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45

第45章 冯友兰小传(1)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祁仪镇人。家系当地望族,多出秀才。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是清光绪戊戌科(1898年)进士,官至湖北崇阳县令,不久卒于任上。母亲吴清芝也识文通墨,做过唐河县端本女学学监。

1910年,冯友兰入开封中州公学中学班读书,两年后转到上海中国公学预科,从那里考进了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1919年,他又考取官费留洋资格,上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师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和新实在论者蒙塔古,1923年完成博士论文《天人损益论》,并顺利通过答辩,次年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冯友兰先后在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任教授,1928年随罗家伦加盟清华,才得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曾任清华大学秘书长、校务会议主席,长期担任文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之职,抗战期间是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归国后继续留在清华。1952年被调整到北京大学,卸去官位,专任教授。因冯友兰学术贡献卓著,先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委员,曾获印度德里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冯友兰可能是二十世纪中国名声最大、影响最大、争议也最大的哲学家,他勤于笔耕,自比春蚕,一生著述六百余万言。1934年出齐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的大家地位。该书译成英文后,流布欧美,被奉为经典教材。抗战期间出版《新理学》、《新原人》、《新原道》等六部书,构建了一个中西贯通的哲学系统,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1948年用英文发表《中国哲学简史》,后被译成法文、意大利文、南斯拉夫文和中文,影响广泛。此外,冯友兰还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三松堂学术文集》等。

冯友兰一生受三位女性帮助极大:母亲吴清芝、妻子任载坤、女儿冯钟璞(宗璞)。吴老夫人培养了冯友兰的学问,熏陶了他的人品;任载坤是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先生之女,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宗璞是当代知名作家。她们支持着冯友兰经风历雨。冯友兰为人稳重庄严、温润谦和,又不乏幽默感。晚年更是脱去名缰利索,臻于自由境地。这位好学深思之士,偏偏爱好收藏旧兵器,藏品有几百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都捐给了历史博物馆。

“真正学者的材料”

1895年12月4日,冯友兰降生在河南唐河县祁仪镇。那时侯,中国刚刚蒙受过甲午战争失败的耻辱,而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在末代王朝的会试场上,屡次失意。动荡的时代,似乎暗示着冯友兰一生际遇的坎坷起伏。冯家经过几代经营,虽算不上富豪,却也是殷实之家,又出了几个秀才,门庭兴旺,一时成为乡里望族。1898年,冯台异中了进士,后来出任湖北崇阳县令,使冯家日趋显赫。

冯友兰六岁上私塾,学习环境比较宽松,八股文、试帖诗之类的举业,并未被当成什么宝贝。九岁的时候,他随父母去了武昌,连私塾也不上了,由母亲在家监督兄妹几人读书,读熟了能背就行。他的父亲冯台异是武昌方言学堂的会计庶务委员(相当于总务长),却不愿让孩子们上这所外语学校,他担心本地学生欺负孩子,也不希望孩子沾染官宦子弟的纨绔习气,并且认为,扎实的中文底子比外文更重要。不过冯台异终究是教育界中人,学校里的新鲜做法,他都会引进家里,甚至还让孩子们穿上像军队号衣一样的浅蓝色制服。

冯台异升任崇阳县令后,请了一位教读师爷,这才使孩子们的学习走上了轨道。当时流行吴汝纶编的古文选本,其中的文章有声调、有气势,冯友兰读起来虽不能全懂,也觉得津津有味。读书在他从来就是赏心乐事。县衙门的签押房里有两大箱书,新学、旧学的书籍都有,冯友兰经常趴在床上翻看,就这样消磨掉了大部分课余时间。在武昌的时候,一位祁仪乡亲黄公去拜访冯台异,随身携带着一套新购的《通鉴辑览》。冯友兰从未见过这书,十分喜欢,请求借阅。黄公答应了,但他告诉冯友兰,说第二天自己要回河南。冯友兰回说,决不耽误您的行程。果然,次日一早,他就把书送到旅馆,还给黄公。黄公料想他还没读完,就说,你留下慢慢看吧。冯友兰说:“我一夜没睡觉,把书翻阅了一遍。您带走吧,不耽误您赶路。”

冯台异显然对这个颖慧好学的儿子格外钟爱。有一次县衙门举行晚会,冯友兰的伯父也从老家赶来,他出了一个谜:“慈禧太后的生日——打一字。”据说很难猜,赏格也是全场最高。冯友兰琢磨:慈禧生日是十月十日,不就是个“朝”字吗?当即悄悄探询父亲。父亲连连点头,喜形于色。夫人曾问冯台异:“照以前科举的标准,你看像友兰这个样子能去考秀才吗?”他说:“岂止能去考,碰巧了还能成秀才。”多年以后,这话才由吴清芝老夫人转述给冯友兰,那时他已经是清华教授了。

冯台异在崇阳做了一年多的县令,因患脑溢血去世了。还未满十三岁的冯友兰携同弟弟景兰、妹妹沅君,随母亲回到唐河老家。吴夫人是难得的贤妻良母,思想又很开明,冯友兰三兄妹最后均成大器,各自成为国内著名的哲学家、地质学家(景兰,中科院院士)、作家(沅君),在唐河一带被尊称为“三冯”,与北宋以文学名世的“三苏”相对应,这比什么都更能说明吴夫人的贤良和教子有方。友兰对母亲的深情至老不减,称她是封建社会的“完人”,是自己一生中最敬佩的人。吴夫人怀疑,如果冯友兰兄弟不考个“秀才”文凭,纵然学得满腹文章,只怕也要误了前程。按当时的学制,秀才就折合为县立高等小学毕业生,于是冯友兰、冯景兰和一位堂兄一同报考了。结果皆大欢喜,都考上了,主考的县官还夸奖冯友兰文章漂亮。

又过了一年,即1911年春,冯友兰考进了开封中州公学,初试考了第二名,复试第一名,连他自己都吃惊不小。中州公学学校监督杨源懋是翰林院编修,请了一群有思想的教员,也深得学生们爱戴。仅过了一学期,杨源懋病死,不少好教员出走,于是在辛亥革命风波稍定之后,冯友兰就转到武昌的“中华学校”,不久又考入上海中国公学。上海中国公学虽然推举革命领袖黄兴为校长,但是殖民地气息颇浓,几乎以教习英语为主。而冯友兰却对逻辑很感兴趣,艰难地啃完了耶芳斯的《逻辑要义》原著。因为谁都不懂这门学问,没人指点他,有疑难也找不到解惑之人,然而逻辑和哲学在冯友兰心中激起的理智热情从此再也没有消退过。

这样四方游学,冯友兰到底学到多少具体的知识,我们无从查考,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正是通过早期的博览和游历,冯友兰逐渐具有了世界的眼光,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对自己天生的智力倾向有了初步认识,为日后的学习确定了方向。这种自我的自觉选择,动力是非常巨大的。

1915年,冯友兰报考北京大学文科,那时候文科和现在的人文学科一样,毕业生出路不好,免不了受考生冷落。法科却像它的可以做官的毕业生那样受到青睐。市面行情如此,当局只得出面干预:规定报考法科需要预科文凭,文科只要有同等学历即可。北大招考办事处的人一听冯友兰要考文科,很不理解,因为他有预科文凭,这也算是一种资格。冯友兰坚持己见,那位善意的先生就出了个主意说:“你还是先报考法科,等到入学的时候,如果你还是要上文科,可以申请改科,由法科改文科,那是没有不准的。如果你现在就报文科,将来再想改学法科,那就非常困难了。”冯友兰听从了,一进北大还是改入了文科。

当时北大有三个哲学系,即中国哲学、西洋哲学和印度哲学。不过北大草创之初,后两个系都是菜单上有名目,却没有做菜的厨师。实际上印度哲学系压根儿就没人提起,西洋哲学系倒是有位教授,可是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样西洋哲学系又唱起了空城计。

冯友兰原本打算学习西方哲学的,不得已学习了中国哲学,却竟然让他大开眼界,渐渐摸到一点学问的门路。

1916年,蔡元培入主北大,为北大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冯友兰后来觉得,北大三年时光没有虚度,收获很大,“心胸一天一天地开朗,眼界一天一天地广阔”。冯友兰晚年写《三松堂自序》时,对蔡先生钦敬不已,说他有北宋道学家程明道的“气象”,温良宽和、胸怀坦荡,待人接物像春日暖阳、煦风时雨,其精神境界幽深冥远,不可测量。冯友兰说,他第一次进校长室,觉得满屋子都充满那种气象。在北大,蔡先生极少公开讲话,同学生也没有私人接触,但所有学生都能受到他的人格感召,衷心地爱戴他。

当时,蔡元培请来了陈独秀、胡适、梁漱溟、刘师培等人,各人政见、主张分歧很大,但都各有一套学问学说。办学如此兼容并包,百年中国也仅此一见了。比如刘师培,曾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鼓吹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遭到国人唾骂,但其国学功力非常人可及,冯友兰听过他的课,佩服得五体投地。陈独秀专任文科学长,不开课,冯友兰认为他气象很豪放。冯友兰一班毕业时照相,陈独秀和梁漱溟坐在一起,陈独秀的左脚伸得很长,把梁漱溟的脚都排挤到椅子下边去了。等照片出来,陈独秀看了说:“照得很好,就是梁先生的脚伸得太远了一点。”

那时北大真是人才济济,百花齐放。陈独秀等名教授把《新青年》杂志办成了新文化的一面旗帜,一批才华横溢的“新青年”学生也心怀天下,朝气蓬勃,组织了新潮社,冯友兰和他的朋友罗家伦、傅斯年、杨振声、朱自清、顾颉刚都是其中成员。自办刊物,名为《新潮》,代表比较激进的左派,它正式出版的时候,冯友兰已经毕业了。

1918年,冯友兰跨出北大校门,回到开封,在一个中等专科学校教国文和修身。这一年,河南招考理工科的官费留学生,冯景兰考上了,先期去了美国,冯友兰却因专业限制,只能望“洋”兴叹。1919年,河南省的留洋名额有一个空缺,并被定为哲学专业。冯友兰一试即中,同年年底抵达纽约,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

冯友兰的英语不大好,刚到哥伦比亚的那段时间,他每天专修英语一小时。从他的日记来看,那时他的情绪不很稳定,如1920年1月8日的日记写道:“早饭后往图书馆去一遍,归来心大不静,竟至不能看书。”3月12日:“近几日来心神不宁,有时大乱,皆为决定考不考(指选修课考试)而起。”

这种烦躁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学业上的暂时困难。语言障碍倒在其次,西方哲学思维方式迥异于中国哲学,这更使冯友兰感到不好适应。中国哲学是“即事见理”,从日常事务中提炼出哲学道理来;西方哲学是“就理论理”,从抽象的概念、理论到抽象的概念、理论。冯友兰自感理论思维能力不足,不免苦恼。二是文化的冲突。东西方文化间矛盾的这个问题,从北大时期开始就困扰着冯友兰。他又带着这重困惑,从东方来到了西方,直面西方的繁荣世界,西强东弱的强烈对照更具震撼力,从前的理论思索变成了人格和情感上的冲击。国家和民族的贫弱,一些美国人对华人的歧视,不能不让年轻的冯友兰产生一种自卑感,虽然还不至于抬不起头,但心理上可能会焦虑不安。国家不能自强,个人何以自立!此时恰好泰戈尔访问纽约,冯友兰立即拜访了这位“东方第一流人物”,劈头就问:“东西方文明的差异,究竟是等级的差异,还是种类的差异?”这个问题,显然是他胸中久屈不得伸的苦闷。泰戈尔肯定地说:“是种类的差异。”冯友兰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被那位伟人对东方文明、中国文明的信心感染了,他逐渐地在西方世界找回了东方的自尊。

在哥伦比亚学习西方哲学的条件当然非北大可比。冯友兰一本接一本地读着原著,在他的面前,逐渐展现出西方哲学的巍峨殿堂。在度过一段艰难的摸索、适应时期以后,冯友兰走上了哲学的大道。东西方哲学思想比较的结果,先是体现在冯友兰讨论中国为何没有科学的一篇论文中,之后进一步凝结为他的一部书:《天人损益论》(又名《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后者帮助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实用主义哲学的大师约翰·杜威对冯友兰很器重。他曾写过一封长信推荐冯友兰申请奖学金,信末说:“这个学生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材料。”这话是由衷之言,不是顺水人情,杜、冯二人关系一直较好,1946年,冯友兰故地重游,还去看望过杜威。

1923年,冯友兰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亟不可待地返回阔别了四年的祖国。这个“真正学者的材料”已然璞玉初成,只待找到一个一展才华的舞台了。

同类推荐
  • 简单逻辑学

    简单逻辑学

    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本。轻松搞定逻辑学中的概念、思维定式和规则。容易操作掌握的逻辑使用法则,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都能让你做到条理、清 楚、不让人误会和不解!这是一本涵盖正式及非正式逻辑谬误的难得好书,快速提升你的推理能力,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
  •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本书收录了法眼寺方丈,明一法师的数十篇日记一系列禅修讲稿。书中不仅记录了明一法师作为僧人的日常修行,劳作,弘法的点点滴滴,更令广大读者有机会分享到这位正信正行,爱国爱教高僧的修行体悟用人生智慧。广大信众用佛门弟子都将从中受益。
  • 悦心语

    悦心语

    《悦心语(南怀瑾先生著述佳句选摘)(精)》是南怀瑾先生语录集,以笔记形式呈现。取材自南先生《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等著作。编者“断章取义”,稍加整理。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简短,通俗易懂,便于现代读者阅读。在保存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声浪中,有许多重要的学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儒释道大师——南怀瑾先生。近半个世纪来,南师教化涵盖了儒释道,融汇了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南师著述等身,不落窠臼,以个人亲身经历和独到见解,配合历史经验,站在时代高点,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人生哲学,使现代人得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的精深奥秘,并帮助现代中国人整理出传统人文文化的基础性读本,同时也有助于现代中国人找回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归属感。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南师在苏州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九十五岁。南师已逝,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他的著述。每在阅读时,总会有一些词句,温暖、和煦,或一针见血——触动着我们的内心,难以忘怀。在南师离世届四周年之际,本社特将这些打动人心的词句选摘成册,让我们能随时翻阅,感念南师;也提供我们行走人世间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一帖帖调适胸中纠结、矛盾情怀的良药。南老师,我们想念您,怀念您!
  •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荒谬的墙

    荒谬的墙

    关于智慧,关于理性,关于存在主义与荒诞主义关于自然,关于永恒,关于不停写作与拯救绝望……荒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加缪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不断地穷尽现在的生活,撼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热门推荐
  • 等你,在爱情码头

    等你,在爱情码头

    在你遇见他的一刹那,当你被爱感动的瞬间,当你为爱泪流满面的时刻,当你决定就这样和他厮守一生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有一种幸福从天而降的幸运。缘分的天空,也许上帝早已注定了他是你的!当然,幸福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当幸福从天而降的时候,我们就要抓着它,抓牢它,别让它从你的手上跑掉了。
  • 自闭封路人

    自闭封路人

    有人开路,有人让路,而我要做个封路人。这是人生的道路。我等着你来过路,让你感受绝望。我叫黎执路……这只是名字。不然你连我叫什么都不知道,报仇怎么办啊!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HARD TIMES

    HARD TIM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苏苏快到碗里来

    苏苏快到碗里来

    无辜穿越,好在有萌宠陪伴,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也快乐,不想多年后才得知自己竟是穿越到一本玄幻小说里,女主一看就是很牛逼的人物……她这种小透明该怎么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漂浮灵魂

    漂浮灵魂

    1、幻灵大陆上的幻灵兽依照灵兽的灵智、手段、修为的高低可分为低级、初窥期、意识期、浮云期、心通期、大成期六大阶段,至于每一阶段的具体划分与人类中修灵者等级划分大致相同,只是低级幻灵兽划分为一到九阶,其余几大阶段皆是分为低、中、高三大阶段,2、可大致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灵阵、幻灵阵、地灵阵、天灵阵以及至今未曾在大陆上出现过的仙灵阵。
  • 紫铃铛

    紫铃铛

    紫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小铃铛是一只淘气可爱的流浪猫。它们之间,碰撞出友谊的火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重生之杀手毒妃

    重生之杀手毒妃

    她是一届花魁,也是七杀殿绝杀聂妩裳,妩媚多姿,霓裳羽衣,说的就是她。七杀殿是当今江湖组织当中令人闻风丧胆的的顶尖杀手组织,殿下杀手个个都是精英,不是武功绝顶,杀人于无形,就是美貌动人,杀人于无影。前世聂妩裳被心爱之人亲手所杀,一朝重生,她吊打渣男,虐杀绿茶嫡妹,却也因此惹上某一位坐拥王朝的男人。
  • 我有一个诸天旅馆

    我有一个诸天旅馆

    创意来自于史上第一混乱和异常生物见闻录。讲的是一群异界来客穿越到地球后在地球发生的欢乐日常。“信仰圣光吧!圣光会守护你!”那边的圣骑士,能不能别在旅馆里传教。“前面这位兄台请留步。我看你印堂发黑,最近必有血光之灾。要不要我给你算上一卦?”这个算黑卦的怎么还有脸来我的旅馆?“老铁们,我们目前所在的星球是一个科技落后的人类星球。现在我则要展示,在光脑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要如何在这个落后的星球上生存。”这位主播好像没有在地球直播的版权呢!“小友,这本秘籍的内容真的是太过奇妙,这使我对于改良炼丹术又多了许多的感悟。”旅馆内,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爷爷拿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理综篇正在不断感叹。
  • 这场青春名为背叛

    这场青春名为背叛

    我们与青春都有难以忘怀的故事,关于你,关于我,关于.....我会流逝的不仅是时光,还有青春。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志得意满,最终背叛给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