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大多数父母只知对孩子提要求,加压力,却不懂得如何去开发孩子的智力。正因如此,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大都难偿所愿。现代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孩子如果有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这会使孩子将来在竞争中败北。可以说,导致这一结果的责任不在别人,正是望子成龙的父母自己。
加德纳教授指出:“孩子的每一项智能都将在训练中不断得以提高和加强。”这就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平时的智力开发训练。只有通过科学的全面的智能开发训练,才能使孩子的智力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孩子最终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
1.子女不教,父母之过
每一个父母都曾对自己的子女的未来寄予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实在是人之常情。但这样美好的心愿有多少能如愿以偿呢?成功者的父母自豪、幸福;未成功的父母怨气横生,怨天尤人。但作为父母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呢?中国历来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我们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认清自己的责任,在培育自己的孩子的事业中做一位令人敬慕的成功者。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主要靠父母。一个希望孩子早慧的家长绝不要把开发智力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里不仅仅有一个献身精神的问题,还需和孩子时时相处。要求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花极大的努力去进行教育,这种要求,本身就是错误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关键。
有人曾对3000名上海市4~5岁儿童进行了一次周密的调查。对这些儿童,不仅进行了智力测验,还调查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养育方法以及心理发育。调查结果发现,3000名儿童中智力发育不佳者竟有300余人,高达10%以上。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10个儿童中就有1个“憨大”。
中华民族的前途将会如何?实在令人难以想像。专家们又对这些可疑的“憨大”进行深入调查,结果发现,只有9名儿童(0.3%)是生物学因素引起的智力发育不全,即真正的“憨大”,其余99.7%的儿童,都是假性“憨大”。他们的大脑没有毛病,而是因为养育不当,缺乏足够的知识信息,所以在智力测验时出现智力低下的假象。
这次调查深刻揭示:家庭教育是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这与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也是一致的。
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含有教育意义,孩子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生长在充满学习气氛家庭的孩子,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的学习要求,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
家庭文化背景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直接影响,家长对子女智力估价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孩子的智力发展。加德纳认为,孩子的学业成绩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家庭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是否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否给予孩子指导与支持,向孩子提供发展思维、增加活动以及认识更大环境的机会,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等等,都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2.早期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
加德纳教授曾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这一席话无异于醒世恒言,揭示出早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早期教育,强调一个“早”字。只要对身心发育有益无害,许多基础教育都可以尽早起步。加德纳教授在他的书中介绍过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感觉教育,就是通过早期感觉器官的训练游戏活动来开发儿童智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可进行。
婴儿早期,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很容易接受教育。抓住这一时间,进行良好的教育就很容易在儿童的大脑中印上良好的模式。这比抹去原来已有的痕迹再印上新的模式要好得多。比如说,一个儿童学会了方言再学普通话,就会有很多干扰,而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学讲普通话,则会既学得快,又讲得好。
日本儿童教育界知名人士井深大提倡,早期教育从婴儿生下后就应该开始。如在语言方面,主张日本儿童在开始学日语的同时就应开始学外语,这样可以“一箭双雕”“事半功倍”。如果开始大脑里只固定一种语言,以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就无法以完整的形式吸收,学起来很费力。
早期教育要抓紧,要珍惜孩子的宝贵时间。研究人员在培养动物掌握某种技能时发现,在某一年龄阶段对某一种刺激的接受和发生反应都比其他年龄快和容易,于是人们称这个年龄为敏感时期。过了敏感期的年龄阶段学习起来会发生障碍。
婴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旺盛期,这个时期对孩子来说,真是一刻千金。大脑发育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紧这个时期进行早期教育,能帮助儿童建立起复杂交错的神经网络,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否则脑细胞就会有所枯萎,妨碍复杂神经网络的形成。
有研究者指出:“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有一种天生的内在的紧张的好奇心,如果不及时给以刺激,求知欲会被压抑,使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动力逐渐退化。错过这一时期,接受事物就要花费很大的气力。”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各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对人脑的巨大潜力和早期教育进行了种种研究证明,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多数儿童都有成为天才神童的可能。一个人能否早慧,成为神童,应归咎于有没有受到合理的早期教育,智力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脑细胞得不到充分信息刺激就会枯萎,他的发展潜力就荒废了。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认为:“早期教育与其说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不让孩子失去许多东西更为恰当。”
3.尽早发现孩子的智力天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发现和培养优势智能的典型例子。
著名翻译家、学者傅雷先生有两个孩子,长于傅聪19岁时参加第四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艺术比赛,获钢琴三等奖;21岁时,又参加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获三等奖。傅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获奖的人,他对肖邦灵魂的深刻感受、对肖邦作品的精湛演奏,震惊了中外乐坛。傅聪成名后,当人们问他艺术成长的道路时,他总是把父亲称作他学音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亲发现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那么,傅雷是如何发现和培养了傅聪的音乐才能的呢?
其实,傅雷在最开始时是想让傅聪学画的,因为傅雷本人精通美术理论,他年轻时在法国专修过艺术理论,回国后又开过艺术史方面的课程,并且与艺术大师黄宾虹及刘海粟等都有很好的友谊。这样看来,傅聪学画应该比学琴更有条件。
谁知傅聪不是绘画的“料”,他在学画时心不在焉,那些习作几乎都是鬼画桃符,乱笔涂鸦,丝毫没有显露出傅雷预期的那种美术天赋。而与此同时,傅聪的一些细微的爱好则引起了傅雷的的注意。他发现儿子钟情于家里的那架手摇留声机,每当留声机在放音乐唱片时,儿子总是一动不动地靠在它旁边静静地听,小男孩儿那固有的调皮好动的天性一扫而光。
当傅聪5岁的时候,傅雷老友周煦良与人谈及音乐时,说到儿童中绝对音感之难得(即在钢琴上随便挑一个键,让对方听,对方便能说出是哪一个键,亦即不靠音与音的比较就能知道是哪个音),碰巧傅聪在侧,就以他试验。结果令所有人吃惊,傅聪竟然具有这种绝对音感,而且屡试不爽。
正是这种优势智能的潜能让傅雷放弃让傅聪学画的打算,而是下决心把傅聪培养成音乐家。事实证明,傅聪的每一个细胞好像都是为音乐而存在的,水平得到飞速提高。这时,傅雷肯定,自己确实发现了傅聪的最佳才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优势智能。
无论是哪一种智能,一旦它成为一个孩子的优势智能,它常常具有如下特点:有一种天生的气质贯穿始终;有持续性;有相对固定性,不会轻易被动摇或是被取代;对这一领域有特殊的敏感;在所选的领域有特别的创造性等等。
作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每个人都有,但是我们不能盲目。想像一下,如果傅雷因为自己有绘画方面的基础,就强要傅聪学画,后果会是如何?
许多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天赋好,智力聪慧。那么,怎样早期发现孩子的天赋呢?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常常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因素的影响。遗传往往指天赋特点,天赋高是指遗传素质好,智能明显超出同龄儿童的一般发育水平或具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一般来说,天赋高的超常儿童,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语言智能发展早
语言发展较正常儿童早,能够运用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复杂句子。当正常儿童仅能指着公共汽车说“汽车”时,超常儿童能够讲“红色的公共汽车停下来了”的句子。
(2)智力发育早,记忆力强
这类孩子不仅能够记得快,而且记得牢,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够记住各种事物,能够叙述发生过事件的许多细节。
(3)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这类孩子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对周围各种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超常儿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非常敏感,比如观察地上的蚂蚁可以近一个小时,并提出“蚂蚁为什么搬家?它们到哪里去?”等许多问题。
(4)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旺盛
这类孩子两三岁时就对认字、读书非常感兴趣,稍大些就达到如饥似渴的程度,而且喜欢探索。例如,他会把几粒黄豆放在花盆里观察发芽情况;用杯子装水放在火上煮观察气化现象等。
(5)能专心致志于一件事情
这类孩子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全神贯注,专心入迷,对有兴趣的任务和游戏,往往能较长时间地高度集中注意。
(6)主动性强,有创新精神
这类孩子有主见,不受暗示,常常能自己发现或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7)有丰富的思维能力
这类孩子能够理解复杂概念,觉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一般儿童在认识了汽车、轮船、飞机的基础上,并不容易理解和产生“交通工具”的概念。超常儿童不仅能够很快掌握,并能用“交通工具”的概念表达思想。
(8)分析、逻辑能力强
这类孩子能巧妙地对周围事件做出评价,能对自己所作所为作出客观分析。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超常儿童不仅能够评价人物的对或错、好或坏,还能对故事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评述。
(9)有广泛变化的兴趣范围
超常儿童的早期兴趣广泛而稳定,可能同时对算术、小实验、识字、绘画产生兴趣。有的超常儿童很小就表现出对色彩、轮廓、音阶等突出的知觉才能。这些孩子思维活跃,不因循守旧,不受暗示,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思考问题。
(10)智力超群,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凡事“打破砂锅问到底”,情绪稳定,喜欢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取心强,有坚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不气馁,能坚持到底直至胜利。
4.决不可错过开发孩子智力的关键期
经过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多年研究发现,人类有90%的潜能有待开发,而最有效的途径则是抓住人类发展的关键期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心理机能在这一时期突然快速发展,如果抓住这一时期,那么人的能力将得到最佳的发展,而一旦错过将难以补偿。
婴儿时期是人类多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作为现代的父母,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国内外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一个人在3岁前就基本完成发展智力水平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有30%在4-8岁完成,另外20%在8-17岁之间完成。科学研究表明:除了特殊的婴幼儿之外,潜能的天赋差异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后天开发和培养。
开发婴儿智能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你从孩子三个月时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智能开发,那么你对孩子的智能开发计划已晚了三个月,你孩子的潜能开发将受到一定影响。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100多年前的一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她是专门来请教达尔文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最好。
达尔文问客人:“您的孩子多大了?”
客人答道:“才两岁半。”
达尔文不无惋惜地说:“夫人,你已经迟了,迟了两年半。”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更是语出惊人:“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
要把握好这些关键期,以下五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关键期。
(1)把孩子当成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体
这个道理很简单,任何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尊重孩子的自然属性,他们就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孩子是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的,父母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环境。这是一个观念问题,只有你改变了原来不正确的观念,才能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2)细心观察孩子关键期的出现
有了一个好的观念并不等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父母还必须时刻注意孩子关键期的到来。每个孩子都有关键期,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关键期都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每个孩子的关键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就必须学习,认真地观察,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把握着孩子关键期的到来,随之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条件。
(3)及时给孩子提供必须的环境和条件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必须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且作出客观的评价。一旦确定孩子到了某一个关键期,父母就要竭尽全力,为孩子准备一个能够满足这个关键期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在一个适当的环境里,孩子就会感到自由而快乐,孩子就会感觉父母的尊重与信赖,虽然孩子不可能用语言表达,可是他们会用欢乐给父母以最明显的回答。因此,孩子也就会在这种环境里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在这好像是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大赋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5)父母的责任是协助而不干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是出面干涉,而是尽量地帮助孩子寻找其合理性,并且加以良性引导。比如孩子热衷于某件事情时,父母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而不是越俎代庖。这个时期,孩子所做的事情可能是他力所不能及的,可能还是一种添乱的举动,父母是不是能够容忍,这是检验父母是不是明白了我们一再提醒的一种好方法。当然,我们不是主张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父母的责任是适时协助和指导。
5.天生“弱智”的孩子也能成才
孩子智商高,长大了就一定能成才;智商低,就一定是蠢才吗?答案是:不一定。为什么说不一定呢?这是因为:
(1)智商并不完全等于智力
智力是一种潜在的综合性能力,是取得成就的必要前提。智商的智力测验得出的分数,一般智商越高说明智力越好。但智商并不完全等于智力,因为智力测验只能测验智力潜能的外部表现行为,即智力的行为水平,而不是智力的原本,这种测得的行为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是人的重要智慧因素,但这些因素在生命早期还未能充分萌发出来。感觉运动能力不能代表全面的智力,运动能力发育较快并不意味着孩子将来的智力一定会超常。
(2)儿童的心理活动极不稳定,常常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智力测验时环境是否安静,光线是否柔和,室温是否适中,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心情是否愉快舒畅,注意力是否集中,身体有无病痛,以及测验者评定结果的主观差异等因素,都可直接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有一个3岁半的男孩,在来医院作智力测验的路上不小心将刚买的玩具汽车丢了,被他妈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哭哭啼啼地来到医院,开始他不肯作智力测验,又被妈妈训斥了几句。经医生劝说后,孩子勉强作了测验,结果只有87分,过了几周,这个孩子心情舒畅地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智商为132.
(3)人与人之间禀赋千差万别
人与人之间智力萌发早晚和发展速度的快慢各不相同,有的是“早慧”,有的是“大器晚成”;有的是发育先快后慢,有的则是先慢后快。“大器晚成”的人在婴幼儿期智商往往很一般,甚至低于一般,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茅塞顿开,脑子突然开窍,干出一番事业,取得卓越成就。
我国古代就有“甘罗早,子牙迟”的佳话,说的是战国甘罗12岁就当了秦国上卿,而姜子牙72岁才拜为宰相。
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他杰出的绘画才能。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小学和初中读书时,成绩均不理想,但进入高中、大学后,成绩直线上升,终于成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生物学家达尔文,童年智力在一般以下,直到50多岁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写出名著《物种起源》,从而成为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前苏联的那·伊·古谢娃,40岁才学文化,后来与儿子一起毕业于农业大学,不久又获得副博士学位,73岁完成博士论文答辩。
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威特先天不足,乡邻们都说他是白痴,母亲也认为他愚笨而不可救药,但他父亲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他认为教育必须与孩子出现智力曙光(指幼儿智力发展开始的萌发阶段)同时开始,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的早期教育,智力一般的孩子完全能够成为不平凡的人才。他给小威特制定了周密的早期教育计划,坚持耐心细致地对小威特进行教育。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小威特的禀赋得到超水平的发挥。到八九岁时,小威特已才华横溢,通晓数理化及动物学,并能自如运用德、英、法、意、希腊语及拉丁语,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授于法学博士学位,并荣任柏林大学教授,后来成为驰名世界的法学家。
先天不足的孩子终于变成了伟人。这正如加德纳教授所说:“即使智力普通的人,如果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儿童的智力潜能也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即使孩提时期禀赋低于一般,也可能大器晚成,亦可先天不足后天补。”