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60200000057

第57章 万里海疆日月悬——明太宗朱棣(2)(5)

纵观明朝163名大学士的履历,其中有157名进士出身,占总数的98%(另六名也有举人等较低功名,而且全部集中在明朝建立前62年)。而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这前三名)更多达41名,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整个明朝共产生了88名状元,其中便有17名入阁为相,比例高达五分之一。除了成绩最优异的一甲进士可直接入翰林外,二三甲进士登科后还可以进行选馆考试,考出兼具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的人才,称为庶吉士,可在各部门实习3年后任实职。明朝共有87位宰相为庶吉士出身,超过总数的二分之一。

我们很容易从这个层次明显的结构看出,明朝政治最大的特征便是由考试成绩决定仕途,而不是出身门第或者其他,这激励了无数人捧起书本,形成了全社会的文化大繁荣。全社会考取功名的机会也相对公平,美国社科院院士何炳棣教授(Ping-TiHo)研究了明朝所有进士的家庭出身,其中祖上三代从无人获得任何功名和官职的A类进士占总数的47.5%。更重要的是,这个数据在漫长的276年中,除明初从峰值降为均值外,自明孝宗朝起便稳定在均值。也就是说,完全平民出身的进士始终能占到一半左右,社会并未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这表明这个体系本身具有内在的反马太效应机制,这或许归功于明朝发达的公共教育体系。尽管大多数人无法投胎在官宦之家,只能接受政府提供的普通公共教育,但教育条件和学习氛围也并不比富贵家庭差太多,纯平民和富贵家庭的孩子成绩旗鼓相当。

稍微意外的是,宋朝的对应数据是53%。也就是说宋朝的这种马太效应更小,这和产生了大量宰执父子的印象似乎并不相符。这或许和明朝人排斥官宦出身的心态有关——同等条件下,明朝人更愿意提拔贫苦出身的寒士。而宋朝官宦子弟中进士的虽比明朝略少,但只要能中,这种双重身份使他提拔起来也很快。所以宋朝的官宦出身进士数量更少,但走到后来并不输给寒士。那宋明两种用人倾向哪个更好呢?个人认为尽管优先照顾寒士看起来似乎更公平,但出身宰执之家本身也是一种难得的教育经历,非常有助于人格塑造。宰执之子只要不是靠父辈的关系上进,而确是通过公平考试获取功名的仍是栋梁之才,确应重用而不应逆向歧视。事实上,宋朝的官宦世家和寒门子弟相处得非常融洽,宋朝公认最优秀的几位宰相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便都是宰执之子继续为相的杰出代表。

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带给了社会良好的活力,除了有志于官场的文士,所有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择业。尤其是大航海运动极大地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无数人怀揣着梦想踏上了下西洋的海船,也有无数人被世界各地的科技成果所震惊,投入到科学的海洋。

当然,这样活力十足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又缺乏固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就更需要构建完善的政府组织结构来提供公共管理服务。

2、政府组织结构完善,行政权力关系理顺

此外,明朝的军制和地方政府设置也同样重要。

明朝觉得宋朝的募兵制太费钱,采用了类似于隋唐府兵制的卫所制度,但卫所制也必须建立在军户制的基础上,明太祖的户籍制很快就消散了,卫所的征兵职能后来也被募兵制所取代,仅仅作为军队的一种组织结构。

明军的指挥体系大体仿宋制,京师三大营相当于宋军三衙司,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直辖。地方上设约20个都指挥使司,每司下辖数十个营卫或直属千户所,每卫下辖数个千户所,千户所下辖数个百户所,全国共有近400个营卫。平时各卫所在都司带领下训练、屯田,遇战事由兵部下令集结,但军事上由五军都督府指挥。这样便将军权分割,避免了拥兵自重的局面出现。整个明朝历史上,并未出现过军官拥兵自立的情况,说明军队公有化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成功实践。

有一个驻京的卫所可谓名震天下——锦衣卫。这本是御前十七禁卫之一,和比较有名的羽林卫性质一样,但明太宗为其赋予了特务部队的职能,据说还参与到了一些政治斗争中,后来就越传越神,甚至成了明代特务政治的代名词。再加上武侠小说、国统区白色恐怖文学、武打片的不断渲染,很多现代人便将中统、军统、中情局、克格勃、军情n处的印象统统加到锦衣卫身上,简直成了恐怖深渊,其实也就是个普通的亲军卫,偶尔会执行一些秘密任务,但比起真正的特务部队中情局、克格勃乃至五军营、神机营里的侦察兵都还要差得远呢。

在地方管理体系上,可能很多人对明朝巡抚印象较深,认为是各省省长,但事实上仅是临时差遣,并非常设职务。明朝更没有省这个说法,只是前面的元朝和后面的清朝都有,很多人便想当然的认为明朝也有。明朝仿宋朝在各地设四司的制度,在各地设三司:

(1)都指挥使司:即前文所说的地方军区。

(2)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宋朝的都转运使司,主管一方的财政经济。因为经济工作比较重要,所以设左右两位布政使共同主持工作,这样就知道了古装片里那些单设的某省布政使是不符史实的了。

(3)提刑按察使司:相当于宋朝的提点刑狱司,主管地方司法。

这三司互不隶属,各自负责当地的相关工作,有时遇到重要情况比如治理河道或打仗,朝廷会派出一名要员(一般本官是副都御史或侍郎)巡抚该地区,协调三司工作。但也只是协调而并无直接管辖权,因为这三司都直接隶属于中央的三个部门,为此中央部门的机构设置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尚书六部,每部四司,唐宋有时会微调24司的具体设置,但这个框架从未改变。明朝为加强中央和地方的直辖关系,非常有创意地打破了这种框架,不妨以户部为例来说明这种公共管理创新。

明朝户部内设13司,分别为: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清吏司。这就是一些省份的名称,明朝虽没有省的说法,但这种区划显然是后来各省的框架。

这13司显然各自对口一个地区,比如浙江布政司就直接对口户部浙江司,而巡抚可管不了户部的内设司所。

同理,刑部也设了这样的13司,对口各按察司。都察院也设13道监察御史,分派各地监察地方官员。但兵部的情况比较复杂,并未分13司直接对口各都司。

有些人据此说明朝的疆域很小,只有区区13省而已,什么东三省、新疆、西藏都不在辖内。

那户部只管13省,中央各部门都不用钱了?户部13司也没有北京、南京啊,难道也不在疆域内?更可怕的是这13司没有五军都督府啊!是明军全体叛逃了还是都不领工资了?郑公公那么大的舰队经费从何而来?最愉快的是刑部也只管这13省,所以中央百官可以随便犯罪玩——反正没人管。搞半天“刑不上士大夫”是这样实现的!

但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事实上,13司(道)也只是一种机构设置方式而已,内设13个司已经够多,不能再增加了。所以13司托名某处,并非真的只管这一地之事,还要兼管很多业务。比如中央机关的经费就由户部陕西司管,两京及其附近地区的税费由福建司管,各营卫分到各司管等。13司(道)没有出现的地名其实仍有明确的司(道)在管,并非不在辖内。

这样设置,明朝中央部门对地方的直辖能力更强,藩镇独立的可能性比前代更小,整个明朝只出现了明太宗这一个反例。而且即便是这个反例,仍可以看到,燕王也并不能安然割据于一方,必须拼个你死我活,只是他拼赢了而已。

当然,这种进步体现在公共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只是一种表象,根本仍在于社会进步,尽管明朝倒退性地恢复了世袭爵位乃至世袭职务,但社会已尽力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尽管不得不承认比宋朝略有退步,但总体而言一个平行化公民社会还算成功。明朝的中央集权体系也趋于成熟,地方独立的趋势基本被消灭,务实的地方政府设置方式奠定了大一统中华帝国的框架,使中华民族历代扩展出的生存空间融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汉区、羁縻区、军事占领区、藩属国的简单拼凑,统一的中国概念彻底深入人心,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当然,一个伟大的王朝,最重要的遗产不是金银,也不是疆域,甚至不是优秀的组织结构,乃是万世相承的文明血脉。汉唐宋都为后人留下了伟大的文明遗产,明朝的问题就稍有点复杂。

3、中华文明的高阶传承

说到文化,明太宗或许有点不好意思。横向比,明帝文化都很高,明太宗的子孙们每人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诗词书画均有作品传世,水平不错。更恐怖的是有些人还是非常优秀的土木工程师或机械设计师,完全达到工学博士的学术水平。但这些人都是在翰林学士的包围中长大的皇子,学习条件比祖上好多了,真正让朱老四脸上挂不住的是:他那讨饭出身的老爸文化素养也比他高得多(有传世作品可证)。总之,朱老四就是板上钉钉的明朝最无文化皇帝。而纵向比,是和唐太宗、宋太宗比吗?你是牙医吗,想通过让人笑掉大牙来促进贵行业的市场繁荣?

不过所幸当中华帝国推进至宋明这样的高级阶段,皇帝个人的文化素养对全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大。

明朝作为汉唐宋之后又一个主要王朝,并且是全球化的中心,其文化塑型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那明朝到底是一个文化繁荣、科学昌明的文明帝国,还是一个思想禁锢、万马齐喑的黑暗王朝?这个问题争议极大,而且不同的答案往往还非常极端。作者倾向于前者。

同类推荐
  • 峥嵘书生

    峥嵘书生

    生于乱世,死于盛世。临死前,他只想多喝一碗那姑娘的茶。
  • 无赖之盗金篡宋

    无赖之盗金篡宋

    不做像岳飞那样的英雄,不做像赵构那样的皇帝,更不当像完颜亮那样的海陵王,看无赖小子的本色穿越,如何歪打正着的盗金篡宋!
  • 二十五史之神史

    二十五史之神史

    打怪升级?太麻烦,让小弟去做。什么小弟?三清厉不厉害?四圣兽厉不厉害?宙斯是我半个老丈人,奥丁最多只能算个仆人。想要什么随手制造,无聊了教教古人,没事做了在古代跑跑商。女娲为啥有蛇尾?燧人到底是如何学会用火?夸父为何要追日?崔佛是个国王?麦克也是?富兰克林特么也是?拥有至尊王座的索伦是个女科学家?妲己一心想要帮助纣王巩固商朝江山?姜子牙是个妻管严的酒鬼?孔子祖上的出身竟如此特殊?虞姬不喜欢项羽?游牧民族从什么时候开始能歌善舞?看上了古代美嘉但是人家只喜欢小布?。。。颠覆你世界历史上的认知。
  • 三国之喷神闯天下

    三国之喷神闯天下

    穿越汉末三国,成为陈愍王之子刘昊,获得最强喷子系统。以语为刀,以舌为剑!一纸檄文,震慑三军!三句污言,气炸贼胆!这里不仅有利益场上的阴谋阳谋、尔虞我诈;沙场上的短兵相接、金鼓连天;更有口齿间的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看喷神刘昊,如何游戏三国!
  • 张子房

    张子房

    张良字子房,不过是很普通的一个名字,就像蒋平字富成一样的普通,但!如此的普通的名字,却孕育了如此不普通的人,把那所谓的强秦、强汉,都拿捏于股掌之中,真真演绎了一段旷世的历史传奇。《史记》汉高祖刘邦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诚哉斯言!
热门推荐
  • 西游之妖猴孙悟空

    西游之妖猴孙悟空

    五百年后,观音大士找到唐三藏。问:三藏,你可愿意前往西天取经。答:不去。问“为何?”答:“妖怪太多,生命没有保障。”问:“如果我能让你长生不老呢!”答:“阿弥陀佛,普度众生是贫僧的责任,什么时候可以上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征程与归途

    征程与归途

    总有些瞬间,值得纪念;也总有那么一些人,小心翼翼的,从你身旁经过。。。。。
  • 吾为谋士

    吾为谋士

    自古谋士便可断天下,一怒而诸侯惧,一语可兴国,一言也可灭国,谈笑之间,便可灭国降虏,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全民公敌:审判

    全民公敌:审判

    随笔的记录,描述着属于自己的感悟……人世间,最美好的,也不过是,心里的情感而已。
  • 最终黑幕

    最终黑幕

    每一个世界都有着其特有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着其特定的主角。每一名主角都有着其特定的机遇。但又有谁知道,这世界的一切都由他人策划!在机缘巧合之下,林洛成为了一名穿梭于各个位面的执行者,以天地为局,苍生为子。且看林洛如何从一名小小的执行者一步一步成为那笼罩无数位面之上的最大黑手。揭开那无人知晓的最终黑幕!***其实我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林洛如此说着。本书书群:二二七八四一六一八欢迎大家加入,和圈九一起讨论剧情!
  • 秦家公子可诱人

    秦家公子可诱人

    第一次写这是一篇关于老秦的文章文笔不好,勿喷!
  • 枕风宿雪女将军

    枕风宿雪女将军

    女主人公姜乐是陈国一个将军的女儿,将军阵亡,姜乐女扮男装从军,誓刃仇人,为父报仇,而引发的一系列家国情仇爱恨交织的故事。
  • 朝昔顾慕辞

    朝昔顾慕辞

    顾朝昔走了,她为了成全竹马和他爱的人,也是为了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但是上天就像是可怜这个爱笑的女孩一般,给她在去往山区支教的路上,安排了一个愿意为她一个人,懂得欣赏她灿烂笑容的慕辞修,给他们安排了续写爱情的机会,一生只为朝昔顾慕辞。
  • 妙恋花男甜心计

    妙恋花男甜心计

    我呆呆的看着讲台上口沫横飞的为自家花店打着广告的牧羽萧,这就是乐乐所谓的很好看的“不是东西”的超级大帅哥吗?绿色的,真像只青蛙,看来乐乐的欣赏水平退步了啊!像我柳香芸这样集美貌智慧于一体的美少女,才不会跟一般的花痴一样,对这种青蛙感兴趣呢!【欢迎加我QQ:84563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