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60200000014

第14章 魏晋南北朝,一笔风花雪月的烂账(3)

晋武帝觉得汉朝灭亡的教训是权臣太强,朝廷又缺乏藩镇拱卫,王莽、曹丕才会篡汉。他的解决方案是恢复分封,以同姓藩王拱卫政权,而不是通过先进的组织结构来构筑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这当然是历史的倒退,而且藩王只要有了私兵,自然就会斗,这和同姓异姓并无必然联系。晋武帝驾崩不久,八位司马氏的藩王和中央政权便展开竞技,史称八王之乱。有些贵族为加强军力,从草原招募游牧部族来助战,于是大量部族军队进驻中原。当时进入中原的胡族主要是刘氏匈奴、慕容氏鲜卑、石氏羯、苻氏氐、姚氏羌,泛称五胡。也有一说认为姚氏羌族只是苻氏氐族的分支,不在五胡之列,第五胡是拓跋氏鲜卑。

这些部族首领大多头顶晋朝职衔,但绝不是国家公务员,他们的部族都是世袭财产,有利益时他可以听听你的,一旦有机会就会利用私有部族军队作乱。果然,氐族的李雄、匈奴的刘渊相继割据称帝。由于长期割据混战,晋朝中央政权已经非常虚弱,无力镇抚进入中原这些多如牛毛的部族,只能眼看他们在中原大地上任意驰骋。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刘渊的匈奴军攻入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乱。晋武帝之孙司马邺在长安即位,史称晋愍帝。但不久匈奴军又攻破长安,残杀了晋愍帝。

永嘉之乱造成晋王朝突然崩溃,这应该是中国进入中央集权式的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后,第一次中央政权被外族所灭。不过此时分封建国的优势又显示出来,中国并未因为一个中央政权的倒塌而全盘崩溃。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司马睿在当地士族王导、王敦的辅佐下,南下建邺(今南京),主持稳定了江南的局势。晋愍帝被弑后司马睿即晋王位,后即皇帝位,即为晋元帝。晋元帝只占有江南,中原已经完全留给五胡乱搞,所以永嘉之乱前的50年史称西晋,后105年史称东晋。按说晋元帝复辟晋室,保得半壁河山,有资格获得庙号,但由于是典型的中兴之君,所以获得中宗庙号,太宗依然空缺。之后又有几位晋帝获得庙号,诸如肃宗、显宗,但都还不够格当太宗,直到第13任皇帝司马昱同志才终于捞到太宗庙号。那这位晋太宗在太宗系列内部到底有何重大影响以至让作者都帮着泪流满面呢?

其实晋太宗本是个不错的儿童,司马昱是晋元帝少子,从小见识不凡,著名学者郭璞一见他,便断定“兴晋祚者,必此人也。”但郭先生之意是他适合作为一名良相而非皇帝。晋穆帝永和元年(345),25岁的司马昱官至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此时执掌朝政的人是大司马桓温,桓温这人非常复杂,他既是一个擅权用事的野心家,但有青史留名的高尚情怀。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讲,他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需求者,而且还是相当偏执的那一类。这是位非常有趣的文化人,有许多成语和典故比如“我见犹怜”、“神州陆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等都是他在某些场景下灵感偶至说出来的。

文化人虽多次大举北伐都没能收复中原,但分别重创了氐族的前秦、羌族的姚襄和慕容鲜卑的前燕,攻灭了氐族的成汉,在关键时刻斩断了这个几个游牧部族走向文明帝国的前路,避免了他们将传统汉区建设成稳固的非汉族国家,为未来汉民族重掌中原留下了重要的空间,也算是他对历史作出的重大贡献。以桓温的威望和实力,取代极度衰弱的司马晋室似乎不难,但到底是在史书上留下王莽、曹丕那样的篡臣名声,还是成为诸葛亮那样的千古名相,桓温本人却犹豫不决。但不管要当王莽还是诸葛亮,把权力抓够都是基本前提,不然两头都免谈。

司马昱虽非皇帝,但作为宗室中最有头脑的一人,始终顽强的为司马氏积聚力量,等待“兴晋祚”的机会。司马昱礼贤下士,笼络了谢安、谢尚、王坦之、王彪之、周抚等大批名士。其中,王谢两家的势力非常大,王谢在后世甚至成为豪门巨族的代称,刘禹锡就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形容汉晋门阀贵族在唐代逐渐式微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司马昱扶植另一位大将殷浩来牵制桓温,通过不断分化、稀释各家望族的权势,渐渐提高宗室权威,渐有让司马氏从东晋诸豪族中脱颖而出的趋势(皇族还要脱颖而出?悲剧呀!)。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而言,司马昱不愧为一代良相。然而就在这时,一个非常尴尬的选择摆在了他面前——桓温废黜了晋废帝(司马奕),要让他当皇帝。

这实在是非常厉害的一招。第一,废立君主能进一步提高权臣的声威,王莽、董卓都行过废立之事;第二,司马昱集团最反对桓温行废立之事,那就拥立你司马昱本人,造成司马昱集团中很多人转而支持桓温的动议;第三,桓温打着拥立司马昱的旗号,打击其他司马氏亲王,其实是在削弱宗室的总实力。最后这招还有一个很隐蔽的好处,将司马昱从丞相提到皇帝位上,表面上是对他好,然而俗话说“君权高而虚,相权低而实”。皇帝的位置虽好,但掌政的深入程度其实不如丞相。和平年代皇帝好做,但在皇权虚弱的争权时代,就了虚位的皇帝,反而不便于捞实权了。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桓温没有放弃当诸葛亮的想法,不然他也可以立一个3岁以下的小皇帝捏在手中,而不是宗室中相对强势的司马昱。

司马昱本人极不愿意废掉现任皇帝自己来当,但桓温要你当你就得当,即为晋太宗简文皇帝。桓温来请司马昱即位,司马昱既不想当,又知道推不掉,只好对他痛哭流涕,弄得桓温自己都很不好意思。李老二、赵老三、朱老四读史至此也都很不好意思——咱是提着脑袋去搏这个太宗名号,你这儿有人送,你还哭?

即位后双方很快就进行了一次交锋。桓温逼新蔡王司马晃“自首”称与太宰、武陵王司马晞谋反,想把这几个宗室核心一网打尽。桓温将他们收监下狱,来找晋太宗商议定罪,要诛杀武陵王。晋太宗又只好痛哭流涕,桓温固执再三,最后晋太宗下了一道手诏:“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字面意思是说:“如果晋朝的国祚还很长,先生就应该奉行之前的诏令。如果大势去矣,就请让贤吧。”实际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晋朝还不至于就此灭亡,就要听我的。如果晋朝亡了,我就不当皇帝(但你也当不成辅臣了)。话说得这么严重,桓温也有点心软,最终没有杀武陵王,只是废黜了他的官爵。

年过五旬的晋太宗当上皇帝后长期以泪洗面,自然就活不长了,他集权于司马氏的革命理想基本上失败了,现在他的纲领性目标就是能让自己的儿子司马曜顺利继位。为此,晋太宗所用妙计也堪与桓温一时瑜亮。

当时桓温在姑孰(今安徽当涂)领军,晋太宗宣布册立司马曜为皇太子,并一日四诏宣桓温入朝辅政。桓温为表谦虚,暂未接受。也有人认为他不想辅政,他就等着晋太宗驾崩便篡位。于是晋太宗写下遗诏,要求大司马桓温以周公辅成王的旧例辅政,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决定,若太子不贤,大司马可以自行取代。

晋太宗的心胸突然开阔,愿意让位给桓温了?非也,这其实是他故意把桓温推上风口浪尖。桓温有篡位的形迹,大家对他心里有气,但人家从来没说过要篡,你们又凭什么发作?有气也只能窝在肚子里。那好,现在大家可以释放愤怒了。果然,负责颁诏的郎中王坦之见后怒不可遏,当着晋太宗的面就把诏书撕得粉碎。晋太宗笑嘻嘻地说:“这天下本来就是取来之物,何必太在意?”说实话这倒是很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但封建士大夫肯定达不到这层境界。王坦之怒道:“取也是宣帝(司马懿)、元帝取来的,你又凭什么授予他人。”好了,激怒王谢的目的差不多达到了,晋太宗修改诏书,要求桓温以诸葛亮、王导的形式辅佐新君,并要求新君敬重大司马,国家大事要禀报(而非取决于)大司马。

明朝大儒王夫之痛斥晋太宗昏聩卖国,其实也没有顾及别人的苦衷。晋太宗人之将死,只有对桓温这样谦卑,才能争取到他同意自己的儿子继位,也只有这样过度捧高桓温,才能激起王谢等族对桓温的敌意,保持他们之间的制衡而不是合流来压制宗室。当然,从道义和人格的角度讲,晋太宗这种做法虽然现实,但确也和刘禅的乐不思蜀异曲同工,有失气节。关键是刘禅并未获得后世好评,司马昱却领受了一个太宗庙号,不得不说是对这个庙号的一种侮辱。

桓温依诏入朝辅政,但朝政已被王谢把持。桓温带兵入朝,请谢安、王坦之到官邸会见。两人知道厅内埋有士兵,但谢安冷静地说:“自古以来明道义的大将都是把兵将放在边境御敌,您为何要放在客厅?”桓温确实是个明道义的大将,红着脸把兵撤了。这是他最后一次篡位的机会,错过再没有了。后来桓温回想起这最好的一次机会,越想越想不过,第二年便气死了。再后来桓温之子桓玄在荆州称帝,追赠他为太祖宣武皇帝。但桓玄的时机显然不对,很快就被剿灭,桓氏族人隐姓埋名,湮没在了历史的大潮中。桓温这位充满浪漫武士情怀,以青史留名为人生终极目标的东晋名士却成为了一部个人奋斗的反面教材——明明不是坏人,却总想去干坏事,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最后恰如他自己所说:“既不能留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

晋太宗在位实际不足一年,虽然没能实现“兴晋祚”的目标,但拉拢了王谢两家;虽没有集权于皇帝,但也没有集权于某位怀有异心的权臣,王谢两家还在后面关乎命运的淝水之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算是延续了晋祚。不过晋朝恢复分封,显然选错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这样一个朝代终归不能兴旺,也不值得拥戴。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宋王刘裕篡位,晋朝终于灭亡。

四、被当了坏丞相的好太宗——屠龙大王宇文护

作者又要非常诚实的告诉您一件事:接下来这段南北朝,有几十百把个国家,获得太宗庙号的人不计其数,但显然不能一一讲了。南北朝其实也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为了保持时间上的连贯性,也应该大致讲一讲。但真的确实不能再在秦二世、晋太宗之后再把宋明帝、梁太宗之流弄上来当主角,免得给您造成太宗这个系列是在比蠢的误会。那么,本章我们干脆插入讲一位没有当过皇帝的事实太宗。

南北朝分南朝和北朝两条主线。南朝的第一朝即为篡夺了东晋的刘宋,其后是萧氏的齐、另一家萧氏的梁和陈氏的陈三朝。北朝开始得比南朝稍晚。晋室南渡后中原陷入各族混战,史称五胡十六国,不算一朝,一般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开始算北朝。

当时草原上叫某某鲜卑的部族很多,但只是因为它们都在汉代加入了鲜卑檀石槐部落联盟,血缘上未必很近,甚至有人种级差异,比如慕容鲜卑是白种人,而拓跋鲜卑却是黄种人。鲜卑各部中慕容鲜卑实力最强,最先被西晋军阀作为外援引进中原,虽然开头很嚣张,结果却死得最难看,很快在大乱世中败下阵来。之后,慕容鲜卑就只能任凭金庸(查良镛)虚构出慕容复这种丢脸角色来尽情揶揄他们。拓跋鲜卑实力较弱,所以没能参与第一批次的五胡乱华。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等五胡耗尽了力量,他正好来摘桃子。拓跋鲜卑的文明进程比前五胡更落后,或许正因如此他们有了更强烈的汉化倾向。著名的魏孝文帝(元宏)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推行全盘汉化,甚至改国姓“拓跋”为汉姓“元”,禁止胡服胡语,推行汉服汉语。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拉动了北魏社会跨越式前进,使长期混乱的中原第一次有了企稳的迹象。但带领整个民族直接变成汉族也很难得到多数鲜卑贵族的赞同,北魏内部分裂成汉化和胡化两个阵营。迁都次年,太子元恂便意图北返平城,被赐死。甚至还有不少人起兵反对。

鲜卑人不愿汉化是有道理的。根据民族划分,拓跋鲜卑作为统治者享有很多特权,汉族和其它民族则作为统治对象。如果大家都变成汉族,就没有了民族划分,特权自然就消失了。自古进入中原的游牧部族都带着同一个目的——来统治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如果来了都变成一样的汉族,那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这些提着脑袋打天下的鲜卑骑士们兴高采烈的主动放弃民族特权,那是相当不现实。

魏孝文帝驾崩后,北魏的两个阵营对立更加严重。梁武帝普通四年(523)是很不普通的一年,留守北方六镇的鲜卑将领煽动叛乱,史称六镇民变,重创了北魏社会。北魏当时正大力建设中央集权军制,但此时又不得不动用大量部族领主调集私有部落军队去镇压,北魏的部族领主反而变得更加强大。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北魏发生了一件奇事,胡太后毒杀了魏孝明帝(元诩)。别误会,那年头杀个把皇帝不算奇,奇的是胡太后杀完后才发现孝明帝没有儿子,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女儿。此时情况紧急,胡太后宣称这不是公主,是皇子,把皇位坐了再说。各位大臣莫名惊诧,但也没人站出来公开要求:“皇上,能否借裆部一看?”于是北魏便诞生了一位女帝。女帝登基不到一天,胡太后突然又找到近支皇室可以继位,于是又立3岁的元钊为帝。

胡姐,南北朝不是不能乱搞,但也得有个限度,您这样就过了。通过镇压六镇民变起家的大军阀契胡部酋长尔朱荣趁机率契胡部军杀向洛阳,在河阴(今河南孟津)将胡太后等宗室和朝臣2000余人诛杀殆尽,掌控了朝政,史称河阴之变。混乱中北海王元颢逃到南朝,请求梁武帝(萧衍)出兵助他平叛。

梁武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册封元颢为魏王,遣大将陈庆之率7000兵护送元颢回洛阳去当皇帝。

7000兵去收复中原?您确定这不是在开玩笑?这当然是梁武帝这个蠢老头子在开天大的玩笑,不过意外的是陈庆之又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他居然做到了!他真的把元颢送回洛阳去当了皇帝!

同类推荐
  • 臣和贼

    臣和贼

    他重生来到了这里,在这个战乱纷飞的地方,他该怎么办?是要为家?还是为国?
  • 大明记

    大明记

    元末,旱涝疫疾,地震山崩相继而作,饥荒四起,民不聊生,蒙人却仍旧残暴不仁,纵情挥霍,滥发钱钞,以致物价腾跃,天怒人怨,不甘忍受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万里山河,烽火连天......一代雄主朱元璋,内扫群雄,外击蒙元,最终一统天下,建元洪武,国号大明!新朝初立,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外有鞑靼屡屡犯境,内有云南西北数省尚未收复。路府间无数结寨自保的宗族豪强,不服王化,刀兵不绝于野。深山大泽之中,数十万贼寇隐匿其中,道路不靖。从硝烟中走出的一众文臣武将,完成了推翻暴政的理想,从而成为了当政者,他们的理想是否依旧,他们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时代,这是一个从失衡走向平衡的时代,也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一个杀官如杀狗的残酷时代,大时代风云激荡之下,云诡波谲,杀机暗涌,我们的故事就从一个六月飘雪的日子开始......
  • 乱世风云天道难

    乱世风云天道难

    偏安世外的青山村遭遇灭顶之灾,留下了五个孤儿被救到荆州,从此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崇尚自由的江天隐,加入了新野的秘密部队。与落寞世家千金唐云舞,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恩怨情仇。医道天才林遇雪,暗恋着青梅竹马,却屡屡不能将心意言明,默默咽下着泪水。勇武正直的兄长张傲山,毅然踏入军营,一心扑在拯救苍生的大道上,然而他慢慢发现,好心,不一定办的是好事。胆怯圆滑的孙家兄弟,只求在荆州城内苟安一生,被迫加入到了阴暗的组织—当铺中。建安十年春的荆州大地,笼罩在曹军时刻会南下的战争阴云里,这群平凡的少年们,会和手握千万人性命的枭雄们有着怎样的碰撞呢?---《乱世风云天道难》第一卷乱世英雄为您揭晓
  • 新三国之遁甲天书

    新三国之遁甲天书

    穿越,是一项运气活,也是一项技术活,穿好了,名臣良将之后,王八之气一发,天下拜服。穿不好,可就欲哭无泪了。李雷运气不错,穿越了,可惜却没穿好,落到了山林之中,旁边还有一只大老虎。
  • 天道地理人心

    天道地理人心

    道文化,华夏本土文化。道、释、儒、医。本书以唐代袁天罡、李淳风为背景,弘扬了道、释、儒、医文化。
热门推荐
  • 都市封仙录

    都市封仙录

    左颂飞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可却因为一个奇怪的梦境踏上了修炼之路。一脉神奇的血液,一个缥缈的空间他天生就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踏足六界之巅,问鼎王者宝座生就太子命可却一路坎坷他的座右铭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寸旧城七寸执念

    三寸旧城七寸执念

    韩晓静静的站在办公楼的一楼,听着丈夫用着几年没用听到过的温柔语气问着一个女孩,你怎么连签到都不会那,小笨笨,我帮你。她知道我自己输了,但是她知道这个是自己爱的男人,是自己孩子的父亲,她决定用一个全新的自己赢回这个男人,赢回这个家。
  • 永眠花不开

    永眠花不开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我白玉蝉不过是在坊市上买了根冰糖葫芦,竟惨遭杀祸。但是……为什么我变成了一株莲花?
  • 萌学园之墨雅公主

    萌学园之墨雅公主

    地球即将有危险,萌骑士团和奈亚公主努力对抗暗黑族,面对暗黑公主,他们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梦幻元素:女王穿越霸天下

    梦幻元素:女王穿越霸天下

    一次奇特的穿越,一个奇异的世界,怪异的原位属性,男女各不相同,花系元素,看女主如何使用这传说中梦幻般的元素来制霸天下,又如何让各大美男追随其后,最后是独孤霸下,还是向天界挑战?
  • 蓦然回眸却情深

    蓦然回眸却情深

    苏沐浔穿越了,就像离奇的穿越小说剧情一样,但却有人告诉她,这才是她真正所在的世界,还告诉她有人抓她,抓她就算了,能不能敬业一点,请不要撩她好吗?
  • 从后院到未来2002

    从后院到未来2002

    高考前夕,2002年的周寻才意外发现自己能前往2020年,并遇到了十几年后的中年版自己。不能传送物品,但在两个时空的来往中,周寻才也不断成长。他能从未来看到身边每一个人的未来,也能看到技术发展的细节方向,整个时代的脉络都清晰呈现在他面前。
  • 韦德与克劳德

    韦德与克劳德

    【小说的灵感来自托尔金著作《魔戒》和马丁著作《冰与火之歌》,但在风格上更加接近后者,是一部现实感更为强烈的低魔世界。小说采用了POV式的写作方法,初读可能有一定分散感,但只要多阅读几章,便能轻松厘清人物关系。】
  • 穿越之可爱的小仙女养崽崽啦

    穿越之可爱的小仙女养崽崽啦

    你本是热爱文字小说游戏的up主,有一天上午你直播录视频终于要看到自己最喜爱的男主与女主HE结局的,天杀的作者结果因为最后没时间来来得及更新完结局。结果就暴力的写了一个来了个最烂尾结局,你很生气啊!直播间里的粉丝们也义愤填膺地说这个傻逼作者怎么这样?心疼男主小哥哥。你自己则是因为你往里面投了很多钱,就是为了图一乐,结果呢?这个沙雕作者最后来了个烂尾结局,你打算打一个长篇评论投诉作者顺便还要给作者寄刀片?令自己没想到的是自己却穿越到了这本小说当中,开局一个系统人生我来走,要想改写结局就必须得靠我们的小仙女来拯救啦!你是会被我们抽中的幸运小仙女吗?男主的命运,你们准备好接受来帮他拯救了吗?最后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作品,努力更新永不弃坑!么么啾!爱你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