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明清易代所产生的那场灾难对于四川来说,其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堪称是一场空前的浩劫,而三百多年前城镇重建再生的过程,是历史上重要的篇章。城镇再生的强大力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它必然会一次次重演,而重建的城市也必然会以更完美的形式慰籍为城市重建与再生而努力工作的人们。
从十余年前师从何一民老师开始,城市史就一直是我的志趣所在,研究城市及城市中的物质形式也成为我的工作。最初我从世界城市发展史中注意到城市重建的问题,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的《清史·城市志》课题使我开始关注明末清初的城市,清代城市的生存状态与恢复过程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我有了这个选题。
去年"5·12"地震时,我正在七楼的家中,冲下楼,发现是全城地震时,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和放在办公室里的笔记本电脑,电脑里存有我全部的论文资料。这篇论文从搜集资料到现在陆续写了五年多了。这五年中,我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写着,快乐过,厌烦过,也想过草草结束,直到大地震这一刻,我才知道这篇论文在我心中的地位,它竟像我的孩子一样长到我的心里。也许这个孩子不完美,我也并不是个称职的母亲,但五年的朝夕共处,耳鬓厮磨,让我对它敝帚自珍,它也让我对学术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感情。
在此,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导师何先生,感谢他引领我走入这个学科领域,感谢他在我论文写作中的鼓励与耐心地敦促。在师从何老师的十余年里,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使我终身受益。希望在今后的治学、教学中,不辜负老师的教诲与期望。
感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给予我重回学院学习的机会,感谢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为我授课、给我关怀和帮助的老师们。
感谢西南交大建筑学院领导给我工作之余继续深造的机会,感谢沈中伟院长、杨坤丽书记对我学业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季富政教授、张先进教授的悉心指点,感谢陈颖老师在繁忙工作之余的耐心校正。
论文能够完成,还要衷心感谢我的师长周波老师、邱国盛老师,我的师兄师姐:谯珊、范瑛、陈伟、李映涛、李小波,和我一同求学的黎仕明、侯宣杰、张河清、高中伟、汪东升,还有最后时刻给我帮助的唐宪民、杨发源同学。求学期间,众多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不仅给我许多关爱、帮助,还使我体会到浓浓的同学情谊。
还要特别感谢评阅我的论文、参与我论文答辩的专家们。
攻博士期间,家人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使我少了许多后顾之忧,在此感谢我的父母、公婆、爱人、孩子,没有他们的鼓励,我无法完成这个工作。
田凯2009年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