浑一而不分解。虽然在相互联系的总体把握上有优于西方的地方,但又显见有逊色于近代文化的一面。孔子的中和主义在文艺上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以低估的。他一方面不能不承认诗歌中可以“怨”,但是有个限制,那就是要合乎中庸之道,即所谓“怨而不怒”、“和而不流”,总之是要“温柔敦厚”、“广博易良”,可以有一点牢骚,但不能过分。这样,文学的战斗性便被抹杀了。在这种思想束缚下,伟大如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也终于跳不出“怨而不怒”的圈子。他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更是被后来的儒家发展成“发乎情,止乎礼义”,又由对“礼”、“义”的强调,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竟至于狰狞可怖了。

综上所述,对孔子文艺观唯一正确的态度只能是批判继承。孔子不是神灵,不是偶像,其思想只是一种可资借鉴、可资吸取、可资利用的材料。经由批判,剔除这些材料中的消极面,把其合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核从旧文化的体系中解救出来,在此基础上,赋之以时代的内容,加以改造,寻找到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点,以创造新的思想文化传统。我以为,这才是我们所应取的冷静的、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科学态度。

同类推荐
  • 萧红作品集(四)

    萧红作品集(四)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本书作者留学英伦,在毕业与求职间这段“空窗期”,决定以铁路环线旅游的方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眼中的中国。一节火车车厢,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旅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揣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或亲切,或憎恶,或喜悦,或悲愤,或开朗,或阴郁,或成功,或失意。本书以火车上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特地选取了18个城市或地区的18辆火车,通过平实的语言,以期向读者反映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学会独立思考,了解什么是民主和科学,团结起来去为改变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
  • 雨是花蕾,雪是花

    雨是花蕾,雪是花

    本书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的:一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二爱是一种修行,三纸上旧时光,四凡草皆敬畏,五书的温度,六善待微笑,七好心情是自己给的,八留一段风景做向往。
  •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经典悸动(格致文库)

    经典悸动(格致文库)

    《经典悸动》分为两个部分经典幕后和阅读悸动。第一部分经典幕后,作者邢小群从个案入手,着眼于当代作品的问世、作家成名前后的风风雨雨,探索文学和政治和体制的微妙关系,呈现文学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第一部分的内容均在《名作欣赏》杂志上发表过。第二部分阅读悸动,主要是作者为曾经打动自己的书籍所写的书评,是作者的真实感悟和思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狂飙

    末日狂飙

    末日时代,一个奇异的空间让一切幻想都变成可能。穿梭在生与死的边缘,与传说中的人物共舞,凡挡于身前的,一切尽可破之。独特的战技体系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快感。精妙的配合让战斗充满了未知的变化。末日世界中,狂飙之旅就此展开。××××××××××××××××××××××××××××××××××××××××××××××××××末日狂飙书友一群88173969
  • 报告老师总裁驾到

    报告老师总裁驾到

    一个普普通通幼儿老师,一个寡情洁癖无情总裁,一个初恋暖男IT精英的爱恨纠葛……一部看似集玛丽苏纯情甜宠腹黑酷炫总裁少女心于一体的狗血言情神作,而实则是一部剧情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的独家言情向实录,希望这些丧心病狂的叠词并没有阻碍你点进来的手速,大江向您遥远比心!比肝!比心肝!
  •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

    我是一名邮递员,今年30岁,和一只猫相依为命。一天,我突然被告知来日不多。当我绝望地回家时,看见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男子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自称恶魔,将带来一场非常奇妙的交易。“从这个世界上每消失一样东西,就能让你的性命延长一天。”他说。半信半疑间,我接受了这个交易。就这样,我、猫以及这个精力旺盛的恶魔,开始了一个怪诞至极的七日之旅。恶魔抹去世界上的某样东西,以延续我一天的寿命。然后,电话、电影、时钟……真的消失不见了。于是,我在这个渐渐失去的世界中,与爱猫相依,与初恋情人再会,与唯一的亲友相聚,思念死去的母亲与长期断绝关系的父亲。想象自己死后的世界,我的葬礼,会来些什么人?
  • 圣气灵坛

    圣气灵坛

    李道元开局穿越为大反派,老爸魔宗宗主,老妈天下第一魔丹师,弟弟还是个无恶不作的大魔头,这特么不妥妥的主角垫脚石?还好李道元自带神秘祭坛,献祭主角尸体召唤万界强者,献祭主角气运修为直接飞升,献祭主角法器获得各种奇怪宝物。从此主角走上一条装逼忽悠的不归路
  • 春城之冬

    春城之冬

    秋景第一次遇见慧连是在一个绵绵的雨天,她从没有想过的是,自己原本计划好的人生一点一点被改变,最终结束在二十六岁的阴雨天
  • 轻狂晴翼一起走

    轻狂晴翼一起走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有一个特别的男孩或女孩。青春的历程少不了他们的陪伴,不管结局是好是坏,那都是青春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那些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些女孩,教会我爱”
  • 涩女星完美进化

    涩女星完美进化

    她是一团灼人的火焰,却怒放在碧蓝的海底,越是遭遇冰冷的现实,她越是能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她可以浓烈如酒,芳香四溢;她可以情深似海,不怨不悔。对于爱她的男人来说,她就是一朵永远不会凋谢的玫瑰,对于欺骗她的男人来说,她就是一团愤怒的火焰,伤已伤人……
  • 魔儒

    魔儒

    正与邪的界限在哪?所有人都觉得正确的事情是正,亦或是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是正?被人所唾弃的行为就是邪,亦或是自己认为不对的是邪?陆望仙曾经的岁月中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坚信不疑,在那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 印天决

    印天决

    称霸宇宙,毁天灭地,唯我独尊。浩瀚未来,柔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