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污染你快乐的心灵之花
人生在世,有的人心中充满了太多的欲望、嫉妒等有害之物,它们有时会占据了人们大量的心灵空间,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膨胀发霉,使心灵变成一个污秽不堪的精神垃圾桶。人生短暂,不要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丑陋的无谓的事情上,否则,就是愚蠢的慢性自杀。要想活出人生的意义,最好将你的心灵奉献给那些美好的事物,奉献给正义,奉献给创造,奉献给真诚和友谊,奉献给不朽的事业。一切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和危机。因此,一颗健康的心灵很重要。
(一)贪婪的人不常乐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了,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筋疲力尽,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
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记得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欲望无止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所以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一个懂得知足的人,才会发现他现在的快乐,才会从他现有的生活中感受幸福。一个贪婪的人不但得不到快乐,甚至还会丧失许多的机会,因为他们想要得到的更多。
深海里,一条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它,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得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看上去它却好像营养不良,很疲惫。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想。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
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到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儿子一闭嘴就可以美餐一顿,可是出乎它意料的是,儿子连动也没有动。
2条、3条、4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却还是没有动,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这个时候小鲨鱼急躁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们轻松摆脱了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鲨鱼妈妈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但机会却不是总有。贪婪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甚至有时连原来能得到的也会失去。”
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日常生活中,不要有非分之想,取物要适可而止;否则贪心一起,就像掉落无底洞,让人不可自拔。物质不过是帮助我们维持生活而已,若不懂得节制,贪无止境,不但会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失去规矩,也可能招来他人的毁谤以及自己无穷的烦恼。
如果在人生的历程中把欲望企求得太高,认识不到愿望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智;或者对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不是好好珍惜,而是在利益面前没有止境,那么其结果又能好到哪儿去。一味去追求个人利益之所以后果可悲,是因为客观方面的原因不可逾越,自己却偏要拼命往里撞,朝里钻,其结局便可想而知了。这种失去理智的作为难免有令人心寒的一面,它是快乐的生活离其越来越远乃至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事实上,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就会导致心理贫穷!
要减轻欲望,就要懂得舍弃。而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从而心里变得安宁。
当一个人内心坦然、心境平静的时候,自然也忘记了什么是身外之名,什么是身外之利了。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并不在于对金钱、利益占有的多少,而在于一个人对待生活的主观态度。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极大丰富,那么物欲就会变成次要问题了。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摒弃对“名”或“利”的欲望。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的包括名利在内的各种欲望,尤其是正当的积极的欲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强大的驱动力。但是,在人生的征途中,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太过分,尤其是追求金钱、享乐的欲望太过分,那就是无异于自寻穷途末路,到头来必然是欲极悲来,悔之晚矣。所以,这里有必要给人们提个醒,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
(二)嫉妒是快乐的杀手
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与优秀,会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中伤,有的采取卑劣手段进行诬陷;嫉妒的人又是可怜的,他们自卑、阴暗,他们享受不到阳光的美好,体会不了人生的乐趣,生活在他们的黑暗世界里;嫉妒的人是那么的可悲,“心灵的疾病”会扩散到身体各处,引起躯体上的不良反应,七病八疾不请自到,它是摧毁人性和健康的毒药。
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显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有关社会评价的各种因素,也都容易成为他们嫉妒的对象。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纵观古今中外,善妒之人是不乏其例的:战国时的庞涓,三国时期的周瑜,均属于善妒之人。嫉妒这种风气的形成看来是很有些历史了。
很久以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10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了。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一教徒也是这么想,他们谁也不肯先讲,推让来推让去,最后两人竟翻脸了,大吵了起来。其中一人觉得他的朋友竟然这么无情无义,心想,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别想得到!于是这教徒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两只眼睛都瞎掉!
原本,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使两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嫉妒”以及其他的私心左右了心中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两人瞎眼的“双赢”!
嫉妒是心灵的地狱。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嫉妒别人年轻,嫉妒另一个人的长相好,嫉妒别人身材高,嫉妒别人风度潇洒,嫉妒别人有才学,嫉妒别人比他富有……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
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50岁的沧桑。“魔镜啊魔镜,谁是这世上最美丽的女子?”白雪公主的故事里,恶毒的王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问题。“既生瑜何生亮?”嫉妒的人多半要发出这样的感慨,也必然烦恼丛生。
南北朝时,武历阳的女儿生性嫉妒,嫁给阮宣武为妻。阮家有棵桃树,每年春天都开放着艳丽的桃花,美丽极了。有一次,阮宣武当着妻子的面称赞桃花如何美丽,武氏竟然醋劲大发,让婢女取刀来,把桃树的桃花砍得七零八落,才泄了胸中的妒怨之气。
好嫉妒的人往往自大。因为自大,想高人一等。所以就容不下比他强的人。看到周围的人有超过自己之处。要么设法去贬低,要么设置陷阱去坑害对方。而这位武历阳的女儿竟嫉妒起桃花来了,实在是匪夷所思,这便是“妒花女”的由来。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和嫉妒。”嫉妒心理犹如心灵的肿瘤,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今天,人们对嫉妒心理危害性的认识,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美国有些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嫉妒程度低的人在25年中仅有2%~3%的人患有心脏病,死亡率只占2.2%。而嫉妒心强的人,同一期内竟有9%以上的人患有心脏病,死亡率也高达13.4%。由于嫉妒情绪能使人体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免疫机能失调,从而使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心血管、周期性偏头痛的发病率增加。
医学家们还观察到,嫉妒心强的人常会出现一些诸如食欲不振、胃痛恶心、头痛背痛、心悸郁闷、神经性呕吐、过敏性结肠炎、痛经、早衰等现象。
嫉妒心理的产生,在于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作怪,它使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和恰如其分地估价自我。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进行心理“互换”,善于取别人之长,尊重、理解别人。
只有依赖自己提高认识,学会超脱,不断自我反省,改善自身的品性,做到谦虚谨慎。这样你才会远离烦恼和痛苦,活得潇潇洒洒。“心底无私天地宽”,心胸开阔,精神豁达,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他人和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靠自己的努力去驾驭生活的风帆,那么,当你在人生旅途中逐渐克服缺点、完善自我以后,你就会发现,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正的。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这样,你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
(三)快乐不攀比
有句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就是攀比的心情在做怪。事实上大部分人在这个社会上感到不快乐,并不在于他们太过贪婪,爱嫉妒别人,而是他爱与周围的人比较,爱与朋友、同事比较,他们也许不会嫉妒,但是心中会郁闷——“我们的能力都是一样的,我过得为什么没有别人好?”等等。事实上,“攀比”下面隐藏着很多危险人格,嫉妒、焦虑、讨好、沮丧、恐惧……这些潜藏的因素会导致恶性关系,恶性关系又会循环产生危险人格。
攀比之风不仅使我们的正常生活失衡,还妨碍我们的精神世界,妨碍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稍稍留心不难发现它对生活的实际意义几乎是零。事实上,人比人并不要紧,人比人而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使自己有了自卑心态.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攀比之心又是如此难以克服,这往往给人生的快乐打了不少折扣。
细细探究起来,倘若心态不平,生活中攀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孩子、房子、票子、位子等,哪一项不是攀比的对象?而攀比的结果往往是郁郁寡欢,心气不顺,健康失调,失去本真。更有甚者,竟铤而走险,走上不归路。
理性地分析生活,人们就会发现,其实终其一生,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没有偏袒。人生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短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和承受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相等的。这既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规律,也是生活赋予人生的规律,只不过每个人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这不同的方式,便演绎出不同人生。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
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只有很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国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