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35400000133

第133章 孔子文艺观的当代价值(1)

孔夫子起先并不走运,《史记》上说:“孔子明王道,于七十余君,莫能用。”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夫子才神气起来。历经各代封建王朝的提倡尊崇,孔子被封为“道冠古今”的“大成至圣”和“德配天地”的“万世师表”。儒学作为官方哲学而经久不衰。孔夫子作为人间楷模和神圣偶像而备受崇拜。孔子之后,儒家学说历代相传,硕学大儒,绳绳相继。以孔门弟子自命,对儒学经典的阐发者、宏扬者林林总总。

孔夫子趾高气扬了差不多两千年,到了近代,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终于动摇。西学东来,首先冲击的就是这尊法定圣人偶像。“五四”运动更是凌厉明白地提出“打倒孔家店”,视孔夫子为千年封建思想文化荼毒的罪魁祸首。此后,尽管尊孔复古仍不乏其人,且不乏有权力有权威的人,但孔夫子的八面威风却断难恢复。

时至今日,中国的革新大潮涌起,中国进入文化转变期。经济改革和体制改革不断向深层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兴起了“文化热”。一个文化运动或重视研究文化的思潮的兴起,必然包含有对自我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再估价的内容。于是,孔夫子很自然地又成为一个瞩目的讨论对象。

本文的意图,是立足于当代文学创作及其批评的实际,对孔子文艺观做一些肤浅的探讨。当代文学中那些长期以来被视为“正统”、“主流”的部分,又一次面临西方文化和国内新批评思潮的严重挑战,它迫使人们不能不对传统艺术及其观念进行认真的历史反思。

孔子处于“春秋乱世”。奴隶制趋于解体,封建制开始形成,新旧交替,方生未死,孔子的文艺思想,是在这个社会变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孔子有伤于民若陷泥堕火的现实,希望凤鸟至,河图出(《论语〈下略〉子罕》),出现唐尧虞舜夏禹那样的大同世界,为此他周游列国,奔走呼号。

孔子疾恨世间无道,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在他理想的有“道”的世界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治长》)。

孔子提倡诚信好学,与天下为善,反对与世俗同流合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邦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孔子不满夏末、殷商、周朝以及诸侯列国的“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世袭制度、攻击那些无德无才无术的世袭执政者的荒淫暴虐,说他们的“苛政猛于虎”。针对这种弊害,提出“学而优则仕”,主张有学问、有识见、有才能的正直之士管理天下。孔子之后很多年,自隋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尽管有无穷弊害,但在最初却反映了某种公正。以至黑格尔称赞中国的科举制优于西方的贵族世袭制。

孔子的学生阳货主张“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弑之”。这个思想,孔子也是同意的。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公山弗扰跟阳货在费邑反叛季氏,召孔子去,老夫子也打算去,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颇有“乱党”的嫌疑。

孔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决定了他对文艺的见解。在他那个时代,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都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赋诗言志”早在春秋中期亦即孔子出生前百余年就见于记载了。诗歌创作,特别是民众编唱的歌谣,到周代更是盛况空前。《诗经》以其创作实践处处体现“诗言志”,立于道德,辅拂时政,怨刺积弊,男女相爱等到处可见。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孔子,不可能不受到这种“诗教”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主张。

应当说,孔子的思想不是哲学,而是伦理道德学说。如果一定要称作哲学,那也不是古代西方哲学那种对自然的抽象思辨为中心的“智者哲学”,而是从伦理道德问题上来探讨研究治理社会的“贤人哲学”。孔子建立的是“仁学”,即以人的道德概念为中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他所注意的头等问题是道德问题。倡导从“仁”出发培养道德情感。使人的思想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以适应社会的规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形成对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是说,以“道”为志向,“德”为基准,“仁”为依据,“诗艺”为宣传工具,以《诗》激发志气,按照《礼》的规范树立德操,以音乐陶冶性情。这些,便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核心。

孔子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由家而至国,由“亲亲”而至“尊尊”,由家内之化而至社会纲常,在孔子那里是联成一体的。居首位的政治同居次位的“文”是不可以分开的。这里的“文”当是指六艺而言。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必须精通反映和论述政治的六艺,由此精通和掌握先王典法,也就有了为政的雅正之言了。诗、礼、乐之于政治是相辅相成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即乐章,乐随礼行,既学诗礼,乐以成性,融和一统,完成政治事业。孔子在对学生讲述“为政”的问题时着重指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这代表了孔子对《诗》的全部内容的看法和概括。诗可以帮助政治纳入“正”轨,杜绝“邪”,这是孔子诗艺的总的观点。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此说,对诗要反映现实,要为政治服务,诗有社会功能等问题,阐述得非常明确。《诗》反映了社会生活,可以使人受到启发,感发意志;《诗》是诸国风俗盛衰的反映,可以使人考见得失,观古知今;《诗》有如切如磋的内容,可以使人善于群居相处;《诗》有君政不善的讽喻,可以使人明怨刺,知政事;学诗可以用来“事父”和“事君”;学诗还有增加动植物学知识的作用。由此,相戒之道,父母之理,君臣之法,诸般政治内容和人生事理,都在其中,可说是无所不能了。

孔子曾经这样教训他的儿子:“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二南为正始之道,王化之基”,被称作正国风,居十五国风之始。它们首论夫妇之道: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既是颂扬文王及后妃夫人之德,也就能教育国人助其君子,至于嘉瑞,故为“五教之端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学诗若不能为现实政治服务,也就一无用处。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出发,孔子全面地强烈地提出了修身立人的主张,反复地备极其详地阐述了对“仁人”、“有德者”的要求和标准,甚至非常极端地提出:“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把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对其言行的影响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以人为中心的运思趋向,一切思想理论都以政治伦理为始点的思维方式,形成中国文学对封建政治紧密联系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文艺家们一开始就把眼睛盯着现实的人生,重点放在人情上,重视伦理道德,重视世道人心。孔子正是在这里作了开创性的建树,奠定了中国文艺理论现实主义的传统。

“仁”是孔子全部思想的基础。“仁”就是“相人偶”,“二人” 为 “仁”,“仁”是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孔子的文艺批评标准也同样是以“仁”为道德核心的价值观念。他说:“里仁为美”(《里仁》)。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善与美相区别。“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这里,孔子一方面把美学批评同道德观念的价值评价紧密结合,同时又明确地把艺术形式美与艺术内容的善加以了区别。

孔子是最早强调艺术的善的。他听到《韶》乐以后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而《武》乐因为歌颂了周武王暴力夺取政权的武功,与“仁”相悖,就只能说它是“尽美”而“未尽善”了。他非常严厉地说要“放郑声”,因为“郑声淫”,也就是不善。他以思想内容的善作为艺术评价的首要标准。而与此同时,又是他最早指出了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在分析《韶》乐和《武》乐时,他将其中的一个方面归之为“善”或“尽善”(思想内容),另一个方面归之为“美”或“尽美”(声音、音调、节奏等)。这就把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分成了两部分,然后给以不同的评价。他已经感觉到了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差异性。在他之前,美与善往往是不加区别的。《国语晋语》中说“彼将恶始而美终”,“美”与“恶”对比,“美”等于“善”,属于道德范畴。孔子将这两个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分开,赋予不同的内涵,用它们表示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不同造诣,创造性地将善与美的概念引进艺术领域,提出了“尽善尽美”的最高艺术标准。成为后世“真、善、美”观念的滥觞。

同类推荐
  • 文人的骄傲

    文人的骄傲

    卢一心编著的《文人的骄傲》内容介绍:天空上同样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银河或者天河。神通过这条河观看大地的原形。我猜想,那里附近应该同样也有草地和牛羊,包括青蛙和萤火虫等,反正大地上有的天空上也应该有。否则,神又如何生存,未来的人类又如何在上面安居?可见,天空原来也是大地的另一座家园,或者说,大地只是天空的一张床铺而已。但无论如何,神是从天上往下看,而人是从地下往上看。这样一想,神也是人,人也是神了,无论是从天上往下看,还是从地下往上看,人神都是一样的。一起来翻阅《文人的骄傲》吧!
  • 一瞬集

    一瞬集

    为什么古人要说,“人之百年,犹如一瞬”?就以最常见的“人生公式”来看:青年希望,中年竞争,老年悔悟……百年何其漫长、何其辛苦,怎能“一瞬”?我以为,“一瞬”之说,有两层涵义。其一,与人类生存的地球、以及茫茫无际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的一生确乎是“一瞬”。奄忽若飙尘,去若朝露晞。其二,说百年如一瞬,指出了人生最大的特点:难以把握。看似迅捷简单,实则复杂多变;看似自然而然,实则神秘莫测。快如一瞬而逝,绝不重复,无法更改,没有规律可循。
  •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来讲,所谓“文化美学”,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优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而书法、昆曲、普洱茶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 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

    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

    就这样,倾我所有过一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和咖啡馆有怎样的联系,没想过自己会开家咖啡小店,没想过因为工作又接触到这么多全国各地的咖啡店主,没想过自己做起了咖啡馆文艺分享联盟、在各地咖啡馆里办艺术展、排演原创近景话剧,更没想过会写本关于“咖啡馆”的书。
  • 红火与悲凉

    红火与悲凉

    本书为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中的精英立传,主要内容分为《萧也牧悲剧实录》、《江晓天的编辑生涯》、《〈红旗飘飘〉的创刊与停刊》、《〈红日〉是这样喷薄而出》。主要记叙了萧也牧、江晓天在新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留下的光辉业绩,同时记录下以他们为首的文学编辑室编辑出版《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三红一创”)等优秀长篇小说的过程以及《红旗飘飘》丛刊的创刊与停刊经过。作者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揭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真相,写出了新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充满理想和坎坷的人生,反映了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可贵的敬业精神。
热门推荐
  •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二十五年前,临近高考的几个学子因酒后冲突导致命案发生,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二十五年后再次相会,前程、财富、亲情、友情、爱情,炙烤出人性的黑暗与光明。日出日落,天道永恒。QQ群136803444
  • EXO或许,爱你

    EXO或许,爱你

    一位女孩宋念初陷入了绝恋。。。。。。唯十二哟经历过一段感情的她遇见了张艺兴,迫不得已的他心好疼,快要窒息了,他要她幸福;她的上司吴亦凡一直对她有说不出的感情,他只知道她终究是自己唯一的女人;吴世勋,在一次意外,他遇见了她,他明白,他们是相爱着的,只是有一层障碍;自己的“弟弟”朴灿烈不知真相,他只知道他世上唯一爱的人是“姐姐”;直到那一天,鹿晗回来了,他真的发现他还是那么地爱她,他看不惯她与别的男人相处;在她眼里的那个邻家男孩边伯贤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阴谋因她而下不了手。
  • 当爱遇上恶魔

    当爱遇上恶魔

    父亲破产,负债千万,她被迫进入夜总会工作,却没想到那会成为她一生的污点……
  • 末世异界之冰帝灭世

    末世异界之冰帝灭世

    他取名叫萧无恨,无恨?他真的没有恨吗?有恨,他又将如何面对心中的那一份恨呢?冰,极寒冰冷之物。然而这极寒冰冷之物,又能否给世界带来温暖呢?精彩纷呈,尽在冰帝灭世!
  • 你还在未来等我吗

    你还在未来等我吗

    人家穿越穿到古代,她倒好穿到到大跃进刚闹完饥荒天灾但是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女主:安雪韩倩(冉韵漠)男主:上官千儿墨凯辰夜沐源安雪:穿越明朝,用嘴巴改变了自己的历史。回到现代…以男主为偶像韩倩:安雪最好的朋友,贵族千金以男主为偶像上官千儿、墨凯辰、夜沐源:小时出道,现在已红遍全球上官千儿:全亚洲首富为了那一个不存在的约定
  • 暗夜夺命者

    暗夜夺命者

    一个杀手界的传奇人物,在一次暗杀目标的过程中,因为不忍心对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出手,而导致暗杀任务失败,为了杀手界的声誉,也为了不暴露组织的信息他遭到了自己组织的全力追杀,因此,他杀掉了所有追杀自己的人,同时,他也厌倦了整日的打打杀杀,想找一个平凡的地方,简单的生活,可是,他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命运,也注定平凡不了!。人品保证,每日两更,绝不拖欠,请大家放心阅读和收藏
  • 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

    文字是我用来与另一个我沟通的唯一方式,我了解她,她亦了解我――落叶乔木白桦青春盛大的灭亡,然而他们,她们,依旧如初。
  • 星神II探寻

    星神II探寻

    在万物沉沦之际,在群星闪烁之时,光明与黑暗的种子同时醒来。身处光明之人狡诈而扭曲,身处黑暗之人心向混沌。这是一个黑暗之人苦苦寻求光明与救赎的故事。架空玄幻,全程高智商,战斗宏达清晰,绝不降智,黑暗向必看的选择,后期“亿”点虐心。
  • 异香

    异香

    [花雨授权]幸福会受伤,快乐也会叫人盲。或许鱼只是贪恋着水之欢,不清楚他能不能原谅。心里想的人到底在何方?为什么醒来的他已不知去向?徒留下一抹哀伤……
  • 帝甲不朽

    帝甲不朽

    奥特赛文装甲、纳米装甲、暗铁合金护具,少年得到了传闻之中的神话系统。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