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0200000004

第4章 圆通处世是一种大智慧(3)

与范雎形成鲜明反照的是另一历史人物文种。文种是越王勾践的重臣,为打败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功成名就以后,仍然继续仕于越王。其间范蠡曾写给他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颈项细长如鹤,嘴唇尖突似鸦,这种人只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现在不离去,更待何时?”后来文种称病返乡,但做得不彻底,他留在越国,其名仍威慑朝野,于是有佞臣陷害于他,诬称文种欲起兵作乱。越王也有“走狗烹”之意,故而以谋反罪,将文种处死。

人人都希望过着幸福富裕的生活,但又有几个是范雎呢?只知进,不知退,遭“文种之祸”者,又何止一人?

得休便休,当机立断;犹豫留恋,了时无了。做人,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会自我制约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慎独。即真正的君子,要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严格地约束自己,不能做出背离礼法及伦常的事来。

人们在独处的时候,更应当学会自持和自制。今天,人们有了越来越大、越多的自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表现自己的空间。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持和自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要明确规定什么是自持和自制,那么,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立法,并以此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持与自制力。古代人之所以要讲究“慎独”,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是被一些客观的因素和伦理法则所被动地约束自己,而能在独自一人、无他人在场监督时也自觉地遵守严格的律条。它所要求的也就是不仅在公共场合,而且在独处时都能够服从某种伦理观念和法律规范。更是一种对自我立法的服从,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规定。对这种自我立法的服从程序,反映了一个人自制力的大小。

曾国藩说:“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不可否认,人生本性是趋利避害,然而人生行为却必须框定在符合仁德礼义的规范之中,一个以仁德品性作为人生修养基础的人,在其人生行为过程中,就应坚守自己的德性操练,诚其意者,只有道德品性修养差的人,才会自欺欺人,闲居时才做不道德的事。对于一个道德品性修养高的人来说,有人无人都一样,始终不断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以至于不做出任何一点违反道德的事。

在孔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中,自知、自爱是君子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自知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自爱就是爱护自己的仁德,在人生行为实践中,就外化为慎独。君子自知不足而不骄不躁,君子自爱其身而谨小慎微。君子慎独,就能见仁德于细微之处,制恶欲于无人之境。君子慎独就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儒学强调“君子慎其独”就是要求人们在其人生行为修养过程中自我磨炼功夫,认识到加强人生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人生行为实践的一切得与失、功与过、善与恶、好与坏全在自己。儒学要使人明白的就是:“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才也。”一个道德品性高尚的人的自我人生行为修养,应在于尊敬他人而不必要求他人的尊敬,亲爱他人而不必非得被他人所爱。尊敬、亲爱他人,是自己的事;被人尊敬、亲爱,是他人的事。要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性的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而不依赖于他人,也不显见于他人。正因为人生行为修养是自己的事业,所以,君子慎独便具有完善一个人全部品性的意义。

宋儒程颢说:“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君子慎独。”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也不去做不道德的事。如《诗经》所说:“相互同处在别人的房间里,君子也不会因为房屋漏而常常感到惭愧。心中无杂念,方能慎重地以德性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只要心中无愧,心怀赤诚,无论身在何处,都无须顾及周围的环境状况。只有心怀私欲的人,才总去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善行为,故而顾虑重重,忧心忡忡。

君子慎独的核心,在于人生行为修养中,坚定自己的内心信念与良心尺度,重在于自己道德意识约束力的增强。当在生活中独处一地,即使无人监督,因此在儒家们看来,慎独之道,重在养心,使人心能知善知恶。同时见于言行,使言行始终恪守在善道之中。

君子慎其独,历来是儒学倡导为人所应达到的道德行为境界,也是历来仁人君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思想人格。东汉时期,官司至侍御史的雷义,曾经把一个人从死罪中解救出来。这个人后来用二斤黄金感谢雷义的救命之恩,雷义坚决拒收。他就趁雷义不在时,悄悄把二斤黄金投入在雷义家的天花板上。多年以后,雷义修理房子时才发现,这时送黄金的人已经死了,这事自然无人知晓,但当雷义无法将黄金归还送他的人时,雷义就毅然将黄金交给了当地官府。

这种高风亮节之举,是难能可贵的。君子慎独正是从本质上显示出了儒学的“内圣”精神,《吕氏春秋·先己》中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才,必先自知。”在人生行为修养的整个过程中,君子慎独就在于培养人的自爱思想,在儒学看来,一个人的优秀品质的养成,全在于自己修炼的功夫与自己人生行为修养的实践。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作家富兰克林在青年时代就为自己订立了十几条规则,其中包括节制,即,食不过饱、饮酒不醉、沉默寡言、俭朴等等。显然,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并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去遵守,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修炼。

在人生中,一个人真正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一律用符合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这个人就必能自觉地以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人生行为的借鉴,就能注重于扬善避恶,就能始终守身如玉,洁身自好,身正而令行,言行一致。在其人生行为修养过程中,立志于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看齐,自觉地抵制不良行为对自己的伤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人生行为修养使自己最终达到“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生最高境界,完善“内圣外王”是做人的最高理想人格。尽管这些道理,初看起来像是大道理,但这却是千古不变的做人成事之道。

刚柔兼济达天下

至柔者莫过于水,然而水却可以攻克最坚硬的东西,这就是常说的“水滴石穿”之理。

柔忍有术,乃是人生存之道。人太柔就委靡,太刚就会折断。人如果一味凭刚性追求,就会失去柔性的功能,在思想上刚性太强,肯定会忽略柔性的作用。真正的人生应是刚柔相济的人生,这才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人行于世,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恒的弱者。人不能固执己见,但也不能软弱无力。所谓刚柔相济,就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古人言: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做人亦是同理,须刚柔兼济,欲速不达,过犹不及。

刚就容易方,柔就容易圆。做人处世,方圆并用,刚柔并济,才是全面的方法。如果只能刚却不能柔,只能方却不能圆,只能强却不能弱,只能进却不能退,必然倾折失败。

曾国藩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委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不是说要残暴严厉,而是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需强矫。争名逐利,就需谦退。”

曾国藩对老子的思想研究很深,他一生信仰老子的观念,做人处世可谓精到。所以虽居功名富贵之巅,也能全名而归,全身而终。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有以柔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

老子曾提倡以柔弱守雌的方法。

商容张开口问老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说:“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商容说:“知道这个道理吗?”老子说:“不就是刚硬的容易败亡,柔弱的而能存在的道理吗?”商容说:“唉!天下的事情完全是这样。”这就是柔弱处世的方法,且受到历代的传承。

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人体中骨头是硬的,需要柔软的皮肉来包装,这样才不怕外界物体的碰撞;贝壳里面的肉是软的,要有外壳来保护。坚硬的物品,要用柔软的绸缎、海绵包装,这样才不怕损坏;精细柔美的物品,要用木盒、铁箧来包装。柔软的水,需要用硬的容器来盛装;硬的钻石黄金,需要软柔的棉絮来包装,由此,刚与柔并不冲突,而是相依相成。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方法。

曾有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成语,讲的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不同的性格也各有各的特点与利弊,但同时却又可以做到互补。纵观历史,那些性格刚烈的人们很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

一块巨石一旦落在一堆棉花上,就很容易被棉花包裹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一个成功的将帅,必然具备有刚强的性格,然而却不固执己见,温和、柔和但不软弱无力,就是通常所讲的刚柔相济。单纯一味的柔和容易被看做软弱,会使自己的力量被削减,以至到最后失败;单纯一味的刚烈、刚强,又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注定要失败。因此,刚柔并济才算是最好的状态,才是最为理想的性格特点。

一般来说,刚代表力量,柔代表妥协,刚能克柔,而“刚”的硬度如何,并不在“嗓门高,口气冲,措施狠”,关键在于“理”,要看“理”的锋芒是否打到对方的要害处。“刚”并非人人皆有,刚言也并非人人敢说。要想“刚”必须有过硬的思想修养,古人说,无欲则刚,今人说:“打铁需得自身硬。”只有刚毅之士,才能讲出刚毅之言,只有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才能底气十足,大气凛然。如果私心太重,“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得了别人的好处,自然腰软,硬不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有“刚”劲呢?首先遇事沉着冷静,具有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越是情况紧急,越要表现出强者的姿态,果断勇敢,并有敢于斗争和战胜对手的坚强信心。神态自若,本身就给对方施加了强大的心理影响,从精神上压倒对方,这就为刚言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其实,要善于攻其弱点。无理取闹者本身就不得人心,要利用其色厉内荏的弱点,据理力争,要抓住对方语言上的漏洞发起进攻,造成自己的优势和强硬地位,把对方置于被动的位置,语句短促,语势凌厉,发声有力,态度威严,有斩钉截铁、拔剑砍地之势,五雷轰顶、撼人肺腑之感,这样才能使之震颤,进而产生“挽奔马于悬崖,拦狂涛于险岸”的刚硬效果。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柔在一定程度上,也往往占据优势,小小的柔也能克刚。因为“柔”相对“刚”而言,自有其独到之处。刚强之物,形可碎而不可变,坚而不韧,强而易脆。而柔软之物,随势变形,柔而耐长久,软而有韧性。在论辩中,有时避强守柔,看似怯弱,实为克刚之术。

在为人处世中,刚与柔往往平分秋色,无轻重缓急之分。

分寸学认为,凡事都要针对具体情况,刚柔并用,千万不可绝对化。刚与柔,相辅相成,太刚易折,太柔易废,刚柔相济,则无往而不胜。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古代君主治国安邦,必须文武并举,德刑并用,方能以威服人,长盛不衰。

与“柔”相反,则为“刚”。“刚”的表达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刚毅生威。刚者临危不惧、神态刚强,能表达强烈的正义情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二是辞严雄辩。刚言出口,理直气壮,义正辞严,铿锵有力,有闻之震耳,以正压邪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表达功能令柔弱者望尘莫及。那些私心过重的人,看上去气势汹汹,实际上色厉内荏,欺软怕硬。对他们过分温柔,反而会助长其嚣张气焰。这时候,你要敢于碰硬,一身正气,义正辞严,“两刀相割,其利自见”,歪风邪气自然会退避三舍。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柔的力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哑巴新娘》中的女主人翁林静云,不正是以自己的温婉和平之女性之柔,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吗?

由此可见,真正的积极人生,应该有刚柔相济的智慧,既有猛士的力量,更有沉静蕴慧的平和。这才是做人处世的圆通之道。

君子包容万物

方的修养,体现在卓尔不凡的志向和理想上,体现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上,也体现在对自己人格尊严坚定不移的维护上,更体现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上。

圆的功夫,是包容天地万物的气量功夫,是娴熟把握和驾驭人性的功夫,更是调整、控制自我心态的功夫。

当我们将“方”与“圆”的修养功夫修炼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那么,我们就会该方则方,该圆则圆,玩方圆于股掌,驰才智于世间,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处世境界。

所以,大得能容天地,宽到没有边的是圆。圆中能容天地。

有圣人的气象,便能包容万物;有领袖的气象,便能容纳天下。不管是亲疏好恶敌我,不管是智愚贤能不肖,都能以大度来容纳他们,使他们就像鱼忘记了自己在江湖之中。

以包容的态度处世,不但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环境中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我们不可能仅凭自己的观念或喜好去从事社会活动。包容作为人际情感交流的润滑剂,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和各种人打交道,就要学会正确地去包容各种人,各种看法,各种行为。

汉朝的吕蒙正式被封为宰相,准备上朝时,朝中一位官吏,站在门帘处指着他说:“是这个小子当了宰相吗?”吕蒙假装没听见。这时与吕蒙同行的官员一定要问清楚这个人的姓名,吕蒙坚决不许,说:“倘若一旦知道他的姓名,就会一生也忘不了,不如不问好。”

一个人只有善于包容他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吸收各方面的信息,有时你自己不知不觉就会发现,包容给你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不包容给你造成的损失。

尽管自己有能力、有权利去做、去说,可又非要让自己不干、不说,那不是一件最难的事吗?这时,你就要和自己作战,要晓得:世界上真正的强者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强者之所以是强者,是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世界上最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是战胜自我。其实我们应该看到世界上最强大、最顽固的敌人,也就是我们自己。说到底,忍就是我们必须战胜“不能忍”这头愤怒的狮子,唯有如此,在做人处世中,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成为真正的强者。

同类推荐
  • 人生高起点——挺起精神脊梁

    人生高起点——挺起精神脊梁

    天地万物均有脊梁,大地以高山为脊梁,所以壮丽不已;苍穹以日月为脊梁,所以光普宇内;国家以士人为脊梁,所以立于世界之林,而士人以精神为脊梁,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书介绍了信仰、志向、信念、自信、斗志、追求、自立这些精神脊梁。信仰是生命的崇高亮色、志向是人生蓝图的绘制者、信念是强者的人生法则、自信是成就卓越的阳光、斗志是永不褪色的生命彩虹、追求是滋润生命的雨露,而自立是成功者的精神支柱。
  • 李叔同《晚睛集》人生解读

    李叔同《晚睛集》人生解读

    《晚晴集》乃弘一法师叙就,洋洋百句,清幽致远,精微细密,上不遗天地之大,下不舍蝇蝼之渺,意广被不可测度,情深蕴岂可圈点,然妙章须人宣,湛法依文传,少农仁者,具慧眼,识智灯,博古通今,久培善根,与晚晴若珠椟,闻晨钟暮鼓悟华严妙智,侣芒鞋缁衣参净业莲花,解读“晚晴”可谓精微,用心良苦,护念得彰,其志女口如,其心如如,其言如如。
  •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心态就选择了行为,选择了行为就可以收获习惯;形成好的习惯,就能够收获好的性格;而好的性格,就能收获成功的命运。本书深入浅出,把成功者的选择清楚地摆在读者面前,一定能起到“一看就明白,一用就有效”的效果。
  • 习惯决定人生

    习惯决定人生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本书基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系统论述了习惯决定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几大良好的习惯的培养,相信这将成为您创造成功人生的得力助手!
  • 用学习代替拼命——给成年人的训练计划

    用学习代替拼命——给成年人的训练计划

    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冲破个人消极的心态定势、跳出人际交往的误区;跨越阻碍你事业成功的无形陷阱;全方位地突破自己,学会智慧地与强手抗衡。
热门推荐
  • 霍先生,宠妻请矜持

    霍先生,宠妻请矜持

    漂亮能干的夏律师栽在了可奶可盐的霍先生手里。他掐去她的桃花,折断她的翅膀,把她困在他怀里。她以为这就是爱情了,高高兴兴给他怀了个孩子。车祸现场,她抱着肚子求救,他却抱着别的女人离开。躺在手术台上,她才知道自己这个水货作用有多大。身体可以陪霍先生睡,心也可以让霍先生拿去做人情。只是不知道,等她成了鬼,霍先生还要不要她站在他的枕头上。有人问律政女王夏微澜:报复男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夏女王回答:住他的房子,开他的车子,用他的票子,还要让他的儿子喊他最恨的人爸爸。霍先生大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兔子洞女孩

    兔子洞女孩

    墨西哥格雷罗州,毒品犯罪猖獗。男性要么加入其中,要么抛妻弃子偷渡到美国一去不回。这里的女孩子从出生起就活在被绑架、拐卖的阴影之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母亲们在孩子出生时都会对外宣称是男孩,而当性别无法再隐藏时就会尽力把她们弄丑,并在家中后院挖地洞以供藏身。父亲离去、母亲消沉,最好的朋友因被毒贩绑架而精神崩溃,蕾蒂戴在这样无助的环境中渐渐长成了一个冷静、勇敢的早熟少女。尽管这里充满危险,正规教育也难以为继,但在蕾蒂戴和她的朋友们身上仍可以看到少女的美好天性。如果运气好,她们都会长大成人。终于,借着到阿卡普尔科富人家做保姆的机会,蕾蒂戴离开了山村。她经历了美好的青春爱恋,却又因卷入一桩命案而被诬陷入狱。在监狱里,蕾蒂戴结识了形形色色的女犯人,这些身陷囹圄、犯下惊人罪行的女人其实也同样是暴力与毒品的受害者。此刻的蕾蒂戴正面临着更加凶险的处境和关乎未来的抉择……
  • 凤还巢之伐谋天下

    凤还巢之伐谋天下

    现代的女雇佣兵竟然穿越到了妓院,这可真是糟糕透了……看本宫如何力挽狂澜,杀伐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妹妹是天依

    我妹妹是天依

    洛羽刚一睁眼就看见在这个新的世界上,自己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妹妹,居然还是洛天依,而且这个世界明显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夜晚中隐藏的寄生兽都证明了这一条,但谁都不能阻止我宠我的乖乖天依!
  • 爱上巨星

    爱上巨星

    追星宅女逆袭,倒追万人迷歌星积极阳光的少女,隐藏自己的追星本性,逆风飞翔,成为当红流量小花,为情敢爱敢恨的她遇上表里不一的腹黑歌星,追星女孩该,何进何退。
  • 创纪

    创纪

    本以为是家族纠纷,却牵连出一场横跨整个大陆的阴谋,罪与血的争锋,究竟谁能活到最后。
  • 泠之有衍

    泠之有衍

    传闻,冥界来了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这美人儿上能上阵杀敌,下能撩天撩地撩冥帝……符泠:冥帝,听说你喜欢我?某纯(腹)情(黑)的冥帝:泠儿,听说的事情一向不准,但现在……它准了。(甜宠文)
  • 这个魔头不正常

    这个魔头不正常

    夏天开局就当上了魔界之主,诸天最强大反派,可他表示:“我只想做一个好人呐。”“可是他们都不相信我,还要组团来打我,我太难了。”
  • 三要达道论

    三要达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eturning Home

    Returning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