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68年7月末,当朱元璋的大将徐达率军刚刚抵至通州时,元顺帝就怯懦地放弃了元大都,仓皇北逃到了上都开平。自此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但元人并没有就这么简单地退出历史舞台,逃至蒙古草原的北元流亡政府又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
元廷最初北迁的时候,元人仍保存着完整的统治机构和相当的军事力量。当时的蒙古政权所控制的疆域,东起贝加尔湖、兴安岭山麓,西到天山,北至额尔齐斯河及叶尼塞河上游,南抵长城的大片领土,并且与各藩国仍保持着联系,其中有东面的高丽、西面的蒙兀儿斯坦、中亚的帖木儿帝国等。就中原地区而言,在山西和甘肃,有中书左丞相王保保所统率的10万大军,陕西则是元汉将李思齐的势力范围,辽东方面更盘踞着纳哈出的20万雄师,另外辽阳、云南、今河北卢龙县、甘肃、宁夏、新疆地区以及青海都依旧被元人所控制着。可见,如果不是元人内讧的话,朱元璋想要北伐,势必困难重重,难以如愿。
元廷北迁不久,就力图恢复在全国的统治。首先元顺帝命王保保率兵出雁门关,由保安州经居庸关进攻大都。明将徐达采用了机变的战术,他趁王保保出兵大都之机,突袭元军后方重镇太原。王保保至保安州得到情报后,被迫还兵。双方在太原地区陷入僵局。王保保缺少粮草,知道轻易与明军交战绝对讨不到什么便宜,于是在太原城西安营扎寨,准备等待时机,与明军一决。不想王保保的部下暗投明军作了内应,明军夜袭王保保军营,王保保大败,仅率十八骑突围出去逃到了大同。
1369年5月,顺帝又命令丞相也速率万余骑兵出山西营于白河。通州明军守备力量薄弱,但由于明将曹良臣采取了虚张声势的战术,也速不明真情撤军,从而解除了元大军压境的威胁。同年8月,顺帝迁都达里泊(达赉湖),命令脱列伯、孔兴以重兵攻大同,以为进攻大都铺平道路。明将李文忠率军出雁门关,在今山西马邑上方遭遇,进行了一场恶战。不久明援军到达大同,结果大败元军,俘虏了元将脱列伯。包围大同的元将孔兴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撤兵逃往绥德,遭到明军追击,大败而归。这一年,明军再次大举北伐,元顺帝迫于明大军威势,又放弃了上都,逃到了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
元顺帝迁都应昌后又先后组织了三次攻击大都的战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这之后明军以物质基础雄厚的中原及江南地区作为依托,掌握了战争的绝对控制权。1369年,明将徐达与常遇春进兵陕西,元军或死或降或自杀,两员大将所向披靡,最终迫使北元汉将李思齐陷入了孤军无援的境地,投降了明朝。泾阳张思道得到这一情报后,遣部将张良臣守庆阳,自己则率军走宁夏与扩廓帖木儿会合。明将汤和部在泾州会师,兵力集中到了一起。同时元军也开始集中兵力,王保保重新组织起军队与元将张良臣合兵一处,先后攻克了原州、泾州。但很快也被明军击败了。
1370年,元顺帝在应昌病逝,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为元昭宗,年号宣光。朱元璋把握战机,趁北元新旧交替之机,集结优势兵力重点进攻元昭宗驻地应昌及陕甘宁一带王保保的军队。这次明军兵分两路:西路军由大将徐达率领,自潼关出西安,进兵定西;东路军由李文忠率领,由北平(明朝把元大都改为北平,意即“平定北方”)经万全,过野狐岭,直趋应昌。徐达大败王保保军于沈儿峪,北元军将士8万余人被俘,王保保只携妻子儿女及少数军士强渡黄河,逃到了和林。明东路军也同样大获全胜,在战斗中俘虏了元昭宗子麦德里巴勒及后妃、宫人、诸王家属等,元昭宗只带着少数随从逃到了和林与王保保会合,抱头痛哭。
1372年,因北元残余势力对明北边不断攻袭,构成了直接威胁。因此,在这一年的春天,朱元璋命大将徐达、李文忠、冯胜兵分三路,率大军15万,再次北征。在这次进攻中,作为主攻的徐达与李文忠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倒是作为疑兵的冯胜军歪打正着,收到了成效。李文忠的东路军出居庸关,直取应昌,随后经达口温、克鲁伦河、土拉河、斡难河直到称海,和元军激战,明军失利,损失了曹良臣等几员骁将,兵败回师。徐达的中路军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他率军出雁门关,在岭北与北元的王保保和贺宗哲的军队遭遇,被元军伏击,死伤数万人,大败撤军。唯有冯胜的西路军出金兰到达兰州、扫林山、亦集乃路,直到瓜州和沙州,连续击败元军,获胜返回。这也许和元军的力量受到徐达和李文忠牵制有关。
1374年,明军向元军发动了又一次攻击。这一次明将李文忠、蓝玉分别率兵进攻兴和、大宁、丰州,取得大胜。随即明军乘胜追击北元残军至丰州,北元鲁王与司徒答俊海、平章巴都、知院忽都等纷纷战死。
从1368年到1374年,明朝对北元多次用兵,尽管将北元军逐出了陕、甘、宁一线,但明军也付出了死伤40余万人的惨重的代价。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深感平定北元不易,于是逐渐改变了对北元的战略方针,以战略防御为主。朱元璋分别遣将在山西、北平等处练兵备边,防范元军南进,同时遣还元昭宗之子麦德里巴勒,与元人议和,暂时休战,从而稳定了北方。然后他将目光转移到了国内的经济恢复与政局的稳定上。
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明朝的内部政治已稳定下来,经过长期战乱破坏的经济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朱元璋的目光便又移向了北方,他决定彻底消除北元的威胁。1387年,朱元璋派遣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20万大军北伐。明军绕道庆州,包围了纳哈楚军队驻地。纳哈楚在得到明军的许诺后,率10余万北元兵将投降,明军得胜回朝。不久冯胜获罪,明军的军事指挥权移到了蓝玉身上。1388年,蓝玉率领明军北上,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彻底击败了元军。北元脱古思帖木儿汗仅与数十骑逃遁,途中被阿里不哥的后代也速迭儿杀死,结束了忽必烈后代对蒙古国大汗的承袭。随后也速迭儿自立为汗,到这里,元朝以及其残存势力——北元彻底完结。没想到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自1258年开始的汗位争夺,直到这时才由他们的后人画上了一个句号!
点评
对元顺帝这样的人应该怎样评价呢?他13岁登基,直到20多岁才真正掌握朝政。在这之前,元朝实际的权力一直都掌握在权臣的手里。顺帝最初确实是想做一些事情的,他重用脱脱改革,确实解决了当时的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后来自己亲政后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不大。
元顺帝之所以不能改变元朝的命运,力挽狂澜,像他的祖辈成吉思汗或忽必烈那样开创一番事业,和他本身的素质是有关系的。元顺帝尽管理想很高,但因他受到权臣们的压力太大,在现实生活中尝受的磨难太少,虽然能感受到个人生命在受到威胁,但自己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这就是他在二十几岁时,看到哈麻送来的美女时迅速腐化堕落的原因。归根结底,元顺帝不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帝王,而只是自幼被剥夺了权力的公子哥而已。建功立业也好,沉迷酒色也好,总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而已,虽然行动起来时也或许考虑过社稷苍生,但也都不过是一时的冲动。所以在奢侈淫乐中他自然会厌恶朝政,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挑起国家的重担。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从做君王的角度,还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评价元顺帝,他都不是成功的。做君王他既没有足够的才能,也没有足够的责任心。而做为一个人,他疑心太重,沉迷酒色,实在不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相关链接
元顺帝小传
元顺帝是元明宗的长子,他生于1320年,死于1370年,在位36年,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大汗,同时也是元朝统治中原地区的最后一位君主。
元顺帝13岁即位时,蒙古统治的兴盛时代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而他还是一个孩子,什么叫国家,什么叫政治斗争,他全然不知。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卷入了权力的争夺中,看到了无数个血雨腥风的屠戮场面。
开始,朝中的权力在伯颜和燕铁木儿两家手中把持。但很快伯颜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权势便超过了燕铁木儿家族。燕铁木儿的儿子这时任中书左丞,他为了夺回失去的权力,便暗地里与叔父答里、弟弟塔剌海、宗王晃火帖木儿等人密谋策划,打算要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元顺帝。但在这场斗争中他输了,输掉了一切。阴谋败露了,伯颜伏兵将他乱刀砍死了。塔剌海逃进后宫中,躲到了姐姐——顺帝的皇后伯牙吾氏的座位下,可惜还是被伯颜搜出杀死了。伯颜是一个斩草除根的人,他很快就逼迫元顺帝将伯牙吾氏皇后逐出宫门,贬为了平民。而即便是这样伯颜依旧是不放心,将这位年轻的女孩毒死了。至于答里和晃火帖木儿,没多久,也在乱军中兵败身亡。
这就是帝王之家,是伯颜让顺帝明白了什么叫权力,什么叫残忍。伯颜掌权后,根本没把小顺帝放在眼里。顺帝尽管对伯颜不满,但伯颜的权势太大了,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就在这时,脱脱出现了,他为顺帝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元1340年春,元顺帝先发制人,在伯颜企图利用郊外狩猎时发动政变前夺取了朝中的权力。随后伯颜被流放,不久也像他当年毒死伯牙吾氏皇后一样,被元顺帝派人毒死了。
除去伯颜后,20岁的顺帝开始亲政。他一生中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在这一时期重用了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脱脱废除了伯颜的旧政,1341年恢复了中断六年的科举制度,大兴国子监,选名儒雅士传授儒学,并派人到曲阜祭祀孔庙。公元1343年脱脱又组织编修了辽、金、宋三朝历史。同时脱脱减轻赋税,给过去在政治斗争中遭受冤屈的官吏进行平反。一时间元朝上下气象一新。脱脱也因改革的成功在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贤相”。就在这个时候,元顺帝却起用了中书平章事别儿怯不花担任了中书左丞。别儿怯不花与脱脱素来不和,他上台后就经常在元顺帝面前诬陷脱脱。脱脱从此便被顺帝疏远了。最后在无奈中,脱脱只好辞去相位,被迫称疾家居了。脱脱辞相后,顺帝依旧励精图治,可是他是一个只有热情而没有经验的君主。元顺帝派出官吏巡行天下,想要广布圣德,考察民间疾苦,寻访贤能,罢黜那些地方的贪官污吏。可是他用人不当,派出去奉命巡行各省的宣抚使却趁机敲诈地方,虐害百姓,将恩泽变成了苦水。
面对政局的混乱,元顺帝并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这一时期,在哈麻所引见的蕃僧的诱导下,他开始沉迷于女色,不再理会朝政。而就像是要摧垮元朝一样,元朝末年黄河泛滥,直接威胁到了元朝的经济命脉,元朝统治陷入了危机。面对这些危机,在皇后等人的提议下,元顺帝于1349年再次起用脱脱为相。但这一次脱脱的政治举措也出现了错误。为了解决元朝的财政问题,脱脱采取了“变钞”与“开河”两项措施,然而正是这两项措施使元末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最终成为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线。
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发动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元顺帝错误地听信谗言,罢免了脱脱,使元朝丧失了镇压起义军的最佳时机,踏上了灭亡的道路。罢免脱脱后,顺帝依旧不理朝政,元朝后期更是军阀割据,朝廷中明争暗斗,争权夺势,终于使元朝的统治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公元1368年,明朝将领徐达统率明军北伐,攻入大都。元顺帝与后妃、太子和众大臣逃出大都。在中原地区存在了97年的元朝就此终结。公元1370年,元顺帝病死于今内蒙达里诺尔西南,终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