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抒怀着青春的飞扬与热烈时,不要忘了,青春也需要偶尔的独处,需要不断与内心对话,梳理自己的思绪,明确下一步前进的目标。所以说,只有将青春表面的浮华喧嚣洗净,才能品读出生命的意义而不至于陷入迷局。
关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期许,但大部分人都不会否认:自己所追求的,应该让自己幸福。可是不是因为“出发了太久,以致忘了当初为何出发”?现在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所说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人们因为寻求幸福而排斥孤独时,恰恰错过了通往幸福的捷径——孤独,或说寂寞。在一个人内心长久的孤独和寂寞里,一切原本喧闹的事物都会随着时光褪去原有的鲜艳和动人,甚至连保存那些事物的时光本身,也渐渐褪去了颜色,不过也许“褪了色的时光,才是时光原本的颜色”。人们正好可以从这份寂寞里看到一切原本的色彩,包括自己曾无比珍视的过往。同时,真正的寂寞在让一切喧嚣华丽褪色的同时,也会让一些更有分量的东西慢慢浮现于生命之河中,愈发清晰、愈发明媚动人……也许这些东西才能真正支撑着生活,温润着人们渴望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媚俗”之心。
有一组数据也许能对寂寞的“美好”作出诠释: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人们总是惊叹于先贤们的决心和毅力,那就不妨走得再近一些,试着去轻触他们生命里那些真实而生动的纹理。看他们在那样漫长的孤独里,是如何将自己酿成一杯清茗,在那些踽踽独行的日子里细呷慢嘬,于那些伏案疾书的灯盏下轻啜深饮,直到岁月都从青涩变得成熟。也许这才是他们能够坚持这么久只为完成一部著作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是在坚持,而是在喜欢;他们也不是在寂寞孤独,而是在幸福满足。
不妨学习一下精神瑜伽,给自己一个探索自己内心的机会。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把思维集中在两眼的中间位置,想象你窥见灵魂中心,中心被白色的光所包围,倾听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当坐在那儿时,可以想很多事情。
我们还可以用念祷文的方式来集中精力。任何你认为重要的词语都可以当作祷文,像“爱”、“平静”,以至于人人都叫得出的“呼”、“吸”。在心里不断重复同一句祷文,借此使思维活动集中起来,或者将杂乱无章的思绪从头脑中清除出去。
在这精神的畅游中,慢慢就会看见那个真实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向往去西藏,或者去麦加那样的圣地获得心灵的净化,其实,我们只要找个僻静的地方,甚至在家里就能做到。
坐在桌前,焚一炉檀香,冲一杯咖啡,翻一本酷爱的图书,感受久违的纸墨清香。在那份长久的宁静中,孤独和寂寞就会像个沉默少言的朋友,悄然来到清静淡雅的房间里陪你坐下。它们虽然不会给你谆谆教导,却会引领你反思生活的本质及生命的真谛。
除了那些刻意安排的独处时分,更多的时候应该注意那种随时停留的心情。如果可以,不妨学着停下匆匆的脚步,低头,或者仰望。闲适中的从容让自己的心灵被一泓清泉洗涤,变得清澈明亮。
青春正能量
热闹需要外求,而寂寞却驻扎在你的内心,然而古人云:“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即智高者需要静静地同自己的心灵悄悄地对话,要忍受得住孤独和寂寞。其实,寂寞何须忍受?它的歌声,原是如此美妙动人。在你需要时,它便轻轻地来到你身边,静静地听你倾诉心声。它能为你保守秘密,虽然它无言无语,却能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它不会对你指手画脚,却能让你更加自信地走好人生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